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凝眸忆当年 耄耋走笔写春秋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a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立功同志的《往事回顾》最近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一部38万字的口述历史,笔透纸背,将老一代共产党人革命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作为党史研究工作者,展卷披阅,便恍如徜徉在晋绥革命根据地的热土上,穿越壮美的三晋河山。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烟尘,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滚滚热浪,扑面而来,令人荡气回肠,胸襟为之一亮。
  李立功同志是我省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老领导。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李立功同志大部分时间战斗和工作在山西,先后担任过县、地两级主要领导,担任中共两届山西省委书记,是山西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为山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往事回顾》一书虽然叙述的是李立功同志的个人经历,但关注的却是山西党的70年的历史,许多重要事件和重大活动都是随着山西党的历史发展而展开的,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党领导山西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并通过个人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丰富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此书读之情真意切,字里行间体现了李立功同志睿智的思想、敏锐的思考、忧民的情愫、赤子的忠诚,以及对党的事业矢志不移的精神。可以说,《往事回顾》是一部眼界宽、思路新、起点高的有价值的山西党的口述历史,是一部生动可靠、真实可信、珍贵可存的回忆性著作。
  通览全书,得益殊多,简而概之,谈三点感受。
  第一,全书翔实地自叙了个人一生的经历,再现了李立功的革命生涯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史上的重要历史片断。《往事回顾》从20世纪20年代写起,一直写到现在,时间跨越了80年。李立功同志从幼年接受启蒙教育,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坚持革命斗争、迎来革命胜利以及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桩桩史实的回顾,深刻地阐明: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直到取得执政地位,是因为它在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代又一代领导集体承接并发挥了集体的智慧。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懈地与腐朽势力作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解放了生产力,从而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大踏步前进。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更是披荆斩棘,与时俱进,科学发展,使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得到体现。《往事回顾》一书用大量的事实说明,什么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制定出符合人民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体现了时代发展和人民的要求,党就兴旺发达,就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就能向前推进;反之,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脱离了群众,脱离了中国的实际,用简单、肤浅的空谈来裁剪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利益受损,革命和建设的航船就会出现曲折或搁浅。这是李立功同志用他80年的人生际遇所昭示后人的极为珍贵的历史经验。
  《往事回顾》从史学的角度看,具有研究人生转换的史学价值。以李立功所经历过的史实为基本线条来反映他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过程,但又不是孤立地叙述或就事论事,而是把他的经历同他所处的时代紧密地结合起来,反映出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的息息相关,这是十分重要的。李立功同志从一个山村少年,经过几十年革命的锤炼成长为一位党的高级干部,领导一个省的工作,他的经历和所作出的贡献多角度地折射出了党的历史辉煌。从这一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认为,《往事回顾》一书以口述者的亲身经历,鲜活了山西党的历史,弥补了档案史料的不足,拓宽了党史研究的领域,它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
  第二,广征博采,搜罗宏富,取精用弘,求实存真,是《往事回顾》收集和使用史料的突出优点和特点。该书引用的资料大体有四类:第一类是各种党史文献汇编,如《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以及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第二类是档案文献史料,主要有山西省档案馆、山西省委档案馆和太原、吕梁、临汾、运城等市档案馆现存的重要文献和图片资料;第三类是口述资料,包括革命战争年代一些老八路、老民兵、老党员、老干部和老房东,还有新中国建立之后与李立功一起工作过的许多同志,以及他担任山西省委书记期间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提供的口述资料;第四类是党史界、学术界有关研究成果,如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辑的《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一至三卷、《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大事记述》、《晋绥革命根据地史》和《晋绥革命根据地大事记述》等等。其中前两类资料均为重要文献和档案资料,保证并增强了该书的严谨性和准确性;第三类资料为当事人口述的一手资料,它提供了档案资料缺少的内容和许多细节,这些资料正是我们接近历史真实的关节点,也是我们开展党史研究工作的重要资料;第四类吸收了有关党史界、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往事回顾》能够站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有一个新的起点。本书之所以能够做到史料厚重,全赖作者七年面壁,含辛茹苦,长期积累,运用史料态度谨严,认真审核、鉴别和筛选,取精用弘和博识深思。
  第三,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注重叙事。《往事回顾》一书以人物为经,以事件、事情为纬,以时间为序,比较合理地把李立功一生经历的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与其交往的重要人物加以组合,经纬排列,读后使人觉得条理和脉络都非常清晰。其中,34个标题虽然没有设章,但写的是34个阶段所经历的事情。在每一个题目中又抓住主要问题按顺序或专题进行叙述。在每一标题之下,在着重记叙这一阶段重大事件或重要活动的同时,还能简明扼要地勾勒出全国形势发展的进程,把个人的活动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在对一些重要问题、重要事件的叙述时,有时还能画龙点睛地提炼结语。比如:在叙述山西改革进程之后,有一段结语:“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对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自觉性不断提高,对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不改革没有出路的论述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了。事实正是这样。由于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山西的生产力有了迅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更加坚定了坚持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言简意赅,恰到好处。这种结构上的安排,使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注重叙事,还体现了少议论多叙述、少铺陈多史笔、少宏大叙述多微观或细节描写的特点,使回忆在整体上以生动性、通俗性和可读性见长。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对当事人采访和大量文献资料的搜集,展现复杂而斑斓的人生历史,避免了那种会议、文件和数字为主干的口述历史的模式,力戒过去刻板的叙述结构、过于干硬的话语、过于单一的看问题角度、过于简单而程式化的回忆录写法;更没有那种板着面孔教育人的架式,而是采取形式新颖、语言较生动、材料丰富且具体的叙述,披露了许多山西党史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鲜为人知的、曾被有意无意地忽略的历史细节,甚至一直被视为禁区的在京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的内情。
