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学制短,当下有一些高职院校重教学而轻教育,重技能而轻素质。传统文学经典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掘其中蕴藏的丰富内涵,与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情感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对高职的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成长规律,利用中国传统文学经典作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和学习,从中提高人文素养,提升道德教育水平。
【关键词】:传统文学经典;高职院校德育;积极
当前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重灌输,重说教,重形式等现象,加之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人文素养水平有限,德育工作常常陷入困境。然而,对于必将走上社会的学生而言,除了具备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需要加强道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实现个人价值。学校的功能不仅仅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更是培养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是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更加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a德教育资源,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文学经典越来越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快餐文化下的网络文学、图像文学等等,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运转的网络时代,经典文学离人们渐行渐远。以传统文学经典为载体,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和学习,把文学经典的深刻内涵与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情感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提升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1.利用传统文学经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自古以来,体恤民情、忧患国难,悲悯苍生就是文人们强烈的情怀之一。传统文学经典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厚生爱民的普世价值,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民族精神的稳定根基。爱国是屈原《离骚》中“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真诚炽热;爱国是唐代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凛凛大义;爱国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至死不休。尤其是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通过对壮怀激烈的《满江红》诵读和学习,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体验式教育,让他们记住国仇和民族恨,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激发爱国热情,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为实现中华民主的伟大复兴而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把爱国主义教育植根于学生灵魂深处。
这些千古流传、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学经典,鼓舞着无数后人为国家兴亡,民族命运而奋斗不息。高职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学经典的阅读和学习,将之转化为现代人的人文精神,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优秀的职业道德感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把个人荣辱与国家大义紧密相连,把个人道德升华与群体道德完善统一起来,把个人职业和家国梦想联系起来,由此转化为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传统文学经典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培养其爱国忧民的意识,至今仍有感奋人心的魅力和价值。
2.利用传统文学经典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培养
传统思想追求人和自然和谐统一,不为现实所累,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和主体人格的独立自由。东晋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潇洒悠然;诗仙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个性;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然超脱。前人们以梦为马,用挥洒自如的笔法书写着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自由的强烈向往。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处境多么恶劣,都能积极面对,笑傲人生。他们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同样给世人带来智慧的启迪和哲理的感悟。
以司马迁《报任安书》为例,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司马迁仍矢志不移,決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一个庄重雄伟的象征,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对于当下社会,这是对生命价值的完美解读。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存在追求物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至上等不良倾向。尤其是高职院校中,不少学生患上网瘾、依赖手机电脑,对国家和社会都漠不关心。在越来越多人被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冲击和异化之时,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有助学生重新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疏解精神焦虑,重新建立起高尚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有助于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促进内心和谐。
3.利用传统文学经典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健康美好的情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标志,更是做人与做事的关键性的品质要素。人的情感多种多样,能善于控制情感、正確抒发情感,更容易拥有机遇,做出成绩。
传统文学经典学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它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学作品是主体情感的产物,是作家内在情感的物化与外显,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丰富的情感教育价值。传统文学经典更是一种惟情 的文学,一种诗化的文学。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都是作者饱蘸着感情之笔写成的,通过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塑造,以深沉质朴的情感内涵,感人纯洁的人性之美打动学生的心灵。传统文学经典的情感内容与现代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心理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这是传统文学经典情感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对母爱的深情礼赞;“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诠释着关于爱情生死相依、白头到老的誓约;“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启迪人们真挚的知己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在于心灵的相通。《红楼梦》中宝黛二人心灵相通、互相尊重,以血泪抒写了古典文学中最感人的爱情绝唱。传统文学经典作品诠释着中国传统道德中崇尚仁爱,注重亲情的民族心理,其至真至纯的情感表达,精湛美妙的表现艺术,都唤起大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情感追求,使他们在审美享受、情感愉悦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升华了自身的精神境界。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高职学生更加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毕业后掌握专业技能,常常从事一线工作和基础作业,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
文学经典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学成就最高的标志,能较为完整的体现整个民族的道德思想,价值取向和审美观点,其中蕴含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思想更是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传统文学经典进行精神教化和行为指向,使得学生在文学经典中获得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指引,心灵的净化,在未来发展中真正成为国之所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立顾晨琳.论传统文学经典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J].语文学刊,2013(11)
