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苏静:从未带兵打过仗却等于10万雄兵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an_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早年从军,作为红军的开路先锋,是长征时走路最多的人,更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立下过汗马功劳,甚至就连一向不轻易夸人的林彪,也禁不住夸他“等于10万雄兵”,但他却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位从未直接领过兵打仗的开国中将。
  他就是苏静,1910年12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海澄县(今龙海县)海澄镇六口碑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7年11月28日,病逝于北京。
  情报英杰
  红一方面军长征时,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是开路先锋。斯时,苏静虽然只是军团的一个小小的侦察参谋,但却是先锋中的先锋。
  苏静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整个军团探路。部队行军打仗每到一地,别人都可以住下休息,他却不仅不能休息,还要马上带上侦察员出发,朝军团首长定的下一站方向,沿路侦察。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行走在高山大川之中。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毒蛇猛兽随处可见,还有土匪民团的袭扰。每一次侦察回来,他还要连夜绘制成行军路线图。事实上,别人走了一遍的长征路,苏静要先侦察走个来回,再跟着走一趟,走的距离是别人的三倍。
  除了当好开路先锋以外,苏静还利用自己在缅甸时学过的照相技术,拍摄了红军活动的一批珍贵历史资料。也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和观察能力,解决了不少部队在行军作战中碰到的难题。如红军长征一路走来,敌人的飞机就像赶不走的苍蝇,天天在红军队伍的头顶盘旋、轰炸、扫射,给红军带来很大伤亡。如何才能把敌人空袭的损失降到最低?细心的苏静开始观察敌机的行动规律,并总结出好几条躲避炸弹的方法,对减少部队伤亡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一军团改编成115师,许多将领都被降一、两级使用,苏静却被提升为侦察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陆房突围等,并参与领导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保卫工作。
  1938年2月,日军进攻晋西南。115师分兵一部阻击敌人。3月2日,林彪率部向敌后运动,当部队行进到千家庄附近时,突然传来一声枪响,林彪中弹落马。带领侦察排跟在林彪身后的苏静,赶紧把林彪扶到路边的沟坎下隐蔽,同时命令警卫员立即到后续部队找医生。
  第二天,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命令苏静去国民党防区调查此事。苏静对整个枪击事件作了细致的调查,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得出这是一次误伤事件的结论:因为当时林彪披着一件在平型关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呢子大衣。阎锡山部的一个警戒分队哨兵,误认为他是日军军官,于是就开了一枪。
  林彪被枪击后不久,又发生了一件大事。一天,卫立煌带着他的司令部刚刚到达大宁,就被日军包围了。罗荣桓和代理师长陈光当即命令苏静带一个营去掩护卫立煌。苏静骑马一口气追赶了5公里路,才追上了卫立煌,并向他通报了敌情。可是卫立煌还没来得及转移,日军就已经发起了进攻。当时,卫立煌身边没有多少部队,全靠八路军一个营的兵力拼死抵抗。在冲出日军的包围圈后,苏静命令留下一个连断后。这个连在白儿岭据险死守了一天,挡住了800多日军的轮番进攻。
  1938年,115师进驻孝义,国民党方面派了一个高参到115师,名为“联络”,实则监视,还把一名掌握师部核心机密的译电员拉下了水。
