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ol1234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实践育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2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广泛的认可。高校鼓励、支持大学生力所能及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并为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提供支持,从而推动高校的实践育人工作。本文基于实践育人的视角,在厘清实践育人和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基本内涵、现状的前提下,以河海大学理学院为例,阐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特点多元化、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 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19-02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特点多元化
  (—)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性
  目的性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先让,我院大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改善社会环境,进一步的发回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道德意识、实践能力等等,大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才,“艺”是指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实际事务中,进而使得其个人能力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最终使得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等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河海大学理学院志愿者服务就是走大学生目的出发,进而给学生创造一个更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二)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针对性
  志愿服务具有提供公共服务,参与公共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功能,志愿服务更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积极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使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了有力的弘扬。在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要对照“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和社会意义出发,重点围绕学生个人专业理论学习和大学生服务意识等方面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不足。河海大学理学院大学生志愿者结合自身特定身份,深入调查,仔细研究,针对性地选择服务基地并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志愿者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使大学生志愿者真正从实践中有所收获;另一方面,任何公益项目的发展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志愿服务活动的针对性有利于科学知识和生产力的有效转换,是一种双赢的活动。
  (三)增强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性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广泛性主要是指人员参与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的广泛性。在目前全社会都呼唤人本教育背景下,大学生志愿服务便以其时代性和普遍性吸引了广大大学生学子。从河海大学理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领域可以看出,志愿服务接地气,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志愿服务不同于科研活动需要专业领域高精尖的人才,也不需要特殊的岗位技能,而是一项平凡而有意义的事业。河海大学理学院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周围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安排具体的岗位。同时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述责测评等途径,了解志愿者队志愿服务活动发展的建议。这就使大学生志愿服务不受学生的来源、性别、年级、专业等方面的限制,具有人员参与上的广泛性。
  (四)增强志愿服务的公益性
  公益性是志愿服务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第一,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兴起的历史渊源来看,社会民主、公益慈善、传统仁爱观念等;其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以社会公益事业为核心,在大学生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之时,服务社会,服务大众,关怀弱者,构建和谐社会。这些都体现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公益性的特点,更为人所敬仰。“在和谐社会的语境中,社会公益被提升为人们所景仰的高尚价值。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和新的发展前景。”
  (五)增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志愿者,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这就要求活动能够激励志愿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学生在学风建设、团学活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学生党员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志愿者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展现大学生学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全面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
  二、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
  近些年来,河海大学理学院多措并举,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育人重要载体,积极鼓励引导大学生投身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创新机制,志愿服务管理科学化
  河海大学理学院把制度保障作为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着力在规范性上下功夫。通过建立“院—年级—班级”三级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系,学院形成了“班级自主,年级协调,学院统筹”的志愿服务动员方式,目前全院已有98%的学生成为注册志愿者。学院通过出台《志愿服务活动管理规定》、《志愿服务时间认证规定》等管理文件,制定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章程,定期组织志愿者参加校院两级志愿服务骨干培训班,同时,河海大学理学院将一定要求的志愿服务时间作为学生入党的必须条件,推进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二)整合资源,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
  河海大学理学院把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作为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志愿服务活动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启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计划”,学院将志愿服务活动汇总为小伙伴微课堂暨同伴服务行动、慰问老教师暨最美夕阳红行动、感受知识魅力暨图书馆志愿服务行动、关注玄武湖生态环保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爱心接力行动、普法进社区暨法律援助行动等六大项目版块,有效整合了校内外的志愿服务资源,强化了活动分类指导的针对性,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实施专业化、项目化运作。
  选树典型,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化
