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线宝宝》到《小猪佩奇》

来源 :检察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gu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传媒肆无忌惮地揭示了一切秘密。童年的纯真状态丧失了,儿童纯真被冲淡,而儿童与成人的界限也正在被模糊。更可怕的是面对影视里被扭曲,妖魔化的成人世界,孩子会迷失方向,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苦苦挣扎。
  ——尼尔·波兹曼 《童年的消逝》
  少儿媒体市场已是目前電视行业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来自各个国家的各类动漫作品不断推陈出新,不计其数。但在林林总总的电视节目中,幼儿类节目相对较少。回顾过去的二十年,最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们所熟知的幼儿节目当属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英国广播公司(BBC)与英国碎布娃娃(Rag Doll)公司制作的幼儿节目《天线宝宝》。
  十多年前,《天线宝宝》以其独特的人物形象、鲜明的艺术风格、简单的剧情故事等特点风靡全球,在英国和全球各地一共获得了16项大奖, 被誉为“迄今为止对儿童最有影响力的节目”。十多年后的今天,又一部来自英国的幼儿动画席卷全球,它的名字叫《小猪佩奇》。
  那么这两部现象级的幼儿电视节目究竟是如何封神又是凭借什么封神的呢?目前《小猪佩奇》近乎疯狂的流行现象又暗含什么文化根源呢?
  《天线宝宝》:最简单最深刻
  《天线宝宝》发行于1997年到2001年,全剧共365集,每集约24分钟,主要的观众对象是一至四岁的儿童。节目有四位主要角色:丁丁、迪西、拉拉、小波。他们有着圆圆胖胖的身材,可爱到近乎笨拙的行为举止,每位天线宝宝头上都戴着奇异的天线,他们反复地说话,一句话甚至于能够重复四至五遍。节目往往剧情推进缓慢,有时甚至在二十多分钟的节目中很难找到一个主题,只是一味地反映四位天线宝宝的嬉戏打闹。
  这个被许多成人认为幼稚、单调、慢节奏甚至“弱智”的节目,却博得了全球111个国家、78个地区5000万儿童的青睐。在20世纪90年代的鼎盛期,天线宝宝在北美和南美通过许可营销共产生了10亿美元的营收,成为投放美国市场最大的学龄前儿童电视节目。在中国方面,《天线宝宝》的播出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被其独特的风格所吸引。
  《天线宝宝》之所以能够在当时社会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内容尽量简单安全。《天线宝宝》不同于许多其他幼儿节目的特点在于,其剧情和内容设计都极其简单并且安全,因此被称为全球首部“零暴力”的儿童动画节目。如此的设计使《天线宝宝》既能满足幼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帮助其理解节目中的内容;又能保证节目对幼年儿童拥有足够的安全性,有利于其成长。《天线宝宝》主创者之一安·伍德曾经对媒体表示,孩子喜欢特征明显且简单的事物,而且孩子普遍喜欢尝试,通过一遍又一遍做相同的事情来检验他们的经验。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杯子里的东西倒腾出来也许在一个爱整洁的成人眼里是使他灰心的事情,但久而久之,孩子们着迷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已经学会了形状和大小,什么是适合的,什么不是。节目大量采用重复,大动作,鲜亮的颜色和缓慢的故事情节,使孩子们能非常自然的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思考能力和听的技能。剧情的结构安排相似,孩子们可以提前一步料想出天线宝宝的动作,从而鼓励他们的预判能力和记忆能力,更为关键的是,准确的预判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和自尊。
  第二,注重趣味性。趣味性是优良幼年儿童电视节目最为重要必备条件。幼年儿童在对世界认识还不足够的情况下,嬉戏娱乐乃是其生活的全部,因为他们还不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这其实与古代哲人所述的“人性本来就是娱乐、游戏的”是一样的道理。节目的另一位创作者安德鲁·达文波特说,“节目的第一准则就是趣味性,如果没有趣味性,那就不是天线宝宝。”
