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探讨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312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医院各个部门科室中,检验科的主要工作是对各类疾病病人的标本进行处理分析。血液检验人员经常需要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梅毒螺旋体、丙肝病毒、乙肝病毒和艾滋病等病毒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播。血液检验人员如果不加强自我防护,就会增加疾病感染的可能性,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本文主要研究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种类及其有效防护措施。
  【关键词】血液检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70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51-01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是指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因病人血液中各类病毒导致病毒疾病发生的危害[1]。现阶段我国在医疗职业危害及防护方面存在欠缺,很多护理院校缺乏职业危害相关的课程和教材。随着职业危害事故的不断发生,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者都加强对血液检验人员职业危害的发生情况、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等的研究[2]。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种类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种类
  1.1环境危害血液检验人员由于工作特殊性,需要长期接触各类化学试剂。苯类物质能刺激血液检验人员的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对自然油脂进行破坏,造成皮肤黏膜干燥、红肿,不利于红细胞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生长,长期大量接触会引发癌症,反复少量或高浓度接触会引发血液病,对肾、肝造成损害,有毒气体还会弥漫到周围环境中,附着在物体表面,增加环境危害。过敏体质的血液检验人员接触甲醛会引发接触性皮炎、哮喘等,无过敏体质的血液检验人员长期接触甲醛或对肺部造成慢性损伤,增加脑部肿瘤、肺部肿瘤、喉部肿瘤、肾肿瘤、白血病的发病率。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如氨、氢氰酸、二氧化硫、硫化氢、硝酸、盐酸等,对血液检验人员的眼部、皮肤和呼吸系统有较强的刺激性,长期吸入刺激性气体会造成呼吸麻痹、眼部不适、皮肤灼伤,将细菌病毒传染到体内。
  血液检验人员每天需要使用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管,对检验科内无菌操作间的空气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臭氧,刺激检验人员的眼部和上呼吸道,引发眼部不适、胸闷气短等症状。血液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设备仪器,如速冻机、生物安全柜、病毒灭活柜、大容量离心机等,设备仪器工作时产生的各种噪音和辐射,会影响血液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情绪,产生易怒暴躁等不良情绪,损伤检验人员听力。
  1.2病毒危害目前已经确定20多种疾病可经血液传播,包括梅毒、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等。这类疾病可以通过徒手基础患者血液标本、污染的医疗器械对皮肤损伤刺伤等。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最高为103-104拷贝/ml,被艾滋病病人血液标本污染的钝器对皮肤刺伤后,感染艾滋病的几率为0.3%。美国有关学者研究显示,血液检验人员在医护人员感染艾滋病中占28.07%(16/57)。以下几点可以增加血液检验人员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①对艾滋病病人进行血液检验时,医疗器械上血迹明显;②对艾滋病病人采血时,医疗器械与患者动脉、静脉血管直接接触;③对艾滋病病人采血时伤口较深;④在没有任何保护条件下,较长时间的接触艾滋病病人血液;⑤当艾滋病病人血液中病毒载量过高,或进行血液检验的病人为艾滋病晚期,也会增加血液检验人员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最高为102-103拷贝/ml,被丙型肝炎病人血液标本污染的钝器对皮肤刺伤后,感染丙型肝炎的几率为1.9%。国内有关学者研究显示,血液检验人员和护理人员丙型肝炎的患病率较高,抗丙型肝炎阳性率为4.2%(3/71)和5.6%(18/319),在所有丙型肝炎感染者中,77.8%的感染者为血液检验人员。
  我国是世界上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最高为108-109拷贝/ml,受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标本污染的钝器对皮肤造成刺伤时,带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0.004ml就能使刺伤者感染乙型肝炎。血液检验人员的手部最易被乙肝病毒所感染,一旦使用被感染的手整理隐形眼镜、饮食、抽烟、咬指甲等,就会使乙肝病毒通过口部、眼部、鼻部对检验人员造成间接接觸,增加感染乙型肝炎的可能性。
  2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2.1环境危害的防护措施血液检验人员工作时应当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工作帽、橡胶手套和口罩等,破损的手套和口罩应当及时更换。手套应当选择医用乳胶手套,减少血液检验人员自身皮肤与病毒血液的直接接触,取下手套时应翻转脱下,不能用手撕拉,脱掉手套后应当彻底清洁手部。血液检验人员不能留长甲,在检验室内不能吸烟、吃东西,不能将个人物品带入实验室等。
  血液检验人员应当加强对检验室内的环境消毒,采用紫外线进行照射消毒,每天1-2小时,使用84消毒液对检验工作台进行擦拭。实验室内应当经常换气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血液检验人员应当使用上面窄底部宽的烧瓶,搁置放射性元素,等待其自然衰变,并在烧瓶底部加垫纸垫,防止烧瓶破碎使放射性元素污染空气。血液检验时使用的试剂和试管等不能随意丢弃,应当定点、定时、定人统一收集,严格按照要求销毁。在使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时,紫外线光源不能对人直接照射,避免产生皮肤红斑或结膜炎等,紫外线消毒时产生的臭氧浓度应控制在0.3mg/m3以内。
  血液检验人员应当加强对速冻机、生物安全柜、大容量离心机等噪音的重视,尤其是大容量离心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在离心机没有完全停止工作时,血液检验人员不能将保护盖揭开。
  2.2病毒危害的防护措施在标本检验过程中,如果出现试管破损导致血液外溅时,应及时将沾有病人血液的操作台或仪器等,使用84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后用清水擦净。沾有血迹的隔离衣也应当用84消毒液浸泡,30min后常规清洗晾干。标本检验中的各类医疗废物应当一并作为传染性废物,统一销毁,如血液样本、阴阳性对照血液样本、一次性吸头、玻璃试管等。   对病人血液标本检验时应当使用安全性较为优异的检验产品,提高血液检验人员工作环境的质量,减少血液检验人员在标本运输、采集血液、處理弃置医疗废物等环节与病人血液标本之间的间接接触或直接接触。
  标本检验后,血液检验人员应当对手部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洁,使用免洗抗菌凝胶消毒剂将双手充分涂匀,5分钟后用肥皂彻底清洁,最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并用烘干机烘干。
  如果血液检验人员被沾有乙型肝炎病人血液的钝器刺伤,应及时挤出被污染血液,并用大量流动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后用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24小时内肌肉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不能超过7天,定期接受体检。如果血液检验人员被沾有丙型肝炎病人血液的钝器刺伤,应及时挤出被污染血液,并用大量流动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后用碘伏对伤口进行消毒,接受抗丙肝病毒治疗。如果血液检验人员被沾有艾滋病病人血液的钝器刺伤,应使用清水、碘伏等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在刺伤6小时内口服抗艾滋病病毒药物,降低感染率。
  血液检验人员必须加强对常见血液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疾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方式,消除心理恐惧。
  3结束语