  但仅过了数日,心细如发的苏静便发现了这一情况。他先是不动声色地处理了那名译电员,又连续数日宴请国民党高参。宴席中,他代表八路军殷勤劝酒,高参及其随员们也心怀鬼胎地频繁回敬。他假装不胜酒力,胡言乱语,“无意中”泄露了八路军的一些机密情报。欣喜若狂的高参等到深夜,便将收集到的“情报”发给上司,而苏静此时就躲在他的隔壁房间,细听着“嘀嘀嗒嗒”的声音,将高参发出的电码原原本本地记在了笔记本上,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国民党的电报密码。
  此后,林彪在电报中经常提到的“密息”,指的就是破译敌人电台密码所获得的情报。
  东北献计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国共双方随即为争夺东北展开了激烈的较量。11月中旬,苏静跟随罗荣桓到达沈阳,在刚组建的东北民主联军中担任情报处处长。随即,又来到林彪带领的前线总指挥部。这个“前总”是个非常简便高效的指挥机构,除了林彪,就只有李作鹏、苏静、何静之等几个人。
  当时,东北的局面相当混乱。就中共方面的东北民主联军来说,虽然人数多达十几万,但部队都是从各自的根据地来的,彼此之间没有电台联络,就连林彪也不知道自己的部队究竟有多少人、在什么位置,要打仗了,甚至还找不到自己的部队。而老百姓也不了解共产党,甚至还把国民党当成正统,使得东北民主联军几乎成了瞎子、聋子,以至于山海关丢失、锦州失守、辽西走廊洞开……
  1946年初,东北民主联军主力已退到松花江以北,不仅士气低落,处境也极为艰难。
  林彪很想打个大胜仗鼓舞士气,可此时的部队装备奇缺、驻地分散,发动群众的工作进展也不顺利,林彪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苏静身上。
  同以往一样,苏静总能在关键时刻给林彪以惊喜。受命后,他很快编织起一张卓有成效的情报网。2月11日,他向林彪报告:敌89师的两个团脱离其主力到达了秀水河子。林彪当机立断,迅速就近调集了7个团的优势兵力,一举将其全歼,这是我军进军东北以来打的第一个歼灭战。4月15口,林彪又根据苏静的情报,指挥部队在大洼一举歼灭了敌87师4400人。大洼战斗结束后,林彪高兴地对他的秘书季宗权说:“一个苏静等于十万雄兵。”正是由于有蘇静作后盾,林彪此后经常通过电台直接指挥师、团一级作战,使作战效率大大提高。
  1948年秋,辽沈战役打响,而决战的关键点在锦州。可是林彪却对毛泽东攻占锦州的命令信心不足。因为他擅长的是运动战,而不是攻坚战。
  毛泽东一边一再强调“关门打狗,务求全歼国军主力于东北境内”,一边用巨大的耐心,通过一封封超长的电报开导林彪,说今日之“东野”,已非当日吴下阿蒙。要树立信心,取得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最后甚至不得不直斥林彪软弱,严令拿下锦州,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迫于毛泽东的压力,林彪终于率领数十万东北野战军南下攻打锦州。锦州之战可以说是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场的生死对决。敌守城司令范汉杰是黄埔军校一期生,并曾在日本、德国考察学习过西方军事,在国民党军中堪称“能战之将”。而在距锦州只有40公里的锦西,还有国民党的10万大军,准备随时支援锦州,蒋介石还亲自登上停在葫芦岛附近海面上的军舰督战,大有一举歼灭东北野战军于锦州城下之势。
  东北野战军的攻城部队伤亡一天天在增加,情况万分危急之际,林彪曾有心撤围北上,但考虑到毛泽东绝对不会同意,且那样一来,就意味着东北野战军的重炮、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全部要扔在锦州城下。
  这时,又是苏静帮助林彪找到了突破口。他在深入前沿时,发现2纵5师在攻打义县时,采取了坑道近迫作业的攻城方法,部队伤亡很小,当即意识到这个方法可以在所有攻城部队中推广。他立即向林彪面呈了以坑道近迫作业攻占锦州的建议,林彪未置可否。苏静知道,林彪一句话不想听两遍,但他还是去林彪那儿又讲了一遍。这次林彪果然极为重視,电令攻城各纵队、师,每个师以三分之二的兵力抢挖高宽各为1.5米至2米的交通沟,至敌阵地前50至60米处。
  很快,锦州就陷入了解放军纵横交错的坑道之中,攻城部队在坑道的掩护下,伤亡大为减少,炮兵甚至能从坑道中,抵进到离城根只有100米的地方射击。范汉杰一度计划乘解放军伤亡增大之机,向城外反攻,可当他看到城外的坑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密,却看不到解放军的人影时,不禁哀叹道:“守城无望了!”10月15日,解放军终于拿下了锦州,范汉杰兵败被俘。