  第三,无处不在的“儿童本位”。所谓儿童本位的观念,就是将儿童看作独立于成人的个体,承认他们有独立的人格、话语体系和生活态度,尊重他们包括接触和使用媒介需求在内的各方面需求的观念。在《天线宝宝》的创作中,创作者不再以高高在上的成人世界来看待幼儿节目的制作安排,而是倾身于幼儿的世界之中,让幼儿为自己所观看的节目来做主。最具代表性的乃是节目创作团队放弃传统的拍摄理念,从孩子的视野出发,提炼出适合幼儿理解和学习的有益的信息和知识。以前期拍摄为基础,经过合成后,由幼儿来选择喜欢的内容之后再进行动画制作。卢梭说: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创作者安德鲁·达文波特的一番话耐人寻味:如果你独自观看天线宝宝,你将只能看到这其中一半的“对话”,但是如果你幸运地能够和一个孩子一起观看天线宝宝,你将会从他那儿得到另外一半的“对话”。
  美国文化学者尼尔·波兹曼将童年视为一种社会结构和心理条件,在观察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时,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电子媒介正在让童年消逝的著名论断。波兹曼认为电视的符号形式和它的外在形式一样,无法保障童年世界存在的社会和知识的等级制度,看电视既不需要任何训练,也对头脑和行为没有什么复杂的要求,而且,电视传播无需分辨使用权的形式,所有节目无论成人或儿童都可以观看。从这个意义上看,电视这个被波兹曼称做一览无余的媒体,不仅为儿童过早进入成人世界提供了新的可能,甚至连儿童本身不同的年龄阶段也界限消逝。
  《天线宝宝》的成功似乎打破了尼尔·波兹曼的论断,创作者们用他们的关怀与实践,创作出了界限清晰且只属于幼儿的节目与快乐,看似最简单的节目却蕴含着最深刻的人文关怀。
  《小猪佩奇》:
  从动画人物到狂欢符号
  近两年在中国迅速走红的幼儿动画《小猪佩奇》同样来自英国,该动画又名《粉红猪小妹》(Peppa Pig),由英国人阿斯特利贝加戴维斯创作、导演和制作。作为一部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故事围绕佩奇与家人的愉快经历,幽默而有趣,借此宣扬传统家庭观念与友情,鼓励小朋友们体验生活。《小猪佩奇》由英国E1 Kids电视台于2004年5月31日发行首播后,其动画片已于全球180个地区播放;中国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也播放了此动画。   与《天线宝宝》一样,《小猪佩奇》也拥有着极其简单的剧情,简单直白的对话等适合幼儿观看的节目特点,不同的是《小猪佩奇》每一集的时长只有五分钟,且剧情推动较快。但每一集动画往往都会有一个明确主题,几乎全部画面都围绕该明确主题来展开。如第150集《话匣子》,5分钟的动画里,片中的不同角色反复对“话匣子”这一概念进行了足足9次阐释,显然,这样的名词解释要比死记硬背记得更快且更有效。
  相比《天线宝宝》,《小猪佩奇》在情节方面也更丰富,常常有各种矛盾冲突贯穿在每一集的动画中。但是往往情节并非创作者想要突出的部分,其情节推动也只是为了在对某一概念进行解释时不会因为一味重复而显得生硬无趣。
  《小猪佩奇》在我国的流行起初只存在于幼儿及幼儿家长的圈子里,2017年该动画的流行状况突然出现了一派新的气象。不同方言配音版本的《小猪佩奇》动画在网络上风靡一时,在众多方言的配音作品中,以四川方言传播最为广泛且最受好评。在四川方言配音的动画中,“佩奇”被改称为了“哈皮”(在四川方言中意为“傻子”);佩奇的弟弟“乔治”被改称为“哈麦皮”(在四川方言中同样意为“傻子”)……原本友好直白的台词,在网友的二次创作之下,用各地方言演绎出独特的市井气息。《小猪佩奇》再也不是面向幼儿且人畜无害清新脱俗的动画节目,而是时而暴戾时而低俗,时而戏谑时而夸张的充满社会气息的一部“成人动画”。
  终于,在不断地再创作与再演绎之下,《小猪佩奇》的主角,拥有一只外形酷似吹风机的脑袋的佩奇,成为了某种充满戏谑的狂欢符号。诸如“小猪佩奇身上纹,掌声送给社会人”等幽默且浮夸的口号开始在网络上流行开去。自此,小猪佩奇再也不是一部幼儿动画中的人物那么简单,追捧小猪佩奇的粉丝们,也早已超出了幼儿的年龄范围,二十多岁甚至三十多岁的年轻人对其有着更大的兴趣,仿佛我若说出小猪佩奇,你就应该知道我那隐晦但又渴望被回应的兴奋点。
  童年的回归
  其实《小猪佩奇》在我国的再创作与惊人风靡,其中恰恰暗含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童真缺失的担忧与呼喊。
  互联网社会之下,网络巨大的信息量早已把我们的生活塞满。这些信息中,绝大部分来自于真实生活的柴米油盐,即便有一些精神生活上的部分,也往往是充满商业气息的文化工业。当小猪佩奇这样简单夸张的动画人物出现时,注意力立即被其吸引也算合情合理。小猪佩奇的形象不美丽甚至算不上可爱,其形象本身蕴含了某种逗人发笑的感觉,是一种与当今时代普遍审美完全背道而驰的形象。也正是这一点,让成年人从第一眼开始就放弃了成人世界的标准来看待这个“猪”的形象设定,进而发现其中的美与乐趣。