  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环境危害和病毒危害,与检验室内的空气、化学试剂和经血液传播病毒等都有直接关系[3]。血液检验人员应当提高职业危害防护能力,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血液检验应当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检验前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检验过程中如果出现试管破裂、血液外溅、血液沾染等情况,应当及时清洁工作台,使用清水和碘伏等对沾染部位进行消毒清洗,并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检验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对手部进行消毒、清洁[4]。医院有关部门也应当重视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对血液检验人员进行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血液检验人员对职业危害知识知晓程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定期进行体检和预防接种,降低血液传播疾病感染可能性,促进血液检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简单分析了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种类,提出对血液检验人员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对于血液检验人员职业危害产生的不良影响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理言,梅春莲.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防护指导的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12(13).
  [2]舒承婷,卫丽琴,马天栋.浅析血液检验中意外事件的防护与处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2(21).
  [3]刘伟莲,张亮明,冯树星.经血传播疾病对从事血液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实用医技杂志,2013(19).
  [4]文兴东.血液检验人员关于血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防护[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对急性乳房炎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怎样预防产后急性乳房炎。方法观察产后不同时期及非哺乳期乳房炎患者,分析乳房炎的发病机制、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结果Ⅰ组:4例,产后3天,2例经过热敷、按摩乳房并排空乳汁,2天后好转;2例经过热敷、按摩乳房,静脉滴注青霉素3天治愈;Ⅱ组:4例,产后3-4周,2例经过热敷、按摩、排空乳汁,3天后好转,1例经过热敷、按摩乳房,静脉滴注青霉素3天治愈,1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孕前优生体检档案,证实孕前优生体检实现了使出生缺陷预防关口前移,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目标。方法对6299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档案的内容进行分析。结果高危人群与低危人群不良妊娠率基本持平,低于我市同期未参加孕前优生健康体检人群不良妊娠率。  【关键词】孕前优生;不良妊娠結局;出生缺陷  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期刊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69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45-02桡骨远端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十分常见,约占1/6[1]。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亦日益增多,且大都为关节内、不稳定骨折,有学者主张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长期制动可加重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MRI对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的20例经腰椎穿刺取脑脊液检验后确诊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MRI表现,与8例结核性脑膜炎,6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真菌性脑膜炎的MRI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20例化脓性脑膜炎均有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异常表现,且所有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均出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高信号异常表现,8例患者脑室内出现磁共振扩散加
期刊
【摘要】目的对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研究。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盆腔炎反复发作患者76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1.58%,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细菌分布和药敏结果,有利于帮助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后所采集的送检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结果送检的40份标本中,阳性标本23例,占57.5%(23/40);其中阴性杆菌17株,占73.9%(17/23),阳性球菌5株,占21.7%(5/23)。阴性杆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一代、二代头孢素耐药率在65%以上。复方磺胺甲噁唑、环丙沙星等耐药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1179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尿微生物检测结果,并观察药敏试验结果。方法进行EPS常规,先对菌落进行形态、触酶试验等鉴别,之后通过API、ATB等对菌种进行鉴定。耐药试验选择K-B纸片法,严格按照NCCLS规定操作。结果在本组1179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尿微生物检测中有620例检出可疑病原微生物共645株,占到52.6%。结论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中首先必须要进行病尿微生物检测,明确致
期刊
【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DSA冠状动脉造影一直是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被奉为金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排螺旋CT技术的成熟,CT冠脉增强(CTA)作为临床诊断已成为可能。  【关键词】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708文章编号:1004-7484(201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及合并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7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及合并症的患者68例,共100只眼,临床诊断中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患者中有38眼为老年性白内障初发期,5眼超声检查呈假阴性;有62眼为中晚期老年性白内障经超声检查被检出,其检出率为100%;62例老年白内障中合并症出现38眼。结论彩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高频彩超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例,进行膝关节超声检查,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特点。结果病变膝关节表现出滑膜增厚、软骨变薄、关节积液以及骨质破坏等。结论高频彩超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费用比较低,重复性比较强,比较简便,没有创伤,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比较好,有助于早期的诊断。  【关键词】高频彩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