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联动转型 须做实经贸一体化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t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台湾“反服贸”到香港“占中”,主角都是年轻人。但是如果人们将注意力过多放到这两个地方年轻人的行为模式和诉求上来寻找原因,可能会陷入更多的困惑与不解。
  两地青年的意愿表达折射出的是更大范围的成人社会的失序。换言之,是两地社会精英阶层关于两地未来走向的判断失去了共识,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一种方向感的迷失和焦灼感的弥漫,进而引发原本就易走极端的青年群体采取激进路线。也因此,两地的青年抗议活动并未获得主流社群的背书,更多体现的是民意分歧,因此反而引致更大的争议和舆论撕裂。
  港台两地精英层关于未来走向的失焦,脱不开两岸三地30多年来经济融合、转型与重组的大背景。两岸三地30多年来优势互补,共同做大经济蛋糕,进而带动整个大中华区的经济景气长期保持畅旺势头,两岸三地的经济和社会融合也与日俱深。
  毋庸讳言,总量的做大与个别群体的得失并未也不可能完全同步。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属于优化的产业再布局,往往伴随着局部的短期阵痛,比如随着相关产业在两岸三地持续地搬迁与重组,港台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业空心化和就业岗位的分流,而面对港资和台资“反攻大陆”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上世纪90年代大陆不少国企也曾败下阵来,导致较大范围和较长时段的下岗再就业压力。
  这是一个全球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非大中华区所独有。由此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转型压力,也曾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的管治危机,这种管治危机也被视为全球化过程中一个无可避免的副产品。
  如果说一个单一政治实体内部面对经济重组所带来的管治挑战和转型压力都不易应对的话,两岸三地一國之内处于不同的社会政治发展阶段所带来的协同应对挑战压力更是艰巨,而“二战”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三地事实上的分治所导致的隔膜,以及港台两地内部一部分人士对两岸三地经济整合与一体化的忧惧与抗拒,更是升高了协同应对的难度与成本。
  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两岸三地携手共进,着眼未来,陆续推出了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与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若干旨在加速两岸三地经贸一体化整合力度以期合作共赢的经贸协议。
  这些协议的签订体现了各方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初衷,且体现了大陆对港台两地某种程度上的经济利益的输送与让渡,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一个日益崛起的大陆欲“反哺”港台之意,其中亦不乏对两地当年襄助改革开放盛举的回报之情。
  一方面由于相关协议溢出效应的出现与扩散需要假以时日,另一方面伴随着经济转型所导致的利益格局和阶层的分化和重组,前些年的台湾和近些年的香港在社会与政治发展进程中先后出现了某种民粹化与激进化倾向,冀图通过社会政治领域单兵突进推动政经秩序重组,来缓解经济竞争力缺失和创富能力流失所带来的失序感。
  在由此所带来的冒进急躁情绪反衬之下,似乎相关协议并没有取得预期中的效果,甚至被一些阴谋论者解读为两岸三地政经精英出于推进自身利益的“合谋”。不少港台青年才俊“前进大陆”拓展职业生涯以及陆资前进港台,在加剧“留守者”焦虑感的同时,似乎也坐实了相关阴谋论。这也是作为ECFA后续的《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虽然体现了大陆进一步对台利益让渡,但仍遭遇“反服贸”抗议活动杯葛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两岸三地社会政治发展进程的不同步,也客观导致三地民众对管治之道与民主法治进程应有演进速率的认知歧异,而舆论表达的互联网化又无形中对此一歧异加以放大,似又加深了彼此的龃龉与格。
  坦率地说,目前两岸三地的整合有着各种不和谐音,未来也不会一帆风顺,但挑战与机遇从来都是并存。港台两地所发生的青年抗议风波有促使人们更清醒地理解与把握两岸三地经济整合中不那么尽如人意的一面,提醒人们对那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失意者以更多的关注,进而加大两岸三地民生福祉建设的协调与整合。接下来大陆经济的进一步升级转型必将为港台青年提供更多的作为空间,而大陆法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必将为两岸三地社会政治发展进程的接轨与融合提供越来越多的助力。
  展望未来,人们有充分理由对两岸三地新型政经一体化的前景依然保持乐观。
其他文献
今年9月底,围绕孔子诞辰2565周年的一系列官方纪念活动隆重高调,再次引发了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热议。  其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文化就开始逐渐升温。不过,对于传统文化往往出现两极化的评价。赞成者认为,传统文化可以救当代中国社会之弊,因此必须继承;反对者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进步的障碍,所以只能抛弃。  著名华人学者、(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历史学系荣誉教授、(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院士林