  和平使者
  辽沈战役结束后,平津战役随即开始。为了使北平这座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的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90万解放军兵临城下的震慑下,在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许多开明人士的敦促下,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谈判建议。
  苏静是中共中央派出的进入北平的解放军代表,参加了全部的北平谈判。
  北平和平解放正式谈判,先后进行了三次:
  第一次谈判是在1948年12月中旬。傅作义派崔载之为代表同李炳泉(中共地下党员)一起,带电台和报务员、译电员,来到我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双方交换意见后,崔回北平向傅报告,李携电台和报务员、译电员留下,以便联系。
  第二次谈判是在1949年1月6日至10日。当时傅作义主力35军被歼,傅作义部25万人也已陷于绝境,平津战役胜负大局已定。傅作义派周北峰、张东荪到河北蓟县八里庄平津前线司令部进行谈判。这次谈判有很大进展。我方提出了改编国民党军的方案,对傅起义人员一律不咎既往,双方草签了《会谈纪要》。
  第三次谈判是1月14日至17日。14日上午,解放军向天津守敌发起总攻。当天傅作义派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周北峰作为全权代表,到通县五里桥平津前线司令部进行谈判。谈判取得了成功,于16日签署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的初步协议》,共14条。
  19日双方代表又经过磋商,将协议正文增补为18条,附件4条,共22条。东北野战军参谋处长苏静与华北“总部”政工处长王克俊以及崔载之,分别代表双方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
  1月21日,傅作义在华北“剿总”机关及军以上人员会议上,宣布了北平城内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的命令。并发出了《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的通告》。同时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经国民党中央社北平分社向全国发表。22日,傅作义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上签字,并发表了广播讲话。同时,城内国民党守军开始移到城外指定地点,听候改编。
  1月31日,解放军入城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它创造的解放国民党军队的“北平方式”,成为后来解放湖南、四川、新疆、云南的范例。而在此过程中,苏静以其出色的工作,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解放后,傅作义还送给过苏静许多礼物,包括毛衣、手表等当时的奢侈品,以表谢意。
其他文献
戴维斯国际电影节暨青年剧本创意大赛与原创影片展映启动仪式于6月3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盛大举行。据悉,戴维斯国际电影节以“中美青年人文交流”为主题,将于今年9月在美国举办,而电影节主要单元——青年剧本创意大赛与原创影片展映活动也于当日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当天,赵宝刚、朱时茂、孔维等众多明星、电影人、各方专家及领导出展席了这次盛会。  戴维斯国际电影节是由美国“戴维斯文化交流基金会”、美国加州大学
期刊
夕阳西下,金黄色的日光从窗外射入金黄色的木板地上,我懒洋洋地斜倚在小客厅的沙发床上,和女儿爱林闲聊。小秘书推门进来,神情异样,我望着她等她说话。“邢太,我下个月就不做了。”我从沙发上弹起大叫“不会吧?”女儿见我反应过大,说:“妈妈,人家有老公,需要多一点时间陪他嘛。”我苦着脸理直气壮地嚷着:“她是我女儿来的嘛,我当她是女儿,以为她永远不会离开我。”  我就像《是谁搬走了我的奶酪》里面的一个小人物“
期刊
