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丫回家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cou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年初一,乡村最热闹的一天,逛庙会、拜年、拜寿星,喜气吉气随着声声鞭炮弥漫在村里村外,人间天上。二姐家的大厅摆着一张特大的圆桌,十几口人刚吃完初一团聚饭,三个女儿加上一个媳妇,争抢着收拾碗筷,孩子们厅里门外跑来跑去玩得带劲。三个女婿与儿子,有的放鞭炮,有的聊天。二姐上完香又站在平顶上朝着她常张望的方向作揖,口中念念有词。这是二姐的习惯,每月的初一、十五她都要上香,都要朝那个方向作揖。大家心里都明白,二姐是在为二丫祈福。
  二丫,是我的外甥女,是二姐的二女儿。当年二姐怀她的时候,请医生搭过脉,也问过神、求过签,都说是个男胎,可没想到婴儿第一声啼哭,告诉大家又是个女婴,全家人再也没有心情为她取名,几个月后送给人家了,还是二丫二丫地叫着。
  二姐在房子的平顶上,看见有一辆小车停下,一男一女在与大女婿说话,一会儿便往家里走。二姐感觉奇怪,没听说有亲戚来,难道是大女婿的朋友来?匆匆下楼。
  是二丫回來了,二丫回来了!二丫仿佛是从天上下凡似的,二姐全家人都惊呆了。一个靓丽年轻女子,高挑的个儿,穿着时尚,满口莆田腔的普通话,跟随在她身边的年轻人,腰圆胸阔,一副小老板样,这会是当年送人的二丫头,身边的年轻人会是她的老公?可实实在在是二丫与二女婿回家来了。二丫与二女婿见到父母双双跪拜,奉上两包特大祝福礼。二姐扶起他们时已经泪流满面,再也把持不住自己,便躲到房里自个流泪去。
  平日里二姐家只有两个老人与一个孙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虽说都成家立业,但都在海南管护产业。虽然他们轮流回家探视父母,但要这么多人一起聚集家中只有春节,于是春节二姐家热闹异常。从未谋面也渐渐被许多人忘却的二丫突然出现,仿佛给这烧得正热的油锅投入一粒清水,噼里啪啦地溅起热闹声。大家围着她问长问短。二丫看着自己的姐妹们,看着她们的高兴劲儿,所有的生疏一扫而光。30多年的分离,虽说相隔一方,但姐妹们共同的血脉,此时流淌着一样激动的热血。
  二丫说:她凭着养父留给她的地址,留给她的家庭主要成员的信息,还有舅舅、舅妈的信息,就找到这里,真没想到一进村,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大姐夫,一问便找到了家门。大家夸着二丫有心,这么多年,这么远的路,还能找回家。二丫微微一笑:“不远,不远,我也才开5个多小时的车就到了,比起姐妹、弟弟们的海南,近多了。”
  不远,不远,是不远,她回家的路程与她被送走的路程是一样长,250多公里,但这段不短也不长的路,二丫则用了30多年的期待,终于在2016年的春节找回了老家。
  岁月如流水,会流走许多,也流出一道道深深痕迹。
  二姐也是我家的二丫,她与这个二丫有着共同的命运,出生不久就被父母送给别人,被送人的原因大概也一样,家里困难容不得太多人吃饭,再则就是一定要生个男孩。老大送人没有这个常理,二丫送人符合乡村人的取舍逻辑。母亲常在指责我和弟妹们时说:“你们再不听话,就得像二姐一样,送给人。”
