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张恨水小说中金钱与婚姻的关系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恨水的言情小说在现代通俗小说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在其小说中,金钱与爱情有着密切的联系,金钱在爱情的产生与婚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张恨水在小说中之所以如此处理金钱与婚姻的关系,是因为作者对市民价值观的熟悉与了解,以及作者独特的人生与婚姻体验。
  关键词:金钱;婚姻;张恨水小说;市民哲学
  Unscrambles in the Zhang Henshui novel the Money and Marriage Relational
  Zhang yan-li
  Abstract:The romance novels of Zhang Henshui play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modern light novels. In his nove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y and marriage is close and mone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procedures of romance’s generation and marriage’s information. The reason of zhang Henshui handles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ey and marriage like this in his novels, is that he is familiar with the values of residents and understanding , and his uniqu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marriage.
  Keywords:money;marriage;the novels of Zhang Hen shui;citizen philosophy
  
  張恨水的言情小说在现代通俗小说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二、三十年代的作品,比如《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这些作品一发表之后就引起众多市民的广泛关注。在这些作品中,作者表现了金钱与言情的密切关系,金钱在爱情的产生与婚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
  
  俗话说 “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张恨水的小说中,金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推动爱情的产生与形成,对金钱的欲望能促使女性轻而易举的将自己的一生委身于某个男人,这在《啼笑因缘》中可以得到很好的证明。读完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在主人公的恋爱进程中,作者提到钱的次数非常多,而且数目很详细。试述一下樊家树与沈凤喜感情进展中的重要时刻和重要事件:第一是他们的初次相见。在天桥上,当樊家树听完沈凤喜唱的大鼓戏后,因为身边没有零钱,就给了一块大洋。凤喜全家都非常惊喜,并对家树刮目相看,然后就有了凤喜让叔叔请教家树姓名,凤喜母亲追上家树来进一步结识,并请家树有空到他们家去坐坐的情节,这些都是因为樊家树的钱。第二是当天晚上樊家树去北京饭店跳舞,并认识了何丽娜,这件事看上去好像与樊、沈之间的感情进展无关,但实际上大有关系。这一晚上樊家树受了不少的刺激,而这些刺激都与钱有关。他先是被他表嫂的一双跳舞鞋子的豪华昂贵吓了一跳,然后在舞场,又被何丽娜的出手豪阔吓了一跳。当天晚上,樊家树在床上辗转反侧,白天认识的两个同样美丽而且面貌酷似的女孩子使他感慨万千:“……想到白天唱《黛玉悲秋》的女子,心想她何尝没有何小姐美丽!