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峰山花瑶打开“女儿箱”里的秘密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花瑶女人,一出生就有专属于自己的女儿箱,一生相随、不舍不弃。每个女儿箱,都是一个神秘绚丽的世界,它忌讳男性观赏,即便是自己的丈夫,也难得一见。
  千百年来,他们奉行“砍树如砍人”的传统,既便是树木枯朽倒地,也不敢拖回家使用,而是让其自生自灭、还原于土。
  新婚之夜,新娘不得入洞房,而要在堂屋里独坐冷板凳,不吃不喝,静静地捱过这举寨欢腾的夜晚。
  最精美的挑花;最奇怪的养父;最可怜的新郎新娘。
  
  在湖南隆回地区雪峰山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叫做“小沙江”的镇子。镇名看似平淡,可是当地人却会告诉你——这个名字是建国后才改的,从前这里并不叫“小沙江”,而是叫“小杀光”。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年间,原居于此的少数民族部落不满清廷的压迫揭竿而起,结果遭到了血腥镇压,一时间这里血流成河,尸骸遍地,这个部落遭到了灭族屠杀,幸存者逃进了更深处的莽莽大山,从此再没有回来。而这片地方便被后人形象地称为“小杀光”。
  当年被屠杀的部落究竟是什么民族?有多少人幸存了下来?如今又居住在何方?小沙江的新居民对往事已经一无所知。而就在上世纪80年代,一位民俗工作者在距离小沙江镇不远的虎形山(雪峰山支脉),意外地发现了一个被古树环绕的村寨——寨子分散,与世隔绝,坐落在雪峰山脉海拔13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群峰叠嶂、地势险峻,常年隐藏在茫茫大雾之中。寨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和风俗传统,与居住在周边的百姓完全不同,而且寨子里的人除了赶集外极少与外界联系,更是从来不与外界通婚……这个寨子里居住的究竟是些什么人?他们与当年的“小杀光”是否有联系呢?
  
  花瑶由来:“女儿箱”里的绚丽挑花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隆回当地的民俗摄影家在小沙江采风时,无意间闯入了虎形山上一个叫做“崇木凼”的寨子。寨子里遍布千年古树,传统的民居掩映在青山之中,而最让摄影家心动的,是寨里女人们的着装——火辣抢眼的色彩、精湛繁复的挑绣,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女人们娇美的身影闪动在绿意葱茏的山野田间,俨然束束耀眼的山花,摄影家不由自主地举起了相机……
  所有的这些服饰,全都精美而讲究,几乎世间一切亮丽、抢眼的色彩都在她们身上充分展现——外衣是镶了红布边、缀着红布扣的黛蓝色无领对襟长衫;头巾风格奇异:先将红黄两色毛线编织成一根百米长的花辫,再一圈圈地盘缠到头上,状若葵花、大过斗篷,火红火红煞是好看。
  然而,这一身服饰中最精美的,是女人们的挑花筒裙。
  这些筒裙全用挑花绣成,挑花图样纷繁复杂——树木花草、飞禽走兽、人物生活、古老传说,应有尽有。但凡是平常日子里能见到的,裙子上都能绣出来。挑花风格大胆随意、天马行空,而绣一块筒裙所需的针数,竟达30多万针!
