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座古寺,曾经丘处机来此传经布道。这是一个充满皇家气息的古寺,曾经乾隆皇帝为其题写寺名,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让我们感受新的福寿观风骨。
7月8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新疆天池福寿观正式开始接待游客,天池又新添一景点。福寿观位于博格达峰脚下崇山峻岭之中、天池之畔的铁瓦寺(今已更名福寿观)海拔1990米,是中国西北地区海拔最高的道观。来到有着将近800年历史的福寿观,在崭新的大殿背后,看到了历经沧桑的旧址。在新与旧的建筑中游走,感受着古老的中华文化在这里虽几经摧毁,却依然风骨犹存……
论道天池
700多年前的天池,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平坦的盘山公路,没有便捷的区间车,更没有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的高空缆车。
山道崎岖,沟谷险恶。道教全真派长老丘处机与18位弟子历经艰险走了3年,终于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此相会。巍峨的博格达峰脚下,天池一潭碧水仿佛巨大的翡翠遗落在人间。
传说天池是西王母每年举办蟠桃会宴请众仙的地方。西王母非一般小仙,她在道教诸神中位居女仙之首,她的居所天池也就成了道教弟子们无限向往的仙境圣地。
公元1219年的一个清晨,鹤发童颜的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立于天池西北岸边的山坡上,遥望着对岸险要处的西王母庙。丘道长深吸一口带着松木清香的空气,缓缓道来:“好一个修行的圣地!”
沉浸在世外美景中的成吉思汗,点头赞许:“能看到如此人间圣景,不枉来此艰辛。”
丘道长突然环顾四周,灵光一闪,指点道:“此地背靠青山,前有瑶池圣水,是一个风水宝地啊!”
此时,耳顺之年的成吉思汗虽得广大疆土,却也难逃暮年将至的现实。在这良辰美景中,成吉思汗终于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说出口来:“道长可有长生之药?”
丘处机微微一笑,轻抚颌下几缕美髯,摇头说道:“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
成吉思汗难掩失望神色,却又不甘地继续问:“道长素以精通‘治天下之术’和‘长生不老之术’闻名天下,何必吝啬指点一二?”
丘道长再次微合双目,沉吟片刻,一字一顿地进言道:“可汗要想得天下,需敬天爱民为本:要想长生不老,当清心寡欲为要。”
成吉思汗若有所思,细细品味道长所言。二人就在这天池湖畔饮清泉之水,论天下之道。
为纪念此次会晤,人们就在此地建起了一座寺庙,根据精通周易八卦的丘处机掐算,此处五行缺金,故用铁瓦铺顶。
由于西王母的盛名和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光临,道教在天池一带逐渐兴盛起来。至清代,天池周围曾修建过娘娘庙等“八大庙”,每天清晨寺庙里的钟声能传出老远去。如今的天池,除王母庙、铁瓦寺外,其余已荡然无存。
乾隆赐名
时光推进到了公元2008年。
7月的一天清晨,记者和几个朋友来到天池。短短几个小时,就走完了当年丘道长艰苦跋涉月余的路途。
区间车沿盘山路将我们带到崇山峻岭之中的铁瓦寺,循着300多级石阶往上看去,昔日铁瓦寺今已更名“福寿观”。
崭新的大殿在晨光中散发着肃穆辉煌的光芒,远道而来的游人在导游的讲述下,被古老的中华文化所陶醉。
“铁瓦寺为什么要更名为福寿观?”记者询问管理人员何先生。“一般佛教僧人修行的道场叫‘寺庙’,道教的修行地叫‘观’,可过去新疆佛道不分,有些道观里也供奉着佛教的菩萨,佛教的庙宇里也供奉道教的神仙,所以铁瓦寺其实应该是‘观’,而不是‘寺’。”
何先生解释说,清朝乾隆曾将博格达峰赐名为“福寿山”,当时博格达下最大的庙宇铁瓦寺就被封为“福寿寺”,但因为当时老百姓叫惯了铁瓦寺所以一直流传下来,今天才正式将它正名为“福寿观”。
由于乾隆皇帝的赐名,天池的道教在清代十分鼎盛,相传当年在此修行的道士就有上百人。据当地92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天池是由道人管理的,在天池湖边不准向湖里方便,否则是对神山圣水的大不敬。
百年沧桑
历史上铁瓦寺曾几度兴毁,今天我们看到的福寿观是2005年在铁瓦寺旧址上重建的。福寿观东西长102米,南北宽77米,分前后两殿,重建投入达2600万元。
1933年,马仲荚为了与当时新疆的统治者金树仁、盛世才争夺权力,在阜康进行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这场战火不仅死伤无数百姓,也使有着悠久历史的铁瓦寺化为灰烬。