何小姐生长在有钱的人家,茶房替她穿一件外衣,就赏两块钱,唱大鼓书的姑娘唱了一段大鼓,只赏她一块钱,他家里人就感激涕零。由此可以看到美人的身份,也是以金钱为转移的。据自己看来那姑娘和何小姐长的差不多,年纪还要轻些……”最后得出结论,“与其和何小姐这种人做朋友,莫如和唱大鼓书的姑娘认识了”。于是决定第二天去拜访沈凤喜。在这里可以看出,虽然他并不是嫌贫爱富,但是金钱的刺激同样影响了他的感情选择。因为沈凤喜是一个贫民女子,他可以作为她依赖的对象,他能养活她,进而他作为男人的尊严可以得到彰显。然而在珠光宝气的何丽娜那里,他成了一个无用的男人,他是依靠女人来成就自己的。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他是绝不愿意自己成为一个依靠女人的无用男人,所以他权衡之后选择了沈凤喜。
  第三就是樊家树第一次去拜访凤喜。我们注意到,在樊家树临走的时候,“在身上掏了一张五元的钞票,交在沈大娘的手里,笑道:‘小意思,给大姑娘买双鞋穿。’说毕,脸先红了。因不好意思,三脚两步抢着出来。……”为什么要给钱?是济穷,还是礼节性的?作者没有说,但是从小说中的描写看,显然是有些暧昧的意味,不然樊家树就不会这样表现,又是脸红,又是很慌张的离开。同样暧昧的还有沈大娘在樊家树在她家期间的表现,她除了伺候茶水瓜子之外,总是特意避开,只留凤喜一个女孩子单独招待家树。多读那个时代的描写歌女、女优生活的社会小说就可以知道,这正是那种让自己的女儿招待花钱的大爷的典型的态度。小说中还写到,就在樊家树留下钱走出来之后,凤喜就追出来,送给樊家树一张她自己的半身照片,使家树非常惊喜,首次见面就赠送照片,这正是妓女和女伶笼络客人最常用的办法,在《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中都有类似的描写。
  第四是凤喜初到茶社卖唱,家树应凤喜母亲的邀请去捧场,并且天天去,每次都给一块大洋。然后接下来,也是更重要的一次,是凤喜与家树第一次在先农坛单独约会。凤喜母亲给他们这次约会的目的,家树在事先就已经猜出来了,果然是为了跟他要钱,因为要置些好的行头去落子馆卖艺。就是这次会面,家树先给了钱,之后又提出要送她去上学,并答应负担她们全家的生活费用。凤喜惊喜之下,高兴得哭了起来。这次约会可以说是他们两人关系和凤喜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从此改变了凤喜的生活道路,也使他们两人的关系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可以看出,在这样的重要关头,金钱总是起着非常活跃的作用。他们的关系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每一步都与金钱有关。
  从以上的引证可以看出,他们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以金钱为基础的,从送凤喜上学,到使她脱离社会最底层的街头卖艺,再到想把她从刘将军手里解救出来,樊家树的这些努力是完全失败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对凤喜所做的一切,全都是通过金钱的帮助实现的,就像著名学者孔庆东在他的《超越雅俗——抗战时期的通俗小说》中所说的那样,樊家树一开始就用钱来帮助凤喜(及其全家),后来沈凤喜就去追求更多的钱了。
  从樊家树接到电报回南探母,凤喜认识了军阀刘将军开始,他们的关系开始了致命的转折,这过程仍然是与金钱紧密关联。在这个转折的最关键的一章,第十一章“竹战只攻心全局善败,钱魔能做祟彻夜无眠”的标题已经清楚地表现了这一点。在这一章中,几乎每一段话都离不开“钱”字。在尚师长家,尚师长夫妇和刘将军邀请凤喜打麻将,四个人坐下来,其实中心人物只有一个,沈凤喜,大家都知道今天这钱应该输给谁。而对于沈凤喜而言,这是她第一次打麻将,她糊里糊涂的,拿很多钱,高兴的回家了。接着作者一连若干处写凤喜数钱的情形,写她对钱的那份“痴情”。在这里,作者以如此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这几百元钱给凤喜带来的惊喜和兴奋,绝对不是故意的,这充分表现出,金钱在凤喜的眼中是何等的重要,因而在下面的情节中,她在把樊家树和刘将军反复进行比较和取舍之后,决定跟刘将军,就不显得突兀了。
