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内容、以生为本、凸显情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_dolp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回放
  最近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孙中山破陋习》,受到老师们的好评。其实,我很清楚我最终的课堂教学要得益于我的第一次失败和二次备课。在第二次的教学中,我努力要构建的就是生本课堂。
  在引入新课后,我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想:(1)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姐姐缠足的痛苦?(2)面对姐姐缠足的痛苦,孙中山有什么样的表现?体会人物说话时内心的情感。(学生自学后交流汇报)
  师: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姐姐缠足的痛苦?
  生:只见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
  师:为什么用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缠,姐姐就这么痛苦?(出示资料)
  师:看了资料,你想说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节。
  师:还有什么地方也体现了姐姐的痛苦?
  (学生说)
  师:缠着脚的姐姐还能做什么呢?
  生1:只能坐在床边。
  生2:只能呆在屋子里。
  师:让我们再来想象两幅画面。
  当小伙伴在屋外高兴得又唱又跳时,姐姐不禁又想起自己走路的样子,只能——
  当孙中山拉着她一起上山砍柴时,姐姐想到那山路又陡又窄,只能——
  (指名说)
  师:双脚被缠的同时,姐姐的也被缠住了?(身体、心)是啊!从此以后,姐姐的脸上不再有,她的嘴里不再有。(师生问答)
  她有的只是——痛苦。这样的变化带给孙中山的也是一种——深深的刺痛。
  师:谁愿意读这一节?
  (学生读)
  师:面对姐姐遭受这样的痛苦,站在一旁的孙中山又是怎么说的?
  (出示孙中山说的两段话,指导读第一段,体会人物又是生气又是心疼的情感)
  师:在读这两段话时,要读出人物的勇敢、坚定。
  (学生读)
  师:你能告诉大家,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孙中山内心什么样的情感?
  生:我感受到了孙中山心里的气愤。他气妈妈为什么要让姐姐受罪。
  师:妈妈同意孙中山的看法吗?她为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因为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呀。
  师:你是怎么理解“祖宗传下来”的?
  生:就是从第一个老祖宗开始缠足,一直缠了一万年。
  师:是啊!一代又一代,传了上千年呀。妈妈给姐姐缠足的理由还有什么呢?
  生:她怕人家笑话。
  师:是啊,在很多人的眼里,不缠小脚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所以妈妈给姐姐缠足也是无可奈何。
  
  教学评点
  以上教学过程凸显了生本课堂的魅力。
  一、调整教学环节,给学生思维一个攀越的“台阶”
  一节有效的语文教学,学生在其中的思维应该呈现出一种“愤”、“悱”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通过给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台阶”来达成。这个“台阶”只要呈现的时间合适、高度合适,学生就会主动学习,他们学习的方式将是极大的自主化,学习中的情感会是最大的投入,学习的结果也会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次教学设计这样的环节:复习——带着自学要求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小结。从表面上看,第二个备课似乎也没有什么特精彩的地方,但却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把学习的主动权与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它体现的是生本课堂的理念。虽然,学习的内容其实也还是先前的那些,可是老师把最初与文本交流的机会、学习的机会让给了学生。同时老师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台阶”,而且这是一个有弹性的“台阶”,学生可以依据自己学习能力选择不同高度的“台阶”去“攀越”。
  二、发掘文本资源,给学生情感一个流淌的“场”
  苏教版的每一篇课文,都文质兼美,字里行间洋溢着丰富的情感。因而,在教学中,一种理想的课堂状态就是学生情、文本情、教师情都交融在一起。想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充分发掘文本资源,激发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给学生情感的流淌创设一个合适的“场”。在教学时,本人抓住了书中的几个空白点,对文本资源进行再开发。例如,对第二自然段,学生很难从文字中感受到缠足的痛苦。对此,本人进行了一段文字介绍。至此,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缠足画面,耳边听到的是催人泪下的音乐和不敢想象的、残忍到极点的缠足过程的文字介绍。在感受资料的过程中,不光老师,还有学生的眼里都含着眼泪。此时,再让学生读出姐姐的痛苦就水到渠成了。
  三、放手学生表达,给学生心灵一个碰撞的支点
  一节有效的语文课,一节真正尊重学生发展的语文课,老师应该大胆地给学生说,应该耐心地听学生说,应该恰当地回应学生说。只有给学生说,学生才有机会去表达内心的想法;只有听学生说,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感受释放出来;只有回应学生说,学生才会说得更好,才能将心灵深处最珍贵的那些东西给激发出来。这才是一节课中所弥足珍贵的。