  与美丽初次相遇之后,这位摄影家就经常带着相机,跋山涉水走进这座寨子,专门跟拍女人们的艳丽衣着。
  后来,摄影家与寨民们渐渐熟识了——他打听到寨子里的每个女人都有一手“挑花”的绝活,“挑花围腰,又俊又俏”,挑花的手艺自古就世代相传。她们从六、七岁起,就要在母亲的严格规训下穿针走线,学着挑花。年复一年,倾其心智,从不间断,到十六七岁出嫁时,正好可以为自己准备四五套嫁妆,而那些挑花挑得好的姑娘在青年人看来,就是贤良淑德,不会挑花的则被称做是“嫁不出的傻阿妹”。
  另外,摄影家还在走访中得知,从汉代起,这里的每个女人一出生就会有专属于自己的“女儿箱”,一生相随,不舍不弃。每个女儿箱,都是一个神秘绚丽的世界,里面锁着一个女人一辈子做出的二三十块挑花,作为出阁的嫁衣、节日的盛装……女儿箱里每一件挑花裙绣都是一帧精湛的艺术品,凝聚着女人一生的心血和对幸福的期许。它忌讳男性观赏,即便是自己的丈夫也难得一见。
  为了拍摄到“女儿箱”里的挑花图案,这位摄影家跟寨里每一位女子谈心交友,希望能说动她打开女儿箱。
  有一次,为了拍摄到一位老太太珍藏了一辈子的女儿箱,摄影家费尽心思,但得到的回答却让他失望——“要过老(去世时用)的,不能看。我要扯猪草去了。”老太太语气坚定地拒绝了。
  “我陪你,小时候也帮家里做过事的。”摄影家背起篓,陪她扯了半小时,又把猪草背到溪边洗了,回来剁了,又烧火炊煮。绝口不提箱子。
  也许是精诚所至,几天后,“咔嗒”一声,老人在里屋打开了女儿箱,一件件挑花被拿了出来,摄影家的眼睛亮了。“看你心诚,干脆晾晒一下啊。”老人爽朗地笑道。屋子里立刻艳丽一片。
  根据寨民艳丽如花的服饰和当地少数民族分布特点,摄影家给他们取了个美丽的名字——花瑶。后来,这个名称竟约定俗成,流传了下来。而有关花瑶人的族源,也在摄影家来访之后渐渐清晰:他们就是当年起义部落的后裔,寨里流传至今的祖先故事以及一幅幅关于祖先起义、迁徙的挑花,都说明了花瑶人的来历。
  
  拜树为父:奇特的古树崇拜
  
  都说瑶寨总在大山之中,深藏不露,那一定是很难相见了?
  不,实际上,花瑶很好找,只需要朝大山远远望去,哪个山坳上立有枝干遒劲的参天古树,那里就一定有花瑶人家。
  花瑶人爱树,他们认为古树饱吸天地灵气,早已是神,时时刻刻都在庇佑着自己,所以花瑶人对树十分亲近,又倍加敬畏。若谁家的小孩生来“八字太冲”,不服父母带养,认“寄父”(名义上的“养父”)又无人敢接受,最好的办法是寄给古树——拜古树为寄父,逢年过节就去祭祀,同样可以消灾解难、逢凶化吉。
  而花瑶人的葬俗也与树木联系紧密:寨中老人过世后无需铺张吊唁,白布一裹就埋进墓穴,坟堆和墓碑一概不要。至于后人要祭拜,去古树前磕头就是。逝者的肉体化作滋养古树的肥料,而魂灵也已融入古树,是彻底的天人合一了。
  花瑶人祖祖辈辈都与古树相依为命,他们对树木格外虔诚,一代一代,谁都不会贸然去伤害它们,既便是树木枯朽倒地,也不敢拖回家使用,而是让其自生自灭、还原于土。
  在崇木凼花瑶寨的入口处,耸立着一块高大的“禁山碑”,禁山碑立于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腊月二十八日,虽然碑文字迹风化,但“山林永远蓄禁”的主题还清晰可鉴。从这块石碑就可以看出花瑶人封山育林的决心。
  上世纪80、90年代,花瑶寨附近的无数山林都在“伐树变钱”的浪潮中毁于一旦,唯有花瑶民众不信邪,面对外人贪婪的斧头,寨中长老组织寨民一人抱一棵树,誓死捍卫山上的一草一木。后来,外面的大山都秃了,唯剩这莽莽瑶山千林竞秀,愈加葱绿。如今仅在崇木凼寨寨墙内,树龄500年以上的栎树就有100余棵,而最长寿的“树王”已有1800年树龄。
  
  婚礼之上:“新郎作苦力,新娘不得入洞房”
  
  每逢有花瑶妹子出嫁,寨里就像迎来盛大节日一样,人人都欢喜雀跃,共同庆祝这件为全寨添丁添福的吉事。
  花瑶婚礼从提亲到完婚,需经历一连串古老、神秘的繁琐礼仪。在花瑶寨子里,没有“媒婆”,只有“媒公”,上门提亲说媒的大多是能言善道、知识广博又受人尊重的汉子,人称“媒人公”。媒人公前两次的提亲,女方家按“惯例”是不会答应的,如果第三次去提亲女方父母还是不答应,在姑娘默许的情况下,男方可以聚集一群汉子冲进女方家,直接向女方父母送聘礼抢亲。
  送礼这天,男方的几十号人丁,个个挑着沉甸甸的礼担,在“媒人公”的统领下,天不亮就赶到了女方门前。媒人公的重要标志是手拿一把不打开的红色油纸伞和身挂红、绿、黄、青、蓝五色布花的大公鸡。接亲队伍在离女方房屋30米左右远时,媒人公要停下来,摆下神秘的“五子飞棋”,目的是“警告”看热闹的人群不要再走近了。
  去接新娘的路可不是容易走的,这时抢亲队伍已经被一张摆满酒的长桌拦住。一阵热烈活泼的女声合唱传来,原来女方家族里的数十位姑娘早已一字排开,挡住了进门的必经之路。盛装的姑娘们手捧斟满米酒的木制海碗,齐声唱着“呜哇”山歌,这就是传说中的“拦门酒”。双方几经“拦门对饮”的斗智、罚酒,媒人公方得登堂入室。