  河海大学理学院把志愿服务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着重将实践育人实效与服务社会实效有机结合,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志愿者和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典型。近些年,学院数百名本科生积极参加亚青会、青奥会志愿者负责人,毕业后积极参加团中央的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现有4名同学在拉萨市江苏实验中学支教,作为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藏汉桥志愿者服务队总队长,团队申报的《2014届藏汉桥志愿服务总队》的项目入围了全国赛终评,柳智鹏同学有幸代表项目负责人参加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暨首届中国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并荣获银奖。此外,我院的“慰问离退休教师”项目入选校关工委推介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為离退休教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学院的暑期实践团支教项目、艺苑社区义务辅导队、来爱德慈佑院做义工吧、盲校行、关爱留守儿童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也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
  大学生是有文化、有活力的一个群体,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加入志愿者服务事业,给其注入了大量的新活力,大学生志愿者在推动机构的建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事,文明也看到了,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社会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原因的影响,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如:(1)大学生参与的志愿者服务的范围具有局限性,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扩大覆盖面,(2)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遇到问题难以很好的解决,(3)缺乏组织管理的经验,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地解决。所以,在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也进一步做出了完善河海大学理学院资源子服务工作的对策: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进一步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覆盖面。第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第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管理机制。第四,社会应给予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参考文献:
  [1]鲁琴.大学生志愿者红长效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2]王伟伟.论当代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实现[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蓝宇新.大型活动中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建设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当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针对以往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在移动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以高职电类专业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为例,探讨了微课程资源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为高校微课程的创新应用与实践总结经验。  【关键词】 微课程 教学资源 移动学习  【Abstract】As a kind of information course re
期刊
【摘要】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青年思想政治教师的政治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探究其对大学生政治观形成的影响,并对这种相关性做多元回归分析,为当前关于高校课堂意识形态大讨论提供理论视角。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师 大学生 政治认同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89-03  一、研究背景  2014年底,《辽宁日报》致全国高校教
期刊
【摘要】通过对机械类课程体系的分析,根据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特点及地位,我校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运用创新的基本理论,围绕机械原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及营造创新环境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机械原理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随着翻转课堂、微课、微课程等新兴词语进入普通教师的视野,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也备受关注。数学微课如何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是数学教师思考的内容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微课是数学自学的优质资源,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四步教学模式”实施一定比例的数学微课教学课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数学 微课 四步教学模式  【中图分
期刊
【摘要】变式教学作为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这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集中思维的能力形成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变式教学可以直观地应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地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概念以及数学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实际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文中会结合一些实例具体地介绍变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里面的应用状况。  【关键词】变式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运用
期刊
【摘要】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向标,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而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创新型建设。因此,本文从分析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目前高校教师创新能力较低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高效教师创新能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校教师 创新能力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本文源于2015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立项项目《南铁院视频公开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通过这一年对视频公开课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授了,本文通过对一节微课的制作流程中教师所要做的工作进行列举与分析,指出教师角色已经从一个学习的引路人,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变成了优秀的导演,出色的编剧,成功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各方对高校通识课程教学模式优化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音乐欣赏作为非艺术类高校艺术类通识教育常见课程之一,亦备各方青睐。通过对南京林业大学音乐欣赏课程建设现状的调研,在获取选修学生对于课程的反馈与笔者作为该课程任课教师的基础上,本文从高校、教师以及学生三个维度,给出了课程优化模式的具体建议,同时为课程的建设提供可行思路。  【关键词】非艺术类高校 音乐欣赏 优化模式
期刊
【摘要】笔者尝试探索把音乐素养和幼儿教学技能融进以舞蹈,钢琴、唱歌、地方本土资源为主线的四大模块教学,从授课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课外实践多层次多方位进行整合重构,以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授予学生的全面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学生知识的可持续发展为本,解决误把学前教育当成“降级版”的高师音乐学专业人才来培养的问题,摆脱套用高师音乐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學手段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前教育 音乐课 重构 
期刊
【摘要】為模拟法庭实训教学制定一套规范的操作指引,可以有效地解决模拟法庭流于形式而忽视对法科学生应有的思维训练的问题。本套方案设计是以邹碧华法官的“要件审判九步法”为基础,并做出了适合与学生进行模拟法庭的调整,具体包括选择适当的案例、充分的庭前准备、庭审过程求细、庭审程序规范,但适当从简、充实评价环节。经过一个周期的实施,这一方案的效果比较理想,笔者也将继续完善。  【关键词】模拟法庭 方案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