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颂的超级天文台”科学史教育活动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g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案例
  “吾爱吾师”是厦门科技馆以亚里士多德的“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为立意开发的趣味工作坊系列,该系列选取12位古今中外各科学领域有杰出代表的科学家,尝试将HPS(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的教学模式和科技场馆的展区展品相结合,进行活动课程的开发。“苏颂的超级天文台”是工作坊针对“2019国际天文年”,面向小学高年级段学生开发的主题科学活动。活动以宋朝时期厦门籍天文学家苏颂修建水运仪象台的巨大贡献为切入点,以“重走苏颂故里,讲述当代科学”的主脉络,通过实地考察、与学者对话、展馆参观、实践探究等活动,完成对4大科学领域“地球科学”板块的初步认识,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精神。本文以该项目为例,介绍活动开展过程中如何融入HPS的教学模式。
  活动定位
  与工作坊定位契合
  2019年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成立100周年,百年间人类将望远镜发射到太空,第1次登上月球,见证了引力波的探测,看到了黑洞照片……为了更深入地让学生了解天文科学史的发展历程,开展“苏颂的超级天文台”主题活动,主题符合科技馆的科普定位和工作坊的教学定位,具有一定的科学教育意义。
  受众契合
  活动面向10?12岁目标群体,该年龄段初步形成科学观,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发现、质疑、实验、验证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活动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苏颂生平,观察水运仪象台的建筑结构,重点理解枢轮擒纵机构的结构特点及其在水钟里的应用,了解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台在天文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初步完成利用工具观测天体的技能,理解课标中“在太阳系,地球、月球与其他星球按照一定规律运动”的概念。
  科学探究
  了解并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亲身参与“观察—假设—收集—实验—对比—记录—结论—交流”等环节;通过对比观察和动手实验探究恒星与行星的功能,并尝试制作行星模型。
  科学态度
  激发对自然的好奇心,培养观察、记录、建模等技能;尝试运用不同方式实践论证,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的意志;尊重客观事实,明白实验成果来之不易。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通过运用现代天文设备观测天体,理解“应用科学原理设计制造物品,解决技术应用的难题”;明白“天文科学史的发展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是社会灵魂”的道理。
  活动内容
  本活动涵盖理解古代天文历程、现代天文主题讲座、路边天文观测,以及天文科学课(结合场馆展品)4部分。根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要求,整个活动项目注重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活动过程注重利用问题进行引导,重视对真实世界的观察,通过实践展开论证。同时,利用HPS解决科学活动体量过于单薄的问题,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促进学生对科学的深层理解,更好地理解科学本质。
  重走苏颂故里——探访同安苏颂园
  带领学生到同安苏颂园参观,通过进入完全一比一复原的水运仪象台,实现同古人同步的观测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水运仪象台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苏颂的贡献为何被称为“欧洲天文的鼻祖”。通过讲解员的细分讲解,学生能够理解浑仪和浑象的区别和功能。学生通过参观苏颂纪念馆,了解苏颂生平和水运仪象台的建造历程。
  教学分析:科学史的核心是科学实验的层进关系,以及对学科有巨大贡献的发现者的介绍,而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实质是问题探究的传承关系,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对世界历史的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
  专家主题讲座
  在了解古代天文学之后,通过邀请天文学家与学生近距离探讨相关天文现象和知识,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百年间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同时,针对不同年龄层选取“漫谈天文”“天文摄影”“迈向太空”和“走近黑洞”4个主题,结合天文热点现象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向学生解密天文知识。教学分析:科学活动不仅要学生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科学知识的社会价值。活动设计中强调让学生理解科学改变世界,以及科学技术对社会的作用,通过专家分享亲身事例,让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对科学的影响。?“宇宙空间站”小课堂活动
  通过前2个环节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崇拜心理和学习精神。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进入展厅观测水钟,参观陨石展示和天文展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模拟”天文观测行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天体的概念、星座的形成、太阳系的结构等知识点,并由此引入不同星座和各种天体的命名。学生通过学习使用星座活动图,模拟太阳系行星距离,制作太阳系模型等活动,对天体形态及太阳系结构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記忆。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到,现在的研究成果是以大量的观测和记录为基础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分析:这个环节活动是由原有的科学课中迭代而来,原来的课程设计在动手的过程中学生是依照模板完成行星的制作,对整体的天体认知和概念理解有所缺失,缺乏知识的整合,忽略了基于真实情景的探究。在本环节中,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前期活动的融入,让学生一步步观察思考,通过其他学科的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理解知识点。
  天文观测活动
  组织学生白天观测太阳黑子、日珥,夜晚前往同安军营村观测月球、土星和木星,并记录星座。教学分析:通过真实的基于天文望远镜的实物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发展规律是基于观察质疑实践的过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需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概念。
  总结与思考
  将HPS教育融入科技馆的科学课程开发中未尝不是一种可行的尝试。通过课程活动的实际操作,并结合对参与学校师生的调研,我们发现了2个在HPS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围绕HPS教育的教学目标有待调整
  基于HPS教育的科学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通过融入人文社科的内容能够使得单一的科学知识跃然纸上,变得更加立体饱满。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加充足,进而达到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等教学目标。
  科技馆辅导员的知识储备有待提升
  高水平的科技辅导员队伍是普及科学教育、提高科学教育水平的前提,如何将科技馆的展览和展品中蕴含的科学史学、哲学等相关内容作为科技辅导员的日常科学知识储备,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和挑战。
其他文献
世人多知姚华与陈师曾要好,陈师曾绘画,常有姚华题写诗词,于是便形成了“陈画姚题”的认知观念,而对与姚华、陈师曾经常在一起,几乎是“铁三角”关系的周大烈则关注不够。  周大烈(1862—1934),湖南湘潭人,字印昆,别号夕红楼,又号十严居,名其居为乐三堂。周大烈生长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十九岁在本乡教书,门生众多,颇有声望。而立之年受聘于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名闻省县。1903年,周大烈在陈师曾父亲陈
适合年龄  幼儿园 小学6年級  材料准备  冰球、食盐、色素、卡纸、画笔  冰球制备方法  准备几个气球,将气球装满水并打结,再将其放入冰箱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气球中的水凝结为冰,就是冰球了。用不同形状的气球和不同颜色的水可以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冰块,如用橡皮手套就可以制作出手形冰块。  研究方法  观察冰球,思考以下问题  它摸起来感觉怎么样?  它有多冷?  它的温度是多少?  这个冰球有多大?