对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来说,半个世纪前那场历时12分钟的太空漫步尽管短暂,却是人类进军宇宙的一大步。这一壮举也因此超越了政治藩篱,为后世传颂。  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壮举——成为“太空漫步第一人”。50年后的今天,回忆起那场12分钟的短暂冒险,他依旧心潮澎湃。  宇宙中的一切过目难忘  今年80岁的列昂诺夫精神矍铄。时至今日,他依然清楚记得自己拥抱太空
期刊
女儿出生以后,我推掉了许多片约,尽量抽出时间多陪孩子,多观察、多倾听,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让我特别高兴的是,女儿刚过一岁就会吐鱼刺了,一岁半就会用筷子了。我们全家都喜欢吃鱼,爱马在一岁之前都是喝鱼汤。在她一周岁的那天,我决定让她学着自己吃鱼。那次我给她做了清蒸鲫鱼,鲫鱼的背部有一大截鱼肉,这一大截鱼肉里.是一排大鱼刺,剔除很方便,我就给她吃这一段。  爱马吃着吃着就用舌头往唇外推出一样东西,一
期刊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天工会郑主席找到我说:“工会想让你给三产职工小王和小张主持一下婚礼。”我听了一愣,“我哪行?”,“啥叫行,啥叫不行?你口才好,头脑反应快,有台上经验,你能行!”我那时40多岁,在本市一家国企当办公室主任,两个小青年的父亲都是我的老同事,郑主席又是工会老主席,从哪个角度说,这事都不好推辞,我只好答应说,“那就试试吧!”  嘴上答应了,可心里直打鼓,毕竟这事从没干过,生怕“砸
期刊
与毛泽东有合影  人们都知道,白求恩曾去过延安,并与毛泽东见过面。但是,此前却并没有发现过毛泽东与白求恩的合影,甚至毛泽东曾经接见过白求恩的文献记录。  2013年夏,我回到中国,在拜会“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时,获知该会近期竟然发现了一张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毛泽东与白求恩的合影。在看到那张黑白照片的复印件时,我立刻就斷定了它是真实的,绝非伪造。  在那张照片上,白求恩和毛泽东并排而坐,似乎是坐在小板凳上
期刊
一张15年前的照片又把我带回那温暖的一刻——我与三位已离休的老党员干部相聚在定陵,一起游览并畅谈如今的幸福。  站在右边的那位长者,是和我并肩工作了十余年的工會老干部商波。她是一位老党员,当时她的党龄已有五十年之久,她在工会工作多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她为人亲和,善解人意,助人为乐,人缘很好,周围的同事,特别是当时和我一样的年轻人,都爱跟她聊工作、聊生活、聊家常。和她一起工作的十余年中,她在思想
期刊
王子平,字永安,生于1881年,回族,河北沧州人。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擅长查拳与太极。1919年在北京打败在中山公园设擂的俄国力士康泰尔,后在陆军部马子贞部任武术教练,人称“千斤大力王”。中年以后,定居上海,以治伤正骨为业。  王子平,字永安,生于1881年,回族,河北沧州人。出身武术世家,自幼习武,擅长查拳与太极。1919年在北京打败在中山公园设擂的俄国力士康泰尔,后在陆军部马子贞部任武术教
期刊
7月5日,中国武术界泰斗,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武术家、编剧、武术指导于承惠与世长辞,享年76岁。惊闻于老先生辞世,深感痛惜。现实中武林泰斗屏幕上亦正亦邪。无论前期的硬汉形象,还是后来的仙风道骨,都给人极深印象l七十六载,经典无数。  记者首见于承惠老先生是在央视电影频道。当时栏目组正录制主题为电影《黄河大侠》主创人员20年后再重逢的节目,该片的导演张鑫炎、计春华等名演员都来了。于老演这个“大侠”当时
期刊
约翰·列侬在谈及爱人小野洋子时曾说,她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无名艺术家”,因为很多人知道她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作品。即便是在列侬被枪杀35年后,小野洋子的依然被“列侬遗孀”的身份所遮盖。而现在,有一本书可以让你一窥她的内心……  小野洋子82岁了。这个数字多少让人震惊。毕竟列侬永远停留在了40岁。  2015年5月,她重回公众视野。在美国,是因为一场展览——《小野洋子:一个女人的舞台》,而在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