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建筑工程当中,结构抗震技术非常重要,科学的结构抗震技术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减少或避免相应建筑物在地震当中遭到的损坏。本文将简单分析结构抗震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对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原则进行阐述,最后介绍几种在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抗震技术,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结构抗震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结构抗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发生地震时,地壳内部要释放巨大能量,相应的能量通过能量波形式向四周传递。地震所波及的范围之内,利用输入能量形式对周围的建筑物进行破坏,相应的建筑物就会发生非常激烈的震动,部分建筑会严重破坏或者倒塌。地震的时候,相应建筑物震动的剧烈程度同自身阻尼有关,阻尼小,建筑物对相应地震能量的吸收及消耗就小,就会发生剧烈的震动,反之则会比较轻。
因而,在建筑结构中应用结构抗震技术所坚持的思想就是增加相应建筑物的阻尼,从而能更好的吸收并消耗地震释放的能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震动,降低损害程度。这也正是工程结构抗震技术同传统的抗震技术的区别,结构抗震技术把地震看成是一种释放能量的过程,通过增加相应建筑物阻尼的方法进行主动抗震,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物造成的破坏程度。传统的抗震则是把地震当成一种力的作用,通过增强相应建筑物刚度及强度的手段进行被动的防震,因而防震效果并不好。
二、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达到理想的建筑物抗震效果,在建筑物中应用结构抗震技术的时候应坚持这样三个原则:
保证结构的连续性。相应设计人员设计建筑物的时候,要确保相应建筑物结构方面具有比较完整的连续性,从而保证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建筑物可以保持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抗震功能。一旦建筑物无法在地震当中保持结构上的连续性,就很难对地震能量进行有效的吸收及消耗,造成相应建筑物要遭到非常大的损坏。
确保可靠连接各个构件。进行建筑物设计及施工的时候,相应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强化建筑物内部各个构件的稳固连接,从而确保相应建筑物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在地震能量传递的过程中保持相应的强度,并可以在建筑物变形的时候确保相应的延展性,最终较好的吸收并消耗相应的地震能量,降低建筑物因地震所早到破坏的程度。
强化建筑房屋在竖向上的刚度。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应确保建筑物横、竖方向都具有重组的竖向刚度,保证建筑物地基的整体性,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当中具有较强的竖向韧性及延展性,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或者避免相应建筑物在地震当中遭受到的损害。
三、对结构抗震控制的技术分析
(一)被动控制防震技术
所谓被动控制方针技术就是不包括外部能源的一种抗震技术,一般情况先是在相应建筑物的特定部位增加相应的子系统,或是对相应建筑物中的一些构造在结构上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改变建筑物的动力特性。现阶段,相关技术人员都热衷于研究建筑物被动控制的抗震技术,并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工程当中,该技术包含基础隔震和耗能减震两种。
基础隔震。所谓的基础隔震技术就是在相应建筑物基础部位构建相应的控制机构从而阻隔地震能量向上传送,最终减轻建筑物发生振动的频率,减轻地震损害效果。隔震技术的特点如下:首先,该项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建筑物的隔震技术不仅广泛的应用于那些新的建筑物,而且也经常被应用到对旧建筑物进行的防震加固当中。其次,隔震技术在结构样式设计方面也越来越多样,由传统的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转变为相应的组合结构、木结构、钢结构。最后,隔震技术能够采用的装置越来越多。现阶段,应用在隔震技术当中的装置一般为以下几种:层橡胶垫隔震、摩擦滑移隔震、珠及滚轴隔震、支撑式摆动隔震、混合隔震等等。
耗能减震技术。所谓的耗能减震就是把建筑物的某些部件设计为相应的耗能原件,火灾相应建筑物的某个部位装配相应的阻尼器。在风荷及小震作用下,相应的耗能原件及阻尼器就会处于相应的弹性状态,这样相应建筑物的结构就会有较强的侧向刚度,然后在地震当中充分发挥作用。发生比较强烈的地震的时候,相应的耗能原件及阻尼器就会进入非弹性的状态,有效增加建筑物阻尼,从而吸收并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减小建筑物主体的震动,实现对建筑物的保护作用。耗能减震的原理就是把地震能量导向相应的机构及元件进行吸收及消耗,从而降低建筑物的损伤,具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非常安全,通过相应的耗能装置对地震能量进行消耗,对建筑物进行保护;其次,比较经济,成本比较低;再次,比较合理;最后,维护的费用不高,适用的范围比较广。现阶段,通常选用的耗能减震装置有这样集中:摩擦耗能减震装置、复合型耗能器、金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等等。
主动控制的防震技术
所谓的主动控制防震技术就是需要某些外部能源支持来实现的,通过施加同震动相反方向作用力对建筑物进行减震。工作原理为:相应的传感器对于建筑物外部激励和动力相应实行检测,再把相应的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按照一定程序来计算要施加的作用力,再通过外部能源驱动控制系统产生需要的作用力。现阶段通常采用的主动控制抗震装置为:主动质量阻尼系统、主动拉索系统、主动支撑系统、主动空气动力挡风板系统、气体脉冲发生器等等。
结束语:
近年来,频发的地质灾害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耗,因而建筑工程的防震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问题。良好的结构防震技术可以有效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在最大限度内减轻或者避免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因而相应的施工单位必须坚持相应的原则,遵循结构防震技术工作原理,进行科学防震,有效提高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力军.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11(6)