  在叙事记人时,直陈事实,让资料说话,把观点倾向、是非褒贬、成败得失寓于事实记述之中。例如,书中对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和事件的叙述,严格遵循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和中央有关决定精神,对抗战初期的“四大动员”、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运动以及建国以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反思是深刻的,对消除山西派性的叙述和结语比较客观,对与重要人物华国锋、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乔石、李瑞环、彭真、万里、王震、习仲勋、薄一波、余秋里、胡启立、王兆国、李雪峰、吴德、陶铸、安子文等人工作上的交往直陈事实,不评不议,让资料说话。对恰当地处理1989年“六四风波”,严格以中央文件为准,把观点倾向寓于事实记述之中。对其他一些重要问题的叙述,如实行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对外开放和治理整顿等,也都力求做到有理有据,要言不繁,多叙少议。
  总之,《往事回顾》是一部有突破性、有特色的、不可多得的集知识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口述历史著作。它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口述者亲历、亲闻、亲见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对党史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也为我们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具体生动的鲜活教材,对于存史、资政、育人都是很有意义的。
  (责编 肖 黎)
其他文献
叶帅国庆30周年讲话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同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可以说具有某种“血缘关系”。叶剑英的国庆讲话是历史决议的基础;历史决议是叶剑英的国庆讲话的继续和发展。讲历史决议的产生过程,自然要追溯到叶剑英的国庆讲话。  197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在年初部署全年宣传工作时,胡耀邦就提出,
期刊
1944年3月24日,国民政府陪都重庆的《大公报》发表了资深记者于淼采写的一篇通讯,通栏的大标题赫然醒目:我们都跪下了!在这大标题下还有一个副标题是:白沙镇献金大会记。  这篇1500多字的通讯,将倾囊支持抗日的江津民众在冯玉祥组织的献金大会上的动人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接着,该报又发表《赞扬江津人》的文章,歌颂江津人民热忱爱国的义举。两篇文章在全国上下引起轰动,江津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江津县及其所
期刊
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专业术语称作“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非典曾经像一位不速之客,于2002年的冬季悄然降临于我国南方,在2003年的春夏之交迅速蔓延至全国大多数地方,并造成世界范围的流行。其来势之猛,危害之烈,至今想来仍令人心悸!    这次非典是一次重大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它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敲响了警钟。非典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大面积流行?我们靠什么最终战胜了
期刊
毛泽东毕生酷爱游泳。早在青少年时期,毛泽东就曾经游过湘江。直到耄耋之年,只要有时间和精力,他仍坚持游泳。毛泽东认为游泳不仅是紧张工作之余的最好休息,同时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1956年春夏之交,毛泽东在广州视察期间,提出一定要在年内畅游珠江、湘江和长江的宏愿。当时,毛泽东的这一想法曾经面临诸多阻力。三江之水凶险莫测,尤其是长江天堑,风险更大,因此,许多中央领导同志百般劝阻,但毛泽东力排众议,不仅
期刊
毛泽东曾经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毛泽东不但大力提倡发扬自我批评的精神,而且身体力行,只要认识到了错误,就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改正。20世纪60年代初期,针对过去工作特别是“大跃进”工作中所出现的失误,毛泽东先后几次作自我批评,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也为当时中国采取紧急措施渡过难关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期刊
打架的事常有,打警察的不多,而把警察打到昏死者更是罕见。至于能把一名曾是全国散打亚军的警察打到昏死,而打人者又非武功高他一筹的散打冠军,打人的现场又非赛场,这就太令人称奇了!  报载,6月18日,扬州一凶汉将私家车堵在小区门口,严重影响居民出行,并且酒后撒野,暴打前来劝止的一位民警长达18分钟,致使这位民警口鼻出血,牙齿脱落,目力下降并脑震荡,昏死街头。该凶汉打累了还说“歇会儿再打”,后被前来增援
期刊
(一)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十七大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作了回顾,并对改革开放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十大宝贵经验,即“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
期刊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内忧外患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1927年,国民党悍然发动四·一二政变,中止国共合作,残酷迫害、杀戮共产党员,在全国实行内战、独裁的极端恐怖统治。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东北三省沦陷;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中国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日益艰难,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核心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被大大激扬起来。当时,社会舆论、观众、
期刊
在这些年阅读《党史文汇》杂志的过程中,我常常嗅到一种让人振奋的现代气息。这种气息是从期刊的激烈竞争中产生的,是从这一史料性期刊的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它不仅拉近了史料期刊与现实的距离,彰显了史料的价值和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而且极为强烈地吸引着读者,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党史文汇》这本杂志之所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一直受到读者的青睐,维持着一个较高的发行量,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其奥秘可能就在于此。  任
期刊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  参加会议人员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1977年8月中共十一大选出的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共333人,其中中央委员201人,候补中央委员132人。从十一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逝世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有6人;经中央批准,不参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有25人;因病、因事请假没有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