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 “乐”字明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是作文指导的重点。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与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取得极其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消除畏难心理,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这正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一、创造和谐气氛 ,激发写作兴趣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习作氛围
传统课堂向来遵循的是“教师中心主义”,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一切行为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这使得本来就人见人怕的作文课更显得枯燥无味。
曾经听过这样一堂作文课,老师正在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赞扬小草的顽强不屈,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言: “老师,其实我觉得小草很令人讨厌,我爸爸妈妈就经常在为庄稼里的小草发愁……”我不禁为这位学生的发言喝彩!可没想到的是这一发言却遭到老师严厉的斥责,你这孩子思想怎么这么差,老往坏处想……我当时真为这位学生鸣不平,其实他的发言很有道理,也能独辟蹊径。我试想着这堂作文课的结果,将“如愿”产生几十篇大同小异的小草颂歌!但遗憾的是,同时也抹去了一位学生的真实感情。这将如何树立学生的信心与创新思维呢?
信心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失去了信心就失去了想象,也失去翱翔高飞的翅膀。我们应该常怀赏识的心理,细心去挖掘每位学生的哪怕是一丁点儿独特的发现与见解,及时给予真诚的赞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会使学生受到鼓舞。“你這个句子用得十分恰当,比老师厉害!”“你这种观点真是新创造!”……这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来说,是一股暖流,一股力量的源泉,将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我们暂且还以上文所提到的作文课为例,如果那位老师能充分肯定并赞扬那位学生的看法,并鼓励大家辨正看待小草,既看到好的一面,又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坏处,如:汲取庄稼肥料……我想,不但那个学生可能写出一篇视角新颖的好文章,而且还会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树立了他们的信心。
2、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激发真情实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正确看待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利用“差异”,丰富学生作文学习渠道。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既反映了学生语言文字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生活侧面,反映了学生的个性倾向。这就要求一线的教师注意抓住“差异”,深入到学生个体学习的内部心理环境,考察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发展的差异表现、成因及其动态过程,进行个性化的导引,科学的因材施教。
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让我感触颇深。那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许是由于缺少家庭关爱,她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一般,作文平淡无味,从不出彩。但是,有一篇作文——《给妈妈的一封信》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她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当我把它作为范文在班级朗读时,全班同学寂寞无声,个个神情严肃,脸上难掩友爱、思索的表情。这说明习作写出了真情实感,确实打动了他们;同时,也让全班同学明白一个道理:习作要善于发掘生活体验,写出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二、合理评价修改,激发写作兴趣
1、注重激励,树立信心
作文评价是学生作文成功的阶梯。我们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客观评价小学生作文,要因人而异,尽量捕捉每一个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肯定。在评讲中注意把优秀作文读给学生听,让大家共同学习。要注重发现较差学生作文中的可取之处,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点滴成功与进步。这样做,对好的同学是个鞭策,对差的同学也是个促进,从而很好的调动起全体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2、设定阶梯目标,进行多次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即使修改的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再提高的动力。一次性评定学生习作分数,弱化讲评作文的作用,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在指导学生的作文时,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设计好阶梯训练计划,实行一篇多练。每再作一次,提升一个方面;每进步一点,再加一次分数。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的、有目标的、可控制的作文训练。我在写作指导时,从不一次性评定分数。而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提升方向和要求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3、尊重学生劳动,把评价与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同样道理,作文评价与批改中,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真谛、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就必须把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习作批改时,尝试着运用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如:①面批:教师与学生当面评改指导。选取学生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互相讨论、修改,在修改中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为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喝采。②互评:分组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评定分数写出点评意见、修改建议。学生在互相学习中享受习作的乐趣。③自评: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进一步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
三、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年龄特点是自制性不强,好动多变。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当中要根据这一特征采用各种教学法,丰富教学手段,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走出校门让他们亲身观察、体验……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相关活动的开展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读书小报的编写,对于材料收集,语言积累有很大好处;结合节假日等各项活动开展作文比赛,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总之,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兴趣不断培养和激发的过程!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创造和谐气氛 ,激发写作兴趣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习作氛围
传统课堂向来遵循的是“教师中心主义”,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的一切行为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进行。这使得本来就人见人怕的作文课更显得枯燥无味。
曾经听过这样一堂作文课,老师正在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赞扬小草的顽强不屈,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言: “老师,其实我觉得小草很令人讨厌,我爸爸妈妈就经常在为庄稼里的小草发愁……”我不禁为这位学生的发言喝彩!可没想到的是这一发言却遭到老师严厉的斥责,你这孩子思想怎么这么差,老往坏处想……我当时真为这位学生鸣不平,其实他的发言很有道理,也能独辟蹊径。我试想着这堂作文课的结果,将“如愿”产生几十篇大同小异的小草颂歌!但遗憾的是,同时也抹去了一位学生的真实感情。这将如何树立学生的信心与创新思维呢?