[2]张猛.基于文学经典阅读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模式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1)
[3]杨棣.关注大学生文化经典阅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关键词】:传统文学经典;高职院校德育;积极
当前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着重灌输,重说教,重形式等现象,加之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人文素养水平有限,德育工作常常陷入困境。然而,对于必将走上社会的学生而言,除了具备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更需要加强道德教育,提升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实现个人价值。学校的功能不仅仅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更是培养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是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更加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a德教育资源,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文学经典越来越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快餐文化下的网络文学、图像文学等等,在这样一个经济高速运转的网络时代,经典文学离人们渐行渐远。以传统文学经典为载体,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和学习,把文学经典的深刻内涵与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情感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提升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1.利用传统文学经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自古以来,体恤民情、忧患国难,悲悯苍生就是文人们强烈的情怀之一。传统文学经典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厚生爱民的普世价值,这些都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民族精神的稳定根基。爱国是屈原《离骚》中“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真诚炽热;爱国是唐代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凛凛大义;爱国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至死不休。尤其是南宋爱国将领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通过对壮怀激烈的《满江红》诵读和学习,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体验式教育,让他们记住国仇和民族恨,反对战争,反对侵略,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激发爱国热情,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为实现中华民主的伟大复兴而发愤学习,刻苦钻研,把爱国主义教育植根于学生灵魂深处。
这些千古流传、荡气回肠的爱国主义传统文学经典,鼓舞着无数后人为国家兴亡,民族命运而奋斗不息。高职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学经典的阅读和学习,将之转化为现代人的人文精神,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优秀的职业道德感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把个人荣辱与国家大义紧密相连,把个人道德升华与群体道德完善统一起来,把个人职业和家国梦想联系起来,由此转化为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传统文学经典对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培养其爱国忧民的意识,至今仍有感奋人心的魅力和价值。
2.利用传统文学经典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培养
传统思想追求人和自然和谐统一,不为现实所累,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和主体人格的独立自由。东晋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潇洒悠然;诗仙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岸个性;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然超脱。前人们以梦为马,用挥洒自如的笔法书写着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个体生命自由的强烈向往。人生道路难免坎坷,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处境多么恶劣,都能积极面对,笑傲人生。他们超凡脱俗的人生态度,同样给世人带来智慧的启迪和哲理的感悟。
以司马迁《报任安书》为例,即使在受了宫刑之后,司马迁仍矢志不移,決心忍辱完成父亲未竞之业。他在给好友任安的《报任安书》中,表达了他受刑之后的痛苦心情,并提到写作《史记》的意图和完成的决心。就在这篇著名的书信之中,司马迁把泰山融入千古名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司马迁的心目中,泰山是一个庄重雄伟的象征,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对于当下社会,这是对生命价值的完美解读。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存在追求物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至上等不良倾向。尤其是高职院校中,不少学生患上网瘾、依赖手机电脑,对国家和社会都漠不关心。在越来越多人被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冲击和异化之时,中国传统文学经典所蕴含的独特魅力,有助学生重新唤起对真善美的追求,疏解精神焦虑,重新建立起高尚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有助于完善大学生道德人格,促进内心和谐。
3.利用传统文学经典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健康美好的情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标志,更是做人与做事的关键性的品质要素。人的情感多种多样,能善于控制情感、正確抒发情感,更容易拥有机遇,做出成绩。
传统文学经典学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它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学作品是主体情感的产物,是作家内在情感的物化与外显,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和丰富的情感教育价值。传统文学经典更是一种惟情 的文学,一种诗化的文学。经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都是作者饱蘸着感情之笔写成的,通过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塑造,以深沉质朴的情感内涵,感人纯洁的人性之美打动学生的心灵。传统文学经典的情感内容与现代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心理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这是传统文学经典情感教育得以实现的前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对母爱的深情礼赞;“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诠释着关于爱情生死相依、白头到老的誓约;“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启迪人们真挚的知己不在于距离的远近,而在于心灵的相通。《红楼梦》中宝黛二人心灵相通、互相尊重,以血泪抒写了古典文学中最感人的爱情绝唱。传统文学经典作品诠释着中国传统道德中崇尚仁爱,注重亲情的民族心理,其至真至纯的情感表达,精湛美妙的表现艺术,都唤起大学生的审美兴趣和情感追求,使他们在审美享受、情感愉悦的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道德品质,升华了自身的精神境界。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高职学生更加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毕业后掌握专业技能,常常从事一线工作和基础作业,是国家建设的生力军。
文学经典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学成就最高的标志,能较为完整的体现整个民族的道德思想,价值取向和审美观点,其中蕴含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思想更是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利用传统文学经典进行精神教化和行为指向,使得学生在文学经典中获得生命的真谛,人生的指引,心灵的净化,在未来发展中真正成为国之所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立顾晨琳.论传统文学经典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J].语文学刊,2013(11)
[2]张猛.基于文学经典阅读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拓展模式研究[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1)
[3]杨棣.关注大学生文化经典阅读[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