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简易教学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ei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阐述了“简易教学法”的优点以及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简易教学法”。
  关键词 目标简明 内容简约 环节简化指导简要 方法简便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有不少语文老师为追求所谓的课堂教学“时髦”,每拿到一篇课文,还没读两遍,便考虑怎样将课上得精彩。殊不知,做法越繁、花样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就越不理想,只能是教者辛苦,学者更辛苦。学生是云里进,雾里出。那么,怎样才能简简单单地学教语文,学生明明白白地学知识呢?笔者经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简易教学应该是目标简明、内容简约、环节简化、方法简便。
  
  一、目标简明,具有品位
  
  我们应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有所侧重,做到目标简明。如:第三册的略读课文《卡罗尔和他的小猫》,在反复地钻研教材以后发现课文前的一段阅读提示对于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有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一是读读课文,想想卡罗尔一直想要小猫,采用了什么办法;二是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卡罗尔得到小猫又失去小猫的。这两个问题一个涉及到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一个涉及到表达顺序的培养,教师在其中要加以引导,恰巧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也符合教学目标简明、实在的观点。所以,拟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课文内容,从卡罗尔和小猫之间发生的事,体会文主人翁卡罗尔的童真童趣;(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既符合年段目标,又整合三个维度:既把握课文特点,又简捷明朗。
  
  二、内容简约,富有个性
  
  俗话说:“任你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如:在教学《充气雨衣》时,在教学伊始,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充气”一词切入课文的学习,在理解“充气”意思后,让学生谈谈生活中哪些东西需要充气?然后切入课文内容,再揭示课题,围绕“怎样制作充气雨衣”和“怎样想到制作充气雨衣”而谈。在具体的情景中体会充气雨衣的动因和结果,分享兰兰的成功喜悦,这样直奔主题,又化繁为简,事半功倍,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环节简化,实实在在
  
  不久前,笔者观摩了《宋庆龄和她的保姆》的公开课,这堂课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许。这位老师的成功靠的不是华丽和精制,而是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的教学环节:一是回顾课文,感知故事;二是研读故事,感悟爱的奇迹;三是拓展延伸。整个教学过程,以读懂课文为主,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经历了读进去、读出来的过程,在扎实的学习中,学到了读书的方法,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节一节地读好课文、读懂课文,把公开课上成了普通的家常课,上成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学习、借鉴的课,这是一种勇敢的实践。
  
  四、指导简要,突出重点
  
  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指导,应努力追求指导得精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含英咀华,使指导的内容具有提示性、启发性、示范性。如:在《围魏救赵》一课的教学中,请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说说为什么齐国不直接去救援赵国而是率领军队去攻打魏国呢?议一议这样的方法好在哪里?谈谈原因。这样的指导,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实际操练了如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五、方法简便,力求高效
  
  “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充分地读、自如地读、动情地读,读出课文的节律、读出课文的情趣、读出课文的神韵。如:二年级《小鹿的玫瑰花》一课中,在激趣导入后,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故事下面的“小鱼”、同学、老师或字典,读完后,再读“小鱼”身上的汉字。其次,鼓励学生进行轮读比赛,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读后师生评议。第三,要求学生默读并思考:课文讲了小鹿与玫瑰花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第四,深入细读。比如:学习第一自然段,在学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你知道了什么?你从课文的哪些词语看出来小鹿很辛苦,你能把小鹿种玫瑰花的辛苦读出来吗?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层次的读,旨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第二层次的读,旨在巩固发音、读通文章:第三层次的读,旨在了解课文大意;第四层次的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读中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如此环环紧扣、层层递升,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受到了评委与听课老师的好评。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是学生自身主动意识的一种彰显。
其他文献
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勇于战胜挫折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
期刊
1949年,硝烟弥漫的淮海战役正在激烈地进行。人民解放军某野战军先遣纵队独立支队里,有一位叫朱全的女大学生,年方19岁。她下连队教战士们学文化、学唱歌,把部队的文化生活搞得十分活跃。战士们都当她是贫苦人家出身的闺女。可不久,大家惊奇地发现,这个朱全不仅文化程度高,行为举止间透着一股掩饰不住的大家闺秀风范。后来,大家终于知道:她原来是大画家徐悲鸿的女儿,真名叫徐丽丽。  一位小战士悄悄问她:“丽丽同
期刊
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味”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专家定论。而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在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中,“朗读”这个开口小、切入深的环节,以自己特有的魅力,亮出了一片更蓝的天空。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眼、耳、脑同时并用的思维和语言综合活动就是朗读。阅读教学要真正走出低效的困境,就必须呼唤“读的回归”,以读为本。朗读能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
期刊
摘要 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是一篇具有浓浓的诗情画意的战争小说。教学这篇小说时,应该在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这篇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和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时,引导学生充分鉴赏和品味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本文分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引导学生 鉴赏和品味 《芦花荡》 故事情节 原因    孙犁的短篇小说《芦花荡》是一篇具有浓浓的诗情画意的战争小说。但是,我发现,许多老师在教学这篇小说时,只注
期刊
班主任的管理艺术,实际上是与学生交往的艺术和专业技术的结合,是一门运用灵活的最基层的领导艺术。尤其在中等职业学校,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他们与班级的管理目标并轨前进,相信是每一个班主任的一个严肃课题。  凡事都有一个根本,只有抓住了根本才不会做出本末倒置的事。任何一个学校的管理无非都是建立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基本点而发展的。教化是本,治理是末。学校的管理也是始于人而止于人。班主任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花园里一朵绚丽的奇葩,让学生熟记背诵一些古诗文,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感悟能力。因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背诵80首优秀古诗文,这么多古诗文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时间长了学生对背诵古诗文会失去信心。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能轻松自如地背诵,又能将学过的古诗文牢牢记住呢?    一、引导学生动手做画或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
期刊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接受美学出发,但从教学中的主体与受体、内容与形式,训练与教育等方面简述课堂结构的优化及教材的处理,力图从美学的角度来建构并阐述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和谐 渗透 情商    语文课堂教学,因为教师的调控而使得它在整个立体式的流动过程中取得多重矛盾关系的和谐,使教学程序最大程度地优化,这就必然符合教育美学的普遍认可的规律与要求并成为美的载体,从而达到主体与受体、内容
期刊
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耗时大、收效小,究其原因,关键是方法欠佳。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尝试了多种多样的适合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组织辩论会    如:围绕“电池的利与弊”这一论题,语文老师认真组织文综老师参加,语文老师从学生的语句修辞、中心与材料等方面评价,历史老师从人类的进步角度引领,地理老师从人文地理方面拓展,政治老师从
期刊
许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小学的作文教学和作文辅导都不好开展,即使开展了效果也不佳。许多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缓慢,教师一叫他们写作文就头疼,不知怎么写,即使提笔写也不知所言,于是马马虎虎写几句交差而已,一个班作文写得好的就是那么几个人。这是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