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开展群众性合唱活动的意义与发展建议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310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从文化馆开展合唱活动的意义入手,厘清目前群众性合唱活动的实际发展情况,并据此提出几点未来的发展建议,希望能对文化馆的整体建设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文化馆 群众性合唱活动 意义 发展建议
  一、引言
  文化馆是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基地。在国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公共文化建设的情况下,各级政府都对文化馆十分重视。也正因如此,群众文化活动得到了不断发展。群众在获得丰富的精神生活后,文化素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以群众性合唱活动为例,随着群众基本文化素质的提高,其对此类活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文化馆应重视群众多方面需求,加强相关人员专业能力培养,多开展类似的群众性合唱活动,最大限度地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文化馆开展群众性合唱活动的意义
  合唱是一種非常常见的音乐表现形式,合唱必然有多人参与,需要有非常好的团队配合能力才能带来的完美的演出。文化馆组织群众性合唱活动的主要目的是给爱好文艺并且对艺术层次有一定追求的群众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释放个人魅力。通过组织群众性合唱活动的方式能有效增强社会凝聚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能够增进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构建和谐社会。
  群众性合唱通常离不开固定的主题,由于文化馆自身的性质和存在价值,所以给定的合唱主题一般都与爱国精神、民族情怀等相关,这样一来,使群众在训练过程中能通过自身的练习、和其他人的交流互动以及对主题的主观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同时,合唱也能向大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作用。由于合唱需要有很高的团队默契,因此,需要每一名学员都能够具备集体精神,成功做到以小我成就大我,在这样的思想指引下才能真正享受合唱的过程,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陶冶艺术情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文化馆群众性合唱活动的发展情况
  (一)学员情况
  现阶段我国文化馆群众性合唱活动的学员还不固定,有一些团体虽然在册的学员很多,但是真正按时参加训练的人数远远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因为这些学员年龄以及工作都不相同,而且大部分人都不是专职的人员,所以,一旦出现临时变化他们便无法按时参加排练。除了工作、家庭等影响因素外,还有一部分学员因为不是专业合唱人员,在训练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自身的能力不足便退出了训练。由此可见,现阶段合唱团内部人员结构不稳定,这样导致团队的阵容不能真正固定,而长时间的人员变动就会给合唱训练增加难度,这也是文化馆群众性合唱团实力一直难以快速提升的根本原因。
  (二)演唱水平
  一般来说,文化馆群众性合唱团成员的选拔面向社会,通过招考、遴选的方式选出最合适的人进入合唱团,这就要求学员必须有一定的演唱能力。目前一些文化馆仍然存在部分不具备歌唱实力的学员主动入团,这些人往往对音乐有极大的热情,但是演唱水平参差不齐,由此会产生一系列对合唱团发展不利的问题。面对这一情况,为了达到全员发展的平衡,合唱团势必会做出一些取舍,导致一些高水平学员不能将自己真正的实力完全发挥出来。同时,这样也给团队指挥提出了不少难题,有乐理知识基础的人能看得懂指挥、看得懂乐谱,但是非专业人员会因为不具备这些基础能力而丧失基本的乐感,出现大量类似跑调、节奏错乱等问题。为了保证演出正常进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讲解基础乐理知识,致使训练效率得不到提高。群众愿意积极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是好事,但是相关部门要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筛选标准,尽可能打造出高水平的群众合唱团。
  四、文化馆开展群众性合唱活动的发展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制度
  目前为止,文化馆开展群众性合唱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员的不固定性,导致领导团队无法对合唱团进行统一的管理,演出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高。针对这一问题,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合理调整,同时,要保证每一项规定都能被切实执行,以促进文化馆群众性合唱活动的规范发展。
  除完善管理制度外,文化馆还要明确认知合唱团成员素质对活动发展产生的影响,在制定合唱管理制度时,首先要完善请假标准,请假一定要走正规流程,并且制定相应的赏罚制度,在严格的管理下学员会对馆内的各类文化项目产生较为规范的认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排练的请假率会有所降低,而对一些真的发生特殊情况不得不请假的学员也需要在假期正式结束后自主加训,跟上其他人的进度,保证团体的合唱质量。因为受教育程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合唱团成员的综合素质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顺利地展开集体活动,必须制定严格且具体的管理标准,进而规范团队行为,提升合唱能力,保证演出质量,使文化馆的群众性合唱活动能够有效开展,加快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提升学员音乐素养
