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引导学生长期地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学习习惯 实践活动 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还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要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兴趣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良好效果的基础。有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气和灵性。在整堂课都要显得轻灵通透,这样学生自然不会感到累赘、枯燥,而是觉得趣味盎然,且具有延展性。以课文为引,引出语文的精彩纷呈。语文教师要兼有学者与诗人的气质,引导学生长期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1.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等形式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有时是枯燥乏味的。我在教学中通常会结合猜字谜、成语接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字词的兴趣。还可举行诗词朗诵会、背诵比赛、限时阅读能力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个性特征。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其中包括良好的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督促、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好语言文字,语言文字都没掌握好,如何和人沟通交流,如何准确地表情达意呢?新课标提出词语教学要随文讲解。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教学生字词语。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要花力气培养学生四种好习惯:字写端正;书读流利;话说明白;文写通顺。语文教师要做“语言医生”,及时而有耐心地矫正每一位学生学习语言的不良习惯。
1.让学生树立多学意识
从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开始,语文教师就有义务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把语文学好,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因此我们都应该用心学语文,力争多学。
2.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
3.在练笔中提高语文素养
提高语文素养任重而道远,只注重平时的读写积累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语文修养打动学生,激发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写语文”的习惯。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一种能力。引导学生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还可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这样做既可通过收集来的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扩大知识面。同时,收集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和提高的过程。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自己的周围,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如课外阅读、看电视、听广播、参加社会活动、旅游等,还可以从家庭、邻居、公共场所等人们的交流中获取知识。
要创造性地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诗文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语文知识竞赛”、“古诗擂台赛”等。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组织“课本剧表演”、“书法、手抄报、读书笔记展”等,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要积极营造语文学习氛围,如设立语文实践活动展台、展牌,定期举行相应的展览、展示,给学生提供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方面,语文学科因其内容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而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优越性。教学中要通过感情诵读、朗读表演、表演体验等,让学生充分享受这种高尚情感的愉悦和熏陶。久而久之,这些情感和熏陶,就会在学生的心底形成一种潜意识,凝聚成一种灵性,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何方所.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研究,2009,10.
[2]叶国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J].河北教育科学,2008,9.
[3]王明和.如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J].山西教育,2007,11.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激发兴趣 学习习惯 实践活动 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还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教学不单单是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要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兴趣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良好效果的基础。有兴趣才有求知的欲望,才有可能培养他们的才气和灵性。在整堂课都要显得轻灵通透,这样学生自然不会感到累赘、枯燥,而是觉得趣味盎然,且具有延展性。以课文为引,引出语文的精彩纷呈。语文教师要兼有学者与诗人的气质,引导学生长期接受优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1.以情动人,激发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型特点,利用电教媒体、直观教具等形式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境等。如教《春》可播放配乐朗诵或美妙的春天景象,让学生陶醉于盎然的春天气息中。这种情景熏染,让学生耳濡目染、全面感知,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体验成功,激发兴趣。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高的过程有时是枯燥乏味的。我在教学中通常会结合猜字谜、成语接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字词的兴趣。还可举行诗词朗诵会、背诵比赛、限时阅读能力比赛等活动。通过竞赛,学生体会到竞争的激情和成功的欢乐,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劲头更足。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的心理和行为方式,是由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个性特征。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其中包括良好的写字习惯,即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说普通话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习惯,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为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督促、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好语言文字,语言文字都没掌握好,如何和人沟通交流,如何准确地表情达意呢?新课标提出词语教学要随文讲解。教师应以课文为依托,教学生字词语。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要花力气培养学生四种好习惯:字写端正;书读流利;话说明白;文写通顺。语文教师要做“语言医生”,及时而有耐心地矫正每一位学生学习语言的不良习惯。
1.让学生树立多学意识
从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开始,语文教师就有义务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把语文学好,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因此我们都应该用心学语文,力争多学。
2.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可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不能仅满足于把知识传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
3.在练笔中提高语文素养
提高语文素养任重而道远,只注重平时的读写积累远远不够,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语文修养打动学生,激发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写语文”的习惯。
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一种能力。引导学生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还可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这样做既可通过收集来的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又可扩大知识面。同时,收集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和提高的过程。还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自己的周围,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如课外阅读、看电视、听广播、参加社会活动、旅游等,还可以从家庭、邻居、公共场所等人们的交流中获取知识。
要创造性地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诗文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语文知识竞赛”、“古诗擂台赛”等。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组织“课本剧表演”、“书法、手抄报、读书笔记展”等,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而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有效手段。要积极营造语文学习氛围,如设立语文实践活动展台、展牌,定期举行相应的展览、展示,给学生提供交流学习提高的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在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方面,语文学科因其内容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而具有其他学科没有的优越性。教学中要通过感情诵读、朗读表演、表演体验等,让学生充分享受这种高尚情感的愉悦和熏陶。久而久之,这些情感和熏陶,就会在学生的心底形成一种潜意识,凝聚成一种灵性,产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科学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从而形成高尚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何方所.浅谈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学语文研究,2009,10.
[2]叶国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J].河北教育科学,2008,9.
[3]王明和.如何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J].山西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