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在教养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UNGKWOKK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听人谈起教养问题,一个人的教养或许与他的文化、学养、家教有点关系,但也不尽然。梁启超的二夫人王桂荃是做丫头的出身,4岁丧父,6年中被养母转卖过四次,后来成为梁启超发妻李蕙仙的陪房丫头进入梁家。这样的家境,这样的遭际,她能有什么条件去读书?恐怕连学堂都没进过哩。但梁家9个子女,不论嫡生还是庶出,包括下人都敬重她。她靠什么,靠的就是善良,善良也是一种教养。
  看一个人的教养,不在衣著,倘若一身名牌,但却不懂得尊重别人,不讲公德,没有诚信,那么再名牌也没用。人们常常能在一些小事情上看出家教的影子。
  譬如现在乘坐飞机已是寻常事,飞机上一般都提供茶水、饮料或餐饮。但用完后,是把餐盒、纸杯、废弃物都折叠整齐,放回原先的盘子里,还是乱七八糟地堆在一起,甚至一不小心就要滑落下来,就是一种检验。
  又譬如现在家庭多独生子女。带孩子出门餐饮或者坐卧铺出行,你是放任孩子满车厢地奔跑、嬉闹,还是向他(她)指出:这不可以,就是一种家教。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家长对此却毫不制止。更有甚者,有的父母还放任孩子在餐桌上将自己喜欢吃的菜都挪到面前;有的家长表面上虽然也责备了几句,但那大多是言不由衷的假嗔斥罢了,暗地里则是一种默许甚至鼓励。现在的孩子有多机灵,他们何尝不明白那无非是大人们在说给旁人听或做给旁人看的。在这种口是心非的长期熏染下,孩子长大了,他们会懂得要尊重别人么?
  据说李叔同有一次在课堂讲课,一个学生忍不住放了一个响屁,引来哄堂大笑。李叔同不动声色,课后个别对那学生说:“以后尽可以走出去放松。”学生做错了事,李叔同不是训斥,而是先对学生鞠上一躬。以至后来学生们都说:我们最怕李老师对我们鞠躬了,李老师的鞠躬比骂我们还厉害。这其实就是一种教养。
  钱學森的厨师对钱永刚说:“你父亲每次上餐桌吃饭,穿戴总是干干净净的,我体会到他是在向我表达尊重,我很钦佩他。”蒋英也是。这位厨师说:“我从未见你母亲向谁发过脾气,她总是心平气和,说话轻声轻气。”
  北大“三孙”(叶企孙、陈岱孙、金龙孙即金岳霖)之一,我国著名的经济学界一代宗师陈岱孙先生,每次进餐厅吃饭,都要自己扶着母亲走向餐桌,并替母亲调整好椅子的位置,扶母亲坐下,然后自己再入座,经年如此。这是从小养成的家教,已成习惯。现在的家庭已经很少见到有这种情况,现在的家庭是孩子第一,孩子就是“皇帝”。但这样的“皇帝””出国门就露“怯”,因此常常还要“陪读””
  从维熙在《走向混沌》一书中,记叙了一位同类(右派)不同寻常的死法。此人叫敖乃松,上海人,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高材生。他在决意自我了断之前,先自己用绳子捆住自己的双脚,绳子的另一头则栓在水塘边的一棵树上,再把头浸在水塘里。塘边留下的一张纸条上这样写着:“秋天的水太凉,下水容易得病,你们只需像拉网一样,顺着绳子往上拉即可。”临死还想着别人的人,能没教养?