[2]刘青山.浅论我国建筑物施工中的抗震技术创新[J].华章,2010(4)
[3]张丽霞.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1(16)
[4]杜大成.论建筑物抗震中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地震动态,2011(4)
[5]周海標.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0)
关键词:结构抗震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结构抗震技术的基本原理
发生地震时,地壳内部要释放巨大能量,相应的能量通过能量波形式向四周传递。地震所波及的范围之内,利用输入能量形式对周围的建筑物进行破坏,相应的建筑物就会发生非常激烈的震动,部分建筑会严重破坏或者倒塌。地震的时候,相应建筑物震动的剧烈程度同自身阻尼有关,阻尼小,建筑物对相应地震能量的吸收及消耗就小,就会发生剧烈的震动,反之则会比较轻。
因而,在建筑结构中应用结构抗震技术所坚持的思想就是增加相应建筑物的阻尼,从而能更好的吸收并消耗地震释放的能量,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减轻震动,降低损害程度。这也正是工程结构抗震技术同传统的抗震技术的区别,结构抗震技术把地震看成是一种释放能量的过程,通过增加相应建筑物阻尼的方法进行主动抗震,降低地震对于建筑物造成的破坏程度。传统的抗震则是把地震当成一种力的作用,通过增强相应建筑物刚度及强度的手段进行被动的防震,因而防震效果并不好。
二、建筑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达到理想的建筑物抗震效果,在建筑物中应用结构抗震技术的时候应坚持这样三个原则:
保证结构的连续性。相应设计人员设计建筑物的时候,要确保相应建筑物结构方面具有比较完整的连续性,从而保证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建筑物可以保持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样能够更好的发挥抗震功能。一旦建筑物无法在地震当中保持结构上的连续性,就很难对地震能量进行有效的吸收及消耗,造成相应建筑物要遭到非常大的损坏。
确保可靠连接各个构件。进行建筑物设计及施工的时候,相应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强化建筑物内部各个构件的稳固连接,从而确保相应建筑物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在地震能量传递的过程中保持相应的强度,并可以在建筑物变形的时候确保相应的延展性,最终较好的吸收并消耗相应的地震能量,降低建筑物因地震所早到破坏的程度。
强化建筑房屋在竖向上的刚度。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时候,应确保建筑物横、竖方向都具有重组的竖向刚度,保证建筑物地基的整体性,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当中具有较强的竖向韧性及延展性,这样可以有效降低或者避免相应建筑物在地震当中遭受到的损害。
三、对结构抗震控制的技术分析
(一)被动控制防震技术
所谓被动控制方针技术就是不包括外部能源的一种抗震技术,一般情况先是在相应建筑物的特定部位增加相应的子系统,或是对相应建筑物中的一些构造在结构上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改变建筑物的动力特性。现阶段,相关技术人员都热衷于研究建筑物被动控制的抗震技术,并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工程当中,该技术包含基础隔震和耗能减震两种。
基础隔震。所谓的基础隔震技术就是在相应建筑物基础部位构建相应的控制机构从而阻隔地震能量向上传送,最终减轻建筑物发生振动的频率,减轻地震损害效果。隔震技术的特点如下:首先,该项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建筑物的隔震技术不仅广泛的应用于那些新的建筑物,而且也经常被应用到对旧建筑物进行的防震加固当中。其次,隔震技术在结构样式设计方面也越来越多样,由传统的砌体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转变为相应的组合结构、木结构、钢结构。最后,隔震技术能够采用的装置越来越多。现阶段,应用在隔震技术当中的装置一般为以下几种:层橡胶垫隔震、摩擦滑移隔震、珠及滚轴隔震、支撑式摆动隔震、混合隔震等等。
耗能减震技术。所谓的耗能减震就是把建筑物的某些部件设计为相应的耗能原件,火灾相应建筑物的某个部位装配相应的阻尼器。在风荷及小震作用下,相应的耗能原件及阻尼器就会处于相应的弹性状态,这样相应建筑物的结构就会有较强的侧向刚度,然后在地震当中充分发挥作用。发生比较强烈的地震的时候,相应的耗能原件及阻尼器就会进入非弹性的状态,有效增加建筑物阻尼,从而吸收并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减小建筑物主体的震动,实现对建筑物的保护作用。耗能减震的原理就是把地震能量导向相应的机构及元件进行吸收及消耗,从而降低建筑物的损伤,具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非常安全,通过相应的耗能装置对地震能量进行消耗,对建筑物进行保护;其次,比较经济,成本比较低;再次,比较合理;最后,维护的费用不高,适用的范围比较广。现阶段,通常选用的耗能减震装置有这样集中:摩擦耗能减震装置、复合型耗能器、金属阻尼器、粘滞阻尼器、粘弹性阻尼器等等。
主动控制的防震技术
所谓的主动控制防震技术就是需要某些外部能源支持来实现的,通过施加同震动相反方向作用力对建筑物进行减震。工作原理为:相应的传感器对于建筑物外部激励和动力相应实行检测,再把相应的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按照一定程序来计算要施加的作用力,再通过外部能源驱动控制系统产生需要的作用力。现阶段通常采用的主动控制抗震装置为:主动质量阻尼系统、主动拉索系统、主动支撑系统、主动空气动力挡风板系统、气体脉冲发生器等等。
结束语:
近年来,频发的地质灾害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耗,因而建筑工程的防震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问题。良好的结构防震技术可以有效吸收并消耗地震能量,从而在最大限度内减轻或者避免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损害。因而相应的施工单位必须坚持相应的原则,遵循结构防震技术工作原理,进行科学防震,有效提高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力军.土木工程施工中的结构抗震技术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2011(6)
[2]刘青山.浅论我国建筑物施工中的抗震技术创新[J].华章,2010(4)
[3]张丽霞.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1(16)
[4]杜大成.论建筑物抗震中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地震动态,2011(4)
[5]周海標.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发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