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称——能源供应不足 制约经济发展

来源 :领导决策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在近几年结构调整过程中能源供需矛盾有很大缓解,但国家经贸委副主任张志刚说,从长远看,能源供应不足仍将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如中国电力装机总容量和年发电量已达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0.21千瓦和900千瓦时,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另外中国还有6000万人没有用上电。张志刚说,目前出现的电力缓和现象,是在电力消费市场没有得到有效开 Although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nergy supply and demand has been greatly eased in the process of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recent years, Zhang Zhigang, deputy director of the State Economic and Trade Commission, said that in the long run, the lack of energy supply will continue to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restric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s per-capita share of resources is only half of the world’s average. For example, China’s total installed capacity and annual power generation have reached the second place in the world, but their per capita possession is only 0.21 kW and 900 kWh, respectively, which is 1/ world average. 3. In addition, there are still 60 million people in China who do not use electricity. Zhang Zhigang said that the current power mitigation phenomenon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in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market.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各种高效农药相继上市,农民因操作不当、使用不妥而造成的人畜中毒事件也有明显增加,其重要原因:一是部分农药标签说明不详,用法、用量以及防范措施说明不细,使
供给增长过快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非常重视农业的基础建设和农业生产,非常重视化肥等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化肥供给增长较快。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需求增速减缓,
南华县电力事业局局长、电力公司经理李仁先生,是位宽厚儒雅的长者,系电力专业科班出身,曾在州电力局任职,后任县电力行业一把手,兢兢业业18年,可谓毕业奉献于电力事业,是南
有关专家对我国汽车相关工业的发展前景作了预测。 装备工业 我国目前在几个轿车建设项目中,国产装备台数占关键生产线台数的40%左右,国产装备价值占总装备价值的30%;冲压、总
有人士分析,医疗器械工业现已成为国内高新技术领域里颇具发展前景的生力军。 据透露,到目前为止我国拥有医疗器械工业生产厂家达2900家,可制造47大门类3500多个品种12000种
1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2 首钢总公司3 中国华北电力集团公司4 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5 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 北京诺基亚移动通信有限公司7 北京松下彩色
当前,我国经济界在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经济政策的选择上,已基本形成共识。然而,关于造成市场低迷、增幅降低和失业增加的深层原因,以及扩大投资需求的时序和重点等问题,却仍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徐鹅航总经理为本刊改版和国外发行亲笔题辞·····················……(l一l)新年致辞·····················
云南省烟草临沧地区公司是一个拥有30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国营中型企业,公司机关设10个职能科室和一个办事处,下辖5个县公司、1个商场,1个有限责任公司和1个大酒店。公司主要
编制工业生产指数是工业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1997年,全国和各省市的工业生产指数试行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宝贵经验,如何在此基础上,把生产指数试行工作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