  通过作品我们会发现,沈凤喜从最初接近樊家树到后来和樊家树在一起,都是因为樊家树能在物质上给她提供帮助,甚至樊家树可以成为她及整个家庭值得依靠和托付的对象。而当她最后遇见刘将军——一个比樊家树更有钱有势的男人,比较取舍之后,她决定跟刘将军。其实,沈凤喜之所以这样,完全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因为我们知道,沈凤喜在她家中完完全全就是一个挣钱的工具,整个家庭生存的希望就寄托在她的身上,寄托在她的姿色和技艺上。
  沈凤喜是张恨水的言情小说中,为了生存而将自己委身于有钱男人中的一位,那么,在他的作品《金粉世家》中,我们再看看一位虽然处于城市贫民之中但基本可以生活下去的女子冷清秋,一个已经接受五四新思想的新女性是如何选择自己婚姻的。
  女主人公冷清秋本来是矜持端重的有旧式风范的淑女,在最初认识金燕西时,并没有一见钟情。当金燕西开始追求她的时候,她对金燕西的豪门公子身份也有所警惕,她是信奉“齐大非偶”的观念的,而且她也自信不是贪慕虚荣的女子,并不想攀附豪门。但是,面对金燕西的强劲攻势,她还是动摇并且投降了。金燕西的追求手段,说来并没有什么新奇的,这就是一方面是“痴情”攻势,穷追不舍,动之以“情”;一方面展开“金钱”攻势,动之以“富贵”。 而“富贵”攻势看上去应该对冷清秋作用不大,因为她是以清高自诩的才华超人的女子。但是,作者偏偏很详细地描写了金燕西的金钱攻势所产生的作用。
  金燕西先是在冷清秋不知不觉中就用金钱包围了她:首先花大笔的钱租下清秋家隔壁的院子,并且買通房东,帮他在院墙上开一道口子,使他实际上和清秋同居了。然后,他再以金钱和地位打动了冷清秋的舅舅,又以小恩小惠买通了清秋的乳妈韩妈。从他住进隔壁的院子当天,他就开始频频送礼,送点心,送酒席,请他们看大戏,坐汽车,吃宵夜,并且找出各种理由,使人无法拒绝。刚开始是送给全家,等他和冷清秋熟悉了之后,就开始变着法子送给清秋各种各样的礼物,轻者是漂亮的绸缎衣料,漂亮的鞋子,重则是价值几千大洋的珍珠项链。每次送来礼物的时候,清秋明知道这礼物不应该收,她的理智驱使她要去还,然而年轻女孩子的虚荣心又驱使她想把它们留下来。第一次单独给她送礼是送了四件漂亮的衣料。小说中这样写到:“商量了一会,竟是件件都好。冷太太笑道:‘这样说,我们全收下,不必退还人家了。’清秋道:‘我们为什么收人家全份大礼?当然还是退回的好。’结果,包了两块钱人力钱,留下藕色葱绿绸子两样。”当她过生日,燕西送她珍珠项链时,更是喜欢。作者通过一些细微的动作,表现了她内心的欲望。在文中写到:“她们正在这里说话,清秋走了出来,冷太太顺手将盒子递给她,说道:‘你看,送我们这样贵重的大礼,这还了得!’清秋将盒子接过来看见是一串珠子,也是心里一跳。她用两个指头将珠子捏了起来现挂在手腕上看看,回头又挂在脖子上,把镜子照了一照,便对冷太太道:‘这挂珠子真好,恐怕比梅小姐的那一挂还要好些。’冷太太笑道:‘当然比她那串好了,这是从洋行里挑来的哩。’清秋将珠子取下,缓缓地放在盒子里,手托着,盒子又看了一看。冷太太看她爱不释手,看是在她过生日的这一天,不忍扫她的兴,没有说收下,也没有说退还。便由清秋做主将那个天鹅绒盒子放在枕头桌上。……”这段话里,作者反复描写冷清秋对这挂项链“照了又照”、“看了又看”,充分表现了她面对物质诱惑时的内心活动。当燕西请她到家里去,她想金家是阔人家,那到底阔成什么样子呢?于是高兴地答应了。就这样,并不一定要依靠男人,自己生活还能维持的冷清秋也屈服了,在金燕西各种金钱手段的诱惑下屈服了,嫁入豪门,成了阔少奶奶。
  从男主人公金燕西的角度来看,他凭什么就认为自己一定能追求到冷清秋呢?在传统的言情小说中,都是“‘郎兼女色,女擅郎才,结局必然大团圆的创作模式”,[1]公子都是饱读诗书的书生、才子,当他遇见使他一见倾心的佳人之后,往往还会在墙上题诗一首,以表达他的爱慕之情。然而文中有一句话,“所以他除了读书而外,没有一桩子事是不顺心的。”这句话看似不经心,但是,这其实是一个重要的暗示,说明了作者对这个人物的界定:他不是一个公子式的书生。但是从作家花费大量的笔墨来描写男主角的出场,可以看出作家在竭力渲染男主角是一个有钱有势人家的后代,显然男主人公是一位豪华的贵族公子。众所周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是一个不爱读书的公子,《西江月》中是这样描述的:
  “无辜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玩怕读文章。行动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哪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2]
