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藏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jian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藏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010年秋季开始进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高中新课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等问题。一线教师出现了许多困惑,本文从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角度,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反思,供读者商榷。
  [关键词]西藏 高中 新课改 反思
  
  随着西藏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资源的不断优化,2010年秋季,西藏自治区24所高中和广西、贵州、青海、甘肃、四川、重庆等省区一起同步进入高中新课改。作为一名高中新课改的一线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关于教学观念
  
  首先要定好教学目标。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质所决定,我们要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目标。由于新课程的教学参考资料,学生评价方案和高考制度等相关配套方案尚不完善,处在新课程第一线的高一教师比较迷茫和彷徨。对于究竟课该怎么上,对学生怎样进行评价,高考如何考等问题都是我们所密切关注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依然按照以往的做法,以知识为中心,以高考为目标,使新课程的实施处于换汤不换药的状态。所以,目前最紧迫的应该是我们广大教师切实转变观念,定好新课程的目标,并且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其次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现行高中政治新课程的《经济生活》部分,强化了教材的生活逻辑,弱化了学科逻辑;在内容上突破了以往的繁、难、偏、旧等弊端,显得简单明了。例如新教材在讲到“我国的商业银行”时,并没有讲到“银行的分类”,有些教师却将旧教材中相关的内容如“专门银行”等补充进来,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混乱,也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二、关于教学方式
  
  首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师在课堂上充当的是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中解决问题,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同时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
  其次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新课程要求教师准确把握自己的教学定位,明确扮演好“师长”的角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灵活多样地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问卷式、互动式、情感体验式等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敢抒己见。
  再次应注重教学活动形式的综合性。教學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过程,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要一改过去单一、简单的组织形式,把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活动来达到传授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目的。一般来说,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应尽可能地明确活动目标,丰富活动内容,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主导、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关于教学手段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旧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率,深受师生欢迎,但在其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主次不能颠倒。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主导、是灵魂、是核心。计算机只能辅助教学,服务教学。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不能放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忽略,标准和教材的规范性、示范性不能改变。
  其次,不能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实质。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比较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俏、动感等效果,挖掘教材中所能运用的一切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使政治课变成“放像课”,影响了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但教学实效却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选材应适当、典型,紧扣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好分寸,宁精勿滥。
  
  四、关于教学评价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评价是强化学生正确动机,看到自己成功的手段之一。为了消除学生的思想障碍,教师在课堂上应多使用有针对性的,有个体性的激励性语言,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案例分析、事非辨析的积极性和信心。同时,作为教师,其问我们每倾听学生的发言,都不要忙着作结论性评价,应耐心启发、等待更多的同学发表不同的见解。因为教师一旦过早地断言,诸如:“你说得真好”、“说得太好了”、“你考虑很全面”之类的话,那么有可能,其他有不同观念的学生就不敢或不愿再发表意见了,教师也就不可能真实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认识水平了。其实,我们教师要想听到更多同学的心理话,其间,不妨装得傻一点,多问几个“是嘛?”、“还有不同看法吗?”、“还有补充嘛?”、“请同学们再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看法”、“我很想听到更多同学的高见”等诸如这样激励性的表态、启发,课堂上不但多了师生间即时的互相反馈,而且多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也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我区高中新课改的实施仍处于探索过程中,还将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对政治教学进行深入思考,克服教学实践中的浮躁现象,发扬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前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挥“健身育人”的课程功能,在教学实践申运用先进教育理念,倡导体脑结合、身心协调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体育健身学习,自主锻炼,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身体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指导学生正确对待体育课和体育锻炼外。更重要地是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锻炼方法加以培养,达到身体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习方法    体育教师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推广,在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进课堂已势不可挡,远程教育资源引入课堂,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扩展了师生的视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  下面就“远程教育资源如何优化了政治课教学”结合自身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师改变了教学方式,转变了教学观念,学生转化了学习方式,从而优化了
【摘要】本人毕业分配上班,正赶上拖欠教师工资。其间又经历“教育产业化”、“择校热”、“大学扩招”,现在又遇到“读书无用论”。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学生流失现象依然严重,教育如何搞?是发展还是裹足不前?这是一个问题。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义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教育产业化 择校热 大学扩招 读书无用论    前些日子,教育部公开征集改革方案,各大传媒铺天盖地报道。各界人士纷纷献计,许多专业人士对
【摘要】择业观是人们对择业的目的和意义、职业的评价和意向所持的根本观念和基本看法,它是人们的择业倾向和行为在思想和观念中的反映。随着一批批“80后”大学生纷纷择业就业,研究他们的择业观有利于对未毕业的大学生及在找工作彷徨的大学生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80后”大学生 价值观 择业    一、我国学者关于价值观的讨论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所采用的价值观定义往往有两种线索背景。一般来讲,港台学者多
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党和国家对教育、人才和科技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确立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吹响了向“把教育大国发展成为教育强国,把人力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人才资源强国”进军的号角。社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发展需要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师德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
【摘要】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取得很好教学效果呢?本人认为应着重在学生的学法指导。动之以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晓之以理,建立学生的心理优势;导之以行,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得;持之以恒,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  【关键词】教法;学法;指导    研究教材教法是每个英语教师经常做的工作,每个教师教学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学生是怎样学的呢?经常接触优秀学生的教师也许认为这是多此一问,学生自有其法,关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说明了增强民族的创新能力对一个民族至关重要。而我们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达到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教学方法上强调要大力加强“活动课”的教学环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三段五步”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
一、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选自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第二册(基础版一一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九章第15节,该节内容是继多面体、棱柱、棱锥后更深入地研究空间几何体,该节主要讲述了圆柱、圆锥与圆台的定义、性质、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本节把立体几何与代数紧密联系在一起,本节内容渗透着静止与运动、类比与联想、抽象与概括、等价转化、一般化与特殊化的数学思想
【摘要】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素质,是我们每一个职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电工基础》课堂、创新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创新能力、创造力等方面来进行。  【关键词】电工基础 创新意识 创新人格 创新能力    《电工基础》其内容概念多,原理抽象,难懂难学。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强化教学创新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数学事实进行观察和分析后,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用归纳、类比和猜想等合情推理的方法探求数学结论,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对结论作出证明,最后对探究结果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和交流,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集体、小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