新闻报道中的文学表现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29431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观中外新闻史,新闻作品大多数都运用了文学手法。新闻报道为了向深度和形象化发展,不得不借助文學手段。本文分析了新闻与文学的区别和联系,同时表述了本人对文学手段如何在新闻中运用的一点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文学叙事;新闻语言;文学语言;文学手法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064-02
  
  一、文学叙事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上世纪60 年代在西方社会出现了新新闻主义,它在报道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文学写作的手法应用于新闻报道,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不遗余力的刻画细节。新新闻主义被认为是20世纪实务新闻学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它从诞生开始就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激烈批评,它主张记者可以在新闻报道中描述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活动,这在传统的新闻学中是最为忌讳的,它深刻地影响着新闻报道方式。虽然新新闻学重点突出的是主观色彩,但其诸多理论与方法不能承担真实反映客观世界的功能,似乎不符合“新闻”真实、客观的要求,但新新闻主义的初衷也是为了更准确、更真实地向受众反映事实,传递信息。
  我国的新闻工作者也特别重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与创新,穆青先生就提倡用散文的笔法来写新闻,萧乾先生曾自谦地说过:“纵观我一生,可说是介于文艺与新闻之间的两栖动物。”
  今天,用文学的叙事手法写的新闻稿、小说化的新闻、散文化的新闻等多种形式已屡见不鲜。“各种媒体的记者们使出浑身解数,想方设法让‘实话实说’的新闻借助文学的手法去‘实话巧说’,使之更为深刻、精致、感人并富有文采,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南方周末》向来以深度报道见长,其中经常能够看到记者作为一个叙事者,深入事件中心去探询真相。在故事叙事过程中,往往会借用各种文学的叙事方法,比如文首设置诸多悬念,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大量使用直接引语,通过语言来凸现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活动。文章也一般遵循着发现矛盾、冲突,寻找原因,最后如何去化解矛盾、冲突这条轨迹发展下去。
  多种叙事手法的运用也常见于广播新闻的报道中,广播的特点在于声音,单一的叙事模式容易让听众感到枯燥,许多获奖的新颖的广播新闻作品都采取了多种报道模式,用讲故事的方式,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新闻事件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二、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一致性
  
  从语言学角度来衡量,文学语言与新闻语言具有同一性。两者都具有语言的一般特征,都是对客观经验世界的文字表述。作为新闻写作的主角,也有可能同时成为创作文学作品的主角,兼有新闻写作主角和文学创作主角的双重身份。
  在讲到语言的运用时,对语言的要求普遍认为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从新闻的功能上看,新闻要“传递信息、沟通情况”,所以“新闻语言必须要准确,概念明确,论断正确,就是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客观情况,报道事实,描写人物容不得半点含糊不清,说一是一”。新闻报道的是客观事实,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受众已不满足于记者平铺直叙式的新闻写作方式,而是要求记者将新闻事实立体化地、有声有色地传达给受众,而这种传达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就要求新闻记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新闻事实形象地、准确地再现给受众。而文学,则是语言的艺术,是通过语言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去感染读者,没有或缺乏形象的文学作品不是艺术,而这种艺术的形象性就是通过形象性的语言实现的。由此可见,两者的语言都具有形象性的特点。
  鲜明性也是所有文体的共同要求。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嘹望塔,一篇新闻能否引起观众的关注,首要一条就是这篇新闻是否新鲜、准确,而新鲜、准确的新闻则是在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基础上,用新鲜、准确的新闻语言来表述的。而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文学语言也应新鲜、准确。
  生动性则是一切叙事性作品具有艺术魅力的基本特征。新闻语言的生动要求使用典型、准确、简洁、具体的语言,而且不断地从事件背后提供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和材料,而从挖掘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生动因素,也能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文学语言的生动,主要表现在细腻描写客观事物时,以合理的想象联想和夸张来抒发主观情感。
  
