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攻王”刘炜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uld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很“男人”的男人,身高一米九零,帅气,俊朗,有媒体说,上海10个女孩子中,有七八个都认识他。
  他这样回应:“不知道多少女孩认识我,但10个上海人中有七八个认识我吧。在北京,10个人中应该有四五个认识吧。”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
  这个人和中国篮球第一人姚明关系密切,号称姚明的“死党”——从14岁和姚明相识成为朋友,两人在一起打球的时间超过10年,这10多年中,他们有过争吵和摩擦,更多的是默契与配合。
  “前几年,说我沾姚明光的人很多,现在几乎没人说这话了。”
  他当然是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数据显示,他以1204次助攻的成绩登上cBA联赛助攻总数第3名,是现役球员中当之无愧的“助攻王”。
  他就是中國男篮当家后卫,国家队队长刘炜。
  
  “只要这股气在,我们还是有希望的”
  
  当年,姚明是上海队绝对的核心,姚明离开以后,上海男篮的核心渐渐转移到刘炜身上。让这位现任上海队队长感到为难的是,自己的队友一茬比一茬年轻,现在,“居然有一半队员不认识。”
  对于上海队新赛季CBA前景,这位队长认为“困难很大”。“去年我们队表现还是不错的,可以说是在一个上升期了。现在队伍这种情况,让我感觉又回到了从前,似乎更困难,因为很多队员太年轻了。”
  但刘炜依然保持着一贯的乐观“现在训练中的整体气氛还是很有朝气的,很多年轻队员也很有拼劲,只要这股气在,我们还是有希望的。”
  10月29日,CBA联赛刚开始,上海队在客场以1分之差输给了东莞新世纪队,这让刘炜很郁闷。
  比赛结束后,他一个人呆在房间里,既忧虑,又无奈。
  “我的状态一般,主要还是国家队训练比赛结束后一直没休息,累了。”刘炜觉得这次失利跟他的整体调度也有关系。作为一名老队员,作为队长,刘炜不愿意将责任推给队友。
  2002年刚进国家队的时候,也有过一段黑色的记忆。那时,他还没有参加过任何国际大赛,连亚洲的比赛也没有打过。那一年,中国男篮在世锦赛上只排到第12名,亚运会决赛还输给了韩国,当时的后卫刘炜饱受指责。
  “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年简直是一片黑暗。”从那以后,他意识到,鼓励可能比埋怨更重要:“篮球毕竟是5个人的事情,简单的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
  现在,刘炜对上海队年轻队友的问题看得很清楚,“阻碍这批年轻队员进步的最大问题是骄傲——获得一些成绩就觉得自己多了不起。我觉得他们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尤其是面对挫折。在大家技术和经验都差不多的时候,比拼的是心理。”
  
  NBA的诱惑
  
  在中国,没有哪个篮球运动员能抵挡住NBA的诱惑。
  “NBA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篮球赛事,但是否去NBA,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刘炜对这件事看得很清楚,“很多球员都是先在欧洲球队待几年,然后登陆NBA。欧洲也有很多球员很想去NBA,最终还是留在了欧洲,因为在欧洲他可以打主力,在NBA他只能是替补。你看NBA目前最缺什么?最缺中锋,其他位置都有很优秀的人,一抓一把。”
  
  说这话的时候,刘炜没提自己在国王队试训的时光,那或许让他伤感,毕竟,他没能留在那里,而他当年的伙伴姚明,一步步成了NBA巨星。 2004年,乔丹时代结束后,NBA在中国的影响力有所下降,NBA便把火箭与国王的两场季前赛放在了北京和上海。
  单靠—个姚明,联盟仍不放心。因此,国王队把姚明的好哥们刘炜征召入队——进入国王队试训。
  时隔很久,刘炜依然对那段在美国大山中为期40天的训练念念不忘,说对他“帮助很大”。然而事实证明,姚明与刘炜对决,只是NBA中国营销战略之一。中国赛后,刘炜加盟国王队这件事就搁浅了。
  “我觉得去欧洲打球可能更有助于自己的提高。”谈起未来,刘炜略有惆怅。更让他和许多球员感到压抑的是,许多时候,未来并不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我连私人护照都没有。前一段为了结婚,终于把港澳通行证办下来了。领导答应2008年之后给我私人护照,但还只是‘有可能’。很多时候,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姚明一半的荣耀来自大郅”
  
  在很多人眼里,刘炜始终处在巨人姚明的阴影下,即便是姚明远在美国的日子,刘炜被问到最多的依然是与姚明相关的问题。 刘炜记得,大概是1998或1999年的时候,他和姚明一起客场打江苏队,都想赢,结果输了,大家都有牢骚。比赛结束后,两人发生激烈争执,一两天没说话。
  第三天,刘炜说,他们就一起去玩游戏了,玩完游戏什么事都没有了。
  与姚明从小到大,一起打球13年,刘炜眼中的姚明一直都在变化,登陆NBA后,姚明每年都有进步,简直让他感到“恐怖”。
  两个人一起出去的时候,很多人争着与姚明合影,请姚明签名。没有人找他,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痛快。
  “那是姚明该得到的。同时,他也失去了很多,比如自由。”刘炜说,姚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机遇好”。“我觉得姚明有一半的荣耀来自大郅。”刘炜语出惊人,“因为中国登陆NgA的第一人是大郅。”
  “当然,姚明的成功也和他的勤奋分不开。他现在应该称得上是一个国际巨星吧,但他依然和普通球员一样努力训练,非常刻苦,对自己要求很高。”
  