  我们知道《红楼梦》里的许多话,都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能完全按字面意思来看的。贾宝玉其实是作者赞赏的正面主人公。说他“腹内草莽”、“愚顽乖张”,都是正话反说。但是如果把这些话用来形容金燕西,却真的是非常恰当的。与贾宝玉相比,他真的只是一个“金絮其外,败絮其内”的纨绔子弟。但这没什么关系,并不会影响大局,为什么?因为在他看来,甚至整个社会都是这样认为的,只要有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他有钱且有势,一切都会按他的计划向前发展,包括他的恋爱计划与婚姻计划,这可以从女主人公面对男主人公的一步步爱情攻击所采取的态度得到证明。
  综上所述,在张恨水的作品中,无论是迫于生存的需要,还是生活还过得去的,甚至是衣食无忧的,在处理男女关系、选择婚姻时,都把金钱作为首要的考虑因素。或认为只要嫁给一个有钱的就行了,管他有没有感情、人长得怎么样呢;或认为只要我有钱,不怕你不“就范”。其实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也存在,虽然现在男女各占半边天,女性有选择工作的机会,可以靠自己养活自己,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可能并不是这样想的,她们认为女性还得依靠男性,所以在选择爱情和婚姻时往往首先考虑的是对方的物质条件,家庭状况,这其实还是受“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这种思想的影响。
  那么,张恨水为什么在他的作品中时刻突显金钱在爱情的产生与婚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受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其二是受作家自身思想观念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的女子在家庭和社会中都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她们没有自己的职业,不能靠自己养活自己,那怎么办?只有依靠男人,所以在那个年代,男人认为女人是自己的附属品,其实女人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那个年代女子对自己人生道路的设置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遇见一个有钱的男人,然后依附他,伺候他,把让他高兴当作自己的义务。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明白,女子甚至女子的母亲有这样的观念是很正常的,传统的价值观就是这样,她们深受传统的价值观念的影响。而张恨水描写的正是市民社会的女子。市民阶层的女子具有市民阶层通有的保守性,不像新式女性那么迷信“恋爱之上”,同时,她们也具有市民阶层的现实性,具有市民阶层的价值观念。市民社会的价值观念是什么呢?那就是富贵的观念。在作家的作品中处处可以看见这种观念的隐形作用。就拿沈凤喜来说,当她遇见刘将军之后,她把樊和刘进行了反复的比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凤喜心理的天平上,在把樊和刘反复比较的时候,除了简单的外貌比较外,她主要考虑的,也是她内心反复衡量的,还是从钱的角度对两个男人进行比较。樊家树对她主要是意味着感情,而刘将军则意味着金钱。而最终她抛弃樊家树,选择刘将军,这并不是说她对樊家树没有感情,她跟樊家树在一起,少男少女,两情相悦,是有感情的,这从她给刘将军唱“四季相思”的时候痛苦地晕倒可以看出。只是她在心里进行计算的时候,没有把感情作为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只是简单地认为富贵就是一切,富贵就意味着幸福。
