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延堂:教学改革路上的浅唱与深情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手记:寂寞、守望、呼啸、浅唱、深情,是杜普雷经典大提琴协奏曲《光与影》的关键词。不妨借用她对落叶般“寂寞”中的“守望”以及倾听“贝壳里”传来海的呼啸的深情,来形容孙延堂为教学改革“浅唱”挥笔描绘的浓重色彩。一切的作为都只为不留下“今生”教学的“遗憾”。
  课堂中的“浅唱”,听到海的“深情”呼啸
  2015年9月,任教33年的孙延堂老师又循环到新一届的高一。喧嚣过后,矛盾凸显。课下精心准备,课上激情燃烧,却点燃不了学生的热情;年年的努力和付出,对高三的热忱和期待,却得不到高考成绩的回报;学生课上精神不集中,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厌学弃学成为并不鲜见的现象。
  即使有着三十多年教学经验积淀,面对这样的课堂,孙延堂仍常感无助与困惑。有人劝他:“快退休了,愿咋咋地吧,问心无愧就行了。”但孙延堂不认这个理儿,责任感与自律心驱使着他寻找“突围”的路径。一个偶然的机会,苏轼的黄州“突圍”让他灵光一闪。于是,他开始寻找学生兴趣的突破口,主动出击。
  一次讲课时,孙延堂举了某部电影的结构和人物作为例子,发现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孙延堂惊喜得差点叫出来。于是,他开始从兴趣入手,重新计教学环节。得知学生喜爱看影像音频视频,孙延堂便利用自习时间组织学生看电影。但事先“约法三章”:一是看完后必须讨论探究几个问题;二是必须写一篇影评。学生乐呵呵地答应了。孙延堂陆续播放了自己精选的电影《人证》《沙器》和《东线战事》等,然后设计与电影结构、人物、线索和主题相关的问题(与高考小说阅读、鉴赏评价挂钩),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展开讨论。效果出奇的好,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都争着发表意见。几天后,一篇经孙延堂精心修改的集合学生观点的影评“横空出世”,分发到每个人手中,实现成果共享,学生也由此学到了不少的影评知识。从此,孙延堂的课堂上,踊跃发言的人多了,愿意写作的人多了,积极参与研讨人多了;唠闲嗑的少了,做与课堂无关之事的少了。
  尝到变革甜头的孙延堂,开始不断变换“节目”内容吸引学生。无论是组织学生自编话剧剧本,训练写作;还是尝试话剧表演,培养学生表演能力;抑或是播放音频视频,提高学生演讲欣赏能力……孙延堂总能找到合适的“节目”让学生感受诗意之美,学习之美,生命之美。
  就这样,曾经一潭死水般的课堂,荡起了层层涟漪。孙延堂也从学生那渴望表达的神态中,从那探究问题的发言中,找回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仿佛从一只只贝壳中,听到了大海的呼啸,自己的心头也涌起了波涛。
  “投石问路”,“微研”突围
  在教学实践中,孙延堂深知,兴趣导入只是开始,教学手段升级才是关键,由对一般问题探讨的兴趣出发,深入探究领域,进而培养探究性思维,才是自己应该追求的方向。在经过精心思考后,受电视“创客”节目的启发,孙延堂决定把调动学生兴趣的一般性探究,变成一种“微科研”课题研究进行试水。而这需要孙延堂在备课时,结合高考走向和改革趋势,有意识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微研究方向。
  以点带面,先易后难。课堂上,孙延堂将简单的问题,留给一般学生回答。那些较难的问题,作为“微研”课题,留给感兴趣的同学深入探究。为此,孙延堂动员大家成立“微研”课题组,并对微课题进行编号。同时,孙延堂还给予参加“微研”的人以形式各异的“实惠”政策:业余时间自由使用老师的电脑,查阅资料;小组成员可随时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开会讨论课题……
  看似寻常最崎岖,细微之处见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孙延堂深刻认识到:把课堂交给学生,把问题抛给学生,把信心留给学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勇于尝试,“老马过河,只要他们的思维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将来有所帮助,我就心满意足”,孙延堂带着“突围”后的喜悦如是说。
  “点石成金”,硕果累累
  2015年底,经过共同努力与探索,带着成功后的疲惫与喜悦,在班主任和部分家长的帮助下,孙延堂所在的班级“微研”课题专辑将出版。为安排书的封面设计,孙延堂在班上倡议,举行书面设计大赛,最后电脑操作手马绍嘉组的设计胜出,孙延堂引导着学生对其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中国捕捉暗物质的卫星“悟空”刚刚发射成功,而我们“微研”的小课题,不都是书本中的“暗物质”吗?我们人可以不上天入地,但思想必须是纵横驰骋千万里,穿越古今五千年。凭借互联网 的时代潮流和便利条件,我们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像孙悟空一样,发散自己的思维。马绍嘉组的封面插图正是有如此的表现,自然当选。(本期“教育笔记”栏目中有孙延堂老师的“微研”课题介绍。
  教学中,孙延堂知道,在教材里不光有“暗物质”需要捕捉,更有传统文化知识需要挖掘。2015年辽宁高考使用课标卷试题,增补了新的考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虽然只是3分题,但沉淀在教材中的文化知识确实很多。于是孙延堂带领大家找到契合点,开始分组、分课、分专题挖掘研究“高中语文教材”和“语文读本”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些工作很繁琐,需要大量的时间,耐心细致地寻找归纳,上网搜集资料,归类编排,但学生们却不辞辛苦,愉快地开始了枯燥而又有趣的研究探讨。现在整个过程进入尾声,出版在即。
  “人平亦可不凡”,是孙延堂常挂在嘴边的话。有人问他,在教改中你是怎样做到“研教”结合的?孙延堂引用了渊明《饮酒》诗中的句子“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算作回答。
