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及其哲学意蕴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oba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生态文明与农民意识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及其哲学意蕴。
  【关键词】生态文明 农民意识 新内涵
  一、生态文明与农民意识的关系
  1.生态文明的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农民意识。一是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根本上改变农民意识。我国是农业大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需要国家经济政策的促进,更需要我国广大农民从意识上的支持,只有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了,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内部生态文明建设会随着提高。二是农民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长期健康的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因素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有一定的作用,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依赖于国家利用经济因素不断刺激就可以有效的。
  2.生态文明是农民意识建设的新内涵。
  (1)在全社会环境道德达成共识,生态文化、生态意识成为大众的主导文化意识。人们对自然的价值有明确的认识,确立符合自然生态原则的价值需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环境道德信念、环境道德态度和环境伦理规范内化为民众的社会心理、思想意识和思维方式并逐渐形成自觉的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社会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主导产业由原来以高能耗、高污染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转变为以物质的封闭循环和能量梯级利用为特征的生态工业产业群。生产过程的生态化能够为产业结构形成物质循环架设“增链和补链环节”,并为生产生态条件装备废弃物回收和处理场。产业结构和生产过程的生态化转向需要在政府优惠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保证下才能良好地运转,也只有这样,生态工业产业群经济和生态效益才能达到双赢。
  (3)生态化渗透到社会结构中,环境影响评价和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成享:种社会建制。诸如在社会政策上考虑如何组织好经济,以便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国公民参与重大环境决策,既成为政府指导和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公民应当和自觉行使的公共权力。
  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
  1.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含义。当工业文明的烟雾覆盖了蓝色的天空,在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发展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承认,他们是在道路上与自然异化。这种异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放缓或停滞,也带来的焦虑和沮丧的人的快速增长。异化和焦虑,使得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找到一个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维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是农民生态文明意识。
  2.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内容。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是与传统的“社会教育”的不同,是一种新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它引导人们重新认识在生物圈中位置,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主张在追求健康生活、丰富的生产成果的同时,应努力保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以教育人们对待自然,对待一切。人类社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要加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观念,特别是教育和社会环保意识的元素,这已成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和农民整体素质的基本知识结构,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和社会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三、农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哲学意蕴
  1.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生态环境自然的整体思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关系,共生意识。因此,对人性的改造有个限度,超过这个限额将导致生命支持系统的破坏,因此,需要在可以承受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的历史时期限制人类活动的限制。
  2.文明合理的价值观。生态文明的价值是人与自然,自己的行为、功能、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结果的性质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生态文明值是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更合理,更有益的思想从本质上指导,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价值判断,并引导一个人,一个社会组,甚至整个人类的行为对制定原则,标准的生态文明。
  3.跨学科性的结构体系。
  (1)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人格情操,自觉地把尊重人、尊重其他生命放在首位,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生态文明阶段的必然要求。
  (2)转换对待自然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维方式,尊重自然的内在价值,是生态文明赋予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所在。而要实现人的丰富的全面的发展从而成为符合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新人,就必须做到:一是使人摆脱对自然的贪欲,自觉地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幸福观,确立“最大的愉悦是合理的创新而不是无限的消费”以及“消费不该没有一个归宿”的信念;二是确立人与自然的平等原则。这种社会建构将激励新人的魍造,进而对社会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且直接的推动作用。
  总之,论在什么场合下,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调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都应当以相对“弱”的一面为尺度,这是在人之外实现了的人的价值,是“以人为本”的生态表达式。
  参考文献:
  [1]徐嵩龄.生态意识生态伦理学理性生态人[J].森林与人类. 1997.
  [2]闫喜风.论生态文明意识[J].理论探讨.2008.
  [3][法]史怀哲.敬畏生命[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4]王建辉.沦适度性消费伦理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7.
  [5]胡筝.生态文化:生态实践与生态理性交汇处的文化批判[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本文基金项目:201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农村建设视域中农民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30303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教学设计属于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中的一节,《商务英语阅读》教材把教学重点放在商务基础知识输入和英语语言技能训练(尤其是阅读技能)上,为此,本人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中,重点围绕略读和查读这两项阅读技能展开训练,通过采取设置多种阅读任务和活动,帮助学生运用这两种阅读技能(略读和查读)来获取课文中关于广告媒体方面的关键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略读以及查读等阅读技能和
【摘要】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全体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要在教育教学中实现教育公平,必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努力做到端正教育思想,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集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真正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全体学生 课堂教学  新课改强调中学数学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从而在培养对象上从面向少数学生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心理学认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课堂走神的现象常有发生,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  一、自身的原因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心态趋向平和,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上课的激情
2140年6月5日rn“起床啦!快一点,今天可是你最后一天上学啦!”我不情愿地睁开迷蒙的双眼,恰好迎上了B20清澈的目光.我也猛然想起,今天是我作为闪星学院学生的最后一天了,真有
期刊
利用简并PCR扩增产物做探针筛选番茄cDNA基因文库获得一个全长交替氧化酶cDNA基因LeAoxlau.经序列分析得出,该基因全长1 418bp,编码区序列长1 077 bp,编码约40 kD的前体蛋白.
【摘要】英语听力是听懂以英语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口头交际活动的能力。听是语言交际中最基本的形式之一,也是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初的感知环节。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正常人在醒着的时候,70%的时间用于各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其中11%用于写,15%用于读,32%用于说,而至少42%用于听。(王守元2003)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的输入是语言习得最基本的条件,听力作为一种输入型技能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占有十分重要
【摘要】对于新世纪的人才需求而言,英语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初中是打下英语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所接受的英语教学应对日后的英语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效率偏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等现象,为从根本上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特从当前英语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入手,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
【摘要】传统的作业形式多为听录音跟读课文、抄写单词和句子、背诵课文、做练习等。由于形式单调枯燥,偏重书本,学生逐渐失去对英语作业的兴趣,阻碍了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小学生喜欢玩,喜欢唱歌,喜欢表演与游戏,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想象。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特性,以生动和有趣的作业形式取代重复和呆板的作业形式。  【关键词】基于课标 作业设计 小学英语  《英语课程标准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三个基本内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幼儿园”、“教学做合一”。其实质是使教育与生活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幼儿园课程应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发展变化,科学地来组织和选择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我园地处张家港市杨舍镇东莱街道,这是一个美丽、具有浓郁农村特色的小镇。近年来,幼儿园以民间文化为载体,积极打造“民间游戏”活动特色,群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