  再拿冷清秋来说,她在新式学校读过书,受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启蒙教育,憧憬着资产阶级的个性尊严和自由,努力追求自我价值和自由的生活,当她逐渐认识到金燕西纨绔子弟的真面目后,她有诗自责:“终乖鹦鹉贪香稻,博得鲇鱼上竹竿”,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女子屈服于金钱势力,实在可耻……作纨绔子弟的妻妾,真是人格丧尽。”但是又因为她受封建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封建婚姻伦理的束缚,所以在她脑海里依然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旧思想,她爱虚荣、慕富贵,以至于被金燕西的外貌和金钱所迷惑。最后当她从虚荣和悔痛中走出时,为了维护做人的尊严,她宣布:“我为尊重我自己的人格起见,我也不能再去向他求妥协,成为一个寄生虫。我自信凭我的能力,还可以找碗饭吃;纵然我找不到饭吃,饿死我也愿意。”最后她依然放火烧掉了住房,乘乱携带幼子逃离金家,靠卖字、课读、做手工苦度岁月。但是当她在街上讨生计的时候,她又觉得很丢脸,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她心里下万般的决心,并且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到,而真去做时却又胆怯畏缩了呢?主要还是因为在她思想观念中依然存有封建时代所认同的那种旧的男女之间不平等的关系,她认为女子就应该依靠男人,女子靠自己在外面挣钱是件很丢脸很可耻的事情。
  作者之所以在他的作品中经常凸显金钱在婚姻中的决定作用,其实不仅仅与传统的价值观念有关,还与作家自身的经历有关。我们都知道张恨水的身世,他生长在江西,他的童年、少年时代,都是在那里渡过的。江西虽然是富庶的江南水乡,文风极盛,民情纯朴,但不像江浙那样得风气之先,而是闭塞、保守的地方。17岁之前,在严父慈母的关怀下,张恨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加之他天资过人,过目成诵,从小就有“神童”美誉,所有教过他的先生,都对他赞誉有加,在一片温情呵护和嘉奖下,他根本不知道人间还有忧烦的事,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辛亥革命后,张恨水本打算出国留学,但是他父亲突然因疾病去世。而他父亲一生清廉,家无积蓄,他只好中途辍学,随全家回到潜山。鲁迅曾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落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3]和鲁迅一样,张恨水以长子的身份经历了少年丧父、家道中落的人生打击。在他父亲弥留之际,曾问他能否把家庭的重担挑起来,他跪在父亲的病榻前,作了郑重的承诺。而张恨水没其它的能力来挑起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只能靠他的文字功底。为了全家16口人的生计,他“每天分3段工作15个小时,没有完整的睡眠时间。虽然精力充沛,但进北大读书的愿望已成镜花水月。”[4]他就是文字劳工,他写小说“完全是为了图利”。[5]为什么他活的那么累,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在他的启蒙教育中他就接受了儒家的思想,并以儒家的思想塑造自己的人格。在他的思想深处时刻盘旋着这样一种观念——男子就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作为家里的长子,他应该承担起全家人的生计。应该说艰辛的生活让他深深地明白了金钱的重要性,金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他不能没有钱。
  张恨水之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时时突显金钱在婚姻中的重要性,与他失败的婚姻以及失败的恋情也有關系。第一次是他母亲包办的婚姻。这个是在蒙藏垦殖学校解散之后,他的学业未就,他不愿意过早成家,但是他的母亲为了使他的心安定下来,费尽心思想了这一招,可是结果并不顺利。在石楠女士的《张恨水》中是这样写的:“心远乃将门之后,又在苏州进过学堂,见过世面,这样的人在乡村娶一门亲事,按说不成问题。可这些在重利人的眼里一钱不值,人家要的是富贵的生活。不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家道败落只会吟诗、写写画画、不会赚钱的人。媒婆忙活了半天,仍然了无眉目。”[6]后来终于物色到一个姓徐人家的姑娘,但是这家有两女儿,而且很奇怪的是这两个女儿相貌正好相反,一个很漂亮,而另外一个却很丑。徐家人很聪敏,他们明里是把长得漂亮的女儿嫁给张家,可到最后入洞房的却是长得丑的那一个,尽管张恨水不满于包办婚姻,但又受“孝道”的束缚,只能屈从于父母之命。可以说这次失败的婚姻对张恨水打击很大,因为“他向往自由恋爱,向往和自己喜欢的女子结婚,向往自己的妻子会吟诗作文,可她却连个名字都没有!”[7]
