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伴随着未成年人的成长。这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富有冲击力的挑战,同时也为德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但互联网又像一条浑浊的大河,良莠混杂。对未成年人上网,堵不是唯一的办法,更重要的是疏。德育工作者要在认真研究、深入了解、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地位,做好防范应对措施,使其真正踏上“绿色网络通道”,从而健康快步成长。
关键词: 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 校园文化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开拓了知识面,远在世界另一端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学习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书本,可以自主地进行多样化的网络学习;但事物有利必有弊,网络是一把“双面刃”,它给学生带来了种种好处,也随着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错误的信息和不良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得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表现出价值目标的模糊。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五花八门的“垃圾车”里面装满大量的不客观、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腐朽的东西。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的非学术信息中,一些迷人的形象、刺激的场面和离奇的情节,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由于他们的阅历有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容易受到“西化”的影响,由欣赏到认同,由无意模仿到有意识追求,致使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成为网络垃圾的牺牲品。许多教育者对于网络与学生关系的处理重点是“防”和“堵”,而我认为这一重点应当放到“疏”和“导”的方向上去。
一、将网络道德教育列入学校德育之中
1.课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要在信息技术课上加大力度做好具体引导工作,通过教学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技术含量高的网上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要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要将学生难以直观认识的网络伦理知识引入课堂,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在科技理性与伦理理性的结合上获得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网络行为不仅存在“能不能”的技术操作规定,而且存在“该不该”的伦理道德要求,从而培养内在的网络责任感、道德自主和自律,在道德实践基础上提高道德的选择与评价能力,使其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
2.学校要从管理和技术上进行必要的约束。在管理方面,学校和班级都要制定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对学生在校的上网等活动,要如同检查作业一样,定时检查他们的使用记录,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矫正。学校要在校园网上建立体现本校特色的文化园地,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使学生在互联网上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家庭要与学校密切配合,让学生的网上行为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指引下进行,养成正确地、负责任地使用网络的习惯。在技术方面,应安装防护软件,对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进行过滤阻拦,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污染,建设一个规范、开放、理智的校园网络氛围。
3.积极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积极开展身心健康指导,加大引导力度,启发他们的道德思维,自主建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德育工作者应加大网络德育教育,从做人的基本道德入手,给予学生处事的评判标准,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判断能力强了,品位高了,识别是非、真假、正误、美丑就不成问题了。学会了选择,就能够增强他们对网络毒素的抵抗能力,使他们自觉建立一种自我保护、自律自求的机制。
二、繁荣校园文化,抢占网络阵地
网吧现象、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已牵动社会的“神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位教育专家指出,从表象看,进网吧、上网只是一种简单的消遣方式,实际上,恰恰相反,法规管理的空白、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和无序的沟通空间,都使得它在文化层面、道德层面上对使用者要求更高,但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由此,如何让网络空间的“红灯区”转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网络通道”,已迫在眉睫。网络技术预示着科技发展的一种趋势,家长、学校都没有必要设置“禁令”,关键在于引导、提倡健康文明的网络使用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与学习相关的网络正面效果上来。
网吧也可以办成青少年的有益课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进行问题网上讨论,依托校园网建“热点网”,可设热点聚焦、新闻人物、时事纵横等栏目;针对毕业班,可组织网上对母校留言和建议。学校可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广大师生参与校园网网上德育主题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超越单纯的网上消遣层面,把消遣与学习结合起来,拓展、延伸学习的空间。譬如,建立基于学校局域网的“数字图书馆”,并建立校级、班级、个人网页相互链接的园地,依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不同的栏目,让学生利用这一网络平台,轻点鼠标即可进入洁净的网络世界博览群书,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从小培育正直、真诚、宽容、仁爱等基本的人格素养和追求真善美的道德素养。
三、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
1.提供专门上网场所,为未成年人开辟“绿色通道”。为了让未成年人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上网,可以开展以青少年文明上网为内容的“纱网”工程,建设“绿色生态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和“红色健康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并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其上网,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上网空间。
2.提供专门网络服务,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内容”。积极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网页、专栏,可以推出“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托起明天的太阳”专题节目等,为青少年的网络环境增添“绿意”。