第二年,马仲英败退,美丽的天池恢复了平静。当时的住持赵道士不忍看有着百年历史的铁瓦寺落得如此结局,于是带领众道人重建铁瓦寺。他们一共十几个道士,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四处化缘,才筹到了修复铁瓦寺的资金。
为了不改变寺的原貌,他们也决定用铁瓦来铺盖寺顶。这些铁瓦一部分是旧址上遗留下来的,另外一部分就在当地制作完成。
有了瓦还需要砖,可天池周围都是石头山,土层非常薄,只有今天的游客中心附近有一座土山,那里的土质粘性好,非常适合烧制砖瓦。
土山在半山腰上,距离铁瓦寺有十几公里山路,搬运砖瓦成了问题。“2002年,阜康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在铁瓦寺挖掘到了当年留下的瓦片,奇怪的是这些瓦片每一个上面都有一个特殊的小孔。”管理人员何先生说,这些砖瓦上的小孔都是当初人们故意留下的。
有关专家在仔细研究后,终于破解了小孔的秘密。原来,天池过去没有路,建铁瓦寺的砖瓦都是让老乡的羊群背运到山上来的。
每天早晨羊吃草的时候,就用绳子从砖瓦的小孔中穿过,一次栓上几块砖在羊背上,羊儿一边上山一边吃草,到了铁瓦寺再卸下来。如此愚公移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1937年,经过四年的艰苦重建,铁瓦寺终于再次屹立于天池之畔。重建后的铁瓦寺再度香客如云,寺内一口重达两吨的大钟每天清晨发出雄浑的钟声,据说能传到几十公里之外。
现在阜康市的一些老人们还记得当年钟声总是随黎明响起,直到“文革”期间,大钟与铁瓦寺难逃厄运,从此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悠扬的钟声再也没有响起。
“2002年考古人员发现了钟的残片,可以看到上面刻着一些募捐者的姓名和官位。”何先生遗憾地说。
和大钟一起被毁的铁瓦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直到改革开放后,为保存传统文化遗迹,有关部门又对此地进行过几次修复。
2007年7月8日,“西北第一高观”铁瓦寺正式更名为福寿观,并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
“开光那天中午出现了日月同辉的天象奇观,这是传统文化在天池圣地再次兴盛的瑞兆啊!”何先生笑着说。从此,福寿观的展钟暮鼓再次回响在天池湖畔,山谷之中。
7月8日,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新疆天池福寿观正式开始接待游客,天池又新添一景点。福寿观位于博格达峰脚下崇山峻岭之中、天池之畔的铁瓦寺(今已更名福寿观)海拔1990米,是中国西北地区海拔最高的道观。来到有着将近800年历史的福寿观,在崭新的大殿背后,看到了历经沧桑的旧址。在新与旧的建筑中游走,感受着古老的中华文化在这里虽几经摧毁,却依然风骨犹存……
论道天池
700多年前的天池,与今天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平坦的盘山公路,没有便捷的区间车,更没有无限风光尽收眼底的高空缆车。
山道崎岖,沟谷险恶。道教全真派长老丘处机与18位弟子历经艰险走了3年,终于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此相会。巍峨的博格达峰脚下,天池一潭碧水仿佛巨大的翡翠遗落在人间。
传说天池是西王母每年举办蟠桃会宴请众仙的地方。西王母非一般小仙,她在道教诸神中位居女仙之首,她的居所天池也就成了道教弟子们无限向往的仙境圣地。
公元1219年的一个清晨,鹤发童颜的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立于天池西北岸边的山坡上,遥望着对岸险要处的西王母庙。丘道长深吸一口带着松木清香的空气,缓缓道来:“好一个修行的圣地!”
沉浸在世外美景中的成吉思汗,点头赞许:“能看到如此人间圣景,不枉来此艰辛。”
丘道长突然环顾四周,灵光一闪,指点道:“此地背靠青山,前有瑶池圣水,是一个风水宝地啊!”
此时,耳顺之年的成吉思汗虽得广大疆土,却也难逃暮年将至的现实。在这良辰美景中,成吉思汗终于将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说出口来:“道长可有长生之药?”
丘处机微微一笑,轻抚颌下几缕美髯,摇头说道:“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
成吉思汗难掩失望神色,却又不甘地继续问:“道长素以精通‘治天下之术’和‘长生不老之术’闻名天下,何必吝啬指点一二?”