其他文献
夏秋季节,家庭和办公场所空调常开,屋里屋外一凉一热,导致很多人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是反酸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倦怠、不思饮食、嗳气等症状。该症属中医“痞满”“胃痛”范畴,多由于外界气温变化、自身情志变化导致脾胃功能失衡引起。治疗上常采用芳香化浊、健脾和胃的方法。下面介绍一款药茶,简单方便且效果不错。  取藿香、佩兰各9克,二者混合一起,煎煮30分钟后即可,适合长期饮用。方中,藿香味辛、性微
患者男性,56岁。反复胸闷、气促10余年,近段时间出现劳累后四肢无力。在本地医院检查,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心脏超声报告:左室60mm,左房58mm,射血分数28%,肺动脉高压伴三尖瓣反流。医生说是心衰,建议到大医院进行心脏移植。  患者有高血压1 0来年,长期服药控制,血压控制在120/80mmHg左右。  请问,目前的情况用药不能控制吗?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浙江 刘先生  刘先生:  在现阶
10楼朝北的一间病房总会射入“阳光”,这间看似普通的病房,实际是一间关爱白血病患儿的学校——在患儿的心目中,更喜欢称之为新阳光病房学校。截至2016年,“新阳光病房学校”已发展到11个省市23间教室,每年服务超过1000名儿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院学校。  光头,肤白,手背、胳膊或锁骨下埋着针头的孩子是这里的学生,他们大都患有白血病,这里是能短暂忘却病痛的地方。  “新陽光病房学校”是纯粹的公益性
认识世界是重要的,而生活的世界是从身边开始的,对孩子们来说尤其如此。国务院意见提出,將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这是符合科学成长规律的过程,爱国主义就是一种家国情怀。对世界的爱也是从一家一乡成长起来的。”
受到寒冷气温的影响,很多高血压患者出现血压波动。中药在控制高血压方面具有一定疗效,而且温和、副作用小,符合平稳降压的原则。高血压人群中,多数辨证属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证,主要症状是头晕或眩晕、头痛、脖子有僵硬感、目赤或目涩、眼睛酸胀、视物模糊、面色紅、烦躁、口干口苦、耳鸣、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便秘、小便黄、舌红等表现。生活中,有上述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服用槐花黄芩汤来控制血压。  取槐花12
看到一篇文章称夸孩子聪明有消极后果而夸孩子努力有积极后果,请问:  1.这个研究是否真实存在?  2.结论是否可靠?  首先回答一下,这个实验是真实存在的。在教育心理学里,这个实验被用来研究孩子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和培养。"夸人聪明不如夸人努力"这个结论,不仅对孩子适用,与你我也息息相关。  在此实验及后续实验的基础上,Carol Dweck教授提出了「固定型思维模式」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理论。  
近日,成都市公布《成都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成都市将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积极拓展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其中视力残疾、听力残疾和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同时,成都市鼓励教师终身从事特殊教育事业。将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国家规定的特殊教育津贴标准基
我在一篇文章里看到,大蒜能彻底杀死幽门螺旋杆菌。这是真的吗?  湖南 胡先生  胡先生:  幽门螺旋杆菌常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感染后主要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与胃癌等疾病也有密切的关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国幽门螺旋杆菌携带者约有8亿。携带率虽然很高,但并非携带幽门螺旋杆菌就会患胃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更不等于患胃癌。  大部分时候,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和人和平共处。但在老年人、抵抗力差、
人到中年,有一种被支配的恐惧叫脱发!有调查显示,约四分之一的男性在中年后会有秃头的趋势,而表面看着仍光鲜亮丽的青年,其实背后也隐藏着脱发的心酸与焦虑……  脱发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毛发生长障碍的总称。由于头发的生长受到遗传、健康状况、激素水平、药物和气候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发生严重的脱发时需要在排查可疑诱因的基础上给予对症治疗。因为副作用而“跑偏”  最初,米諾地尔是为治疗高血压所研制的。它是一种
前不久,我科室一个实习医生因胃癌死亡,仅24岁。发病前一周,患者还在打篮球,因上腹不适去做胃镜,发现胃印戒细胞癌并广泛转移,没多久就并发肺栓塞而死亡。而他还不是我见过的最年轻的胃癌患者,目前,我诊治过的最年轻的胃癌患者是19岁。  在我国最常见的癌症里,胃癌排名第二,患者数占全世界胃癌患者数的40%。虽然胃癌的高发年龄在50~80岁,但近年来19~35岁的年轻胃癌患者数量比30年前翻了一番,国内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