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头脑风暴”,激发创作灵感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yanjing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在一次作文教学中,运用“头脑风暴”,通过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头脑风暴”式教学 作文教学案例 创作灵感
  
  作为一种智力激励法,“头脑风暴”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Osborn)提出的一种激发性思维方法。我们将这种训练方式引入作文教学之中,汲取“头脑风暴”的基本理念,开展“头脑风暴”式作文教学,通过营造氛围,鼓励学生倾吐内心生活积累,尽可能地突破思维的限制,提出自己的见解。一个学生提出的看法,会激发其他同学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又会激发出更多更好的联想;并采用小组协商、合作对话、分组聚焦与提炼构思等方式,开启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思维品质,丰富语言表达,有效激发学生灵性,使学生的写作效果达到最优。
  “头脑风暴”式作文教学,可以设想三个环环相扣的步骤:诱趣激情,促进发散,启迪灵性→自主分组,聚合提炼,激发灵性→自由展现,分享喜悦,放飞灵性。
  在春风送暖、桃红柳绿的季节,我想到了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春”的作文。按照以往的思路,学生想到的,往往是写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作文,交上来的可能就是千篇一律的春景作文。这次我想改进方法,试着掀起一场“头脑风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环节1:诱趣激情,促进发散,启迪灵性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要做几个词句小游戏,比一比哪位同学的思维最活跃,想象最丰富,尤其是能“想别人所没有想到的”。看到“春”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词语呢?(学生的小手纷纷举了起来。)生1:春暖花开、万紫千红、桃红柳绿……(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很多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不出我所料,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我未做声,鼓励他们继续发表自己的观点。)生2:我想到了“绿色”。师:你想到了春天的色彩。生3:我想到了春蚕。生4:我想到了妈妈。(有同学发出了笑声。)师:看到“春”怎么会想到妈妈呢?生4:因为我觉得妈妈就像春天一样带给我温暖。师:噢,你由春天的温暖想到了妈妈带给自己的温暖。(这3位同学的发散思维,引发大家的很多联想,学生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生(争先恐后地站起来“风暴”一下):春天、春风、春雨、春光、春日、春水、青春、生命、茶叶、春笋、生机、温暖、粉色、彩色、清泉、小鸟、小溪、春播、春华秋实、叮叮咚咚、叽叽喳喳、风筝、绿色葱茏、清澈见底……(我让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都写在黑板上。)
  师:回忆读过的古诗,哪一句可以表达或描绘你所想到的情境呢?生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生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同样让学生将古诗写在黑板上。学生兴趣浓烈,课堂气氛高涨。他们的日常积累在这一刻被触发。)
  师:同学们,看着满黑板的关于“春”的词语、诗句,你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生1:我想有感情地读一读。师:好主意,请选择喜欢的词句美美地读一读吧!生2:老师,我想把喜欢的背下来。师:当然可以啦!(学生有感情地朗诵着,背诵着。)(又有几个学生举手。)师:你们还有其他的想法吗?生3:我想来写一写关于“春”的文章。(此提议一出,响应的同学还真不少。)师:是吗?想写一写的同学举手。(全班同学的手都举得高高的,学生的创作激情被点燃。)
  富有想象空间的话题提出、自然宽松的情境安排,触发了学生相关的积累,诱发了学生的很多联想。在这一环节中,无论学生表达怎样的观点或设想,师生都不做任何批评和否定。让学生可以自由探索、自由表达、分享各种观点,整个课堂变成一种展现学生自我、分享思想的空间,启迪了灵性。学生表现自然很踊跃,交流的信息十分丰富,成为寫作与进一步拓展的宝贵资源。
  环节2:自主分组,聚合提炼,激发灵性
  通过发散思维得到的许多信息,还只是一堆散乱的原始素材,不能直接为写作使用,必须对它们进行必要的处理,按一定的标准将所得材料进行分组归类,经过讨论后形成共同的问题,为进一步的聚合提炼做好准备。给材料分组的标准先由学生自己定,老师不应代替学生的尝试。
  片段二:
  师:黑板上记下的是同学们看到“春”所想到的,这些是这次作文的丰富材料。当然,我们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分组整理,才能为我所用。分组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分组呢?生1:可以按动词、名词、形容词来分。生2:可以按写作的内容来分。生3:可以按字数来分:一字词为一组,二字词为一组,以此类推。(经过讨论,大家都觉得按内容分比较好。)最后分成了以下五组:写景物:彩色世界、春日阳光、春天的小溪等;写家乡特产的:龙井茶、春笋等;写事:温暖(帮助他人或得到别人的帮助);放风筝、春播等;写人的:妈妈、老师、同学等;写游记:踏青等。师:请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选择相同内容的同学组合成学习小组,进行分组讨论。
