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42829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评估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60例小儿上肢手术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术中患儿体动情况、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术中患儿安静,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平稳且术后苏醒时间短。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氯胺酮;神经阻滞
  一般情况下臂丛神经阻滞需要病人的配合出现异感为较为可靠的标志,但小儿术前比较紧张易哭闹很难做到很好的配合,特别是1-6岁的幼儿。本研究通过术前肌注或静脉氯胺酮使患儿处于镇静状态配合臂丛神经阻滞完成手术。评估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60例择期上肢手术的小儿,年龄1-6岁,男37例女23例。ASA1或2级。手术为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上肢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及赘生指切除术。术前心肺及各项化验正常且近两周内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方法 患儿术前常规术前禁食8小时,如无静脉通路进入手术室后肌注氯胺酮4-6mg/kg和阿托品0.1-0.2mg/kg,待患儿入睡后开放静脉通路。有静脉通路则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面罩吸氧2-3L/分钟。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呼吸和脉搏氧饱和度。采用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当观察到患儿术侧上肢不自主运动或肌肉跳动且回抽无血后注入1%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0.5ml/kg。若患儿行臂丛神经阻滞时肢体活动予氯胺酮1mg/kg静脉注射后再行神经阻滞。术中静脉泵入丙泊酚2-4mg/(kg.h)-1维持镇静。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不佳时术中根据情况追加静脉注射氯胺酮1-2mg/kg。手术结束前5-10分钟停止丙泊酚使用。观察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手术中及手术结束时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和呼吸变化情况及术后清醒时间。
  结果
  57例患儿术中安静入睡,手术时无肢体活动且血压、心率、呼吸平稳。1例切皮时有肢体活动,静脉注入氯胺酮2mg/kg后开始手术,术中无再次追加氯胺酮。2例切皮时静脉注入氯胺酮术中又追加2次氯胺酮后完成手術。所有患儿均在手术结束后0-15分钟后完全清醒。60例患儿均无出现药物毒性反应、霍纳综合征和呼吸抑制血氧饱和度下降。
  讨论
  小儿心理状态不稳定,对麻醉手术常有恐惧、紧张、哭闹不合作的表现,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过度紧张,不利于麻醉。对陌生环境及手术的恐惧需要镇痛类与镇静类药物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手术的需要。氯胺酮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可以使小儿处于安静无痛的状态便于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臂丛神经主要由C5~8及T1脊神经前支组成,有时C4及T2脊神经前支分出的小支也参与。臂丛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及肩关节手术或上肢关节复位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便于管理的麻醉方法[1]。小儿肌间沟解剖清楚容易定位并且臂丛神经血管鞘容积相对较小,筋膜菲薄而短小,局麻药的浸润及扩散较成人快,因此小儿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效果好[2]。并且臂丛神经阻滞能够提供较持久的术后镇痛利于术后患儿的管理。
  虽然小儿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单但也要注意进针的深度和方向,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和胸膜引起血肿和气胸。并且要准确计算药物的用量,注药时应回抽防止药物进入血管发生药物毒性反应。
  小儿麻醉期间情况瞬息多变应严密监测呼吸循环,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发生缺氧。无论小儿行何种方法的麻醉,麻醉前均应备好麻醉机、氧气及急救药品。
  参考文献:
  [1]徐启明,李文硕,姚尚龙等.临床麻醉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4
  [2]孙艳丽,杨诚 基础麻醉加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07,31(6):508
其他文献
nm23基因属于肿瘤抑制基因,其编码产物为由15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与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其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关。本文就nm23基因在胃肠道肿瘤预后监测中的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1 胃癌  曾宪玲等报道,胃癌组织nm23基因的阳性率(54.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2.9%),且与胃癌的组织学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管状腺癌组织
期刊
摘要:目的 对B超在妇科盆腔肿瘤诊断中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经病理确诊为妇科盆腔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比CT、B超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漏诊误诊率以及肿瘤分辨率等。结果 B超临床诊断符合率与漏诊误诊率分别为85.00%、15.00%,CT分别为89.00%、11.00%,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恶性肿瘤31例,23例B超诊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予以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对照组予以常规X线诊断,对比分析两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诊断检出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X线诊断,采用飞利浦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以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今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 2011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198 例,将其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成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98 例患者中医院感染者有49 例,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胃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积水型肾结核误诊原因,提高积水型肾结核治疗水平。方法:对这七例积水型肾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患侧腰痛2例,询问病史有反复发作尿急尿频尿痛者1例,无症状的4例,所有患者B超均提示为肾积水。术前诊断UPJ狭窄1例,输尿管下段狭窄2例,肾结核4例。结果:所有患者都采用手术治疗,术后病检均为肾及输尿管结核。结论:B超提示肾积水,应该常规考虑肾结核,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手段以提高
期刊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将其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0.4g丙种球蛋白治疗,B组采用1g丙种球蛋白治疗,C组采用羚羊角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B组的神经系统症状好转时间、平均发热缓解时间、临床痊愈时间、危重症发生率均优于C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評价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DM)PCI后的心功能恢复的比较。方法:伴有DM和无DM的冠心病患者共158例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无DM组(65例),有DM组(93例),并且两组分别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前、术后6月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两组的心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无DM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量为(9±3),DM组的LVEF增加量为(6±3),P<0.05。结论:无DM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PICC管道维护时消毒后用乙醇脱碘的疗效,分析PICC管道维护时消毒后乙醇脱碘的必要性。方法:将6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消毒换药护理(先用乙醇清洁皮肤3次,再用0.1%水剂活力碘消毒皮肤3次,待干,再粘贴透明贴膜),观察组30例采取常规消毒后,待干,再用乙醇脱碘,待干,最后粘贴透明敷料。60例患者均采集消毒风干后穿刺点周围标本,观察培养后菌落数。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莫匹罗星对长期卧床致褥疮患者的疗效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莫匹罗星局部外敷患处,对照组单纯采用清创、理疗、保持创面干燥、避免受压等物理措施。分别在Ⅱ期褥疮和Ⅲ期褥疮的治疗上观察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莫匹罗星治疗褥疮后,疗程短,创面愈合快,易长出新的肉芽组织。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时间长,创面不易干燥,常有渗液溢出,
期刊
PFNA属于一一种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是新改进的PFN(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一方面继承了原PFN 的优点,生物力学特点相同,另一方面在具体设计上有所创新,令固定更有效、操作更简单.  PFNA适应证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A1、A2、A3)和高位转子下骨折。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病人麻醉下手术日益增多,2012-2013年,本科室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老年病人择期P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