  季羡林的《牛棚杂忆》通篇没有谩骂,巴金晚年的《随想录》只有思索没有怨恨,韦君宜在《思痛录》中也是娓娓道来,杨绛的《干校六记》亦然。
  “文革”中,杨绛被剃阴阳头罚扫厕所,挂牛鬼蛇神牌子游街,但她都坦然对待,空余时间就躲在厕所里静静地看书。她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国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张香桐先生看到有女同志推自行车进出大楼,总要抢先一步上前去替人家开门,并扶住楼门,好让推车人方便进出。他那时已经80多岁了。从这些大家的身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出,究竟什么叫教养。
  其实,对女人的尊重、对弱者的关爱、对自己身处逆境中的心态等等,都涉及到文化和教养。文化不一定指有大学文凭、有职称、懂几国外语、会编程序、会开发软件,文化的背后其实是经济。当然,经济买不来文化,经济也不等于文化。但修养一定与文化有关,与家教有关,这是确定无疑的。
其他文献
晨起想吃早点,无意间便想到了从前上海老城隍庙百翎路上“春风松月楼”的素面,已经好长时间没吃过素面了,有点怀旧的意思。想以前我的住处离“春风松月楼”近在咫尺,却从未好好去珍惜过;现在时过境迁,倒反而越来越看重了。唉,人就是这么乖戾,一旦失去才觉珍贵。于是漱洗已毕趁早赶去。  还好,才6:10,店门尚未开启,但店门口却已有两老者站立等候。一问,也是来吃素面的。其中一人自告奋勇地告知:“6:30开门,1
期刊
人人都有一张脸。华夏尤为重脸,遂有“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之说。循此说,脸上升到了高级阶段:面子,这也是明明白白一张脸的2·0升级版。到了面子阶段,各行业各阶层,都会生发许多大问题,“面子比天大”,又“不蒸馒头蒸口气”嘛,波谲云诡的,历史也演绎了不少活剧、闹剧与丑剧。  东北有个说法,面子分高矮。“面子”高满面春风,“面子”矮、至没“面子”则垂头丧气。处处讲“面子”,常常“死要面子活受罪”。可见
期刊
建中靖国元年,徽宗登基、大赦天下,流放海南的苏轼启程北返,归途中写了《刚说》。  文章以引述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和“巧言令色,鲜矣仁”起笔,然后阐发一条人生经验:“吾平生多难,常以身试之,凡免我于厄者,皆平日可畏人也,挤我于险者,皆异时可喜人也。吾是以知刚者之必仁,佞者之必不仁也。”  由近仁而至必仁,苏轼比孔子更相信刚者仁心,似有性格决定道德之意。但他没有展开现身说法,反予泛泛之交的孙
期刊
有消息说,最近,家住重庆市南岸区的谢先生遇上了一件烦心事——暑假期间,他9岁的儿子彤彤,参加一个户外拓展的夏令营活动。活动过程中,彤彤完成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有个问题是:“你心中的榜样和偶像是谁?请按照重要程度写出排名前五位的人。”彤彤给出的答案,前五位全是娱乐明星。这让谢先生心烦不已、陷入沉思。  彤彤选填的五位娱乐明星都是谁,没有报道,不得而知。但却知道,在这份问卷调查中,有超过九成的孩子,将娱
期刊
我不是一个十分爱说话的人,但我常常为自已胡乱的表态,而最后无果感到羞愧。比如有一次,在一个还算比较正式的场合,我借着自己的虚荣,在朋友面前大放厥词,说凭借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过几天,一定能组织一帮人,为一位居无定所的老人募捐一笔可观费用。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事情过去很长时间了,依然是一无所获,从而成了一个笑柄。我感到内心的极度不安。  一次文学聚会,有位“大咖”,大谈时风日下,人心不古,呼吁作为文化人
期刊
岁月如流,蓦然回首,退休已近十年矣。2008年5月17日,笔者到站下车,到点走人。“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苏轼《行香子·述怀》)“退休”回家,换一种活法。  然则,说是“归去来兮”,却无“一日休闲”。十年3650天,不是上班胜似上班,每天按部就班经营着我的“五个一”工程:一台电脑、一本书、一篇文章、一只股票、外加一孙女。聊可自我安慰的是:盘点既往,未负余生,桑榆暮景,晚
期刊
生活中有一种人,他总有理。怎么个“总有理”法呢?第一,他总是以理直气壮不容置疑的口气说话,有时甚至表现得声色俱厉大义凛然;第二,他从来不听别人怎么说,或者即使听了,也立即毫不质疑地给予否定甚至是火力强劲地予以反击;第三,他从来不说“我错了”“对不起”这样的字眼;最最最……最不济的时候,他也不过是表达对对方“恨铁不成钢”的惋惜,或者干脆愤怒地拂袖而去。  这样的表述未免枯燥,有负于此类人的鲜活生动,
期刊
在唐代,他懷才不遇,逃入佛门,吟咏性情,嘲讽世态。他似仙,似佛,似僧,似疯,又似隐士。他就是寄迹山林的诗僧寒山子。  据《太平广记》引《仙传拾遗》说:“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陡而录之,凡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能警励流俗。”后人把他描绘成一个富有神奇色彩的人物。说他“状如贫子,形貌
期刊
宦途中人,几乎没有人不想官越做越大,俸禄越挣越多。范仲淹则反其道而行,对朝廷授予的官俸一再推辞不受。其高风亮节,震古铄今。  庆历二年(1042),范仲淹向宰相吕夷简提议,陕西四路军事统帅,应文武各半,他愿将环庆路帅位让出,另命武臣接替。不久,朝廷晋前线四路帅臣为观察使,范为邠州观察使。观察使乃武官转衔之职,大约与文官的秘书监相当,而俸禄高许多。秘书监月俸45贯,观察使达200贯,翻四番多,够养活
期刊
盗窃是盗,强盗也是盗。辞书诠释,前者是“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取得”钱财或其它什么东西,可谓小偷;后者则是“用暴力抢夺别人财物”,是为大盗。前不久,鄙人的老伴儿在维也纳遇盗,这当然不是好事;但遭遇的是小偷而不是大盗,应该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在向诸位介绍这件“有趣”的冏事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点儿旧时感受,至于怎样“有趣”?容后禀告。  1998年5月,我第一次去欧洲。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和萨尔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