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施工企业存在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然后研究了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构成及特点,最后探讨了其具体来源,通过理性分析决策,提出了严格投标、合同管理,加强施工管理,严格采购等手段,以加强经营风险的管理。本文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可供同行 参考。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经营管理;风险
前言
环顾当下的建筑市场实际,经营风险无处不在,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对潜在的损失和风险辨识的能力,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在对经营风险有所辨别的基础结合工程实际采取对应且科学的防范处理措施,在经过科学处理后可以有效地转化和减少风险。所谓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就是人们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从而减少意外损失或进而使风险为我所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经营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防范风险机制,已成为施工企业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课题。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随着我国国内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许多方面的经营风险。
一、建筑施工经营风险的分类问题分析
1、巨额拖欠款带来的财务风险。近几年,建设领域的工程拖欠款问题日趋严重,愈演愈烈。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表明,到年底全国建设单位累计拖欠工程款总额为亿元。而且,越是国有企业,越是大型企业,被拖欠工程款的问题就越是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建筑市场供求的失衡,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一些建设单位故意拖延工程结算,致使施工企业贻误了及时催讨工程款的最佳时机二是建筑市场法制不健全,市场交易秩序混乱,企业间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 拖欠有利”的风气盛行,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巨额的工程拖欠款带给施工企业的风险是利息负担沉重,资金周转困难,坏账风险增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2、低价中标带来的利润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低价中标模式的出现,致使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最近两年的工程招投标中,一类工程三类取费,已是司空见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施工企业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不能彻底消化压价让利因素,潜在的利润风险极大。
3、不平等施工合同带来的履约风险。许多工程项目,甲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竟争激烈的机会,迫使施工企业签下了不平等的施工合同。比如垫资施工,一些甲方是没有资金争着上,有了资金也不给或少给,施工企业为了争取到工程的施工权,不得不垫资施工。这就为以后拖欠工程款埋下了祸根。垫资已成为投资方降低资金成本、转嫁经营风险、榨取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许多情况下,承建方明知施工合同中存在苛刻的条件,或有漏洞,有“陷阱”,但也难以回避。
4、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带来的诉讼风险。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就只能拖欠分包工程款和供料货款。拖欠之风蔓延,一拖再拖,日积月累,数额大了,施工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供应商诉讼的风险。据统计,全国建筑市场上的债务链高达亿元。近两年,拖欠农民工工资被曝光的施工企业也屡见不鲜。这类诉讼危及施工企业的商业信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5、粗放型管理带来的效益风险。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机制不活、人员效率低下,管理漏洞较多。比如,现场管理混乱、材料浪费丢失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返工现象时有发生工程预结算工作松散,该向甲方要的要不回来分包工程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效益流失。粗放型管理是老牌施工企业积久的弊端,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大工程成本,利润流失,企业效益低下。
二、如何加强建筑经营风险的防范问题分析
1、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实行合同的集中审查、审批和管理,规范并形成精细、严密、标准的合同文本,减少并逐渐杜绝在合同内容上出现大的漏洞。从合同的订立上防止经济纠纷的产生,降低合同风险。合同签订前,企业法律顾问要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工程开工时要组织大家进行合同交底,明确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在发生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通知等重要资料,为合同争议准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基础。
2、理性分析决策。防范经营投标风险工程招投标是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能性和可靠性。
