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成功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琴枯燥,是因为我们总是低头困在那些曲目和技巧当中,而从来没有抬头放眼去看一看那广阔的音乐世界,那是一个可以和同伴一起玩耍,可以和别人共同创造,可以深入到历史上的另一个时空、深入到另一个人内心的音乐世界。
  失败与成功,一对反义词,原本是无法并用的词语,但这却是李青当时最真实的感受。二十四岁那一年,李青拿到了巴尔的摩交响乐团的录取通知书,在这个本该拥有成就感的时刻,她心中却升腾出了一种挫败感。李青至今仍记得她决定参加巴尔的摩全国招考时的复杂情绪:“一方面觉得自己失败了,独奏家的梦想就此破灭。但另一方面又隐隐觉得,也许音乐之路从此刻才算真正开始了。”其实,这是所有中国琴童都会面对的问题,究竟是成为梦想中的独奏家还是踏实地从事音乐演奏,或许这两者缺一不可。
  梦想破碎的时候,正是音乐的开始
  李青四岁学琴,十二岁考进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十八岁在北京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崭露头角。她对西贝柳斯《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精彩演释,征服了当时的评委。美国著名小提琴家贝尔·辛诺夫斯基(Berl Senofsky)听到她的演奏后,以全额奖学金把她招进了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蒂音乐学院。那时十九岁的她,和几乎所有中国琴童一样,拉琴、比赛、考学,梦想成为一名独奏家。
  皮博蒂音乐学院成立于1857年,是美国最古老的音乐学院之一。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李青在这里念完了大学,又考上了研究生继续深造。就在这时,一个机会出现在她的面前——巴尔的摩交响乐团招考演奏员。当初,她的好朋友、時任巴尔的摩助理指挥、现任新加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水蓝劝她去考考看。尽管这个机会与她独奏家的梦想有些出入,李青还是决定去试试。
  这是李青第一次参加乐队考试,经过几轮的试奏,她幸运地考上了。三天之内,从一个穷学生成为职业乐队演奏员的李青,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情绪。从小,父亲和老师都教育她,要努力拉琴成为一名独奏家,她的眼中也就只有聚光灯下的那一个位置。然而,现实打破了梦想,这一度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李青完全没有想到,这里将成为她的音乐人生开始的地方。
  单打独斗了多年,当李青从个人的框架里走出来时,才发现原来古典音乐的世界如此丰富。“以前觉得小提琴就是世界的全部,但当你考虑到全面的演奏艺术时,才发现手中的那把小提琴只是一种载体、一种语言和一种表达方式。在独奏曲目之外的视野渐渐扩大,从音乐表演和客观角度出发,拉琴就更有意义了。独奏家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但同时也是全曲的一部分。最终,音乐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作曲家是原创,演奏家是再创。演奏室内乐和交响乐时,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直在配合和调整中。”李青说,从小只把拉琴当作一种任务的她,从那时起真正地爱上了音乐。
  2001年,李青被当时乐团的音乐总监尤里·特米尔卡诺夫(Yuri Temirkanov)任命为第二小提琴首席,这个位置使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第二小提琴声部,也就是中声部在作品里的特殊角色。“如果说第一小提琴是女高音,那么第二小提琴就是女中音。大部分古典时期作品你是配角,但到了浪漫派以后的作品,比如马勒、巴托克的作品,第二小提琴声部会成为主角。”在李青看来,在你真正懂得音乐艺术有多丰富后,就会放下自己,手中的技巧仅仅是手段,最终都要为音乐服务,音乐艺术就开始了。
  拉琴只是过程,诠释音乐才是终点
  2016年9月,李青应邀回到母校皮博蒂音乐学院,成为一名小提琴教授。自那以后,她更频繁地回中国演出、举办大师班。她发现,国内现在的音乐教育比她当年进步了许多,如果能在音乐处理方面再花些功夫,会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下一代小提琴演奏家。李青说:“把琴拉好了,还不能完全称为艺术家。所谓演奏,先要弄清楚你演的是什么作品,在作品里你饰演的是哪个角色。大家都想做主角,但配角也可以表演得淋漓尽致。如此一来,作为一名演奏家,你就会越来成熟和丰富了。”


NYO-China的老师和艺术家们

  小提琴演奏家和指挥大师平查斯·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在给中央音乐学院学生上大师课的时候说过,中国孩子的童子功非常好,可能是现在世界上最好的一批音乐学子,但他们最需要努力的是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尤其要在右手的琴弓上多下功夫。李青说我们太重视左手的指法,却忘记了要靠右手的琴弓才能发出声音。
