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即将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语文老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呢?我认为加强学生课后巩固复习指导,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有的老师对学生学习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导致学而无趣。前者表现为对学生的巩固复习不闻不问,不作任何要求。后者则表现为对学生的课后复习学习要求千篇一律,学生没有任何“自主”可言。
老师的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不知道复习什么。却不教给学生怎样去复习,学生也不懂得复习的方法,比如:课文复习应该立足于词、句、段、篇,你要注意什么;复习提纲怎样去写;立足于阅读感受,你应该如何提问等等。学生不知道,老师也不讲,似乎这些事情是学生天生就应该会的,就不应该是老师讲的东西。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认为复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自主”,老师不应该过问;另一方面可能是老师对复习的研究不够,不知道怎样去指导学生自主复习,所以不少老师布置学生复习也就很简单草率。
我认为要想让复习达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增强学生的三种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成功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复习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以苏轼的《题西林壁》为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这么四句28个字,字面意义描述庐山绚丽多彩,风姿各异;寓言意义(象征意义)表示正确认识事物,须保持距离;伦理道德意义指示处世待人毋偏执于一端;神秘意义暗指执滞、偏枯者难悟佛门,难化解万事万理。苏轼精研老释,倾心佛道,有超脱尘世的思想。你简直没办法穷尽它!老师虽然在课堂上讲了,学生不一定都能理解。那么,为了很好的把握该诗内容,学生只得通过课后巩固复习,加深对该诗的理解与解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课后巩固复习中,解决了知识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再经过互相启发,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碰撞,才会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
例如我在上完《荷花淀》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要借助于多种手段,为什么孙犁在描写女人们时只有对话描写而没有相关的动作和神态?战争是男人的事情,为什么孙犁要选择一群女人作为描写对象,而且是一群无名无姓的女人?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在课后巩固复习中对文本的解读思考已经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层面上,需要向老师请教才能作出解答,或者形成新的教学资源留到课上借助全班同学的智慧加以解决。这样逐渐让学生养成“复习文本多思考,解决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避免了学习中的“千人一面”现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新型学习模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既给学生提供了举一反三的学习空间,又给学生进行了宏观的方法指导和调控;既注重了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融汇整合,又注重了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和创新;既关注了学生的群体发展,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巩固复习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落实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有时脑海里常会浮现出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的身影: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顶时,又滚下来,于是又重新再推……也许命中注定他要终身服苦役。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反思那些无效的环节,生怕自己也会成为西西弗斯,也在不断地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始终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乐学、好学,继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课后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由此可见,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是行之有效的。
总忘不了一位诗人说的一句话,“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巩固复习中学到更多更完美更有效的知识,收获一生的宝贵的财富!
有的老师对学生学习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导致学而无趣。前者表现为对学生的巩固复习不闻不问,不作任何要求。后者则表现为对学生的课后复习学习要求千篇一律,学生没有任何“自主”可言。
老师的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不知道复习什么。却不教给学生怎样去复习,学生也不懂得复习的方法,比如:课文复习应该立足于词、句、段、篇,你要注意什么;复习提纲怎样去写;立足于阅读感受,你应该如何提问等等。学生不知道,老师也不讲,似乎这些事情是学生天生就应该会的,就不应该是老师讲的东西。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认为复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自主”,老师不应该过问;另一方面可能是老师对复习的研究不够,不知道怎样去指导学生自主复习,所以不少老师布置学生复习也就很简单草率。
我认为要想让复习达到有效甚至高效,就要让学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增强学生的三种学习意识——主动学习意识、自主学习意识、成功学习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正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复习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以苏轼的《题西林壁》为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这么四句28个字,字面意义描述庐山绚丽多彩,风姿各异;寓言意义(象征意义)表示正确认识事物,须保持距离;伦理道德意义指示处世待人毋偏执于一端;神秘意义暗指执滞、偏枯者难悟佛门,难化解万事万理。苏轼精研老释,倾心佛道,有超脱尘世的思想。你简直没办法穷尽它!老师虽然在课堂上讲了,学生不一定都能理解。那么,为了很好的把握该诗内容,学生只得通过课后巩固复习,加深对该诗的理解与解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课后巩固复习中,解决了知识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再经过互相启发,思维的火花才会不断碰撞,才会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而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地机械复制,而是积极地对客观世界能动反映。这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把学生视为加工对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授之以渔,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方式获得知识。
例如我在上完《荷花淀》后,有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要借助于多种手段,为什么孙犁在描写女人们时只有对话描写而没有相关的动作和神态?战争是男人的事情,为什么孙犁要选择一群女人作为描写对象,而且是一群无名无姓的女人?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在课后巩固复习中对文本的解读思考已经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层面上,需要向老师请教才能作出解答,或者形成新的教学资源留到课上借助全班同学的智慧加以解决。这样逐渐让学生养成“复习文本多思考,解决不了多请教”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巩固复习的基础上,鼓励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避免了学习中的“千人一面”现象,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新型学习模式。我在教学过程中,既给学生提供了举一反三的学习空间,又给学生进行了宏观的方法指导和调控;既注重了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融汇整合,又注重了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和创新;既关注了学生的群体发展,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巩固复习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落实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有时脑海里常会浮现出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的身影:推一块巨石上山,当石块靠近山顶时,又滚下来,于是又重新再推……也许命中注定他要终身服苦役。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反思那些无效的环节,生怕自己也会成为西西弗斯,也在不断地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习始终是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乐学、好学,继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一般包括教学实施和反馈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它们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这两个过程的不同特征,我们应分别遵循“好生吃得好——中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和“差生做得了——中生做得好——好生做得巧”的分层次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情景,使全体学生人人有压力,个个有动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
在教《石钟山记》一文中,有学生课后就对苏轼的“而笑李渤之陋也”提出反驳意见。根据教材提供的注释,这位学生认为:因为石钟山形如“倒扣的钟”,内中空穴很大,所以在崖壁上敲打,南边那座山岩壁厚就发出“函胡”之声,北边那座山岩壁薄就发出“清越”之声,而其他地方的山石敲打,并非“所在皆是也”,李渤的说法未必错,只是说得不够全面罢了。由此可见,学生课后的巩固复习是行之有效的。
总忘不了一位诗人说的一句话,“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巩固复习中学到更多更完美更有效的知识,收获一生的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