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陆维钊的行草书作品出发,探析陆氏碑帖在互补思想下其行草书风的形成与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审视民国以来碑帖发展的规律,以期有裨益于我们在碑帖书法发展方面的认知.
【机 构】
:
泉州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播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陆维钊的行草书作品出发,探析陆氏碑帖在互补思想下其行草书风的形成与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审视民国以来碑帖发展的规律,以期有裨益于我们在碑帖书法发展方面的认知.
其他文献
晚清至民国初期,儿童文学教育经历了从启蒙向审美的历史嬗变.晚清伴随着文学“新民”思潮,儿童文学教育萌芽发展,并呈现出鲜明的启蒙特征,强调爱国思想的培养和开启智识,爱国与科学成为这一时期儿童文学教育的主旋律.随着西方教育思想传入中国,儿童特殊心理受到关注,儿童文学教育向审美嬗变,注重培养人格、激发美的意识,这一时期童话被大量译介登载,儿童文学作品题材也日趋广泛丰富.晚清至民国初期儿童文学教育从启蒙向审美嬗变,进一步促进了现代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教育的发展.
我国公司资本缴纳制度在《公司法》修订后发生变革.认缴制赋予股东出资自由的同时,也产生了公司债权人权益的保护问题.股东出资义务非破产加速制度因其独特的功能价值,实践中对是否能够适用该制度产生分歧.《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的颁行否定了股东出资义务非破产加速制度,但并未弥补《公司法》配套制度不足的现状.只有通过建立更为健全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设定公司资本充实机制,才能达到平衡公司自治与债权人权益保护的立法目的.
汉灵帝于光和元年设置鸿都门学,这是我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学校,为其后特别是唐代各种专门院校设置开辟了道路.鸿都门学主要教授辞赋创作与文字书写等,通过提拔下层文人学士,以文、艺与儒家腐朽经学相对抗.鸿都门学的学生入学要求和考核方式,以及学生的出路等方面,影响着人才选拔制度.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含有助词“等”的条款为数较多.当中的“等”字均表示列举未尽,还是列举后煞尾,抑或两种含义兼而有之,已成为党纪处分工作不可忽视的问题.从法理学视角看,在绝大多数条款中,“等”字应表示“列举后煞尾”,即“等”字之前没有明文列举的,一般不得计算在内;仅在少数特定条款中,才可“表示列举未尽”,即“等”字之前列举的,只是部分,不是全部.
近代东南亚的闽文化传播是与闽侨的迁移同步.邱炜萲作为近代闽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典型个案,为闽文化的海外延伸作出贡献.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纵向传承的角度对闽文化进行理性传播.二是从横向流传的角度对“侯官新学”——严译《天演论》的接受和展布.邱炜萲在东南亚的闽文化传播活动有其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即展现了海外华侨的爱国意识和恋乡情怀,推动了闽籍华侨文学艺术在东南亚的拓展,体现了近代西方文化强势主导下的东南亚文化圈中,海外华侨对中华文化的坚守和自信,同时也为当前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策提供历史案
南音传承的传统模式是以口传心授和馆阁授课为主,并以自娱自乐为主要目的.近些年随着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广泛推广与运用,加之人们学习方式的不断更新,泉州南音的传承模式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相继出现了诸如南音公益课程、南音在线开放课程、南音线上线下混合课程等等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崭新传承模式.以南音传承新模式为维度,去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南音传承方式的新变化,探索出更为有效的传承与推广方式,为南音进一步的普及和推广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品覆盖面广,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对稳定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分析泉州地区石化产业存在的困境,探究泉州师范学院在服务石化行业特别是泉州石化产业的发展所采取的措施,比如布局化工与材料学院,建设化学、材料相关专业,联合制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共同申报现代产业学院等,为地方高校发挥邻近优势,更好服务石化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进一步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关键问题.新时代需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时代新人必须具备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道德特质.培育时代新人的道德特质有利于时代新人健康成长,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利于中国梦如期实现.在培育时代新人道德特质的过程中,要发挥国家的保障作用、强化社会的导向作用、增强学校的教化作用和重视家庭的涵养作用.
随着国内绘本产业的繁荣,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儿童绘本所占比重逐年增多.传统童谣一直是儿童绘本创作比较重视的题材,创作中应如何看待和处理童谣的传承和创新,站在传统文化创新的视角去分析了儿童绘本创作对传统童谣的传承与创新所面临的问题,以《小老鼠又上灯台喽》为例,从故事创新到绘画表现,探讨了童谣绘本的创新转化途径,为童谣儿童绘本的设计策划提供思路.
通过“丝绸之路”传入泉州的飞天造型,历经了一个外来艺术本土化、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而这,可以从泉州开元寺现存几个时期“飞天”造像的衍变得以窥见.通过对开元寺南唐、宋代及明代不同时期“飞天”面相、服饰、色彩、姿态、手持器物等因素变化的详细研究,得以探究其走向世俗化和本土化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