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改的教学原则(上)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理念先导原则
  
  所谓理念先导,是指在设计教学和在课堂教学运作的过程中,首先应确立科学、先进的且适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理念,并以此统揽教学全程,革新教学方式,升华教学生成。特别要使先进理念和谐、有机地融合、内化于教学活动之中,使课堂教学在整体上充满先进理念的生命活力,体现时代特色。
  理念先导原则首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理。它不仅突出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引领作用与指导功能,使实践成为科学、自觉、有序高效的活动,而且十分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追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佳效果。同时,理念先导原则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条十分成熟的教学经验,是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特有的、基本的教学要求。无数课堂教改的实践表明,凡坚持运用这一原则设计、运作教学,课堂就绚丽多彩,富有成效;反之亦然。其次,理念先导原则的提出,也是由“理念”的内涵本质所决定的,因为理念是人在行动之前所确立的坚定信念,它是一个观念与行动的整合体。
  贯彻“理念先导原则”一般应做到:
  1 认真学习先进理念,使先进理念真正人脑人心。此为坚持这一原则的基础所在,根本之功。学校领导、教研人员、广大教师,都要在学习先进理念、领会理念实质、更新教学理念上下真功夫,力使先进教学理念人脑人心,进而开花结果。否则,课堂教改必然步入误区。特别应当充分认识更新理念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采取实实在在的、行之有效的方式学习理念,通过教改实践锤炼内化理念。
  2 以先进理念为指导,预设、运作、升华课堂教学。对此要把握好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课标”要求与教材编写创意,结合学情实际和教者风格,科学确定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努力做到定位准确,选择得当,表述明晰,并依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和具体教学的步骤及方法;二是在教学运作过程中,既应重视先进理念与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又应突出重点、难点教学环节的引导与运作,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风采。同时应关注教学生成状态,应用先进理念及时反思调节教学方式。
  3 突出理念先导,进行教学评价。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要坚持理念先导,评价课堂教学也必须坚持理念先导,反对就事论事,用先进理念评析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与有效性。反思课堂教学,也要坚持理念先导原则,以先进理念为参照体,在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中自省自悟,分析得失所在及其成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效历练教学艺术。
  
  二、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原则
  
  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在于,课堂教学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内在联系规律和学生实际和谐、准确、有效地进行教学。同时,要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以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为载体,有机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我国传统教育总结的一个经典性教学经验。从古到今,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倡导“文以载道”,教书育人,要求教师既为“经师”,又为“人师”,在教书过程中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从课改背景下看,本原则是我国教育目的与课程改革目标的具体反映。根据我国教育目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此为提出本教学原则的基本理论根据。
  如何贯彻这一教学原则呢?
  其一,要正确认识“科学性”的内涵,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在课改背景下,所谓教学的科学性,就是依据先进理念,运用科学方法,夯实双基训练,培养学习能力,追求有效教学。总而言之,即教学的理念、方法、知识教学、能力训练,都要达到先进、准确、有效的层次,而非仅仅局限于“正确传授知识”的范围。据此,先进性、准确性、有效性便成为课堂教学“科学性”的基本特征。
  其二,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基本内涵,突现教学的教育性。原教学原则在论述这一问题时,仅强调了“思想性”。然而,按新课改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要求,必须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功能。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情感为主线,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人生态度、科学态度和以“八荣八耻”为重点的价值观教育。
  其三,课堂教学要在保证科学性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教育性。教师应当在研读“课标”,通悉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性”、“教育性”的教学元素,准确构建教学目标与教法体系。同时,在教学运作中,一定要在保证科学性的过程中体现教育性,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整合效应,卓有成效。当前,特别应警惕那些“架空双基”淡化科学性和以片面、僵化的方式亵渎教育性的不良教学倾向。
  其四,教师自身专业修养发展水平是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前提和保证。无论是教学的科学性,还是教育性,乃至科学性与教育性的和谐统一,最终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因此,作为教师既要认真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又要竭尽全力达成课标、教材和基本教法的“三过关”,还要努力锤炼自身的教学创新精神、反思精神与合作精神。唯此,才能在课堂教改的天地里自南驰骋。
  
