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高中德育生活化之路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dero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重、高考压力大,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状态不容乐观,有逐渐远离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倾向,不能有效地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要。面对高中德育如此尴尬的局面,学校潜心研究,并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学校实际的“德育生活化”之路。
  一、以理论学习为起点,正确认识“德育生活化”的内涵
  为了正确认识“德育生活化”的内涵,学校定期组织德育干部和班主任学习相关的文章,并统一购买了汪凤炎等著的《德化的生活——生活德育模式的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一书作为研究学习的蓝本。在阅读、撰写读书心得、深入探讨的过程中,许多科任老师也加入进来,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研究活动推及至全校教职工。通过学习,大家深刻理解到,所谓德育生活化,就是强调道德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积极开发利用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现代生活资源,让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回归学生的生活,通过学生的道德生活实践,引导学生在探究生活意义、思考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感悟生活,领悟道德的内涵,培养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德育生活化强调学校德育在内容上要贴近社会生活,在方式上要走进学生生活,在德育领域上要覆盖现实生活,在德育评价上要指向现实生活。
  教育总是与生活并行的,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学生是在生活中接受教育的,“一个人有怎样的生活,在他面前所展示的道德和道德意义就会是怎样的;一个人的生活境界有多高,他所揭示和理解的道德意义也就会有多高。因此,学校德育只有真正地回归生活,才能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二、以班会课为突破口,密切德育与生活的联系
  为打破传统班会课的僵化模式,我们要求班主任思想上要重视班会课,内容上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际,形式要多种多样,可采用由学生做主持人,以校园真实情景——乱扔垃圾、乱涂乱画、踩踏绿化地、破坏公物、乱花零用钱、浪费水电、浪费粮食等为切入口,让学生深入思考,广泛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警醒;或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带手机到校的利与弊、上网聊天的得与失、周末是参加社区义工活动还是参加兴趣班学习等展开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做法,感悟人生哲理。总之,我们要让班会课成为学生窥探社会热点、洞察社会发展趋势、关注身边人物、关心自身发展的平台,让班会课成为师生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分担忧虑、分享喜悦的天地,让班会课成为大家喜闻乐见、表现自我、感受生活、感悟人生道理的舞台,让班会课成为德育生活化的突破口。
  三、以学生活动为抓手,拓展德育生活化的外延
  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由感性走向理性的桥梁,是激发道德情感的催化剂,是培养道德能力的平台。德育生活化要求学校德育走出书本,走进日常生活;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实践。
  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拓展德育生活化的路径。一是由学校团委和学生会牵头,组织学生自律委员会,下设学习部、文体部、纪检部、卫生部等部门,各年级下设分会,让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积累管理经验,培养领导能力。二是大力倡导学生自发组织社团并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只要符合申报条件、有章程、有活动计划或行动纲领的学生群体都可组建自己的社团。学校一学期开展一次社团展示活动,让志同道合、有共同爱好的学生在学习之余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在参与社团活动中培养组织能力和集体精神。三是每年开展几次大型活动,如爱国歌曲大合唱、十佳学生才艺展示,各种球类比赛、手工制作、即席挥毫、绘画、厨艺大比拼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我,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体会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在活动中领悟“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真谛。四是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义工活动。学校要求学生每个寒暑假或周末必须参与社区或乡村的义工活动,为孤寡老人和孩子做清洁、换送煤气、购买生活用品等力所能及的工作,参与或协助社区组织宣传、清洗、绿化美化等工作。学校德育处和团委会也会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基地去参观、学习、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的发展。
  四、以校园传媒为平台,营造德育生活化的氛围