  当年抱养二姐的养父母,本是把她当童养媳,可儿子考上大学,感觉不匹配了,就当女儿出嫁,就这样二姐嫁到了现在这个家。二姐夫在娶我二姐之前是铁器社工人,也就是一个打铁匠,20世纪80年代初,铁器社解散,他回家务农。他的家境并不好,兄弟多,二姐夫最小,两个哥哥都娶亲成家,轮到他娶亲时,家里已经没什么积蓄了。一座老宅是大家族共同的财产,十几户人家同住着,一家一户还分不到一间一厨。二姐夫结婚的房间只是原来的一室小储间。一成亲就要独立生活,也就在大哥、二哥的厨房里,再结一个灶。这样拥挤得难于转身的地方,生儿育女,就是养得起也容不下。二姐养了大女儿后,又生二丫。这二丫还能养下去吗?二姐与二姐夫商量着,走自己的老路吧,送人!那时已经是1985年了。许多人的生活开始好转,正有莆田师傅在村里帮助人盖房,有个师傅想要个女儿,正四处打听,经人介绍,二姐与二姐夫把这二丫送给了他。说:他有手艺,二丫到他家,一定比在自己家活得好。后来二姐告诉我这事,我只是叹了叹气。
  我不知道送走二丫时的天气如何,但我知道我二姐的心情一定是灰暗的,她一定流着泪。我娘生病,二姐来探视时,除了表达孝心之外也表达了许多不满,“偏心啊偏心,生下我不养我,把我送给人家,让我吃了许多苦,下地放鸭子、上山砍柴、拔猪草,不管什么天气,没歇过的。”说着,说着,一边哽咽,一边流泪。娘长长叹息,轻轻地回了句:“谁愿意?可又有什么办法?你不是也把二丫送人了吗?”二姐再也无话,只能背过脸自己抹着泪。
  二姐的泪不知是为自己流还是为二丫流。然而她相信眼泪是换不来好生活的,平时她再苦再累也没流过泪,她坚信穷鬼斗不过勤劳的人。她跟随姐夫下地下田,种田收口粮,养猪挣油盐,采茶拔笋添衣裳。说起来是赶上好时代,多干多得。二姐夫赶过农忙,还可以在村里结起铁炉,打打农具,比起别人还多了些收入,后又因铁器社变卖,二姐夫下岗后拿了些补贴。生活一天天在改变,又添二姐勤俭持家,他们就在村边规划了块地,建起了一座四层砖混结构的房子,终于有了一个过年可以贴春联挂灯笼的家。就这样她养下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虽然说村子里的人是耕读传家,我二姐一心也这么想着,坚持让每个儿女都上学,可孩子们不这么想,一个个上完初中,就找工作去了。二姐秉承农民天性,子女读不读书,随他们,但不劳动坚决不许可。她说:“不管你吃什么饭,一定要吃自己努力挣来的饭。”大女儿初中毕业,便自己找工作,在县城、省城打过工,嫁人后与老公一起到了海南开始创业,从种植果园起步,慢慢起家,开办起农具、农药店,积累越来越多,产业也越来越大,便把弟弟、妹妹都带到了海南。
  他们都记着二姐的话:“不管吃什么饭,一定要吃自己挣来的饭。”他们在海南依然靠勤俭持家,艰苦创业,承包果园,租赁山地,一步步发展,且都在海南成家立业。现在个个子女不仅在海南有果园,有房产,在本地城关也购置了房产。个个子女回家看望二姐都是开着小车回来,她再也不用过穷日子了。有人说我二姐换了相,变得温和慈悲了。   是的,我也感觉二姐变了,变得大方,变得明事理。她再也不会埋怨我父母,且会常来看望父母,有时送点水果,有时送点零花钱。不再唠叨我母亲偏心,而常说:“人啊,生在什么样的家庭,这是命,过什么日子则是运。现在日子好了,仗的全是好政策这个大运。”我有些诧异,一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端正的二姐,会说这样的话。她说:大道理不懂,但有一条理她懂,那就是这个形势下敢拼敢闯的人就能闯出天地。若不是这个形势,儿女们不可能去海南,去了海南也不可能有自己的果园,有自己的房产。她当童养媳时,多种了几棵南瓜就被拔了晒太阳,能像现在这样自主发展吗?