  有了试教的经验教训,我在第二次教学中,针对课本中一些教学点设计了话题:你是怎么看待“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妈妈到底怕人家笑话什么呢?学生在课堂听到以上问题,显得非常激动,有学生说:祖宗传下来,就是妈妈的妈妈的妈妈都是缠足的。有学生说:祖宗传下来,就是说从第一个老祖宗开始缠足,一直缠了一万年。尽管第二个学生对缠足流传的时间搞错了,但是从这些回答中能感受到学生对“祖宗传下来”都有了自己的看法。有了这样的理解之后,再去体会妈妈的无奈,显然这时的体会是深厚的、立体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节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就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能力、兴趣等基础之上的。
其他文献
张翎的《流年物语》自2016年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以来,便获得较多的关注。小说共十个章节,主要围绕三代人的故事展开,借助十种“ 物”的视角洞察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了贫穷与饥饿交织下的人性和欲望、坚持和妥协。  小说最突出的特点表现为叙事策略的革新,相比于张翎在2016年之前出版的作品,《流年物语》则在叙事上融入了编年体与纪传体的并行、限知视角与全知视角的交替、复调的多声部的技法,力图通过这
《桃花心木》这篇课文借种树育人,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    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课文末尾作者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后,深受感动,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神话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课堂上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湖、救”等16个生字,会写“义、求”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悟意境、积累语言。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讲信用、守信用的好品质。
友人烙画作品在全国获奖,遂应邀前往小聚。道贺席间,听友人侃侃而谈:“知道吗,这幅作品的木板材料是我从垃圾堆里捡来的,一分钱没花,一点时间都没用,我只是看木板的质地和纹路特别好,最后竟然……你们说说看,这是老天开眼,天赐我宝,我真是运气好呀!”另一友人说道:“非也,在你眼里是块宝,而在我等眼里就只能是垃圾,即使被我们看见了也会视而不见。不仅如此,即使也是同样的一块板给别人来烙,也未必一定能得奖。这就
李朋(以下简称“李”):《老三》的故事情节是由一条狗串联起来的,为什么会考虑写这样一部题材的小说?  张保庆(以下简称“张”):我当时写这本书的一个主要缘由,是我本身喜欢狗。我从1958年就开始养狗,那条狗可以说是小说中老三的原型。它通人性。我父亲也很喜欢它。这条狗聪明到什么程度呢?书中因为情节的需要,我没有多说。我放学回来,它会在村口等我;我去放羊,这条狗虽然不是牧羊犬,但是它跟在羊的后面,把羊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语言对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诗意人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要重视自身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和穿透力。    一、有声教学语言的策略    有声教学语言主要包括教师的提问语言、评价语言和讲述语言。  (一)提问语言——言简意赅,指向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课堂提问
信息技术集音、形、色、文于一体,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但是,如果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运用不当,反而会在教学中起“画蛇添足”的反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使之为阅读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忌“画蛇添足”,偏离语文教学的本质    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作用毋庸置疑,然而世上没有一种新生事物能够完美无
伯明翰学派是当代西方美学和文化批评学派的代表之一,基本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英国伯明翰大学研究为主线形成,早期的主要成员一般是中下层家庭和工人阶级。与以往普通学派的知识分子思想不同,伯明翰学派用有特点的方式和态度理解通俗文化,并研究其中的价值。《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源流与方法》一书由和磊教授所作,在201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通过对伯明翰学派文化的深刻解读,凭借自己的独特见解,阐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内容碎片化、理解浅表化,学习情境脱离社会生活,是长期以来被诟病的问题。改进方向是提高语文课程的整合性、学习深度和实践性,而单元教学被认为是落实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路径。  然而在实施单元教学中,我们又会遇到一些新问题,比如怎样处理单元的整体性与单篇课文的独特价值的关系,如何平衡学生课外自主阅读与课堂上有教师引领的精读的关系,如何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不忽视必备知识的学习。这则设
每次听于老师讲课总会有很多感触和收获,这次也不例外,于老师讲授的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番茄太阳”》,文章以“我”的见闻为主线,叙述了“我”在与盲童明明的相处中,深深体会到她是一个美丽可爱、天真善良的孩子,她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她那善良美好的童心深深感染了“我”,她是温暖我内心的“番茄太阳”。文章语言朴实生动,叙述条理感人。于老师的讲授,不仅仅是让我感受到了“番茄太阳”别样的美丽,更是让我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