  群众性合唱活动的总体质量高低取决于学员的整体音乐素养,在日常彩排、训练的过程中要保证所有成员的音乐素养都达到规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合唱表演的质量。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文化馆群众性合唱团中都有很多人之前从未受过专业且系统化的音乐培训,这为指导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还不能完全达到合唱活动的要求标准,所以,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合唱演出的质量,需要制订能够提升全体学员音乐素养的培训计划。首先,在正式训练之前一定要了解每位学员的根本情况,对他们的基础能力有明确的认知;其次,结合每个人的音色特点为他们分配声部,保证所有人都能发挥出自身的真正实力,而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学员,需要在非正式培训和彩排时间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例如,笔者在教学中就为此类学员单独设置了“绿色通道班”,专项学习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和发声方法,来提升他们的演唱自信。同时,在团内营造出和谐的训练氛围,让学习和日常的交流能完美融合,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全员的音乐素养。   (三)科学选择曲目
  群众性合唱活动的整体演出质量会受到演唱曲目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合唱曲目时必须严格谨慎。首先,一定要了解参与文化馆群众性合唱活动的男女学员比例,分析声音融合的特点。其次,所选曲目必须建立在全体学员感兴趣的基础上,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才能积极参与到训练与演出中,并保证活动的高质量。再次,所选歌曲必须有积极的意义,借助演出活动可以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民族文化宣传。最后,选择演唱曲目时一定要控制难度,根据学员整体水平选择最合适的歌曲,并随着学员音乐素养的提高逐渐提升表演难度,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文化馆的群众性合唱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提升指挥水平
  合唱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音乐表演形式,不仅需要演唱者有较高的音乐素养,还需要指挥有超高的业务水平,可以这样说,指挥业务水平的高低对整体活动表演效果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结合合唱表演形式的基本特征明确指挥的重要意义,在正式的演出中指挥是演唱的灵魂,能直接影响学员的业务水平。在有了这样的正确认知后,文化馆在开展活动时要对选择指挥这一环节产生重视,最终选定的指挥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种能力:较强的团队组织能力以及专业的指挥能力。一般情况下,想找到完全符合要求的指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文化馆可以缩小寻找范围,在专业领域寻找技术型人才,让他们定期协助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演唱水平,还能让学员跟随专业指挥学习与演唱相关的知识,让所有人都能对音乐作品的内涵有深入了解,在这样浓厚的学习氛围下合唱团的整体水平会得到显著提升。
  目前,文化馆群众性合唱活动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指挥的业务水平未能达到规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增加大量的实践训练,让学员和指挥顺利度过磨合期,从而形成演出默契。二者之间交流互动增加的同时,文化馆的群众性合唱活动也得以持续发展。
  (五)增加演出时间
  现阶段文化馆群众性合唱活动一般是每周一次,但是如果只靠这每周一次的正式演出显然不能提高合唱團的整体水平,缺乏训练始终不能打牢基本功。如果想让群众性合唱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增加演出时间,一周两到三次最佳。此外,还可以到其他合唱团观摩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性质的比赛或是演出,这样一来能够获得丰富的演出经验,通过学习他人长处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并且及时改正,同时还要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成功做到扬长避短,进而实现共同进步。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经济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促进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各省、市级文化馆积极组织群众性合唱活动,这是对全民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合唱团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文化馆应该以提升学员音乐素养为主要目标,从完善制度、合理选曲、提升指挥水平以及增加演出时间等多方面进行素质建设,充分发挥群众性合唱活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峥.论群众合唱的艺术性转型[J].黄河之声,2018(19):36.
  [2]袁芳.文化馆开展群众合唱活动的意义与发展建议[J].艺术科技,2019,(32):91.
  [3]常虹.关于如何搞好群众性合唱的思考与策略[J].戏剧之家,2016(16):233-234.
  [4]王军.合唱艺术对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分析[J].大众文艺,2018(02):10-11.
  [5]苏枬汎.文化馆推进群众合唱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18(06):3.
  [6]叶莉.浅谈如何保持群众合唱社团的旺盛生命力[J].大众文艺,2018(10):7-8.