丘道长再次微合双目,沉吟片刻,一字一顿地进言道:“可汗要想得天下,需敬天爱民为本:要想长生不老,当清心寡欲为要。”
成吉思汗若有所思,细细品味道长所言。二人就在这天池湖畔饮清泉之水,论天下之道。
为纪念此次会晤,人们就在此地建起了一座寺庙,根据精通周易八卦的丘处机掐算,此处五行缺金,故用铁瓦铺顶。
由于西王母的盛名和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光临,道教在天池一带逐渐兴盛起来。至清代,天池周围曾修建过娘娘庙等“八大庙”,每天清晨寺庙里的钟声能传出老远去。如今的天池,除王母庙、铁瓦寺外,其余已荡然无存。
乾隆赐名
时光推进到了公元2008年。
7月的一天清晨,记者和几个朋友来到天池。短短几个小时,就走完了当年丘道长艰苦跋涉月余的路途。
区间车沿盘山路将我们带到崇山峻岭之中的铁瓦寺,循着300多级石阶往上看去,昔日铁瓦寺今已更名“福寿观”。
崭新的大殿在晨光中散发着肃穆辉煌的光芒,远道而来的游人在导游的讲述下,被古老的中华文化所陶醉。
“铁瓦寺为什么要更名为福寿观?”记者询问管理人员何先生。“一般佛教僧人修行的道场叫‘寺庙’,道教的修行地叫‘观’,可过去新疆佛道不分,有些道观里也供奉着佛教的菩萨,佛教的庙宇里也供奉道教的神仙,所以铁瓦寺其实应该是‘观’,而不是‘寺’。”
何先生解释说,清朝乾隆曾将博格达峰赐名为“福寿山”,当时博格达下最大的庙宇铁瓦寺就被封为“福寿寺”,但因为当时老百姓叫惯了铁瓦寺所以一直流传下来,今天才正式将它正名为“福寿观”。
由于乾隆皇帝的赐名,天池的道教在清代十分鼎盛,相传当年在此修行的道士就有上百人。据当地92岁的哈萨克族老人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天池是由道人管理的,在天池湖边不准向湖里方便,否则是对神山圣水的大不敬。
百年沧桑
历史上铁瓦寺曾几度兴毁,今天我们看到的福寿观是2005年在铁瓦寺旧址上重建的。福寿观东西长102米,南北宽77米,分前后两殿,重建投入达2600万元。
1933年,马仲荚为了与当时新疆的统治者金树仁、盛世才争夺权力,在阜康进行了一场惨烈的战争。这场战火不仅死伤无数百姓,也使有着悠久历史的铁瓦寺化为灰烬。
第二年,马仲英败退,美丽的天池恢复了平静。当时的住持赵道士不忍看有着百年历史的铁瓦寺落得如此结局,于是带领众道人重建铁瓦寺。他们一共十几个道士,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四处化缘,才筹到了修复铁瓦寺的资金。
为了不改变寺的原貌,他们也决定用铁瓦来铺盖寺顶。这些铁瓦一部分是旧址上遗留下来的,另外一部分就在当地制作完成。
有了瓦还需要砖,可天池周围都是石头山,土层非常薄,只有今天的游客中心附近有一座土山,那里的土质粘性好,非常适合烧制砖瓦。
土山在半山腰上,距离铁瓦寺有十几公里山路,搬运砖瓦成了问题。“2002年,阜康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在铁瓦寺挖掘到了当年留下的瓦片,奇怪的是这些瓦片每一个上面都有一个特殊的小孔。”管理人员何先生说,这些砖瓦上的小孔都是当初人们故意留下的。
有关专家在仔细研究后,终于破解了小孔的秘密。原来,天池过去没有路,建铁瓦寺的砖瓦都是让老乡的羊群背运到山上来的。
每天早晨羊吃草的时候,就用绳子从砖瓦的小孔中穿过,一次栓上几块砖在羊背上,羊儿一边上山一边吃草,到了铁瓦寺再卸下来。如此愚公移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1937年,经过四年的艰苦重建,铁瓦寺终于再次屹立于天池之畔。重建后的铁瓦寺再度香客如云,寺内一口重达两吨的大钟每天清晨发出雄浑的钟声,据说能传到几十公里之外。
现在阜康市的一些老人们还记得当年钟声总是随黎明响起,直到“文革”期间,大钟与铁瓦寺难逃厄运,从此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悠扬的钟声再也没有响起。
“2002年考古人员发现了钟的残片,可以看到上面刻着一些募捐者的姓名和官位。”何先生遗憾地说。
和大钟一起被毁的铁瓦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直到改革开放后,为保存传统文化遗迹,有关部门又对此地进行过几次修复。
2007年7月8日,“西北第一高观”铁瓦寺正式更名为福寿观,并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典礼。
“开光那天中午出现了日月同辉的天象奇观,这是传统文化在天池圣地再次兴盛的瑞兆啊!”何先生笑着说。从此,福寿观的展钟暮鼓再次回响在天池湖畔,山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