  她或許真不知道这40年是我们国家变革的40年,但她知道这几十年,她家从穷得没处安身,时不时向娘家借钱借粮,发展到子孙满堂,发展到了个个儿女都有出息的小康之家。本就大嗓门的她,再添殷实家业垫底,说起话来显得底气十足。她说:“我生大女儿时,村里若有个万元户,相当了不起,可如今大女儿可是千万富翁了,其他儿女也都是百万富翁,想也不敢想,自己的零花钱也不少于万元。”她那张脸虽已爬满皱纹,虽也历经沧桑,但笑容可掬,就像朵绽放的花。
  二姐家境的改变,虽说笑容总是挂在脸上,人前总是乐开怀,但人后总带着几缕伤怀。她说要是从前有现在的家境十分之一,也不至于把二丫送人。不知道她现在生活得如何?她知道二丫在莆田,但在莆田的哪个乡哪个庄可不知道,当时也没问那个师傅。于是只要她一登上房子的平顶,总要朝着当时二丫被抱走的方向看着。也常会问我:有没有到莆田出差开会等?那里好不好?听说莆田人都是女人下田,男人在家打麻将看孩子,是不是这样?若是这样二丫是不是比起自己当童养媳时还苦还累?造孽,造孽,对不起二丫呀。
  我确实很少到莆田,只好宽慰她说:一株草一滴露,别担心二丫。况且莆田比起我们山区县发达了许多。他们办厂经商,种田的人少而又少。说不定二丫也是一个大老板,比在家个个都强。她抬头看看天,或许是把泪水禁住,长长叹了一口气:“唉——但愿是这样。”
  不知是母女连心,还是富有了,就会去寻找自己的情感世界,二丫也念想起生父生母,便寻找父母亲来了。
  二丫念过书,是一个管理着两家鞋厂百来号工人的老板娘。若用企业行话说,就是董事长或经理。她记住养父告诉她的老家,家庭成员的信息,还特别记住养父交代舅舅与舅妈都是教书的,舅妈就是这个村的人。想一个村庄不难找,村庄找到了,有这么多信息,一户人家也肯定不难找。于是二丫便于2016年的春节期间凭借小车导航找回了家。
  二丫到家时是傍晚时分,二姐打来电话是晚上,让我初二到她家吃饭,吞吞吐吐,我以为什么事,最后说是二丫回家了。我真为二姐高兴,也为二丫高兴,只是那一年我是在福州陪女儿过年,没能参加团聚晚宴。后来再见到二丫是在我二姐夫去世的日子里。二丫有我家的血脉,但比起我家兄弟姐妹都来得文静。毕竟是一个管事管业的人。我悄悄地问二丫:“你不怨恨父母吧?他们真不容易,盖这座房子时,舅舅、阿姨还凑过钱借他们,那时你姐妹、弟弟还小。”
  “舅舅,哪能怨恨?不就是因为一个穷字吗?现在大家赶上好时光了,个个都有出息,我觉得父母挺厉害的,只是父亲还没享足福。”
  “二丫,你父母最放不下的就是你,你过上好日子,且又回家,他是无牵无挂地走了,算是一个有福的人。”二丫不住地点着头,跟着她大姐向父亲跪别。
  想着二姐家,想着二丫回家,想起了一位学者解读的“命运”二字。命如一辆车,是有档次差别,但运如车道,档次差的车,有好道走,也能顺顺当当,也能满载安全幸福。若是遇到不好车道,就是好车也难免磕磕碰碰,很难走到底。二姐、二丫,二姐一家,虽都出身贫寒,但赶上好时代,都走上了好车道,走得顺风顺水,且满载而归。我幸福着他们的幸福,幸福着时代的幸福。
  责任编辑 林 芝
其他文献
1978年,我走进古田松台山一中校园,在那里度过了两年的高中生活。1980年考上北京大学,成为未名湖畔的一名学子。屈指算来,离开古一中36年了。30多年的时光,改变了很多东西,无论是国家的面貌,还是个人的际遇。那些关爱培养我们的老师,有的已经离世,有的已经白发苍苍或步履蹒跚。当年少不更事的我们,也已经年过半百。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常常会想起在古一中的日子,想起在昏暗的灯光下苦读的日子,想起与老师和同
“网红”即“网络红人”,指被网民追捧而走红的人。  他们或因才貌出众、行为搞怪而吸引广大网友关注,又或因新闻事件而意外走红……  2015年,“网红”一词的热度在网上一路飙升。  其间,不少“网红”在社交平台积聚粉丝的同时,又在电商平台做生意,一时间声势浩荡,并迅速集聚起颇为壮观的“网红经济”。  “网红”江湖  什么是“网红经济”?  “在淘宝,已经有超过1000家网红店铺。”  “2015年‘
一锤子买卖  张羽是一名销售安全玻璃的销售员,他的业绩一直都是公司的第一名。  一次业务员的销售颁奖大会上,公司老总对张羽说:“小张,你能把你独特的推销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张羽说:“我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一锤子买卖。”“一锤子买卖?这可不行,这会影响公司的信誉!”老总急了。  “是这样。”张羽不紧不慢地说,“每当我去拜访一个客户的时候,我的皮箱里面总是会放许多块截成15公分见方的玻璃,随身也带着