期刊
我国最近部分经济增长指标再度走低引发广泛关注。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三季度GDP缓至7.3%,创下近六年以来新低。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7.4%、7.5%和7.3%,呈现总体放缓态势。  笔者认为,目前经济下行走势与压力,不仅源自潜在增速回落与外部环境变化等新常态条件,而且与调整早先宏观经济失衡的阶段性非常态因素有关。结合十年宏调史实践经验全面认识目前经济减速成因,直面全面深化改革与调整宏观失衡的双
期刊
19岁定下人生战略  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财经作家吴晓波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始终能够把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人文理想平衡得恰到好处,并实现了相互促进。在中国出版传媒界,理想和市场一直是对突出的矛盾。在这个瑟瑟的秋天,有一大批财经传媒人士挫败于这对矛盾之下。  很多人认为他这种独特的平衡能力来自于天赋。但他从未承认过,他认为天赋并不可靠。“可靠的是方向、战略以及精确、彻底的执行。”E.B.怀特曾写道:我清早
期刊
北京,月坛南街38号,主楼7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所在地。2014年,这里往来了许多巨头企业的高管和中外政府官员,这里发起的高通案、汽车业反垄断调查,也让“中国反垄断”成为了全球话题。   作为反垄断“三马车”之一的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在过去一年中频频出招,声势夺人。同时,面对力度越来越大的反垄断执法,也出现了是否针对外企的疑问。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神秘而
期刊
移动互联网时代无疑是颠覆、革新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也面临着被颠覆的命运——出租车行业就是其中之一。  2012年出现的打车软件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就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从出租车司机到乘客,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用打车软件出行。而在成功抓住用户后,打车软件们还推出了自己的专车服务,进军商务约车市场。  然而,要彻底改变一个传统垄断行业不可能一帆风顺。事实上,打车软件从开始就争议不断,而出租车作为准公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我国地方债急剧膨胀,已经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地方债既涉及财税体制,也涉及金融体制,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  地方债究竟有没有风险、有多大风险?如何化解地方债风险、防范引发各种危机?这一切问题,都需要我们给出回答。地方债存在的问题  过分依赖融资平台。  在现有法律禁止性规定下,中国的地方政府不能编列赤字、不能发行债券、不能为融资提供担保
期刊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这是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新部署。  目前,各界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还不统一,各地对改革的诉求也不一致,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从理论上和实
期刊
2014年12月31 日的外滩跨年,没能给参与者带来太多喜悦,反而成了受害者的生命倒计时。至 2015 年 1 月 10 日,上海踩踏事故共造成 36 人死亡、47 人受伤。  三三两两的游人、四处散落的保安、间或开过的巡逻车……上海,踩踏事故“头七”过后的外滩,又恢复了平静,家属摆上的遗像、市民进献的鲜花,此时已不见踪影,只有用以隔开人群的铁马,以及偶尔的小声议论,提醒着人们一周前发生的惨剧。 
期刊
传统文化热气冲天。合理的、极端的,纷纷出场。如何看待这一文化现象?从19世纪争吵到现在,该有一个清醒的小结了。为此必须纵看历史,横观世界,俯览现实,冷静思考几个基本问题。纵看历史:震撼心灵的三大景象  检视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三大景象:  第一,耀眼的辉煌。  从商代起算至道光年间,3000多年的岁月形成了一个人口高达4亿多——世界第一、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二的共同体,其思想文化的主要支柱
期刊
经济学家自我调侃,说三个经济学家常会有四种观点,这说明,经济问题因涉及人这一最高级的生物体,及其由人组成的企业和社会,其复杂性远远超越研究非生命物体的纯自然科学(生物、医学除外)。但是虽然经济学作为科学可以存在不同观点,所用概念的定义还是应该一致,才能避免分歧越争越大,并避免实体经济因受误导而坠入歧途。城市化及其永久性居民  例如,现在大家都强调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包容性,针对的正是一段时间来,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