  2008奥运会,希望男篮有更好名次
  
  提起奥运会,刘炜很激动。“有很多可以不参加的比赛,但奥运会一定要参加。
  刘炜当然希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有所突破,只不过在没有正式比赛之前,他还不愿夸下海口,只是说,“雅典奥运,中国男篮杀人八强;这一次,希望能有更好名次。希望很大,因为我们拥有主场优势。”
  刘炜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是所有中国人都自豪的事情,而举办一届成功的奥运会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每个人都要完成这个使命。”
  
  对话刘炜  陈 磊
  
  当时没有人出来承担责任
  人物周刊:你觉得自己的心理成熟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
  刘炜:2002年肯定是一个坎。(当年世锦赛中国排名12,亚运会负于韩国,很多人将矛头指向初进国家队担任后卫的刘炜。)
  人物周刊:你如何度过2002年那个坎?
  刘炜:一方面是朋友鼓励,还有就是少说多做。我当时是一个年轻队员,如果有其他老队员出来承担一些责任,会更好。但当时的情况是,无人出来承担责任。
  人物周刊:姚明也曾炮轰中国运动员,说他们没有责任感。你怎么看?
  刘炜:体育界很多人知道这个情况,但没人说。姚明后来反思了一下,说他当时冲动了,要是现在,他或许就不会说了,他更成熟了。人嘛,总有个不断成熟的过程。   人物周刊:你说自己更成熟了,有哪些具体表现?
  刘炜:更多地说话,沟通,少一些埋怨。
  赛场上难免会遇到问题,但鼓励有时候比埋怨更好。其实,老外的篮球技术、训练和中国都差不多,但他们就是强调沟通、协调,别打无声的篮球。篮球和个人项目不一样,毕竟是5个人的事情,两个人再努力,其他3个人不努力也不行,所以无论场上还是场下,都要沟通,有了沟通之后,再去磨合,慢慢才能形成配合。
  
  中国篮球更应该向欧洲学习
  人物周刊:最近几次和NBA强大球队交手,感觉我们球员的差距在哪里?
  
  刘炜:就球员的个人能力,他们应该是世界上最好的。不过,现在我们逐渐也认识到更应该学习欧洲——美国人的技术、力量、肌肉、弹跳等等,我们很难达到他们那个水平;欧洲则不同,他们更强调团队——把欧洲球队拆开,每个人可能都比美国球员差,但合在一起,就产生了比美国队强的威力。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瓶颈,很难突破,但是一个团队在一起取长补短,可以把每个人的瓶颈弥补起来。
  现在我们找了很多对手都是欧洲的。现实地看,同样强调团队的我们,学习欧洲可能更合乎自己的现状。
  人物周刊:除去技术上的因素,中国篮球和国外强队相比,有没有其他一些因素的差距,比如体制、文化等等?
  刘炜:中国为什么落后?因为我们闭关锁国100年。为什么欧洲国家篮球差距非常小?因为他们经常在一起打,彼此非常了解。就好比—个强队一个弱队,经常在一起打,刚开始差距30分,后来20分,再后来10分、5分……在一起打多了,防守和进攻也都有了针对性,差距就会越来越小。
  人物周刊:现在的大氛围是很希望中国球员“到NBA去”,不去NBA,或者说去不了NBA,中国球员的价值就实现不了吗?
  刘炜:NBA钱多嘛!(笑)
  