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只要我们正视科学,迎接挑战,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注重创新,以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就能够让学生身处绿色、洁净的网络空间,为他们保障“一片蓝天”,使青少年真正实现“绿色网上行”。
关键词: 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德育 校园文化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学生开拓了知识面,远在世界另一端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得到,学习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书本,可以自主地进行多样化的网络学习;但事物有利必有弊,网络是一把“双面刃”,它给学生带来了种种好处,也随着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错误的信息和不良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使得学生在价值观方面表现出价值目标的模糊。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五花八门的“垃圾车”里面装满大量的不客观、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腐朽的东西。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的非学术信息中,一些迷人的形象、刺激的场面和离奇的情节,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由于他们的阅历有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容易受到“西化”的影响,由欣赏到认同,由无意模仿到有意识追求,致使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了学业,成为网络垃圾的牺牲品。许多教育者对于网络与学生关系的处理重点是“防”和“堵”,而我认为这一重点应当放到“疏”和“导”的方向上去。
一、将网络道德教育列入学校德育之中
1.课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要在信息技术课上加大力度做好具体引导工作,通过教学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技术含量高的网上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获得强烈的成就感,感受成功的乐趣。同时还要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从多个学科的角度,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要将学生难以直观认识的网络伦理知识引入课堂,以科学的态度和人文情怀,引导学生在科技理性与伦理理性的结合上获得相关的网络道德知识,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网络行为不仅存在“能不能”的技术操作规定,而且存在“该不该”的伦理道德要求,从而培养内在的网络责任感、道德自主和自律,在道德实践基础上提高道德的选择与评价能力,使其承担起维护“网络社会”秩序的重任。
2.学校要从管理和技术上进行必要的约束。在管理方面,学校和班级都要制定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对学生在校的上网等活动,要如同检查作业一样,定时检查他们的使用记录,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矫正。学校要在校园网上建立体现本校特色的文化园地,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站,使学生在互联网上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家庭要与学校密切配合,让学生的网上行为在老师或家长的陪同、指引下进行,养成正确地、负责任地使用网络的习惯。在技术方面,应安装防护软件,对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进行过滤阻拦,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污染,建设一个规范、开放、理智的校园网络氛围。
3.积极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积极开展身心健康指导,加大引导力度,启发他们的道德思维,自主建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培养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德育工作者应加大网络德育教育,从做人的基本道德入手,给予学生处事的评判标准,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判断能力强了,品位高了,识别是非、真假、正误、美丑就不成问题了。学会了选择,就能够增强他们对网络毒素的抵抗能力,使他们自觉建立一种自我保护、自律自求的机制。
二、繁荣校园文化,抢占网络阵地
网吧现象、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已牵动社会的“神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位教育专家指出,从表象看,进网吧、上网只是一种简单的消遣方式,实际上,恰恰相反,法规管理的空白、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和无序的沟通空间,都使得它在文化层面、道德层面上对使用者要求更高,但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由此,如何让网络空间的“红灯区”转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绿色网络通道”,已迫在眉睫。网络技术预示着科技发展的一种趋势,家长、学校都没有必要设置“禁令”,关键在于引导、提倡健康文明的网络使用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与学习相关的网络正面效果上来。
网吧也可以办成青少年的有益课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当前社会热点进行问题网上讨论,依托校园网建“热点网”,可设热点聚焦、新闻人物、时事纵横等栏目;针对毕业班,可组织网上对母校留言和建议。学校可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广大师生参与校园网网上德育主题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超越单纯的网上消遣层面,把消遣与学习结合起来,拓展、延伸学习的空间。譬如,建立基于学校局域网的“数字图书馆”,并建立校级、班级、个人网页相互链接的园地,依据学生的兴趣设置不同的栏目,让学生利用这一网络平台,轻点鼠标即可进入洁净的网络世界博览群书,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增强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从小培育正直、真诚、宽容、仁爱等基本的人格素养和追求真善美的道德素养。
三、加强对信息网络的监控和管理
1.提供专门上网场所,为未成年人开辟“绿色通道”。为了让未成年人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上网,可以开展以青少年文明上网为内容的“纱网”工程,建设“绿色生态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和“红色健康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并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其上网,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上网空间。
2.提供专门网络服务,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内容”。积极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网页、专栏,可以推出“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托起明天的太阳”专题节目等,为青少年的网络环境增添“绿意”。
总之,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只要我们正视科学,迎接挑战,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注重创新,以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就能够让学生身处绿色、洁净的网络空间,为他们保障“一片蓝天”,使青少年真正实现“绿色网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