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增收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业是一国之根,其发展状况不仅关乎农民生计,还关乎国家稳定。因此,农业增收一直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然而,受制于传统因素,特别是传统生产理念和城镇化、工业化等现代因素,农业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农业增收遇到困境。鉴于农业增收对于国家和个体的重要性,探索农业增收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农业增收;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5.033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农业是一国的根基,是其他一切产业发展的基础,其发展好坏关乎国家稳定与否。
  1 农业增收对于国家和个体的重要性
  农业在一国发展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既是由农业自身特性决定的,也是从事农业的群体的特殊性决定的。具体来说:一方面,农业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关乎一国发展根基,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其他产业的发展都建立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目前,虽然农业的经济贡献率不如其他产业高,但农业具有的根本性作用是其他产业无法代替的。另一方面,从事农业的群体(农民)特殊。农民在社会中处于底层,这一基本性地位决定了其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影响,而其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基本生计状况,而这又取决于农业发展的状况。反观我国历史,几次农民起义都是因为农民无法生存,在走投无路、万般无难之下选择起义,以期实现生存。因此,农业增收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国民经济,而且关乎农民状况以及社会稳定。
  2 现代化背景下传统农业面临的增收困境
  当前的社会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社会的一个特征就是变革与转型,通过变革与转型不断向现代性的社会转变,即通过现代化达到现代性。农业增收也是如此,处于传统与现代的变革之中。这种过渡性的特征,使农业在增收过程中面临一些困境。
  2.1 无人:城镇化背景下的“流民”问题
  当前,国家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但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行城镇化政策,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粮食安全问题受到的关注日益提高[1],其中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人口缺失的问题。为了增加收入,农民普遍外出打工以赚取除种地之外的额外收入。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不仅对城市的管理与建设提出挑战,也对于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业增收造成负面影响。农业增收的前提是需要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然后才有增收的条件。然而,在城镇化推进背景下,外出打工比在家种地更能获取收益,因此,为谋求更好的生活,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产生流民问题,这一批农民有地不种,无城市户籍却居住在城市,流民问题的最终结果是农村大量的土地无人耕种,农业增收成为问题。
  2.2 无地:工业化背景下的土地流失问题
  现代化不仅表现在城镇化的推进,还表现在工业的迅猛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那个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国家的发展策略是工业优先、农业支持工业,以致后来出现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问题。当前,在GDP导向下,鉴于工业更能产出经济效益,国家仍然非常重视工业。在农村可以看到,地方政府为了提高GDP,经常出现工业侵占农业土地的现象,大量的农业耕地被侵占,耕种的土地数量大幅度减少。而土地是农业生产、增收的根本,土地的流失直接导致农业增收失去条件。
  2.3 无现代理念:现代化背景下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
  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尤其是农业生产工具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量的现代化工具和生产技术在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收割机、农药喷洒机等,这些现代化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对于农业增收有一定效益。但当前的农业现代化只具有形式,是传统农业生产理念下的现代技术应用,而传统理念指导下的农业生产,其生产模式仍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式,虽然在现代技术的应用下,其生产效率较以往有所提高,但由于仍然是传统理念下的农业生产,其最终的农业增收效果并不明显。
  由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当前农业增收受制于无人、无地以及无理念的影响,其增收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实现农业增收,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须探索农业增收的对策。
  3 对策
  撇开增收具体技术不考虑,因为技术的应用是在一定理念下,由具体的人来实施,它在所讨论的框架之内。此时,若想实现农业增收,就必须要解决上述无人、无地、无理念的问题。而上述问题的解决,根本上在于更新耕种理念并顺应现代化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
  3.1 建立农民合理流动的机制
  当前,在城镇化背景下,半城市化现象出现,半城市化包括土地的半城市化和人的半城市化[2]。流民問题就是半城市化中的一个问题,其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是时代的产物,人们无法抗拒,关键是解决问题。对此,要建立合理的农民流动机制,解决处于中间性质的流民问题。建立合理的农民流动机制的原因在于:在现代社会下,传统一家一户式的农业生产已经无法持续下去,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国家都是如此,农民外出打工是必然。因此,无法抗拒这一潮流,问题的关键是通过解决流民问题,使得农业生产专业化,使得有意愿有能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留下来,大规模专门化从事从业生产,通过农民专业化实现农业专业化和农业增收。
  3.2 建立土地合理流动机制
  当前,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已是事实,这使得农村大量的土地处于荒废状态,没有发挥其应有效益。当前,虽然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每家每户的农业生产有所提高,但由于农民基本是种完地之后就外出务工,家里土地无人照料,全凭庄稼自长,这与自然状态下的农业产出有很大差距,全国整体土地的生产效益没有提高,土地资源由于农民外出务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农业产出、实现增收,必须建立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即外出务工的农民可以将土地流转出去,交给具有时间和能力的人去经营,从而避免土地的浪费,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农业增收。
  3.3 更新生产理念,转变生产模式
  当前社会下,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农民外出务工的一个原因。当前,国家应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实施大规模集约化经营,既能适应个体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农业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倬,简小凤.城镇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基于城镇化率与粮食产量之间协整关系的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38(4):5-8.
  [2]黎智辉.“半城市化”与“市民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正式移民问题研究[J].规划师,2013,29(4):32-36.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针对水杨酸消化比色法测定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优化筛选,将此测定方法的提取条件优化为:温度90℃、时间30 min;每10 g绿色蔬菜加入0.2 g活性炭能消除颜色的
电力作为现代社会最常用的能源之一,对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的稳定运行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输电线路作为电力 供应的载体,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电力资源的传输质量,
新课标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面对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
在交直流电力系统中,交流子系统与直流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无功电压灵敏度而衡量的。
谐音相谑纪晓岚与和同朝,纪晓岚任侍郎,和任尚书。有一次,两人同饮,和指着一只狗问:“是狼是狗?”纪晓岚非常机敏,意识到和是在辱骂自己,就给予还击。他泰然自若地回答道:“垂尾是狼,上
期刊
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指出:"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阅读对于学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校教育时期是人阅读习惯、能力、阅读兴趣形成最关键的时候。"作为
对于电气设备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性能,保障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程度。电力的相关企业在设备的具体检修 的过程中,都会进行高压电气的试验工作,它是电力系统检
作为一名思品教师。我们应找准生活与思品课程的切合点,把课堂内容和形式与学生的生活衔接起来,把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纳入思品课堂,让课堂内容生活化,让源于生活的思想品德规范与
《聋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语言手段,必须以口语为指导,凭借课文合理运用手指语、手势语和板书作辅助语言手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聋校教师课堂
思想政坛课是一门人文学科,其主要内容是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理论、原理,理解起来比较费劲.作为政治课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应该选择更适合的方法来展开教学,把枯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