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研究旨在验证团体心理辅导在解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上的成效和进一步探求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通过报名、填表、笔试、面试四个步骤选取15名团体成员,共开展5次团体心理辅导。从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的前后测对比和对团体成员的访谈可知,团体心理辅导对解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有一定的效果,能够在高校今后心理辅导工作中加以运用。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寝室人际关系 团体心理辅导
1.背景
当前,“90后”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被称为“个性张扬、旗帜鲜明”的一代。已有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有如下主要特征:①时代感强,但价值观较为功利化;②目标相对明确,但合作意识略显缺乏;③思维能力趋向成熟,但理性思考略显薄弱;④竞争意识强,但应对挫折能力明显不足。再加之“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较少经历集体生活。这一系列问题都导致“90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团体心理辅导也叫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寝室人际关系调适方面开始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李峰、吕瑶(2012)的研究表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情况加以干预,使情况得到显著改善。邢娜茶、王欣(2003)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干预有效;实验组的干预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不仅有即时提高与改善效应,而且有潜在的长期效应。
2.实验设计
2.1被试的选择
通过自由报名选取15名被试,这15人均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其中大一学生13名,大二学生2名;男生6名,女生9名。15人的量表前测结果,在问题困扰程度——轻、中、重三个层次均有覆盖,且都有强烈的意愿和浓厚的兴趣参加本次团体心理辅导。
2.2评估工具
本研究以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设计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成长营”为蓝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及团体成员的需求,设计和实施了“同在一个屋檐,共享一片蓝天”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在研究中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对比来验证其效果。
2.2.1SCL-90症状自评量表
由Derogatis,L.R于1975年编制,共90道题,采用5级评分。症状从没有到严重,程度等级依次为1、2、3、4、5。共计10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项目。总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超过160分表明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单个因子分超过2分为阳性项目,表明个体在该方面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2.2.2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共28道题目。按1,0记分,满分为28分。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在与人交往方面的困扰较少;总分在9~14分之间,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往困扰;总分在15~28分之间,表明交往困扰较严重。共计四个因子: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前三个因子超过6分、第四个因子超过5分表示个体在该因子上存在一定困扰。
2.3测评方式
scl-90量表和人际关系量表在团体心理辅导开展前后分别施测。在筛选成员时进行量表前测。以后五次团辅中,成员每次填写一份量表或反馈表:第一次:团体期望卡;第二次:团体舒适度检测卡;第三次:scl-90量表中期施测;第四次:寝室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反馈表;第五次:scl-90量表和人际关系量表后测。
2.4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在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设计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成长营”的基础上,根据本次团辅的实际情况及成员需求,改编成本次“同在一个屋檐,共享一片蓝天”寝室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一共分为五次,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在我校团体心理咨询室开展。具体方案如下:
2.4.1团体目标
目标一:帮助成员认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目标二:协助成员探索所在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成因。
目标三:帮助成员学会如何营造良好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氛围。
2.4.2团体的性质
封闭式、发展性、结构化团体。
2.4.3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方案
2.4.4团体心理辅导实施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为期一个半月,共五周,每周一次,加上团辅之前的量表前测、面试等,总计辅导时间为12小时。
3.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录入量表前后测数据后导入SPSS,使用SPSS应用软件分别对SCL-90症状自评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用以验证前后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4.实验结果与分析
4.1团体成员前测量表基本情况分析
考虑到团辅的互助性、互动性,在选取团体成员的时候,特意在问题困扰各个程度上都有覆盖,而不只挑选问题严重的成员。这样可以让困扰较轻的成员帮助困扰较重的成员,也希望困扰较重的成员可以给其他两个程度的成员带来一些感悟和体会;让全体成员在团体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根据表2可知,在参加团体心理辅导之前,15名团体成员中有5名成员的scl-90量表总分超过180分,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困扰;有4名成员的总分在150-180分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有6名成员的总分低于150分,心理困扰程度较轻。 4.2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测量表的差异性比较