  围绕话题,在对材料进行分组归类之后,还需要对分组的材料进行聚合提炼,经过筛选、对比、发掘、提炼,对材料进行深度发掘和开发,进而确定文章的题目、写作主题与内容。聚合提炼的过程就是思维由混沌走向清晰、由紊乱走向条理的过程,是“心灵”由迟钝走向敏锐、由粗糙走向细腻的过程。
  片段三:
  师:接下来,每个小组重点围绕以下话题进行讨论:(1)题目;(2)主题;(3)主要内容。(对于这三个话题,我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意见,(2)(3)两个话题在发表个人意见后,要进行讨论。)
  (师参与一小组讨论。)生1:写“春蚕”,我想反映蚕宝宝的可爱。生2:我想到了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师:你们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吗?生3:我看到有人用春蚕来赞美老师的。师:是的。由于蚕一生只吃桑叶,到老时却吐尽它那柔软、光滑、洁白的丝,因此“春蚕到死丝方尽”的诗句就被用来赞扬那些有奉献精神的人们。生4:那我们也可以写写我们的老师啊,反映老师的奉献精神。(参与这个小组的讨论后,师马上请组长把这个讨论的过程告诉全班同学,鼓励同学积极联想,有更多的发现。)在小组讨论中,思维置于集体的思维碰撞中,学生开动脑筋,进行讨论和协商,集思广益。(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组长对同学的观点做了记录。)
  进行分组合作式讨论,就感兴趣的共同话题进行研讨,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经常性的聚合提炼训练,能促使学生的审题能力、立意能力和选材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提高,其创作灵性也得到了很好的激发。
  环节3:自由展示,分享喜悦,放飞灵性
  片段四: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小组的代表兴致勃勃在全班展示他们的“风暴”成果,与大家分享着合作学习的喜悦,各种信息、材料的交汇,精彩语言、思路的提出,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从汇报的情况来看,选择写赞美春天美丽景色的文章,提出的题目有:《西湖之春》、《春游植物园》、《拥抱太子湾》、《登北高峰》、《春天的苏堤》、《万紫千红总是春》等。选择写反映父母或老师爱的文章,提出的题目:《妈妈的爱》、《温暖》、《温暖的眼神》、《温暖的手》、《温暖的怀抱》、《园丁和小树》等。
  同学们认为关于这次作文,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确立主题:赞美春天的美丽景色;由“春天的勃勃生机”联想到我们小学生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由“春天的温暖”联想到父母或老师给予我们的关心和教导,如春风般,给人温暖,催人上进;联想到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帮助别人时所感受到的春天般温暖;由“春蚕”联想到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介绍家乡特产:春茶、春笋,赞美家乡,表达爱家乡的情感;由春雨滋润大地,以及“润物细无声”的诗句,联想到老师对学生的教导;由“春播”、植树节联想到播下希望,收获成功;由“绿色”联想到旺盛的生命力、“粉色”联想到温馨;介绍春节的传统文化;描写蚕宝宝的可爱。……
  经讨论及其展示交流,同学们对写作的题目更明确了,对写作的主题、内容更清晰了,创作激情就如泉水一般奔涌而出,感到不吐不快。我趁热打铁,最后,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写作。这次作文,学生在一节课内全部完成上交,就连平时每次习作时都紧皱眉头、咬着笔头想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的小张和小朱,也自信地交上了作文本。尤其令我欣喜的是,习作不仅形式多样、百花齐放,而且精彩迭出、真情流淌。在“头脑风暴”的激荡中,学生的思维灵感被激发,创造热情被点燃,创作灵性被放飞,才有这些灵动的文字在笔端的自然流淌。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孩子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分收获,都品尝到了写作的快乐。
其他文献
一、深情导入,诱发期待  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天有春天的妩媚,夏天有夏天的妖娆,冬天有冬天的庄重,而秋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自己的情去诠释心中的秋,今天我们携手步入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去品味他笔下那份独有的故都秋味,去感受作者如何用细腻的笔触来表达心中的浓浓的感情。  师:请同学们把教材打开(同时在黑板上写题目《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文章的题
