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粤东的揭阳,享有“中国玉都”、“亚洲玉都”的美誉。数据显示,迄今为止,揭阳玉器的加工销售量,已占据全国中高档翡翠玉器成品的85%以上;有相关企业近万家,从业人员达10万人以上,玉器贸易的总额则突破了百亿元。
但是,“中国玉都”揭阳是怎样将远在缅甸的高中档翡翠玉石和其他地方的玉石集聚到这里的,形成国内外首屈一指的玉器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揭阳市又是如何将玉器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挖掘玉文化内涵,做强做大玉产业的?
“中国玉都”的孕育成长
揭阳的玉器产业,起源于田洋之尾一个偏僻小村庄阳美村。起初,少部分村民利用农闲时间,走街串巷收购旧玉器进行翻新,挣点钱补贴家用。解放后,村里设立了集体性质的旧杂玉器回收组,加工后支援国家出口换取外汇,阳美玉器的加工经营逐渐出名。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村里人开始走出去,到云南、缅甸买玉石回来加工,阳美村逐渐成为全国有名的玉器专业村。
到上世纪90年代初,阳美村90%以上的村民都在从事玉器加工经营,1992年撤县建市后,揭阳的玉器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产自缅甸的翡翠中高档玉石原料,每年都有七成以上流向揭阳。
2002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揭阳)国际玉器节更是成为了一个标志,那一年之后还成立了阳美玉雕学校,经过几年的学习,几百名懵懂的孩子“被师傅领进了门”,成了揭阳玉产业新生代的技术人才。
先后举办十年的国际玉器节,每一届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国内外客商,成为揭阳一张亮丽的经济名片。2008年,阳美翡翠玉雕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头老大”也困惑
新世纪以来,控制了原材料市场的揭阳玉商,不再满足于只做玉器加工,而把目光放到了能够创造更高价值的地方。在一批有远见的官员和玉商的倡导下,他们成立了广东阳美玉器展销中心,加速把高档玉器主要批发市场“搬”到阳美来。
这一轮“搬运行动”,暗合了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马上释放出强大的产业吸附能力。加上政府因势利导,出台各种产业优惠和扶持政策,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放大。后来,在玉都展销中心的基础上,揭阳陆续建成了古乔白玉市场、乔南玉器中心、中国玉都广场等大型专业市场,万玉广场、大世界翡翠城等大型综合体也相继动工,一个超大型的产业集群开始在揭阳形成。
但是,尽管阳美玉器在全球产业链里边的龙头地位不容置疑,但并没有转化成相应的知名度,这已成为掣肘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
这一现状实际与大多数本地玉商长期缺乏品牌意识有关。据了解,目前在阳美乃至揭阳地区,真正在做产业链的玉器企业只有“老洪祥”和“绿生生”等少数几家,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制度还停留在小家庭作坊的程度,现代化程度比较低。“容易受到外部市场震荡的冲击,市场控制力也较弱。”“老洪祥”创始人洪荣辉颇为担忧。
四大战略直击产业短板
揭阳玉器产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国内许多地区,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向品牌化、集约化和国际化升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难题。
当地的决策部门调研发现,与行内竞争对手相比,阳美玉器产业的优势很突出,但短板也很明显。“特别是在产业聚集、企业现代化和文化渗入程度方面,我们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多。”
为此,早在2007年,当地便开始筹建以东山区阳美玉都为中心的阳美(文化)产业園,该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 1平方公里,立志要做成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区。
揭阳市市长陈东就此表示,他们就是想通过这个产业园来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创新示范作用,以文化创新为引领,打造中国玉都玉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据了解,当地还将以此为抓手,实施创新战略、文化战略、国际战略和品牌战略“四大战略”,提升本地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玉文化品牌。
记者注意到,这里头最大的亮点是建设玉石交易所、打造国际集散平台。2010年8月,该项目便已获得广东省政府支持,并向国务院报批。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玉石实际进口额达几十亿美元,但至2010年海关统计进口宝玉石原料为5816万美元,进口增值税只有7704万元。玉石交易所的建成,有望将整个中国玉石行业对国家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提高到目前的10倍以上。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这四大战略,建设真正的国际化平台来提升玉都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促进全国玉石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玉都加快走向世界。”揭阳市东山区委书记林雪令如是说。
但是,“中国玉都”揭阳是怎样将远在缅甸的高中档翡翠玉石和其他地方的玉石集聚到这里的,形成国内外首屈一指的玉器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揭阳市又是如何将玉器产业和文化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挖掘玉文化内涵,做强做大玉产业的?