4.2.1团体心理辅导前后scl-90量表均值比较(x±s)
根据表3可知,在scl-90量表的前后测比较中,精神病性、抑郁、强迫症状等3个因子差异显著,其他、恐怖、焦虑、偏执等4个因子及总分差异非常显著。在前测中存在的两个阳性因子:人际关系和强迫症状在后测中变为阴性。
4.2.2scl-90量表各因子分差异性前测、中测、后测比较
根据图1可知,scl-90量表的各个因子分在三次测量中逐步得到下降,即团体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步提升。标明团体心理辅导是持续稳定起作用的。
4.2.3scl-90量表总分差异性前测、中测、后测比较
根据图2可知,scl-90量表的总分在三次测试中逐步下降,由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困扰变为存在较轻的心理困扰。
4.2.4团体心理辅导前后人际关系量表均值比较(x±s)
根据表4可知,团体心理辅导前后,人际关系量表中的交际交往困扰维度和总分差异显著。
4.2.5人际关系量表各维度分差异性前测、后测比较
根据图3可知,对比前测,人际关系量表的各个维度分在后测中均下降,即团体成员在各个维度存在的困扰逐步减少。
4.2.6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差异性前测、后测比较
根据图4可知,人际关系量表的总分在后测中明显下降,由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困扰变为存在较轻的人际交往困扰。
5.结果及讨论
5.1量表前后测差异性比较
经过为期一个半月、共计5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团体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际交往状况都有明显改善。
其中,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由161.1降为130.1(p<0.01);因子中有精神病性、抑郁、强迫症状3个分量表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其他、恐怖、焦虑、偏执4个分量表上前后得分呈现显著非常差异(p<0.01);量表由两项阳性因子变为无阳性因子,即人际关系和强迫症状由阳性因子转变为阴性因子。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前后测量的总分和交际交友困扰维度也呈显著差异(p<0.05)。
5.2团体舒适度检测卡得分
问题一:在团体中的自在感如何?(10分制)平均得分为8.4分。表明团体成员在团队中感觉较舒适自在。
问题二:在团体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况如何?(10分制)平均得分7.1分。表明团体成员的开放程度较高。
总的来说,在进行了五次团体心理辅导后,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感觉良好,心理状况有一定的改善,并尝试将一些在团体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寝室人际交往中。
参考文献:
[1]周轶峰,杨俊峰.“90后”大学生新特点对于入学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3):7.
[2]赵凤娟.大学生人际冲突应对教育浅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9):61-63.
[3]陈青萍.大学生宿舍生活心理适应障碍及其干预措施[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35-436.
[4]孙云瑞,李辉.团体咨询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15-717.
[5]官锐园,樊富珉.10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前后16PF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7):483.
[6]李峰,吕瑶.论团体干预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修正中的作用与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3):114-118.
[7]邢娜茶,王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74-80.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寝室人际关系 团体心理辅导
1.背景
当前,“90后”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被称为“个性张扬、旗帜鲜明”的一代。已有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有如下主要特征:①时代感强,但价值观较为功利化;②目标相对明确,但合作意识略显缺乏;③思维能力趋向成熟,但理性思考略显薄弱;④竞争意识强,但应对挫折能力明显不足。再加之“9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较少经历集体生活。这一系列问题都导致“90后”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团体心理辅导也叫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以发展良好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在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寝室人际关系调适方面开始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李峰、吕瑶(2012)的研究表明,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不良情况加以干预,使情况得到显著改善。邢娜茶、王欣(2003)的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的干预有效;实验组的干预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不仅有即时提高与改善效应,而且有潜在的长期效应。
2.实验设计
2.1被试的选择
通过自由报名选取15名被试,这15人均身体健康、智力正常,其中大一学生13名,大二学生2名;男生6名,女生9名。15人的量表前测结果,在问题困扰程度——轻、中、重三个层次均有覆盖,且都有强烈的意愿和浓厚的兴趣参加本次团体心理辅导。
2.2评估工具
本研究以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设计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成长营”为蓝本,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及团体成员的需求,设计和实施了“同在一个屋檐,共享一片蓝天”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在研究中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前后测对比来验证其效果。
2.2.1SCL-90症状自评量表