服务力  ——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依托党员队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畅通服务渠道,针对市场主体、困难人群、普通群众等对象提供既有覆盖广度、又有专业深度的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2016年7月5日傍晚,江津区永兴镇谢家村。  结束了一天的花椒采摘工作,村民周光明哼着小曲儿,走在回家的路上。  “有喜事?”有人问。  “今天我领到了上个月的工钱!”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汇编的《全国及各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全国公开发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首次公开出版我国国家及各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指的就是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主体,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  四月,桃花在温润的空气里开了花,释放成春天里最有风韵的模样。  这个傍晚,我无比陶醉地在一座戏台前站着。  戏台搭在村庄的晒场上。土木结构,黯淡的木纹和色彩,烟熏火燎的古朴,看起来很有些岁月。  蓦然,一声老腔亮着,在一个什么地方响起——咿呀!余音袅袅,拖拽得很长很长。  翠鸟在屋檐上鸣叫,如同老戏里唱腔宛转的“正旦”。  乡村的戏台是热闹的中心,于平淡平常之中系着撕心裂肺、牵肠挂肚的乡情。
2016年8月23日,作为南国书香节“南方文学周”系列活动之一,《断裂的诗学》新书发布会在广州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二十多位学者、评论家和作家参会,围绕该书的研究主题、写作形式等具体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断裂的诗学——1998年的文学、思想与行动》是闽籍青年学者曾念长的新著,日前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以1998年中国文坛的文学、思想及其行动为考察重点,深入而细致地描述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2014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重庆考察时的一个调研点。看到川仪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总理当时很是欣慰。他对员工們说,创新是我国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和关键举措,大家好好努力,让我们国家的自主创新之路走得更快更远!  “公司全体职工托我向您问好,大家都盼着您再去看看!”审议中,全国人大代表、市国资委主任胡际权向总理报告川仪公司在创新领域取得的进展。近两年来,川仪公
一体化交通构建紧凑城市  ——加快大都市区交通一体化,提倡公共交通优先的模式,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主骨架建设,加快建设铁路货运支线,完善工业园区集疏运体系。优化道路结构,提高轨道交通线网密度,支撑城市紧凑协调发展。  2015年3月28日清晨,细雨初歇。  北碚区蔡家岗镇,3万名游客和跑步运动爱好者齐聚美利花都广场。  上午9:00整,蔡家第三届樱花节之“浪漫樱花跑”活动正式开跑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回望百年辉煌历程,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善于从党史中总结经验、从党史中寻求规律、从党史中探索未来,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奋力书写组织工作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