3、要对建筑项目出资人有一个科学的分类。第一类是政府项目,第二类是国有单位项目,第三类是民营项目,即私人企业、民营开发商等作为出资人。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三类建筑项目,应该对其作严格的风险评估,对他们的信誉度、经营业绩、项目本身的利益空间等,作准确的了解和分析。施工企业必须把项目内存在的经营风险作为取舍项目的先决条件。
4、建立民主科学的承接项目的决策机制。决策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建筑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政策知识、合同知识,并能够对各类风险有预见性识别。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而严格的承接项目程序,并在投标时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靠性,以对资金到位率低、盈利水平低、风险较大的项目坚决否决,最大限度地防范承接任务的决策风险。
5、化解分包商和供应商的诉讼风险。施工企业应根据不同工程合同中约定的工程款收取条件,在与工程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应力争列入支付分包工程款和货款的限制条款,使分包商和供应商充分明了工程的 低价中标带来的效益风险。
6、强化资金管理。施工企业必须十分重视资金管理,完善管理办法,规范结算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建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集中开户,统一管理,编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严格审批制度,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提高履约能力。以建设单位资金支付程度为前提或按相同比例付款,并不因此追究施工企业的违约责任;或力争让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对分包商和供应商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以回避分包商和供应商对施工企业的诉讼风险。
7、把好法律风险关。首先应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首先,健全法律事务机构,加大普法力度。其次,建立企业法律事务人员参与机制。施工企业应把法律工作的重心从事后补救转移到事前防范,加大法律咨询论证的力度。第三,应加强诉讼管理。施工企业应将案件处理与改进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把侧重点转移到防范和控制上来,重视案后的分析与总结,避免错误重复发生。
8、自我保险。我保险系指企业内部建立保险机制或保险机构,通过这种保险机制或由这种保险机构承担企业的各种可能风险。尽管这种办法属于购买保险范畴,但这种保险机制或机构终归隶属于企业内部,即使购买保险的开支有时可能大于自留风险所需开支,但因保险机构与企业的利益一致,各家内部可能有盈有亏,而从总体上依然能取得平衡,好处未落入外人之手。因此,自我保险决策在许多时候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经营是一项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充满风险的事业。施工企业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赢得市场。正是因为建筑市场的混乱性导致了经营风险无处不在,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企业必须具备对潜在的损失和风险辨识的能力,在对经营风险有所辨别的基础结合工程实际采取对应且科学的防范处理措施,在经过科学处理后才能有效地转化和减少风险。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经营管理;风险
前言
环顾当下的建筑市场实际,经营风险无处不在,如果一个企业缺乏对潜在的损失和风险辨识的能力,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表明,在对经营风险有所辨别的基础结合工程实际采取对应且科学的防范处理措施,在经过科学处理后可以有效地转化和减少风险。所谓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就是人们对潜在的意外损失进行辨识、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即在主观上尽可能有备无患或在无法避免时亦能寻求切实可行的补偿措施,从而减少意外损失或进而使风险为我所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着日益增大的经营风险。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防范风险机制,已成为施工企业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课题。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随着我国国内建筑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正面临着许多方面的经营风险。
一、建筑施工经营风险的分类问题分析
1、巨额拖欠款带来的财务风险。近几年,建设领域的工程拖欠款问题日趋严重,愈演愈烈。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表明,到年底全国建设单位累计拖欠工程款总额为亿元。而且,越是国有企业,越是大型企业,被拖欠工程款的问题就越是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建筑市场供求的失衡,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一些建设单位故意拖延工程结算,致使施工企业贻误了及时催讨工程款的最佳时机二是建筑市场法制不健全,市场交易秩序混乱,企业间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 拖欠有利”的风气盛行,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巨额的工程拖欠款带给施工企业的风险是利息负担沉重,资金周转困难,坏账风险增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2、低价中标带来的利润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低价中标模式的出现,致使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最近两年的工程招投标中,一类工程三类取费,已是司空见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施工企业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不能彻底消化压价让利因素,潜在的利润风险极大。