由Derogatis,L.R于1975年编制,共90道题,采用5级评分。症状从没有到严重,程度等级依次为1、2、3、4、5。共计10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项目。总分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超过160分表明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扰。单个因子分超过2分为阳性项目,表明个体在该方面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2.2.2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等人编制的,共28道题目。按1,0记分,满分为28分。总分在0~8分之间,说明在与人交往方面的困扰较少;总分在9~14分之间,说明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往困扰;总分在15~28分之间,表明交往困扰较严重。共计四个因子:交谈、交际交友、待人接物、异性交往;前三个因子超过6分、第四个因子超过5分表示个体在该因子上存在一定困扰。
2.3测评方式
scl-90量表和人际关系量表在团体心理辅导开展前后分别施测。在筛选成员时进行量表前测。以后五次团辅中,成员每次填写一份量表或反馈表:第一次:团体期望卡;第二次:团体舒适度检测卡;第三次:scl-90量表中期施测;第四次:寝室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反馈表;第五次:scl-90量表和人际关系量表后测。
2.4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在清华大学樊富珉教授设计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成长营”的基础上,根据本次团辅的实际情况及成员需求,改编成本次“同在一个屋檐,共享一片蓝天”寝室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一共分为五次,每周一次,每次两小时,在我校团体心理咨询室开展。具体方案如下:
2.4.1团体目标
目标一:帮助成员认识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目标二:协助成员探索所在宿舍人际关系现状及成因。
目标三:帮助成员学会如何营造良好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氛围。
2.4.2团体的性质
封闭式、发展性、结构化团体。
2.4.3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方案
2.4.4团体心理辅导实施
本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时间为期一个半月,共五周,每周一次,加上团辅之前的量表前测、面试等,总计辅导时间为12小时。
3.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使用EXCEL录入量表前后测数据后导入SPSS,使用SPSS应用软件分别对SCL-90症状自评量表、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用以验证前后测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4.实验结果与分析
4.1团体成员前测量表基本情况分析
考虑到团辅的互助性、互动性,在选取团体成员的时候,特意在问题困扰各个程度上都有覆盖,而不只挑选问题严重的成员。这样可以让困扰较轻的成员帮助困扰较重的成员,也希望困扰较重的成员可以给其他两个程度的成员带来一些感悟和体会;让全体成员在团体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根据表2可知,在参加团体心理辅导之前,15名团体成员中有5名成员的scl-90量表总分超过180分,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困扰;有4名成员的总分在150-180分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扰;有6名成员的总分低于150分,心理困扰程度较轻。 4.2团体心理辅导前后测量表的差异性比较
4.2.1团体心理辅导前后scl-90量表均值比较(x±s)
根据表3可知,在scl-90量表的前后测比较中,精神病性、抑郁、强迫症状等3个因子差异显著,其他、恐怖、焦虑、偏执等4个因子及总分差异非常显著。在前测中存在的两个阳性因子:人际关系和强迫症状在后测中变为阴性。
4.2.2scl-90量表各因子分差异性前测、中测、后测比较
根据图1可知,scl-90量表的各个因子分在三次测量中逐步得到下降,即团体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步提升。标明团体心理辅导是持续稳定起作用的。
4.2.3scl-90量表总分差异性前测、中测、后测比较
根据图2可知,scl-90量表的总分在三次测试中逐步下降,由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困扰变为存在较轻的心理困扰。
4.2.4团体心理辅导前后人际关系量表均值比较(x±s)
根据表4可知,团体心理辅导前后,人际关系量表中的交际交往困扰维度和总分差异显著。
4.2.5人际关系量表各维度分差异性前测、后测比较
根据图3可知,对比前测,人际关系量表的各个维度分在后测中均下降,即团体成员在各个维度存在的困扰逐步减少。
4.2.6人际关系量表总分差异性前测、后测比较
根据图4可知,人际关系量表的总分在后测中明显下降,由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困扰变为存在较轻的人际交往困扰。
5.结果及讨论
5.1量表前后测差异性比较
经过为期一个半月、共计5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团体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人际交往状况都有明显改善。
其中,scl-90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由161.1降为130.1(p<0.01);因子中有精神病性、抑郁、强迫症状3个分量表前后得分差异显著(p<0.05);其他、恐怖、焦虑、偏执4个分量表上前后得分呈现显著非常差异(p<0.01);量表由两项阳性因子变为无阳性因子,即人际关系和强迫症状由阳性因子转变为阴性因子。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上的前后测量的总分和交际交友困扰维度也呈显著差异(p<0.05)。
5.2团体舒适度检测卡得分
问题一:在团体中的自在感如何?(10分制)平均得分为8.4分。表明团体成员在团队中感觉较舒适自在。
问题二:在团体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况如何?(10分制)平均得分7.1分。表明团体成员的开放程度较高。
总的来说,在进行了五次团体心理辅导后,团体成员在团体中感觉良好,心理状况有一定的改善,并尝试将一些在团体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寝室人际交往中。
参考文献:
[1]周轶峰,杨俊峰.“90后”大学生新特点对于入学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3):7.
[2]赵凤娟.大学生人际冲突应对教育浅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9):61-63.
[3]陈青萍.大学生宿舍生活心理适应障碍及其干预措施[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5):435-436.
[4]孙云瑞,李辉.团体咨询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715-717.
[5]官锐园,樊富珉.10名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训练前后16PF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7):483.
[6]李峰,吕瑶.论团体干预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修正中的作用与意义[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3):114-118.
[7]邢娜茶,王欣.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