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事法,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学中给学生讲故事。故事法在儿童教学中非常普遍,近年来也被各教育家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却很少有人用这种方法,或者虽然用了,但却没有对这个方法的实践进行总结归纳,把实践化为理论。
故事法是我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最初给学生们讲故事,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没有把它作为常规的教学方法。但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我发现讲故事对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第二个学期我进行了反思,并作了归纳总结,把实践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更加有计划,更加科学地给学生讲故事。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发现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故事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但因为我们学校所处位置比较偏僻,学生的阅读面是非常窄的。而且农村里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有人会给孩子们讲故事。还有就是学生们在初中时,被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所束缚,一到高中,教学有所变化,他们就会非常感兴趣。于是,每当上下午的课时,我总会花几分钟时间给他们讲故事。这不仅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且对学习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在这里,就把自己用故事法教学的经验记录一二,供大家参考。
一、常讲故事的目的
我给学生们讲故事的主要目的如下:
1、为提高学习兴趣而讲。这在前面讲原因的时候已经提到,讲故事主要起一个“警示”和连接的作用。为了这个目的,我主要在下午上语文课和一段时间的课本教学后讲故事。有时候教师自己也会感到上课非常地累,少了一些快乐,多了一些束缚。尤其是夏天下午的课,自己也是昏昏沉沉,不要说让学生提起精神来了。这时候,我往往会选择讲一个故事开始一堂课,学生也往往会跟着我的故事而从梦中“惊醒”。
还有的时候,上完一个单元,要讲练习了。这些练习是学生做过的,而且我也改过的,但还没有讲过。学生总觉得自己已经会了,或没必要讲了(通过考查证明不是),但我总要让他们巩固一下。这时候他们会觉得厌烦,于是故事就上场了。
2、为提高教学效率而讲。上课文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课外的文学文化常识是书上找不到的,学生一时也无法自己弄清楚的。这时候我就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告诉他们。比如我在上《过秦论》《鸿门宴》时,就把秦统一六国和楚汉战争的前因后果讲了个透彻,再把地理老师春秋战国和秦统一的地图借来。上课的时候,学生就能很直观地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信息,并且很容易就能接受知识,消化知识。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字词的掌握上几乎没有什么困难。
3、为引导阅读方向而讲。自习课的时候,每个班主任总能收上一两本课外书,那是学生偷偷看的。学生往往因为看书而迟交或不交作业,有时候上课也看,就影响了课堂效率。对语文老师来说,课外书当然是提倡看的,不过要分时间。但我发现,学生们看的课外书太“杂”、太“滥”,非常有必要进行引导。
开始的时候,我把个别学生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不要看或者尽量少看那些娱乐杂志,多看看经典文学作品。然后我又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说经典作品对人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后来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上《再别康桥》时,讲了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与他的诗。有一位平时并不怎么爱看书的学生竟然去借了徐志摩的诗集来看,并且每有不懂的地方就主动来问我。
这以后,我就用讲故事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看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我讲了楚汉战争以后,就有学生借《高祖刘邦》一书来看;我讲了鲁迅与许广平的故事以后,学生以往对鲁迅厌烦的态度就大为改观,反而借了鲁迅的小说、杂文、日记、家书、传记和评论来看。
4、为扩充课外知识而讲。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所能接触的东西实在太少了。虽然有网络,但其作用并不是为了学习,往往是为了玩。除了偶尔印发一些课外文化常识资料给他们阅读以外,我总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把课外的常识告诉给他们。比如,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故事,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世说新语》中名人雅士的故事等等。
5、为结合情感教育而讲。一直认为,语文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语文教学要和情感教育相联系。我在上课的时候,总会结合课文内容,给他们讲一些做人处事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些名人具有良好品格的故事。
比如,上《劝学》时,给学生讲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劝勉他们努力学习;上《学记二则》《师说》时,给学生讲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他们要尊师重道;上《我的呼吁》《这个世界的音乐》时,给学生讲二战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故事,呼吁他们尊重并爱护每一个生命;上《读〈伊索寓言〉》时,给学生讲钱钟书和杨绛在文革时的生活故事,鼓励他们对待困难要抱有乐观主义的态度……
此外,常讲故事的另一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常讲故事也锻炼了我的口语水平,在上课的时候我尽量把教学语言简洁化、生动化、科学化。
二、总讲故事的人和方法
总讲故事的人当然是我自己了。教师讲故事,方法可以自己控制。但是我也越来越注重让学生自己来讲故事。对他们的最初要求是能够复述一个故事。比如《读〈伊索寓言〉》中有九个寓言故事,我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讲述其中的任意一个,并加入他们自己适当的想象。第二步要让他们选择讲故事的时机,主要是结合课文内容,明白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故事。第三步是创作故事,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己编一个故事。后来主要用于创作小说中。最后就是化故事于无形,不再借助故事的“魔力”,就能够很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方法有很多,上面说的复述、创作是;选择内容、时间、场合也是;还有就是要注意讲故事的一个度。讲故事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事物总是两面的,它也有缺陷。有时候讲故事的时间太多,就会主次不分;有时候把故事讲得过于生动,学生就很容易沉醉其中,反而难以转移注意力,上课的效率不仅不能提高,反而会降低。