  在这热闹的同时,新娘会偷偷把媒人公带来的红伞拿进闺房,再把自己的生辰八字和早已做好的12个绣球依次吊在伞骨上,再扎拢伞放回神龛处,以托媒人公在婚礼结束后向爱人捎去一片真心。而这伞,在途中是决对不可让他人打开的。
  经过这么一翻折腾,新娘终于娶回家了。可是奇怪的是,在别的地方,新郎、新娘是婚礼的重点,而在花瑶,热闹的是宾客,新郎新娘却寂寞得很——新郎只管帮忙做家事,或者同样挑着礼担,随意夹行在送礼、迎亲的队伍中,所以不知详情的外人根本就看不出哪位是新郎。而新娘则“更惨”,新婚之夜不得入洞房,而要在堂屋里独坐冷板凳,不能吃也不能喝,只能静静地捱过寨子这欢腾、喧闹、多情的夜晚。
  从各个方向赶来祝贺的人们,几大碗米酒下肚,抛却了往常的一切羞涩、沉稳、压抑和劳顿,兴高采烈地唱呀、跳呀、喊呀、笑啊……热闹的婚礼席上,酒过四巡,炮竹骤响,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夺门开溜。这时,守在酒席门外的姑娘们一涌而上,将早已备好的湿泥拼命地朝他身上乱涂乱扔。被姑娘们追来打去的这名男子,虽然满副狼狈,却是兴高采烈。原来被围攻的便是“媒人公”。
  揪打“媒人公”的习俗叫做“打泥巴”,是新娘的闺中好友们,因“媒人公骗走了我们的好姐妹”而惩罚他的方式。“媒人公”身上泥巴涂得越多,证明女方家里对这门婚事越满意。而媒人公穿着这满是喜泥的衣服回去后还不能够洗,要在家里挂上三天,因为这个代表着吉祥,寓意这对新人会夫妻恩爱天长地久,身上的泥巴越多还说明了这个做媒的越厉害。
  婚宴结束,夜幕降临。姑娘、小伙子们在寨子中央燃起熊熊篝火,人们围坐篝火聊天叙情。其中最撩人心扉、最劲爆的活动要算其中的“炒茅壳里”和“蹾屁股”了。“炒茅壳里”是用来惩罚在对歌中败阵而又小气的男子的一种方法——篝火对歌时,若对歌的小伙子敌不过姑娘,姑娘们就会冲上前,按住手脚将他抬起,岔开双腿把他往篝火上送,用熊熊的火焰烤着屁股,那个难受啊……
  “蹾屁股”在瑶语中又叫“打滔”,就是男子们坐在长条凳上,姑娘、大嫂们轮流转过来,用屁股在男子们的大腿上使劲地蹾。一个个女性弹而跳起,又狠狠蹾落下来,落坐到男人们的腿上。如此蹾下又跳起,跳起又蹾下,在一片欢叫声中反复地循环。篝火越烧越旺,人们胸中迸燃的焰火也越来越旺。在这种淳朴的民俗里,充溢着一种单纯的快乐,所有的劳累、心事与郁闷都会在此刻抛到九霄云外了。
其他文献
“世界第一高建筑”、“世界第一家七星级酒店”、“世界最大人工岛”等各种建筑在迪拜横空出世;现今,这里已俨然成为世界优秀设计师纵横驰骋的舞台,一个又一个奇迹般的建筑,不断地挑战着人类的想象力……  外界曾对迪拜酋长的执政颇有误解——迪拜并非是酋长的一言堂,国家政策制度都是通过古老的议会制度,与各界人士协商而成。向沙漠要土地,向海洋要岛屿,这是迪拜人的未来发展目标。迪拜的石油储量并不巨大,居安思危的老
【摘要】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更容易出现不良的价值取向。在高校英语教学活动中融入思政元素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每一位高校教师的职责。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论基础,重点探讨了“课堂派”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并总结了这种混合式教学方法的优点和取得的成效,希望为今后其他专业进行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提供经
南京是一座历史厚重的城市,南京人的性格被中国传统铭刻了许多美好特质:随和礼让、兼容并包、友好宽容……南京人爱文化,爱时尚,“没事相个亲玩”,于是有了《非诚勿扰》;喝一口汤汁,吸一口粉丝,咬一块鸭血,永远是不变的满足感;但是眼看着周边“小弟”们的风光,南京人也迫切需要找回“老大哥”当年的风采……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非常厚重的城市。明朝人顾起元在《客座赘语》中说:“南都风