  “社会道德环境是个性道德成长背后的一只看不见的推手。”学校利用全部学生在校住宿的优势,以校园传媒为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生活化氛围。学校广播站在中午和傍晚时分,播放“校园热点大家谈”节目,邀请师生作点评、谈感受。学校电视台每天18:00—18:45时向各班播放“时事精选”“一周新闻”“焦点访谈”“人物周刊”等节目,周日晚21:00—22:00时播放学校电视台制作的校园新闻、“校园生活大观”节目,让学生安坐课室也能知天下事、校园事。学校宣传组每周出版《校园简报》,教学大楼每层均设有报纸栏,校道两旁有多处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总之,学校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一个“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氛围,让学生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道理。
  德育生活化不是要矮化学校德育,更不是要使学校德育庸俗化,而是要增加学校德育与生活的适切度,增强学校德育的温暖度;德育生活化不是不讲学校德育的刚性和柔性,而是更强调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的交融性和粘合性。当德育内容完全融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就有可能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学校德育的内容,并将之转化为内在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有道德的人。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广东佛山 528211)
  责任编辑 黄娟
其他文献
诺尔曼·丹森曾在其作品《情感论》中指出,“没有情感,就谈不上人。”情感是影响人格和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而儿童期是人的情感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时期。那么,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中,我们应该怎样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呢?心理学研究表明,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能够培养和发展一切道德情感赖以产生的心理机制——同情。基于此,我们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尝试探索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进
课时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材单元目标的具体化,是最具有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部分强调要“整体把握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教师要在把握整个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单元或课的教学目标,处理好长期形成的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突出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新课程实施10年来,许多老师忽视了对品德与社会课时教学
近年来,很多学校自我宣传、自我标榜的冲动很强,开展了几个德育活动,就大肆鼓吹形成了所谓的德育特色。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将自己开展的德育活动包装成所谓的“德育品牌”,像货真价实的商品一样到处宣扬、推销。  该如何看待这种倾向呢?  一、“德育特色”:能否成立  在我看来,“你有别人没有”才能称为特色,也就是说特色应该是一件事物所独有的特性。以此标准来衡量,德育是无法称特色的,因为德育是所有学校都必须进
“虎妈”现象不该提倡,中国父母应为下一代营造一个宽松、健康的成长环境。”在成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会议上,中国教育部基
2002年1月7日22时40分左右,河南省林州市临洪镇必林宾馆发生重大火灾,造成3人死亡,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这起火灾的发生,不仅有许多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更说明在去年全国
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在北京启动。该工程将吸收孔子、孟子、曾子等圣贤有关孝行教育的思想精华,结合国内外青少年专家和成功培养孩子成才的優秀家长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4到6岁的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孝子也能按计划用工程的方式量产?舆论对此褒贬不一。《光明日报》评论指出,孝子工程虽然有促进青少年道德培养的良好初衷,但这种
同学们:  1998年,法国一位名叫巴拉昂的最年轻的媒体大亨因病去世了。去世前,他留下一份遗嘱,让人们思考和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他在遗嘱中说:我曾经是一个穷人,现在却以富人的身份走向天堂,但我不愿意把成为富人的秘诀带走。这个秘诀就锁在法兰西中央银行我的个人保险箱里。如果谁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谁就能得到我的奖赏和掌声——一百万法郎。  此事被报道后,一共收到48651份应征信函,但只有一份与
不久前,笔者受委派,作为广州市白云区德育绩效评估组组长,参与了部分中小学德育绩效的评估工作。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
当“80后”教师遭遇“90后”学生时,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下面撷取几组镜头,看看他们之间演绎着的融洽、震撼、碰撞、感动、沟通,读完下面的这些故事,我们能看到“80后”在“90后”面前的角色大转换。    换一种方式    季老师,女,1985年生,五年级计算机老师  “时尚爱笑的好姐姐”“温柔可爱的好老师”“绝对是稀有的好老师”……说起这些班里的孩子们给她的“QQ印象”评价,季老师难抑心中的喜悦,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1823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5.1%的人关注明星吸毒涉毒事件,68.0%的人表示明星吸毒涉毒容易误导青少年。调查中,82.2%的人认为"娱乐圈风气不正",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