  当成年人走近佩奇时,其找回的不光是某种童真,更是关于自身的童年的“回归”。正是由于这种“回归”,我们看到成年男性在朋友圈晒出戴着巨大小猪佩奇形象电子手表的照片;我们看到成年女性在胳膊上貼满了小猪佩奇的卡通贴纸;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蹭小猪佩奇的热点,乃至于动画发行方eOne授权部门发表声明,将主动打击全球范围内涉及“小猪佩奇”假冒商品及未经授权的活动……
  自我赋值、圈内黑话、认同狂欢是目前网络社会娱乐化的主要表现,只是以往这样的狂欢往往只局限在较小的社群范围之内。这一次,伴随着童真的鲜亮外衣,小猪佩奇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民返老还童”。
其他文献
目前关于乌木的争议主要有乌木属于“天然孽息”“无主物”“埋藏物”“有主物”“自然资源”等观点,这些观点大多站在单一视角,没有经过系统论证得出,没有给争议带来统一共
居民收入增长和西部旅游开发促使我国西部中小城市居民休闲旅游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以甘肃省天水市作为研究样本的收集地,通过调查问卷等方法研究新时期我国西部中小城市居民
[摘要] 近几年,我国公共事件频发不断,此间,互联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匿名文化力量的背后折射出当今社会大众的焦虑、抱怨、恐惧、愤怒与不安的社会心理特征。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社会的大众心理和社会性格;然后,以“三亚宰客门”事件、“方舟子状告韩寒作品造假”以及2011年的“日本核泄漏引发抢盐风波”等事件为例,分析了匿名发布对社会心理和公共事件的影响;最后,结合“柠檬原理”等理论知识,探讨了网络匿名对
近年来,嫩江县统计局按照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和部署,坚持把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当作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统计工作和统计建设的全过程,确定了统计“六化”(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
习近平在《人民日报》上著文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
加强对检察机关不起诉决定权行使之后的监督,一方面要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通过备案制、执法检查、回避制等予以完善;同时要强化外部公安机关以及被害人的监督制约。 T
我国企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内部在进行着一系列的变革,尤其在企业的政工工作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促进了企业的干部队伍建设.以企业文化为基点来促进和引领
女职工是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女职工权益维护意识和实现自我价值愿望不断增强,女职工利益诉求不断变化,对共享人生出彩机会、拥有更
计算机网络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工作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安全隐患.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分析,并合理实现网络可靠性设计,则能为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基于这种认识,
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数据相关的竞争问题近年开始引起国际竞争法理论界以及全球多个竞争执法部门的关注.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2017年6月发布了《数据与竞争政策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