  应该说之所以有这次不幸的包办婚姻就因为当时人们的那种“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观念,那种富贵的观念。因为那时张恨水完全沉浸在书的王国之中。可是在那偏僻的乡村小镇,张恨水是孤独的。人们保持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以体力劳动作为衡量人是否有作为的唯一标准。他们见张恨水只晓得读书,吃现成饭,背后叫他“大衣包”,说他是个废物,甚至还有人当面叫他“书呆子”、“大书箱”。这样,谁会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只会吃现成饭的“大衣包”?所以逼不得已才会有后来包办婚姻的悲剧。
  这次不幸的包办婚姻使张恨水在现实中实现理想的爱情与婚姻的梦想化为泡影,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所以当他在北京站定脚后,他心底沉睡很久的希望又复苏了。由之,他结识了一位词章俱佳又有才华的佳人月光小姐,他们彼此爱慕,于是相约在陶然亭。见面本来感觉是很好的,但当他问了她父亲的名字后,文中是这样描写的:“这个如雷贯耳的姓氏可把他吓了一跳,本来,他想在问过她的父亲后,就把他的身世和家庭主动告知她。这下他不敢说了,他们的家庭出身相差太远了,一种自卑感顿时弥漫在他的心间。……面对着自己理想中的佳人,他失去了追求的勇气。”[8] 因为此时他家境还很窘迫,他依然靠写文章谋生,他不能养活出身名门的月光小姐。其实他还是认同门当户对这种观念的,特别是男方,在他看来,是不可以也不应该比女方条件差,地位低的,就这样他忍痛终止了这段浪漫的恋情。
  失败的婚姻和失败的恋情,张恨水饮下的是人生的苦酒,心里的创伤使他对自己所追求的“才子佳人”式的理想爱情模式失去了信心,因此,他对婚恋的追求变得更贴近于现实。他深刻地认识到金钱在爱情和婚姻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他是一个生活窘迫,在别人看来没用的人,所以绝不会得到家境好的人家的女儿的青睐,况且即使有,他也不会接受的。应该说这种认识对张恨水心理上的打击非常沉重,使他产生了自卑感,所以他到贫民习艺所去寻找爱人,因为他认为在那里,他男人的价值才可以实现,最后遇见了胡秋霞。胡秋霞出身贫寒,四五岁时被拐卖到上海一户人家当丫环,后来因不堪忍受主妇的虐待,逃出,成了流浪的孤儿。这引起了张恨水的注意,他打听了她的身世,深为她的悲惨遭遇所感动。后来贫民习艺所收留了她,而张恨水因为不忍心看到这个女子再受折磨,而且他认为自己有能力养活她,为她提供吃穿,并且能成为她有力的靠山,所以将她从习艺所赎出,并同她结了婚。胡秋霞这个人非常好,“心地善良,淳朴老实,心直口快……从来不跟人耍手段、使心眼”,[9]所以,深受张恨水的亲近。但是胡秋霞的文化程度跟张恨水相差太远,她不了解张恨水的思想,他们之间没有多少共同语言,精神上的裂痕无法弥补,所以张恨水还是感到孤独,他还在等待爱情的降临。我们发现在作品中,主人公在爱情与婚姻方面的经历影射着作家自身在爱情与婚姻方面的经历,比如冷清秋不选择那个老师而青睐于金燕西,沈凤喜不选择樊家树而投奔刘将军等等,这些与作家在爱情与婚姻方面的不如意都有关联。而且小说主要人物与张恨水有着相似的价值观念,他们都将金钱作为衡量爱情能否完美、婚姻是否能够幸福的标准。
  终上所述,张恨水由于家庭条件差,经济实力差而失败的婚姻与恋情对他的言情小说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张恨水早期的言情小说中,女主人公往往带有理想化的色彩,但是到了跟周南结婚之后,他小说中的主人公更加现实了,理想化的色彩明显消退,思想感情更接近于现实生活。这是不是作家的爱情得到补偿之后,已经无心再给作品中的人物披上一层浪漫的轻纱呢?