摘 要: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苏轼因“乌台诗案”寓居黄州三年时所作,深刻体现了苏轼豁达开阔的胸襟。苏轼才高八斗、磊落豪侠,在“乌台诗案”后,大彻大悟,淡泊和静定成为这一时期诗歌思想的主题。《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关键词: 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淡泊 静定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摘 要: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柳叶儿》的写作背景,课本及配套教参均未涉及。但在教学过程中,对该文的写作背景介绍又显得必不可少,实际教学中于是出现了莫衷一是的写作背景介绍的乱象。本文分析乱象成因,探讨解决方案,以正本清源。  关键词: 《柳叶儿》 写作背景 乱象探讨 客观介绍    语言是讲究语言环境的。  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就是这篇文章的语言环境。脱离了语言环境,有些文章人们对它的理解就会莫
摘 要: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与爱尔兰传统文化密切相连的诗歌、散文和戏剧,而他的抒情诗,尤其是爱情诗,以简洁的口语、深刻的含义、诸多的意象和丰富的象征手法,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本文旨在通过探究他的爱情诗,以领略他那博大的胸怀、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凄美而没有回报的爱和由此带来的复杂感受。  关键词: 叶芝 爱情诗 爱    威廉·勃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
摘 要: 小说《金锁记》叙写了一个旧式女子——曹七巧在旧式大家庭中的悲凉一生。张爱玲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塑造了一个具有丰富而深刻人性的人物形象。作者认为张爱玲的写作技巧体现在三个方面,特作此文,一一加以分析。  关键词: 小说《金锁记》 写作技巧 艺术特色    小说《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评论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
摘 要: 川端康成的一生是时刻不停息地追求美的过程,他对死亡也有着特殊的感情,最后以极端的方式——自杀结束自己的一生,本文以《花未眠》为例,探讨其中所蕴涵的美的三重境界:感受自然之美,创造艺术之美,促进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沟通,并尝试以此阐释川端康成的美学观念和他奇特的一生。  关键词: 川端康成 《花未眠》 感受美 三重境界    当生命的车轮碾过了73岁的痕迹时,川端康成用一种极端的形式结束了他的
摘 要: 明代“四大奇书”男性话语权的主体地位决定了其中的女性角色定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传统观念之下,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被程式化了,这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了这四部小说中,形成了“男人婆”和“红颜祸水”两大形象系列。  关键词: 四大奇书 “男人婆” “红颜祸水”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它们对古代章回小说的形成和
摘 要: 多媒体教学方式因其便捷、直观、丰富、形象等优势对传统教学方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甚至表现出取代传统教学模式的态势。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正视、重视这些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多媒体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优势,彰显它在教学中的价值。本文就外国文学多媒体教学实践中教学课件能否完全取代传统板书、抄笔记与做笔记、影像介入的利与弊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外国文学教学 多
摘 要: “2010年全国音乐美学会高层论坛暨专题笔会”论文集共收录了高质量的论文及论文摘要24篇。在这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主要以大會中心发言、提交论文、论文提纲和即兴发言等形式参与到本次专题笔会的研讨中。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主要围绕教材建设与课程教学、研究生的培养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对目前高等音乐院校和综合大学相关院系的音乐美学学科建设和研究生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
摘 要: 《讲故事的人》实际上讲述的是一段历史,这段历史的结果是讲故事的艺术的衰落。本雅明以尼古拉·列斯科夫的创作为重要事件,论述了“讲故事艺术的终结”这样一个主旨,从而表达出对自己提出的“光韵在当代的丧失”这一命题进行必要的补充。本文通过对《讲故事的人》解析来探究本雅明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 瓦尔特·本雅明 《讲故事的人》 美学思想    1936年,被本雅明自己称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