[摘要] 传为阎立本所绘的《萧翼赚兰亭图》存世有多本,关于它们的年代及作者问题一直争议不断。然而,此画所涉及的题材内容却鲜有学者关注。实际上,《萧翼赚兰亭图》很可能并非是针对《兰亭记》文本进行的图像表达,而是以唐五代的“禅会图”为源头,糅合了“问禅图”的某些要素,又在流传过程中被宋人所误读。到了明代,《萧翼赚兰亭图》又借鉴了“水陆缘起图”的人物特征,再一次发生了视觉化衍变。  [关键词] 萧翼 阎
【重点单词点将台】  1. mindv. 介意  mind常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中,mind后也可接动名词短语作宾语,但不能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也不能接双宾语。例如:  I don’t mind it. 我不介意。  Would you mind my smoking here?你介意我在此抽烟吗?  2. kingn. 君主;国王  king常译为“君主;国王”,但是当king大写首字母时就成了姓
摘 要:讨论了一种可以节省内存的绘制窗体背景界面的方法:实现了窗体无效后蔓绘先前背景的功能。  关键词:图形用户界面 WinCE.net NET精简框 嵌入式系统    1 .NET精简框中访问图形对象的方法    在显示屏上绘图,.NET精简框程序必须拥有Graphics类的一个实例。对.NET精简框类的研究发现,有两种方法可以访问Graphics对象:一种方法是调Paint事件,通过
我们越来越不喜欢批评了。尽管我们不断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然而,批评一旦来到现实,我们的内心就变得诡秘了,变得莫名其妙了。社会进步,离不开批评,也可以这样说,缺失批评的社会和领域,一定是不和谐的。  正是批评的缺失,使书坛的奇谈怪论此起彼伏。近来有人提出“大书法”的观点,以我看来,提出“大书法”的人,不仅搞不清“小书法”是什么,就连“书法”也不知为何物。功利社会,思考变得无足轻重,承载人类理性意识的
摘要:从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功能、技术特点、系统运行环境和软件的应用设计等方面介绍仪器设备管理系统。  关键词:仪器设备 计算机管理 设计  中图分类号:TP20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2-2422(2008)01-0010-02    1 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设计了两张表,一张是有关仪器类别的表Iden-tifv;另一张是具体某一仪器相关信息的表Product。  1
展览时间:2012.12.19至12.21  展览地点:中央直属机关分校报告厅  主办单位:中央党校中央直属机关分校  由中央党校中央直属机关分校主办的“翰墨歌盛世·书画颂和谐——丁杰山水画展”,在中央直属机关分校报告厅举办。孟学农、吴玉良、周福启、周维现等领导以及在学校学习的300多名来自中央直属机关的局、处长学员先后參观了画展。  丁杰现任中国美协艺委会办公室主任,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副
吴涛毅  1956年9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1974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报》社副师职主任编辑。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修班。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研究部主任、机关党总支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展,国画《我是一个兵》获建军70周年全军美展优秀作品奖,国画《脊》获建党80周年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国画《民兵史话长卷》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获中国人民
艺术家部分  “双赢”局面的产生,需媒体与艺术家共同创建  美术类专业媒体与艺术家,最好的状况莫过于一种相互合作的“双赢”局面。艺术家需要媒体的宣传,使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人欣赏;媒体也需要优秀的内容,以提高自身的档次和学术水准。  然而要达成这样的局面也并非易事。比如平面媒体,如今美术圈内的刊物铺天盖地,公办刊物就不下数十种,以书代刊等非正规刊物的数量更是难于统计。但在画家圈内,大家所熟知和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