  三、新闻中运用的文学手法
  
  适当运用文学表现手法是增强新闻可读性的途径之一。新闻几乎对所有的文学表现手法(虚构除外)都可采取“拿来主义”,但最应当掌握以至运用纯熟的是描写、对话、议论三种。
  新闻尤其是消息,要不要有描写,至今仍有不同的认识。但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发展,突破公式化、概念化的种种束缚已成共识,描写已被广泛采用。恰当运用描写,可以把新闻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文采。其主要作用有:能够再现环境,创造气氛,引人入胜;它可以用实景代虚言,剔去空洞无物的陈述,增添新闻的形象美;它可以托物寓意,形成含蓄的意境。
  新闻(主要指消息)中的描写是从属服务于导语的整体设计的,它必须把新闻的五要素容纳进去,描写的本身必须同时是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或者是对新闻事实不可少的衬托。需要注意的是,新闻中的描写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好的描写着墨不多,三五个字,几个词组,一两个短语,让读者略有所感便戛然而止。
  在新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名篇佳作中,有不少正是以娴熟的对话艺术赢得了读者。看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题材,是应该予以采纳的一种方法。新闻中的对话,是交代情节、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更是展现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时代精神,深化新闻主题的有效方法。
  新闻中要掌握的议论,一般为直接议论和间接议论两大类。前者就是对新闻所传播的事实,直接进行阐述、评论,指明意义,揭示本质;后者则是通过第三者之口,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见解。不论哪一种,运用得当,均能收到“缩尺成寸,一语中的”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芮必峰,姜红.新闻报道方式论[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2] 曾月华.谈谈新闻与文学的“杂交”优势[J].新闻与成才,2002(7).
  [3] 李元授,白丁.新闻语言学[M].新华出版社,2001.
  [4] 王镝,李伟.试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J].理论观察,2001(6).
  [5] 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进入2010年5月份以来,大型电视选秀“2010快乐男声”中出现的“性别反串”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5月初,成都唱区刘著等人“男扮女装”反串,接着,广州、武汉、长沙、宜宾、南宁等地出现了类似现象,俨然成风。“男扮女装”的反串表演者被贴上了“伪娘”①的标签,迅速在网络蹿红。“性别反串”很快波及了另一个电视选秀类节目——青海卫视“九阳绿色中国花儿朵朵”,它在成都海选中遭遇了反串的“围剿”,很多男选
期刊
《今传媒》应该称得上是中国期刊史上的“这一个”。它的前身是1992年元月创刊的《报刊之友》,其最初定位并经过十余年努力实践探索,成为“我国惟一一份以报刊审读为主的刊物”(梁衡先生语)。2004年中央整顿党政部门办报办刊,它由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主管并与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划转陕西人民出版社主管主办,同时更名为《今传媒》。几年来,它从专项经费供给变为走市场自负盈亏,在摸爬滚打中坚守并塑造有利于与百
期刊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用品制造商,耐克公司的品牌运营之道一直为世人所瞩目。但在2004年以及2008年,耐克品牌在中国遇到了危机,一则是由NBA当红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主演的电视广告“恐惧斗室”因含有亵渎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最终被停播,另外一则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刘翔因伤退赛,作为非奥运官方合作商的耐克公司原指望借助刘翔吸引人气,却出现意外。前者是耐克公司在舆论压力下选择道歉,后者则凭借“人性化”的
期刊
主持人语: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对些许栏目进行调整,力图以更专业的眼光、更独特的视角,站在传媒行业的最前沿,为广大传媒人士提供一个更为专业的交流平台。广纳名家名文,擢拔学术新秀,坚持本刊传统品牌栏目,创新传媒特色专栏,主要针对传媒中的主流现象、大媒体的成败事实,做深度的全面的主题研究,打造成为具有普及性、公益性、大众性、标志性的文化品牌栏目。为纪念这一新的转折,借“传媒大讲坛”开栏之际,本期特约中国传
期刊
身处媒介融合时代,中国政法大学新闻学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具备深厚法学素养和牢固的法治价值观;知识基础宽,综合素质高,操作能力强;能够适应未来媒体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多媒体综合传播需要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着眼于这一目标,《新闻报道策划案例分析》从学术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展开教学活动,对新闻界的各种新闻策划论说进行了认真、仔细的甄别和评析,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新闻策划的特点、评析
期刊
公共新闻运动在新闻学者和新闻从业者中是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它始于上世纪90年代早期,是对政府和公民、新闻机构和受众间日益扩大的分歧的回应。也就是政治选举中选民参与的下降,更普遍的说,是公民参与本地社区事务的衰退,这被视做公民普遍退出民主进程的例证。同样,学者和记者们经常批评新闻机构对政治运动的赛马式报道,认为公众对选举的漠不关心证明公众对以媒体为中介的政治话语的普遍不满。作为回应,许多新闻机构尝试
期刊
(陕西融德律师事务所主任)  主持人语:承蒙《今传媒》杂志社之邀,自本期开始 “传媒与法”栏目由我主持,至此开篇之际,特向社会各界发出邀请:我们热忱欢迎各界贤哲参与《今传媒》及“传媒与法”栏目,不吝赐稿。以传承中华文明、拓新传媒视野、践行和谐社会理论、投身西部大开发,参与陕西经济建设为使命的《今传媒》人,将按以下方针为“传媒与法”栏目基本方向与传播内容:    一、维护文化传媒人的合法权益,关注知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以《陕西日报》和《华商报》为期一年报道中的陕西省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研究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两种媒体新闻报道中建构的陕西大学生村官形象进行描述及对比分析。  关键词:陕西日报;华商报;媒介形象;陕西大学生村官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050-02    大学生村官,是指筛选的专科以上学历应届或往届毕业生,担任村党支
期刊
摘要:品牌是当今世界企业的重要资产,将品牌的拥有者与消费者建立有机联系的品牌传播是决定品牌竞争成败的重要因素。当今化妆品品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品牌传播策略在直销品牌价值链中占有重要地位,雅芳品牌传播策略的成功在业界和学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关键词:雅芳;品牌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09-0058-02    直销是将产品或者服务直接传递
期刊
摘要:SARS事件对中国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为了给今天的报纸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本文以《南方周末》为样本,运用周报的分析框架,通过大量新闻文本与报纸版面的分析,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出发,研究《南方周末》在SARS事件期间的新闻报道特色,阐述其中的思维空间建构,认为其蕴涵着独特的新闻价值观与丰富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周报;叙事;SARS;新闻价值  中图分类号:G216文献标识码:A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