  (作者简介:熊彦博,女,硕士研究生,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中级,研究方向:合唱)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为蓝本改编的动画电影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自上映之后,不仅推动国产动画电影在票房上达到了顶峰,而且还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理念的深度结合,既包含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又反映出当代大众的审美倾向与审美趣味,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为此,本文主要结合《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一动画电影的叙事编排、情感唤醒、结构把握及人物塑造四方面内容,对当代大众审美进行分析,旨在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期刊
摘要:当代金属艺术形式多种多样,而其表现思想也不拘一格,可谓是“百家争鸣”。从繁缛精巧的首饰到形态精炼、抽象成几何形体的立体雕塑,无一例外地展现了当代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的个性化映射。而在当代金属装饰摆件中,有一种语言可以说是代表了当代艺术设计思维的主流,这种语言可以探究到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着形态明确、结构简洁明快、视觉焦点集中、富有秩序感等显著特点。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获取对于当代金属雕塑的创作灵
期刊
摘要: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翻拍自同名畅销小说,电影叙述了女主人公从出生一直到为人母的几个阶段的生活,这部女性题材的电影在女性群体中有着很大的共鸣,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作为结合现实的女性主义作品,这部电影有一定的讨论价值。本文主要讨论这部电影影射的一些现实问题,以及现实主义艺术对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82年生的金智英》 韩国女性电影 现实主义  一、电影中的女性特征变化
期刊
摘要:身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感受社会的主体,艺术在漫长的人类社会文明中一直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艺术之中,身体成为观众进入当代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媒介。观众以身体意识感知作品、参与作品,最终完成对作品的观看、感受。本文以2016年意大利大型主题展览“La Fine del Mondo”为例,研究当代艺术中观众作为艺术受众主体,其身体、意识等感受是如何参与艺术作品的,并结合其艺术创作进行分析。 
期刊
摘要:戏剧演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将人物形象的个性塑造得鲜明、活灵活现。因此,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需要准确地捕捉人物的思想、性格以及行为动作,使人物的形象具体鲜明,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然、真实地将人物形象准确地塑造出来,为观众提供高品位的艺术感受。  关键词:戏剧表演 人物形象 塑造  在舞台上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观众能够融入表演气氛中,是每位戏
期刊
摘要:20世纪的中国美术家处于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因为不同的、对立的认识模式使民国时期的中国艺术家陷入两难抉择中,在中国美术史中掀起了“全盘西化”和“反西化”的浪潮,中国油画既不可能是单纯由外来力量推动发展的,也不可能是立足于传统而自发形成的,而是在这两股极端潮流的切磋中找到合适的交点,从而使外来美术与中国传统美术都发生形与质的变化。那么,对在民国时期中国传统美术与西方油画的碰撞中产生的截然不同的
期刊
摘要:舞蹈训练方法是舞蹈效果呈现的基础,舞蹈训练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具备科学的认知,形成一套体系,既保障舞蹈训练的顺利进行,也能保证舞蹈作品内容得到更好的诠释。本文重点阐述舞蹈科学训练方法的认知研究。  關键词:舞蹈训练 科学训练法 意义  一、舞蹈训练的意义及方法  (一)传递情感,诠释美感  舞蹈是艺术的呈现方式,是人们情感思想的交流工具,更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在舞蹈呈现过程中,人们都会
期刊
摘要:图书馆有着丰富的书籍资料,其是传播知识和储藏资料的重要场所。目前,处于知识经济大爆发的时代,图书馆管理应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从实践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需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化成为衡量一个主体是否发展的重要标志。鉴于此,逐步加快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图书馆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实现对图书资料的妥善管理,还可以节省读者查阅资料的时间,
期刊
摘要:在全媒体时代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中,我们应以积极乐观的服务态度、热情周到的行为方式、不断创新的服务能力,努力营造馆员与读者和谐的读书交流氛围;要学习用敏锐的观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变化的新趋势、新动向、新问题;要坚持用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超前的服务意识和果敢的决策,展现个性化服务特点以适应未来发展;要努力从本质上提升职业素养,进一步助力并推进智慧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读书需求。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数字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特征,阐述我国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长期保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长期保存之策略。  关键词:数字环境 公共图书馆 馆藏资源保存  公共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一直承担着保存和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作用,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数字环境的逐渐成熟,公共图书馆成为大众阅读的场地和科研人员不可缺少的文献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