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quarius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言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可见,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离不开古诗词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将优秀的汉语言文化成果内化,在学生身上生成的某种结果的统一,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通过语文课程,学生除了要达到一定的对祖国语言文字认知和基本的运用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审美和感悟的水平。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我们要在小学阶段进行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会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充分地汲取其精华,得到诗文化的浸润,受到教育和启迪,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语言感受力、领悟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一、创设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充分发挥校园、班级文化的直观作用,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为学生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诗文,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还可以开辟家庭小书屋。号召每个家庭成为“书香家庭”。让父母和子女携手阅读,让学生在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中得到熏陶、感染。例如,上学期,我组织学生诵读了《三字经》。《三字经》内容包罗万象,义理深奥,如果让学生囫囵吞枣般进行背诵,势必会令他们感到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尝试着每天背诵四句。在学校,利用早自习、课前两分钟时组织读背,回家后由家长督促背诵。这样,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在诵读经典中受到教育,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快乐的学习,共同享受诵读经典的乐趣。
  二、在教学活动中,以趣促学,举一反三。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拓展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古诗文,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挖掘、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就能让祖国五千年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传统文化,透过一堂堂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三、大量诵读,讲究策略,注重积累。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去涉猎,去搜集、整理、积累。在此之中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从而提高文学修养,培养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审美的能力,达到形成发展语文素养的目的。日积月累,学生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而且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文学、艺术的熏陶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古典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个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10篇(段)。这么大一块面包如何“吃”?我们采取化整为零,分而化之的方法。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安排每个学生轮流当小老师领读一首古诗词,使学生在集体跟读中初步感悟诗意,然后在每节语文课前再诵读两遍,以求熟记在心,出口成章。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人至少会背将近100首古诗词。同时,孩子们在课外还把学过的古诗词和跳皮筋活动结合在一起,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巩固了所学的诗词。
  四、 读记结合,学以致用。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诵读的同时,进行有效摘抄,是培养阅读能力,巩固记忆,并把所读内容内化吸收的好方法。新课标也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
  “学以致用”,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应把外部的获得通过学生主体的消化吸收,成为内部的知识积累,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个体的语文素养。教师应铺设平台,开展精彩纷呈而又实实在在的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天地,领略古诗文的魅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他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1、每周、每学期定期举行古诗文背诵比赛。评选“背诵之星”激发学生背诵诗文的兴趣和热情。 还可以举行吟诵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读诗配画也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在活动中,孩子们尽情挥洒自己的想象,用稚嫩的手笔描绘出了一幅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通过开展诗配画比赛,学生脑中的古诗活动起来了,成为了一幕幕鲜活的影像。同时,还触发了学生的灵感,点燃了学生的热情,大家兴趣盎然,跃跃欲试;通过开展诗配画活动,学生学得更加灵活,更有兴趣,并在形象直观中走进了古诗的意境,感受到了中华诗文化如芬芳美酒般的隽永香醇。
  3、改写古诗词。小学阶段的古诗大多写景叙事,我经常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宿新市徐公店》、《赠汪伦》、《村居》等一首首古诗词都成了学生练笔的好素材。如学了《宿新市徐公店》后,我让学生按诗的意思进行改写,提示学生描写捕蝶这一场面时要注意动态描写,并要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于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诗改成了一篇篇优美的短文。这样,由读到写,读写结合将想象到的情景和感受到的 情感流于笔尖,让古诗的诵读更有效,古诗教学更有味。
  “拘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奏响学生心中诗文的琴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语文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单元教学应分为五步进行,概括为“明确目标、学习知识、教读示范、自读深化、习作训练”十二字。  第一步:明确目标  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没有明确的目标,犹如“盲人骑瞎马”,到处乱撞,其结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教学每一单元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单元教学的内容,确立教学目标。确立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要求。例如,我在教高中语
为了促进小豆出口,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农学院等负责起草制定的《优质小豆生产技术综合标准》(地方标准),通过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已正式实
设计了一种弹性圆筒为衬底的光纤Bragg光栅(FBG)压力传感头,采用参考光栅补偿温度变化对FBG测量压力的影响。在温度为20~100℃、压力为0~20MPa的范围内测试了传感器的特性,并给
1 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教学中应以促进学生自学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让学生愉快的学习。  1.1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学生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不同,对文本内容的喜好程度也不同,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将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教
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精髓;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古往今来,无数学生从中汲取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五千余年。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史上最珍贵的遗产之一。它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营建出优美的意境。小学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的黄金阶段,
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且全面协调的发展。具体地讲,从教师的角度讲,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教
感动是一种自然情感的流露,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与感触,更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有益的洗濯和陶冶。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感动的情感体验。它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
大家都知道,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在具体问题中,“正数”这个条件一般由已知条件容易获得,“相等”条件也易验证,而获得“
摘 要: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重要生产力,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两个主体。教师的工作犹如一个花园的园丁,每一个学生犹如一朵花,园丁精心的培育和呵护,才是花朵健康成长的基础。语言是教师讲授知识的工具,也是实现知识迁移的载体。教学语言的艺术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怎样把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传授给学生,是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件事。师生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也是增进师生关系的保证,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前提的,所以教师
比较分析嵌入式服务的技术模式;针对当前应用上的不足,提出嵌入式泛在个人知识服务模型,旨在解决知识环境下克服应用环境的限制、围绕个人知识活动链路进行知识组织和服务构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