  三、培养创新与综合实践并举原则
  
  这是一条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改必须遵循的根本性原则。本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中,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源泉,以“知识与能力”(学科能力)为载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组织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使“探究创新”成为课堂教改的主旋律。
  本原则是依据党和国家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而提出的,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会议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也是我们进行课堂教改务必贯彻的一条极其重要的教学原则;那么,具体到教学领域应该怎样贯彻这一原则呢?
  一要端正教学思想,强化“重点”意识。首先要明确认识,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实施素质教育是课程 改革的根本目标。因此,深化课程改革必须始终高举素质教育旗帜。其次,在课堂教改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坚定不移地确立这样一个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预设教学目标,革新过程方法,培养主动探究,追求教学实效。
  二要彰显主体风采,培养创新精神。根据课改要求,结合名师经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造思维力的教学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如一题多解、算法多样化、求异思维、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创造性想像、操作体验、发表个性化见解、个性化习作、研究性学习、比较发现、创造性制作、小发明、想像绘画、专题思辩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有三点:一是教师要敢于创新教法,善于运用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二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主动创新与探索发现的风采;三是一切教学活动、方式,都要以有效为生命,反对搞形式主义。
  三要潜心实践探究,锤炼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渠道在于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综合实践”课程。这既是课改的一个亮点,又是课改的难题之一。所以,中小学必须把培养实践能力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工程”,落到实处。特别应十分关注综合实践课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卓有成效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
  四要关注有机融合,追求整体效能。尽管“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但二者也具有一定内在联系。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其“关联性”整合教学与训练,尽力追求相辅相成的整体效能,努力做到以创新精神为动力促成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培养创新精神,力争整合双赢。
  
  四、构建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原则
  
  “双基”教学是我国在全世界唯一被公认的经典性教学经验。所以,课堂教学必须把对学生新知识的认知、构建,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核心任务,扎扎实实落实到位。任何轻视、虚化知识教学的现象,都是一种教学失职行为。同时,要坚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与素养,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技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这一教学原则首先是依据建构主义原理提出来的。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习者不应当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构建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为此,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积极性、建构性、累积性、目标指引性、反思性、探究性、情境性等。同时,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也是本教学原则的基本理论依据。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是载体;能力是教学的目标,是归宿。教学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和载体,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形成特定的能力。正因为如此,课改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才将“知识与能力”确定为第一维目标,并特别强调二者的有机关联。
  运用本原则进行教学应注意三个方面:
  1 以“知识与能力”为根本目标,设计组织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是根本目标,首要任务,是体现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标志。因此,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务必以“知识与能力”为教学之本,并聚精会神强化落实。尤其是要加强“双基”的教学与训练,力争把知识教得科学准确,把技能技巧练得扎实到位。同时,要树立科学的能力训练观,坚持凭借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
  2 把培养创新能力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技能技巧,纳入“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范畴,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新型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都有一个基本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与形成过程,且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训练学生这方面的技能技巧,进而转化为特定的能力。请记住,学生若不具备此方面的技能技巧,培养创新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只能在形式主义的误区中徘徊不前。
  3 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科学训练。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训练能力,要确立有效训练的先进理念。超负荷、泛滥成灾、极不负责任的所谓“强化训练”,其结果不仅酿成事倍功半,甚至是负效应的教学苦果,而且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此,我真诚地希望广大教师,尽快回归到严谨求实、精要高效的轨道上来。因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早就告诫人们:“加重负担必然导致肤浅”。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和领导者,是学校的神经中枢。校长自身素质、管理理念、决策水平、工作技能技巧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质量和各个环节工作的顺畅。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的小些,他关系千万人的学业;说的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  一、让奋斗目标成为前进的灯塔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目标管理极为关键。学校奋斗目标必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形成,要善于把校长的个人意志与
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李行健今年2月2日是叶籁士同志逝世周年的祭日。叶老逝世后,我几次想写点东西来缅怀这位可敬可佩的长者,但总不知从何说起,以致每次开个头都没有写下去,内心总有
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接下来详细阐述了电力工程中输电线路施工要点,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 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电力工程建设,作为满足人们对电力系统运行控制的安全稳定需求。然而,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存在管控意识不高、线路 遭到破坏以及线路占地等问题。要想对输电线路的质量效果
当今世界,体育与经济、政治互相交融互相渗透,致使体育的力量不仅深深融入到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幸福生活和未来都离不开体育文化的支撑,体育文化越来越以科学的、大众的体育精神融入到每个人,作用到人的一生,正因为此,中学体育要为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一、 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  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和任务不是将所有学生培养成运动员,而更重要的
语言文明建设与法制观念沈锡伦文明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法制社会,“有法必依,违法必纠,事事处处讲法”是法制社会的基本特征。这“事事处处讲法”当然也包括了语言应用在内。我认为
菲律宾华校的闽南话与普通话情结□王燕燕文化是民族最大的凝聚力,教育则是传播文化最主要的利器。自1899年创立第一所华校至今,菲律宾华校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目前菲律宾华校的
制度建设是师范院校普及普通话的保证云南省语委办公室师范院校的推普工作,除了要提高学校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外,还涉及到骨干队伍的建设、师生的共同参与、工作目标的确立和
摘 要 以不同区域种植的大蒜为材料,通过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安康市紫阳县金石村和安康恒口农科所两个产地的大蒜样品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通过测定,紫阳县金石村大蒜硒平均含量远高于安康恒口农科所提供的大蒜硒平均含量。  关键词 大蒜;微量元素;硒含量;原子荧光光谱法  中图分类号:TS255.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35.032 
“牺牲”的文化来源雷汉卿在现代汉语中,“牺牲”的意思是“舍弃”,又特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然而在古代汉语中,其含义却和现在大不相同。在上古汉语中,“牺牲”有析言、统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