“中国玉都”的孕育成长
揭阳的玉器产业,起源于田洋之尾一个偏僻小村庄阳美村。起初,少部分村民利用农闲时间,走街串巷收购旧玉器进行翻新,挣点钱补贴家用。解放后,村里设立了集体性质的旧杂玉器回收组,加工后支援国家出口换取外汇,阳美玉器的加工经营逐渐出名。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村里人开始走出去,到云南、缅甸买玉石回来加工,阳美村逐渐成为全国有名的玉器专业村。
到上世纪90年代初,阳美村90%以上的村民都在从事玉器加工经营,1992年撤县建市后,揭阳的玉器产业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产自缅甸的翡翠中高档玉石原料,每年都有七成以上流向揭阳。
2002年举办的首届中国(揭阳)国际玉器节更是成为了一个标志,那一年之后还成立了阳美玉雕学校,经过几年的学习,几百名懵懂的孩子“被师傅领进了门”,成了揭阳玉产业新生代的技术人才。
先后举办十年的国际玉器节,每一届都吸引成千上万的国内外客商,成为揭阳一张亮丽的经济名片。2008年,阳美翡翠玉雕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龙头老大”也困惑
新世纪以来,控制了原材料市场的揭阳玉商,不再满足于只做玉器加工,而把目光放到了能够创造更高价值的地方。在一批有远见的官员和玉商的倡导下,他们成立了广东阳美玉器展销中心,加速把高档玉器主要批发市场“搬”到阳美来。
这一轮“搬运行动”,暗合了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马上释放出强大的产业吸附能力。加上政府因势利导,出台各种产业优惠和扶持政策,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放大。后来,在玉都展销中心的基础上,揭阳陆续建成了古乔白玉市场、乔南玉器中心、中国玉都广场等大型专业市场,万玉广场、大世界翡翠城等大型综合体也相继动工,一个超大型的产业集群开始在揭阳形成。
但是,尽管阳美玉器在全球产业链里边的龙头地位不容置疑,但并没有转化成相应的知名度,这已成为掣肘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
这一现状实际与大多数本地玉商长期缺乏品牌意识有关。据了解,目前在阳美乃至揭阳地区,真正在做产业链的玉器企业只有“老洪祥”和“绿生生”等少数几家,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制度还停留在小家庭作坊的程度,现代化程度比较低。“容易受到外部市场震荡的冲击,市场控制力也较弱。”“老洪祥”创始人洪荣辉颇为担忧。
四大战略直击产业短板
揭阳玉器产业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国内许多地区,在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向品牌化、集约化和国际化升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难题。
当地的决策部门调研发现,与行内竞争对手相比,阳美玉器产业的优势很突出,但短板也很明显。“特别是在产业聚集、企业现代化和文化渗入程度方面,我们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多。”
为此,早在2007年,当地便开始筹建以东山区阳美玉都为中心的阳美(文化)产业園,该产业园规划总面积3. 1平方公里,立志要做成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区。
揭阳市市长陈东就此表示,他们就是想通过这个产业园来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和创新示范作用,以文化创新为引领,打造中国玉都玉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据了解,当地还将以此为抓手,实施创新战略、文化战略、国际战略和品牌战略“四大战略”,提升本地的核心竞争力,打造玉文化品牌。
记者注意到,这里头最大的亮点是建设玉石交易所、打造国际集散平台。2010年8月,该项目便已获得广东省政府支持,并向国务院报批。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玉石实际进口额达几十亿美元,但至2010年海关统计进口宝玉石原料为5816万美元,进口增值税只有7704万元。玉石交易所的建成,有望将整个中国玉石行业对国家税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提高到目前的10倍以上。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这四大战略,建设真正的国际化平台来提升玉都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促进全国玉石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时用文化的力量来推动玉都加快走向世界。”揭阳市东山区委书记林雪令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