在亚丁这片人间净土上,耸立着三座美丽而神圣的雪山:仙乃日像傲然端坐于莲花座上的观音,山下的冲古寺至今还流传着高僧“赶走”麻风病的传说;央迈勇宛如娴静的少女,山下的牛奶海神奇无比,据说湖水能医治聋哑疾病,而五色海更是有着“反演历史,预知未来”的神秘力量;夏诺多吉像展开巨翅的蝙蝠,雪峰之下盛开着美丽的雪莲花,而它最壮丽的时刻,就在令人震撼的“日照金山”展开之时……  1928年,美国著名植物学家、探险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其工具性是指它是個人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群之间交流沟通与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人类保存传递创新文化的重要方式与途径,对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其人文性是指大学英语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与文化精神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促进了大学英语课程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大学英语训练的可操作化以及大学英语教
1926年,在中条山下西阴村举行的考古发掘,是第一次由中国学者主持进行的田野考古发掘。从那时起一直到多年后的今天,埋藏在中条山地下的宝贝文物,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出土着……  1926年2月5日,一位年轻学者告别除夕氛围中的京城,与著名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赶赴山西。这个年轻人,正是后来被称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的李济。随后,他们经太原、介休,沿汾河南下,几经周折来到中条山下的西阴村,开始了第一次由中国学者
【摘要】听说能力是英语五大语言技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人教版教材课例,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等方面,例谈如何在中学英语听说课中开展教学活动设计。  【关键词】听说课;教学活动设计;英语学习活动观  【作者简介】李昂(1987.02-),男,汉族,广东珠海人,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中学一级,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听说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往
乌尔禾魔鬼城形成于1亿多年前的白垩纪,被万年大风雕刻而成,行走其间如同在感受一座座中世纪的鬼怪城堡;  鲜为人知的奎屯河大峡谷隐藏在天山北麓,沧桑而壮美;新疆最大的盐水湖艾比湖,湖中盛产芒硝和有着“软黄金”之称的卤虫;  有着“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之称的赛里木湖,由于湖中从来没有水藻和鱼类生长,所以古人将它叫做“西方净海”,而它的源头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团。  2013年8月初,我们一行4人开始
酒城泸州,古称“江阳”。长江和沱江汇聚于此,悠悠江水承载着泸州的璀璨文明,而酒城博大精深的酿酒工艺,则谱写了人类酿造史上最宝贵的华章。  早在宋时,泸州就有着“蜀南粮仓”的美誉,当地盛产高粱、玉米、糯米等酿酒谷物,酿酒原料十分丰富。然而物竞天择,在数千年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唯有糯红高粱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最适宜酿造高档白酒的粮食品种。  泸州老窖选用糯红高粱为酿酒原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好粮出好酒”
在穿越线路众多的新疆,新乌孙古道无疑是非常经典的一条。在这条跨越天山南北的路线上,徒步者可能随时面临不可预知的考验,但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令人惊艳的美景。8月,一支穿越队踏上了旅途,一路上,队员们越过险峻的“龙脊”,穿过美丽的天堂湖,翻过陡峭的阿克布拉克达坂,经历了独木桥落水、悬崖滑坠,同时也领略了各种美景,仿佛在地狱中行走之后又置身于天堂。  在新疆三大经典穿越线路中,乌孙古道无疑是非常经典的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