故事法是我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最初给学生们讲故事,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没有把它作为常规的教学方法。但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我发现讲故事对语文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第二个学期我进行了反思,并作了归纳总结,把实践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更加有计划,更加科学地给学生讲故事。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发现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故事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但因为我们学校所处位置比较偏僻,学生的阅读面是非常窄的。而且农村里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有人会给孩子们讲故事。还有就是学生们在初中时,被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所束缚,一到高中,教学有所变化,他们就会非常感兴趣。于是,每当上下午的课时,我总会花几分钟时间给他们讲故事。这不仅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且对学习的帮助是非常大的。在这里,就把自己用故事法教学的经验记录一二,供大家参考。
一、常讲故事的目的
我给学生们讲故事的主要目的如下:
1、为提高学习兴趣而讲。这在前面讲原因的时候已经提到,讲故事主要起一个“警示”和连接的作用。为了这个目的,我主要在下午上语文课和一段时间的课本教学后讲故事。有时候教师自己也会感到上课非常地累,少了一些快乐,多了一些束缚。尤其是夏天下午的课,自己也是昏昏沉沉,不要说让学生提起精神来了。这时候,我往往会选择讲一个故事开始一堂课,学生也往往会跟着我的故事而从梦中“惊醒”。
还有的时候,上完一个单元,要讲练习了。这些练习是学生做过的,而且我也改过的,但还没有讲过。学生总觉得自己已经会了,或没必要讲了(通过考查证明不是),但我总要让他们巩固一下。这时候他们会觉得厌烦,于是故事就上场了。
2、为提高教学效率而讲。上课文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课外的文学文化常识是书上找不到的,学生一时也无法自己弄清楚的。这时候我就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告诉他们。比如我在上《过秦论》《鸿门宴》时,就把秦统一六国和楚汉战争的前因后果讲了个透彻,再把地理老师春秋战国和秦统一的地图借来。上课的时候,学生就能很直观地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信息,并且很容易就能接受知识,消化知识。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字词的掌握上几乎没有什么困难。
3、为引导阅读方向而讲。自习课的时候,每个班主任总能收上一两本课外书,那是学生偷偷看的。学生往往因为看书而迟交或不交作业,有时候上课也看,就影响了课堂效率。对语文老师来说,课外书当然是提倡看的,不过要分时间。但我发现,学生们看的课外书太“杂”、太“滥”,非常有必要进行引导。
开始的时候,我把个别学生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不要看或者尽量少看那些娱乐杂志,多看看经典文学作品。然后我又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说经典作品对人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后来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上《再别康桥》时,讲了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与他的诗。有一位平时并不怎么爱看书的学生竟然去借了徐志摩的诗集来看,并且每有不懂的地方就主动来问我。
这以后,我就用讲故事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看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我讲了楚汉战争以后,就有学生借《高祖刘邦》一书来看;我讲了鲁迅与许广平的故事以后,学生以往对鲁迅厌烦的态度就大为改观,反而借了鲁迅的小说、杂文、日记、家书、传记和评论来看。
4、为扩充课外知识而讲。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他们所能接触的东西实在太少了。虽然有网络,但其作用并不是为了学习,往往是为了玩。除了偶尔印发一些课外文化常识资料给他们阅读以外,我总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把课外的常识告诉给他们。比如,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故事,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世说新语》中名人雅士的故事等等。
5、为结合情感教育而讲。一直认为,语文教学和其他科目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语文教学要和情感教育相联系。我在上课的时候,总会结合课文内容,给他们讲一些做人处事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些名人具有良好品格的故事。
比如,上《劝学》时,给学生讲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劝勉他们努力学习;上《学记二则》《师说》时,给学生讲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他们要尊师重道;上《我的呼吁》《这个世界的音乐》时,给学生讲二战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故事,呼吁他们尊重并爱护每一个生命;上《读〈伊索寓言〉》时,给学生讲钱钟书和杨绛在文革时的生活故事,鼓励他们对待困难要抱有乐观主义的态度……
此外,常讲故事的另一目的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常讲故事也锻炼了我的口语水平,在上课的时候我尽量把教学语言简洁化、生动化、科学化。
二、总讲故事的人和方法
总讲故事的人当然是我自己了。教师讲故事,方法可以自己控制。但是我也越来越注重让学生自己来讲故事。对他们的最初要求是能够复述一个故事。比如《读〈伊索寓言〉》中有九个寓言故事,我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讲述其中的任意一个,并加入他们自己适当的想象。第二步要让他们选择讲故事的时机,主要是结合课文内容,明白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故事。第三步是创作故事,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己编一个故事。后来主要用于创作小说中。最后就是化故事于无形,不再借助故事的“魔力”,就能够很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方法有很多,上面说的复述、创作是;选择内容、时间、场合也是;还有就是要注意讲故事的一个度。讲故事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事物总是两面的,它也有缺陷。有时候讲故事的时间太多,就会主次不分;有时候把故事讲得过于生动,学生就很容易沉醉其中,反而难以转移注意力,上课的效率不仅不能提高,反而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