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ju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鸿门宴》教学为例,論述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提出关注语言的功能和语用规则、创设教学情境、个性化解读文本、利用文化元素进行文化传承等做法,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 《鸿门宴》 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教学目标、育人价值的客观体现,其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又可细分为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能力、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在做好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兼顾思维开发、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等素养的培育,积极探索有助于学生“感受学习过程,掌握知识规律,发展智慧”的深度学习的教学路径,促使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让学生通过学习开启心智,获得能力。本文以《鸿门宴》这篇文笔精妙、叙事情节跌宕起伏的文言文为例,探讨核心素养下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关注语言的功能,了解语用规则
  语言建构和应用,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语言具有分层次的形式结构,在学习、研究语言时,不应该孤立地看待语言元素,而是要着重分析语言的结构系统,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分布情况,为认知语言的一切乃至运用语言奠定基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的基础是语言知识积累,让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了解语言的语境功能和使用规则。因此,在梳理和讲解语言知识时,教师不要孤立、静态地去讲述语法知识,而是要创设语用条件,让学生关注语言功能、了解语用规则,加深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促使学生牢固掌握语用要义。
  如在《鸿门宴》教学中,语言、知识教学的重要目标是:读懂文字,学习文言知识,着重品味语言和细节描写;了解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句式和相关的语言常识。整体来看,语言教学目标设计偏大,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架空内容,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去学习语言知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教师可以从语言角度出发,结合特定的语境,化大为小,设计一些具有探讨意义的话题或问题,为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引导课堂教学走向深入找到突破口。如关于刘邦的称谓,张良在宴会前后均称呼其为“大王”,但是在鸿门宴上却称呼其为“沛公”,这是为什么?又如范增在说服项羽“急击”刘邦时,说了一句话“急击勿失!”,而且用了感叹号。在这里,感叹号是表示语气的强烈还是带有命令意味?在读这句话时,应该读出什么感觉?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各部分分析和探讨语言的使用意义,解读张良、范增的形象,归纳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促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形成语感,掌握语言的建构和使用规则。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德国诗人布莱希特说过:思考是人类最大的乐趣,几乎所有的真知灼见,都来自多思善疑。高中生的思维已经接近成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由于缺少社会阅历,许多人都没有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而语言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中学语文核心素养明确将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主要目标,主张在逐步提高对语言和文学认识的同时,让学生自觉、主动地辨识、分析、比较和归纳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背后的深意,分析、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并在逻辑规则分析、语言判别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养成批判思维和逻辑思维。不过,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许多学生都养成被动学习的习惯,缺少批判、质疑、创新思维的勇气。为此,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优化教学情境,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如在《鸿门宴》学习中,为了提升学生对课文的认知程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直观体验鸿门宴上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王的盛宴》或者《鸿门宴》中有关鸿门宴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对宴会上发生的一切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欲望,促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故事走向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之后,再结合教学目标提出问题: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中国人非常重视社交礼仪,也有着悠久的宴席文化,主张在宴会上宾主尽欢、尽兴而归,鸿门宴既然是一场宴席,但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吗?它是什么性质的宴会?在鸿门宴前后发生了哪些事?在鸿门宴上又发生了哪些事?等等。教师可以让学生与同桌合作,归纳并板书故事情节,结合鸿门宴前后发生的事,包括曹无伤告密、项伯夜访、张亮献策、刘邦逃脱、项王内患、诛杀曹无伤等,了解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有了前面的铺垫和思考,学生可以对鸿门宴上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救主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动做出理性的判断,进而对课文形成全面的认知。
  三、个性化解读文本,进行审美鉴赏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学习是我们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经典作品、名家名篇,这些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充满思想魅力,能激发人的审美想象,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然而,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是以文章背景进行课前导入,以文言知识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模式缺少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个性解读,没有给学生提供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范围和思维成果局限于固定的范围和传统观念。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力,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促使学生从审美视角去体验、辩论和创造,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如在《鸿门宴》教学中,许多学生通过预习、研习,可能会对文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形成惯性理解。但需要注意的是,《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洋洋洒洒,绝非三言两语可以概括。这就要求教师在解读《鸿门宴》时,不能停留在非此即彼的认知误区,而要跨域时空分析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探讨作品的时代意义。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文字体验为基础,用精准的语言去评点人物,让学生激发审美想象,感受文章的魅力。如许多学生认为,鸿门宴上项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项羽盲目自信,不屑于玩弄计谋。这其实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主要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成功学角度分组进行文本欣赏、评价,并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在文本解读、对比分析中形成独到的见解。如天时、地利、人和是取得成功的关键。项羽在天时、地利上都占据优势,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人和”的问题。张良和范增都是谋臣,但是张良在给刘邦提意见时,都是直点利害,刘邦也是欣然接受,而范增在为项羽出谋划策时,经常会用到愤激讥诮之言,这导致他与项羽之间产生矛盾。如张良在提醒刘邦自己的处境时,只“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一句就让刘邦幡然醒悟;而范增在计谋失败后,直接拔剑碎玉,以泄心头之恨,又以“竖子”称呼项羽。这些都充分说明一个问题:鸿门宴上项羽失利,主要是输在“人和”。这样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进行评析、鉴赏,有助于学生感受作品的魅力,领悟人生哲理。
  四、利用文化元素,进行文化传承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上网络文学的影响,许多学生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对文言文不感兴趣。如何让学生读好书、会读书,是语文教师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中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态度。
  《鸿门宴》作为《史记》中的名篇,语言生动、情节张弛有度、人物刻画形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文化元素。如刘邦任人唯贤,这是中国儒家人才观的体现,也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标准。“任人唯贤”的人才观,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又如,张良、樊哙之所以能在关键时刻力挺刘邦,不只是因为他们忠诚,更是因为他们知道大家是一个集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忠诚和集体主义观念,恰恰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重点。再如,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这里的座次描写,绝非泛泛之笔,它揭示了故事背景:当时项羽已经成为抗秦联军的统帅,他以属下之礼待刘邦,并非有意侮辱;同时也是中国传统酒席座次文化的反映—— 东向最尊,南向次尊,西向为客,北向最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深入发掘文中的文化元素,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促使学生对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有所认识和思考。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实践,需要以语言建构为基础,再现文学作品的魅力,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内涵,促使教学朝着更深的层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为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小英.性格决定成败——《鸿门宴》人物性格分析[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5).