信心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失去了信心就失去了想象,也失去翱翔高飞的翅膀。我们应该常怀赏识的心理,细心去挖掘每位学生的哪怕是一丁点儿独特的发现与见解,及时给予真诚的赞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会使学生受到鼓舞。“你這个句子用得十分恰当,比老师厉害!”“你这种观点真是新创造!”……这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对学生来说,是一股暖流,一股力量的源泉,将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
我们暂且还以上文所提到的作文课为例,如果那位老师能充分肯定并赞扬那位学生的看法,并鼓励大家辨正看待小草,既看到好的一面,又从另一个角度看到坏处,如:汲取庄稼肥料……我想,不但那个学生可能写出一篇视角新颖的好文章,而且还会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树立了他们的信心。
2、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激发真情实感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正确看待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利用“差异”,丰富学生作文学习渠道。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既反映了学生语言文字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生活侧面,反映了学生的个性倾向。这就要求一线的教师注意抓住“差异”,深入到学生个体学习的内部心理环境,考察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发展的差异表现、成因及其动态过程,进行个性化的导引,科学的因材施教。
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让我感触颇深。那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许是由于缺少家庭关爱,她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一般,作文平淡无味,从不出彩。但是,有一篇作文——《给妈妈的一封信》却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她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当我把它作为范文在班级朗读时,全班同学寂寞无声,个个神情严肃,脸上难掩友爱、思索的表情。这说明习作写出了真情实感,确实打动了他们;同时,也让全班同学明白一个道理:习作要善于发掘生活体验,写出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二、合理评价修改,激发写作兴趣
1、注重激励,树立信心
作文评价是学生作文成功的阶梯。我们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客观评价小学生作文,要因人而异,尽量捕捉每一个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肯定。在评讲中注意把优秀作文读给学生听,让大家共同学习。要注重发现较差学生作文中的可取之处,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点滴成功与进步。这样做,对好的同学是个鞭策,对差的同学也是个促进,从而很好的调动起全体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2、设定阶梯目标,进行多次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即使修改的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再提高的动力。一次性评定学生习作分数,弱化讲评作文的作用,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在指导学生的作文时,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帮助他们设计好阶梯训练计划,实行一篇多练。每再作一次,提升一个方面;每进步一点,再加一次分数。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的、有目标的、可控制的作文训练。我在写作指导时,从不一次性评定分数。而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提升方向和要求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3、尊重学生劳动,把评价与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同样道理,作文评价与批改中,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要让学生明白作文的真谛、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就必须把批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习作批改时,尝试着运用各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如:①面批:教师与学生当面评改指导。选取学生有代表性的习作,师生互相讨论、修改,在修改中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为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喝采。②互评:分组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评定分数写出点评意见、修改建议。学生在互相学习中享受习作的乐趣。③自评: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进一步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
三、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年龄特点是自制性不强,好动多变。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当中要根据这一特征采用各种教学法,丰富教学手段,才能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走出校门让他们亲身观察、体验……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各种相关活动的开展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例如读书小报的编写,对于材料收集,语言积累有很大好处;结合节假日等各项活动开展作文比赛,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总之,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过程,就是兴趣不断培养和激发的过程!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