3、不平等施工合同带来的履约风险。许多工程项目,甲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竟争激烈的机会,迫使施工企业签下了不平等的施工合同。比如垫资施工,一些甲方是没有资金争着上,有了资金也不给或少给,施工企业为了争取到工程的施工权,不得不垫资施工。这就为以后拖欠工程款埋下了祸根。垫资已成为投资方降低资金成本、转嫁经营风险、榨取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许多情况下,承建方明知施工合同中存在苛刻的条件,或有漏洞,有“陷阱”,但也难以回避。
4、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带来的诉讼风险。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就只能拖欠分包工程款和供料货款。拖欠之风蔓延,一拖再拖,日积月累,数额大了,施工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供应商诉讼的风险。据统计,全国建筑市场上的债务链高达亿元。近两年,拖欠农民工工资被曝光的施工企业也屡见不鲜。这类诉讼危及施工企业的商业信誉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5、粗放型管理带来的效益风险。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机制不活、人员效率低下,管理漏洞较多。比如,现场管理混乱、材料浪费丢失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返工现象时有发生工程预结算工作松散,该向甲方要的要不回来分包工程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效益流失。粗放型管理是老牌施工企业积久的弊端,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大工程成本,利润流失,企业效益低下。
二、如何加强建筑经营风险的防范问题分析
1、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完善企业合同管理。实行合同的集中审查、审批和管理,规范并形成精细、严密、标准的合同文本,减少并逐渐杜绝在合同内容上出现大的漏洞。从合同的订立上防止经济纠纷的产生,降低合同风险。合同签订前,企业法律顾问要介入,对合同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防止合同中不利条款的出现,把合同的隐患消灭在评审阶段。工程开工时要组织大家进行合同交底,明确承包人的合同责任和工程范围。在发生合同条件变化时,要及时搜集会议纪要、工程图片、变更通知等重要资料,为合同争议准备证据,也为工程索赔打下基础。
2、理性分析决策。防范经营投标风险工程招投标是施工企业的重点工作,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能性和可靠性。
3、要对建筑项目出资人有一个科学的分类。第一类是政府项目,第二类是国有单位项目,第三类是民营项目,即私人企业、民营开发商等作为出资人。我们尤其要注意的是第三类建筑项目,应该对其作严格的风险评估,对他们的信誉度、经营业绩、项目本身的利益空间等,作准确的了解和分析。施工企业必须把项目内存在的经营风险作为取舍项目的先决条件。
4、建立民主科学的承接项目的决策机制。决策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建筑技术知识、管理知识、法律政策知识、合同知识,并能够对各类风险有预见性识别。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完善而严格的承接项目程序,并在投标时充分考虑项目的可行性、可靠性,以对资金到位率低、盈利水平低、风险较大的项目坚决否决,最大限度地防范承接任务的决策风险。
5、化解分包商和供应商的诉讼风险。施工企业应根据不同工程合同中约定的工程款收取条件,在与工程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时,应力争列入支付分包工程款和货款的限制条款,使分包商和供应商充分明了工程的 低价中标带来的效益风险。
6、强化资金管理。施工企业必须十分重视资金管理,完善管理办法,规范结算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建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集中开户,统一管理,编制月度资金收支计划,严格审批制度,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提高履约能力。以建设单位资金支付程度为前提或按相同比例付款,并不因此追究施工企业的违约责任;或力争让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对分包商和供应商共同承担连带责任,以回避分包商和供应商对施工企业的诉讼风险。
7、把好法律风险关。首先应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系。首先,健全法律事务机构,加大普法力度。其次,建立企业法律事务人员参与机制。施工企业应把法律工作的重心从事后补救转移到事前防范,加大法律咨询论证的力度。第三,应加强诉讼管理。施工企业应将案件处理与改进经营管理有机结合,把侧重点转移到防范和控制上来,重视案后的分析与总结,避免错误重复发生。
8、自我保险。我保险系指企业内部建立保险机制或保险机构,通过这种保险机制或由这种保险机构承担企业的各种可能风险。尽管这种办法属于购买保险范畴,但这种保险机制或机构终归隶属于企业内部,即使购买保险的开支有时可能大于自留风险所需开支,但因保险机构与企业的利益一致,各家内部可能有盈有亏,而从总体上依然能取得平衡,好处未落入外人之手。因此,自我保险决策在许多时候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经营是一项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和充满风险的事业。施工企业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赢得市场。正是因为建筑市场的混乱性导致了经营风险无处不在,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企业必须具备对潜在的损失和风险辨识的能力,在对经营风险有所辨别的基础结合工程实际采取对应且科学的防范处理措施,在经过科学处理后才能有效地转化和减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