  每天给父母—个电话
  人物周刊:在你的成长道路上,谁对你影响最大?
  刘炜:影响最大的当然是父母,无论你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家人对你永远都是不离不弃的。其次是朋友。
  人物周刊:对父母有什么心愿吗?
  刘炜:他们的身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家和万事兴,他们好我打球也觉得特别带劲。(笑)去年春节和父母红过脸,后来觉得挺后悔的。现在,我已经实现自己当初的愿望——给父母在上海买套房子,也就120多平方,我妈希望有个大陽台。(笑)
  人物周刊:平时和父母联系多吗?
  刘炜:几乎每天一个电话打回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这已成为一个习惯了。有时候忘记了或者晚了,爸妈还会打过来问我怎么没打电话。
  人物周刊:闲下来的时候干些什么?
  刘炜:在场上比赛的时候挺吵闹的,闲下来就喜欢一个人呆在屋里,什么也不做,享受那种静静的感觉,挺好的,不知道是否年龄增长的原因。以前听说有那种“静吧”,还不明白怎么会有人到那种地方,现在有些明白了。有时也看看片子,都是从网上下载(笑)。
  人物周刊:作为中国国家队的篮球运动员。你觉得自己幸福吗?
  刘炜:肯定开心,不然,我也不会从事这项运动。(笑)有人说,篮球能给你带来金钱,带来名气,其实,我认为自己还是因为喜欢,才去做这件事——一两三天不摸球,我就觉得手痒。
其他文献
那个被神化成“当代艺术教父”,或者被丑化成宋庄黑社会老大的,都不是老栗    京郊宋庄小堡村的通透庭院里,栗宪庭的第二任妻子廖雯抽一口雪茄,把宽大的阔腿裤索性拉到膝盖以上。  立秋后的北京依然溽热,她刚刚陪同一批新加坡来的艺术同行在宋庄转了一圈,聊天、看展览、吃饭。   “热死了!又遛了一大圈儿。老头儿,快给我口水喝。”  “老头儿”其实还不到60岁,但几年前便已须发尽白。“他从来不去学校接孩子,
政治学家和法学家,他们会说,人有选择的自由,无论各人妻子,还是国家元首。心理学家、牧师或广告商,他们则说,人永远不知自己该选什么。我们亲眼目睹,一个人选来选去,终究一塌糊涂。一个专制国家的丈夫说,我结了3次婚,全都错了。一个民主国家的单身汉说,我选了7次总统,回回都后悔。什么是人权呢?就是一个专制国家的单身汉,说,给我一次犯错的机会吧。什么是信仰呢?就是一个民主国家的丈夫,说,“不是我拣选了你,是
普京支持民主,但有别于自由派;在经济上主张放松和自由,但又强调国家和控制……这是普京自己选择的道路。因此,俄罗斯中兴的答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普京』  2006年3月21日,普京再次来到中国,接待他的中国最高领导人,已经从长他一辈的江泽民换成了与他同时代的胡锦涛,一番对比之下,难免会让人生出韶华易逝的感觉。而实际上,任职总统7年的普京,今年也才54岁。  1999年以前,全世界,包括俄罗斯,恐怕没
愤青法国版  袁晓驰    法国有一群被称为“Chienlit”的人。戴高乐总统在“五月风暴”时使用这词称呼那些反对改革、瞎胡闹的滋事者。在法语里,“Chien”是“狗”的意思,这个以“Chien”为词根的词,绝不是什么好词。  其实“Chienlit”有些类似中国的“愤青”,但“Chienlit”大多是低收入或失业者,甚至包括一些已退休的老人,严格说有很多“愤中”和“愤老”。另外,他们害怕全球化
宏观调控首先要做的是放弃行业准入限制,放松价格管制    近月以来,中央高层密集调研浙江、江苏、山东和广东等省: 7月4日至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赴江苏、上海;7月4日至5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广东考察;7月6日至8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赴杭州、温州调研;7月3日至5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赴山东调研。除了中央领导之外,相关各部委如商务部、银监会、国税总局等负责人也纷纷出动,多次造访浙江、广东等地。
王旭明几乎对每家前来采访的媒体都强调,要提高官员的媒介素养,“要知道、认识、利用、批判媒体”    早在6月25日之前,一些跑教育的记者就接到了王旭明的电话:“你能不能来参加25号的例行新闻发布会?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次了。”    似乎有默契地,没有人抢发消息,直到7月17日,《中国青年报》副社长谢湘看到将于20日首播的教育政策谈论节目《问教》片花中,王旭明的身份已变为“教育部原发言人”。她立刻决
设计悉尼歌剧院的那个人去了    11月29日清晨,悉尼歌剧院设计者、丹麦建筑师约恩乌松(J
这天的北京下着细细的雨,谭元元立在假山流水桃树前摆pose,摄影记者的镜头咔咔在响。桃花已谢,她正盛开。她并没有摆出“我是美人”的架式,她的美丽是无为的,但近旁撑伞的宾馆服务生依然不敢直视她。  看到谭元元本人,自会感慨上帝太初造人时亦是贫富不均的。黄金瓜般的小头颅,比巴掌还小的脸庞,饱满精致的五官,长颈,窄骨架,下肢与上肢的比例超过黄金分割,手指纤细而长,细圆柱般的身体没有一缕多余的肌肉或脂肪…
一个年轻人靠才华和青春写作、赛车,赢得了社会承认。但引人寻味的是,他的个人成长史,何以成为一种撩动年轻网民、媒体、大众文化互动回响的“韩寒现象”?    “一篇文章进大学”    在肖宇的作文实验进行到第三轮时,班主任坐不住了。他语重心长地说:你这是走火入魔。    这是公元2000年的初夏,黑板上粉笔写就的倒计时提醒人们,高考还有100多天。两本大约名为“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的东西在班里流传
1980年的7月,红色莫斯科,一群乌鸦盘旋在城市上空,不时发出凄厉嘶哑的叫声,仿佛是屈死的幽灵在哭泣,让听者不寒而栗。  不祥的征兆发端于遥远的中亚内陆一个小小的芥豆之国。1979年12月27日夜,在2000辆坦克、1000辆步兵战车、3000辆装甲输送车、几千门火炮、数百架飞机的支援下,集结在苏阿边境上的苏联10万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长驱直入,控制了阿富汗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城市,把“不听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