  这些现状李青深有体会,因为都是她曾经历过的。她还记得,初到皮博蒂时,她受到最大的冲击,就是语言和文化。在漫长的语言攻关中,她对西方文化的缺失,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努力中。“很多美国孩子的技术底子比较弱,应该加强训练,但是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让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是以音乐的美和享受为先,这应该是更符合我们人性本能的吧。”
  “中国孩子拉琴,很多时候就像我们说英语一样,有点口音,不够纯正。反之亦然,外国人讲中文也是如此。”李青举了个例子,有的学生演奏莫扎特,乐谱上的标记都做出来了,强弱快慢都没有错,但就是没有抑扬顿挫。古典风格究竟该怎样去处理?很多孩子只看到乐谱上作曲家的标记,却不了解作曲家的背景,时代、经历和风格,甚至不知道他是哪国人。
  “音乐真正的难度,绝不仅仅在于技术上大刀阔斧的难,更在于细节处理上的难。比如说,把一个乐句的起伏做好,句子和句子之间的气口儿,句子的走向时而紧凑时而放松等等。”李青喜欢用琴来解释,比如帕格尼尼,激情澎湃;但如果是门德尔松,很多孩子右手运弓跟帕格尼尼没区别,李青就会用演奏告诉学生《仲夏夜之梦》应该是灵动的。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俄罗斯音乐,是特别深沉的,比如老柴。但法国人就不一样,圣-桑的音乐当然是柔美飘逸的。演奏浪漫派作品揉弦很热情,但演奏古典时期作品就不行了,这就好像你做清汤不会放酱油一样。”在李青看来,中国孩子手上不缺技术,需要更注重脑子里对音乐丰富内容的理解。“所以说,拉琴只是一个过程,诠释音乐才是终点。”   从一个人的天地,走进音乐的世界
  作为一名演奏家,同时也是一位老师,李青在世界各地演出和讲学。她开始越发清晰地知道,要如何帮助那些富有才华的中国学生。2017年夏天,作为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NYO-China)的第二小提琴导师,李青和其他十四位职业音乐家们一起,在纽约迎来了一百多位中国学生。导师们为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手头的技艺,更是脑中的理解和心里的感受。
  在两周的住宿制训练营中,导师们安排了单独辅导、合奏练习、声部训练和乐队排练,让学生们一步步从个人的小天地里走进广阔的音乐世界。长笛导师、澳门乐团长笛首席翁斯貝说:“四位长笛学生的个人能力都很强,但要让他们从音色的把握、演奏的方式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一点点磨合了。”而中提琴导师、旧金山交响乐团中提琴副首席刘韵杰也表示:“在学生时代就能了解乐队演奏是非常重要的,你必须要很早地开始规划未来的道路,你要很实际地去考量自己的目标。”
  当然,乐团演出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更像是一个起步。圆号导师、德国广播爱乐乐团终身圆号首席韩小明说:“我们用两周的时间训练学生如何合作,如何共同创造音乐,但这其实只是一个开始,你要从一个人变成一支乐团,然后继续延伸。”打击乐导师、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教授格特·莫徒生(Gert Mortensen)表示赞同:“当我们做好了合作的准备之后,就需要展现出自己的声音,哪怕是在乐团里。就是在大家共同创造的音乐中,也能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体会,甚至发展出你的个性。”
  以李青的亲身经历来说,现在她不仅参与乐队和和室内乐演出,也常以独奏家的身份登台。她与费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与希拉里·哈恩合作演出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都备受好评。在一次担纲独奏演出协奏曲之后,当时的巴尔的摩音乐总监大卫·津曼(David Zinman)称赞她的演奏“技术完美,音乐表现达到最高境界”。在李青看来,“作为独奏家,乐队和室内乐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会让你的视野完全不一样”。
  李青告诉学生们:“如果你未来想进入乐团从事音乐事业,那么你很早就要开始准备,乐团考试对曲目储备量要求很高,光是准备这些曲目一般就需要两年时间,学校的室内乐课、乐队课程,都能帮助你更早、更好地了解乐队和音乐作品。”拉琴枯燥,是因为我们总是低头困在那些曲目和技巧当中,而从来没有抬头放眼去看一看那广阔的音乐世界,那是一个可以和同伴一起玩耍,可以和别人共同创造,可以深入到历史上的另一个时空、深入到另一个人内心的音乐世界。
其他文献
从纽约开车一路往西北,走走停停七十五英里,到达宾州东斯特劳斯堡的那个早晨我真的有点困,所以并没有奢望遇到什么惊喜。当我走进东斯特劳斯堡大学一间并不起眼的教室,听到来自新成立的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NYO-China)的四名双簧管演奏者在进行声部排练时,惊喜发生了。  在纽约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王亮的指导下,其中三名乐手正在排练卡内基演出的曲目——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第一乐章。组成
