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近代以来日本人访华游记

来源 :鲁迅研究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y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日本人写下了大量访华游记,这些游记比较全面地呈现了近世中国的形象,虽然这些形象有很多歪曲之处,但也有不少游记做出了相对客观的记录.①这就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深刻反省.他们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了解异国人士对中国的看法,进而反躬自省,引起疗救的注意.尤其重要的是,这些访华游记对于中国国民性的话题讨论得十分频繁,作为重要的“他者”,这些言论对当年以鲁迅为代表的致力于改造中国民族性的启蒙思想家们产生了直接的借鉴或重要启发.
其他文献
图像和语言都是表意符号.图像作为直接的视觉呈现,其符号是作为外在表达的画面表现;文学通过语言建构图像,文学与世界是一种图像性关系,而语言正是连接文学与世界的纽带.文学
期刊
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藏“太湖秋操纪念杯”是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秋操的纪念品.虽然太湖秋操前突遇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但是通过爬梳晚清报刊信息,可以发现此次秋
摘 要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提出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具体回答了选择性考试“怎么考”的问题。基础性是选择性考试命题的基本要求,它要求考试以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为内容,试题具有典型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等基本特征。综合性是选择性考试命题的重要要求,它以复杂的问题情境为载体,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联系的知识”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关注考查的整体性、多维性和结构性。应用性是选择性
章士钊曾言:历史是一出“动动相续的整剧”,指定一时间点说“此某时代也”,“此某时代与某时代之所由分也”,是“皆权益之词,于理论未为精当”。①这个提醒无论对中学还是大学的中国近代通史教学都极为重要。因为所谓“中国近代通史”,最重要的字眼落在“通”上,而非“近代”上。要真正将“通”落实,中国近代通史教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则仍有待继续思考,其中“变化”二字就相当值得关注。   1840年以后的中国以“变”
期刊
早在六十多年前,钱钟书就曾批判古往今来的“笺注家”们推求作品“背景”时爱犯的一个毛病说:“笺注家干的是细活儿,爱的是大场面;老为一首小诗布置了一个大而无边、也大而无
期刊
布罗代尔领军的史学,被译为“年鉴学派”,名不副实,只能音译为“安娜学派”.傅斯年创办中研院史语所时,正是“安娜学派”成立的前一年.但中、法两国史学发展的道路很不相同.
吕思勉是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在古书考辨方面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又进行了深入反思.他的古书考辨受到古代辨伪学成果、清代常州今文学及“古史辨”派的影响,应用了从目录文献
鲁迅所有的创作中很少有像《故事新编》这样一部因其文体属性而备受质疑和争议的作品,学界对它的文体属性一直争议不断.茅盾曾认为:“在形式上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变化,给我们树
期刊
[摘 要]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史料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在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存在概念不明和方向混乱两大问题。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应该重视史料阅读。与其他概念相比,史料阅读更简洁明了,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教育现代性。史料阅读的奥义在于培养求真的态度与方法,帮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思考”。在学生的史料阅读中,教师应有效发挥其指导作用。史料阅读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教师选择的史料的质量,以及提供的问
[摘 要]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这一时期议会的形成演进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孕育时期,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贤人会议”和诺曼征服之后形成的“王廷会议”乃是议会的前身。第二阶段是13世纪,议会正式形成,不仅基本格局逐渐奠定,而且各项标志性特征也渐趋具备。第三阶段是14、15世纪,议会进一步发展,政治职能明显增强。英国议会经过中世纪数百年的演进,从孕育、产生到发展,至15世纪末已经成为整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