  [2]宋乔宇,张丽娟.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策略——以《鸿门宴》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
  [3]王茂荣.中学语文史传文学教学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
  [4]金立群.阅读教学的重要技巧是善于提问——我如何讲《鸿门宴》[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9).
  (责编 罗汝君)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两后生”存在年龄差异、文化基础差异、个人素质差异、培训目的差异等特点,以广西南宁技师学院为例论述分层教学在“两后生”酒店管理与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提出实施“2+N”分层培训模式,在精确精准分层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两后生”后,实施“2+1”“2+2”“2+3”“2+4”分层培训策略,并进行多元评价和总结反思。  【关键词】两后生 分层教学 酒店管理与服务 职业技能培训  【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教育测量评价中存在的教学评价失真、命题参数失据、评卷质量失准等问题,提出现代教育测量理论的应用思路,主要从建立大规模教育考试命题参照体系、为大规模教育考试的考后分析提供数据、参与大规模教育考试的评卷质量监控等三方面论述现代教育测量理论在大规模教育考试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测量理论 大规模教育考试 数据 教育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以理论性指导为主、缺乏实践教学的问题,以广西农牧工程学校的创业实践教学探索为例,提出涉农专业应根据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实践纳入“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建设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让学生在体验创业的过程中提高就业和创业品质,促进专业技术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创业孵化基地 “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 教学改革实践 职业素养  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
期刊
【摘 要】本文从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基本原则以及选修课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阐述在柳州市技工学校汽车驾驶专业“两后生”中期职业技能培训中开设选修课的实践研究,提出在“两后生”中期职业技能培训中开设选修课应高度重视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灵活设置考评方法,旨在促进“两后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发展,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两后生 职业技能培训 选修课 就业 创业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论述团体辅导中的师生互动社会关系网、互动模式与互动方法,总结该模式中的领导者要求、常用的技术,提出“准备阶段—导入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的实施步骤,认为教师在团体辅导中要注意充分发挥社会关系网中“中介人物”的“枢纽”作用,提高灵活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注意处理好上、下次团体辅导的时间间隔问题,充分发挥长辈在督导评估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会网络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分析校企“双元制”育人模式的核心要义,论述在校企“双元制”育人模式下培育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路径:在专业教学中内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校企合作中融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工学结合中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技能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  【關键词】新能源汽车 校企合作 协同育人 工匠精神  中职学校要将工匠精神培育渗透到中职教育实践中,使中职学生养成精益求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桂林市第十九中学生本云课堂教学改革为例,论述有效构建生本云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狠抓常规,做好活动,实施生本教学;在学习、实践、反思中强化生本教学;依托评价,在展示、讨论、检测中优化生本教学。  【关键词】诗云子曰 生本云课堂 教学模式  近年来,桂林市第十九中学为了顺应新高考改革的大势,扎实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以“立德树人”为旨归、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的生命教育。学校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开发“时空融合、知行合一、师生多维互动”的中职德育课教学模式,提出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坚持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加进修培训学习,拓宽自身知识结构;精心备课、整合教学资源,设计“以学论教”和“因材施教”的教案;营造良好校内课堂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加强校校合作,拓宽育人时空、优势互补和共同培育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当前中职烹饪专业未能满足国家和地区餐饮消费市场不断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将节气养生文化引入中职烹饪专业,挖掘节气养生文化引入中职烹饪专业的价值,助推中职烹饪专业“三教”改革。  【关键词】节气养生 “三教”改革 烹饪专业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职业教育“三教”改革的任务,要以教师为根本、教材为基础、教法为途径,解决“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作为为社会培养餐饮类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新型活页式教材校本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新型活页式教材是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特征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载体,并阐述产教融合、标准引领、区域特色、流程规范、优化设计、团队创新、以生为本等开发策略,为职业院校开展新型活页式教材校本开发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活页式教材 校本开发策略 中职《室内装潢设计》教材  职业教育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承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