期刊
刘大冬,中国指挥艺术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一位德艺双馨的指挥界老前辈。  作为指挥家,他是新中国最早一批接受外国专家培训的元老,也是最早在中国交响乐舞台上崭露头角的指挥家之一。他一生为指挥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旁人无法比拟的贡献。  作为教育家,他桃李满天下,数十年来在交响乐队训练课上培养了各声部共六百多位演奏家,以及一批日后成才的指挥家,如阎惠昌、侯颉、魏征、万建国等。他是西安音乐学院的早期创建者之
期刊
7月21日晚,在马林·阿尔索普(Marin Alsop)的指挥下,美国国家青少年交响乐团(NYOUSA)——一个由卡内基音乐厅于2013年启动的音乐教育项目的产物,上演了他们一年一度的音乐会。一百一十五名十六到十九岁的孩子们在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高强度训练后,在卡内基音乐厅交出了一份理想的答卷,并将开始拉美巡演。  第二天周六晚上,中华青少年交响乐团(NYO-China)——一个由美国国家青少年交
期刊
我的父亲是德国哈雷(Halle)地区闻名遐迩的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在勃兰登堡选帝侯府上任职。1685年2月23日,年过六旬的爸爸亲手迎接了我的降生。在我之前,爸爸与前妻的五个孩子以及与妈妈的第一个孩子都夭折了。爸爸对我爱不释手,经常带我和他一起出入朝廷、宫殿。在家里,我最喜欢摆弄乐器,但爸爸很不喜欢音乐,更鄙视以奏乐为生的音乐家,所以他严格禁止我接触音乐,府上所有的乐器都被移出家门。但宠爱我的妈妈在
期刊
现代音乐给人的感觉一向是曲高和寡,现代音乐的演出更是门可罗雀,和大众音乐生活相关甚少。但是在广西南宁,有一个现代音乐节,把阳春白雪的现代音乐变得像番茄炒蛋那样老少咸宜。川流不息的人群、摩肩接踵的观众席、门庭若市的大堂,都让人想起王府井大街的商场,而不是现代音乐论坛。  这个音乐节的背后,是一位六十开外的作曲教授,名叫钟峻程。2012年,他发起了首届中国—东盟音乐周。经过短短六年的发展,音乐周被业界
期刊
众所周知,歌剧是一门集合音乐、文学、美术、建筑等不同形式的综合艺术。但由于剧院上演“全舞台版”歌剧的制作周期长,花费成本又极高,而所谓的“音乐会版”歌剧又限于仅仅注重演唱与音乐,并不能很好地展现歌剧作为综合艺术的完整面貌,因此,去掉庞大复杂的幕布、装置以及环境背景,保留必要的“服化道”和舞台调度,在普通音乐厅也能上演的“半舞台版”歌剧时下颇为流行,这种折中的做法对于国内普及和推广歌剧艺术来说是有极
期刊
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1841年9月8日-1904年5月1日),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九部交响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最为著名)、《狂欢节序曲》《奥赛罗序曲》《胡教徒序曲》《随想谐谑曲》《幽默曲》《斯拉夫舞曲》及歌剧《水仙女》《阿米达》等。  民間色彩,在音乐创作主题与结构方面同捷克民间音乐的神韵和特点保有密切的联系。他认为用音乐来赞颂自己的祖
期刊
作为音乐家,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选择成为音乐家?音乐家所做之事对社会有什么价值?——这是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钢琴家罗伯特·布洛克尔(Robert Blocker)面对来自中国的年轻音乐家提出的三个问题。  2017年7月15日,结束了一周紧张充实的训练,NYO-China的学员们踏上了前往世界著名常春藤学府耶鲁大学的旅途。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学员们抵达了康州纽黑文,迎接他们的是拥有三百多年历史、
期刊
通过《跨文化创作中的女性艺术家》》(Creating Across Cultures:Woman in the Arts)这本书,我第一次了解到了林品晶,一位出生、成长于中国澳门,学习音乐于中国香港、美国,现往返于法国和美国纽约两地生活的作曲家。中国女性作曲家本就不多见,像林品晶这样跨越多种文化和艺术领域的艺术家更是少见。  林品晶1954年出生于中国澳门,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环境中长大。在父母的熏陶
期刊
在中国小提琴艺术史上,矗立着一座永久的丰碑。这座丰碑记述着一个人物,一个为中国小提琴艺术步入世界之巅而奋斗终生的人物。他,就是杰出的小提琴教育家、中国小提琴学派的奠基人之一林耀基。  世事沧桑,时过境迁。转眼间,已经离开人们八年之久的林耀基教授,迎来了他的八十诞辰。尽管大师已经不在人世,但无数热爱他的人们仍然深深怀念着他。为了更好地缅怀大师,继承他的事业,由香港林耀基音乐基金会主办的“中国小提琴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