  参考文献
  [1] 邱江宁.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207
  [2]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35
  [3] 鲁迅.、鲁迅选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
  [4][5] 范伯群、孔庆东.通俗文学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24.125
  [6][7][8] 石楠.张恨水.北京: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38.52.105
  [9] 黄永林.张恨水及其作品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8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08-10-25
其他文献
高考自1977年恢复以来,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来,每一次高考,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社会各界都在关注高考。作为多年从事高三生物教学的一线教师,借恢复高考三十年之际,谈几点看法,也许对高三生物的教与学有点启发。    一、重视课本,提升能力    生物高考的实践已表明,高考的基本理念是以能力考查为主导,以能力考查为主导将是高考永恒的主题。随着高考内容的改革,高考的题型已逐步转向能力题型、综合题型和开放
期刊
摘要:低耗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走向成熟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标志。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通常为40分钟),在师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学付出与“达标”的效果比。本文从课堂教学效率定义中的三要素: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方式(科学训练)探究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明确目标;教学主体;有效学习;教学效率  Realize goals, study
期刊
摘要: 现代教育的发展,体育教学应日益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个人特点和个体差异,强调学生由同一目标的划一、被动的学习,转为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发展其个性和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完善的能力,体验运动中的乐趣,培养自信、进取、竞赛、拼搏等时代要求的素质和意识。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个性化;兴趣  How to create students’ personal t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如果说把诗歌比作一条湍急的河流,那么它不仅有主流,还应有支流,正是这无数的支流,才为整个河流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无限的光辉。在这些支流诗词中,“闺阁恋情”类诗词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本文以“闺阁恋情”类诗词为中心,对中国古典诗词作一次浅略的追寻,目的在于尝试和突破。对“闺阁恋情”类诗词的评价,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审美特质中,使主题、形象、手法等方面得到探析
期刊
主持人语:  戏曲是可定位的文化现象,与特定的地理空间有着有机的特殊的历史关系。最近一千年中,江南作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为戏曲的产生、发展和繁荣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文化空间。本期推出的3篇江南戏曲文化史研究论文,重在讨论江南戏曲与各种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即从宏观的地理、文化背景考察戏曲的发生发展并揭示戏曲的艺术特色。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编辑黄文杰从两宋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变革、市民阶层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时非常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相关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大脑进行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会最清晰,思维活动也会最积极最有效,学习时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中,激发学生学
期刊
摘要:巧用圆的性质解决直线与圆的问题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圆的性质;消点;事半功倍     直线,圆,向量数量积在08江苏高考考纲中均为C级要求,而这三者的结合更能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与联系的能力。当然,这类题也因为运算繁,变量多的特征成为一个难点。下面笔者选用两道模拟题来谈谈巧妙应用圆中有关垂直性质与相互垂直的向量的数量积为零的性质,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已知圆C:x2+(
期刊
摘要:冰心老人最后的寄语——“有了爱就有了一切!”一个“爱”字,是冰心一生的结晶。由此可知爱比什么都重要。爱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爱存在于人与万物之间。让我们一起爱我能爱的,爱我要爱的,爱我需要爱的一切吧。  关键词:幼儿;爱心;感恩  Love always stays in children's heart  Wang -Yun  Abstract:Bingxin sent her messa
期刊
案例教学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间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残疾人由于生理缺陷或器官障碍造成生活和工作的不便,是健康人无法深切体会的。同时,残疾人与健康人一样可以通过顽强的拼搏与创造展现着自己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而且残疾人需要付出比健康人多倍的努力和汗水。社会不仅要给残疾人以更多的理解和关爱。社会也应从残疾人的拼搏和创造中汲取积极的精神财富,而这种精神财富正是构筑人类生
期刊
摘要: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学校的发展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不能仅靠制度进行管理,还要运用各种策略,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班级管理是体现一所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这是对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