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加,并朝着普遍化、超高化、功能综合化、管理智能化以及环境生态化的方向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的设计问题变得日渐突出。本文主要对结构设计体系选型及抗震设计分析,以期达到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设计基本原则。
  关键词房建工程;结构设计;结构体系;抗震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72-0131-01
  
  伴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带来的城市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已然成为城市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来说我国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的发展是没有跟上时代步伐的。如在一些应用软件中的力学模型、基本假定以及应用范围的理解和掌握仍旧不够成熟,还有就是因注重追赶时尚潮流,使得设计忽视了建筑物本身的质量等问题都客观存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设计人员能够积极积累经验,运用正确的概念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设计效果。
  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注意的问题
  1)结构水平荷载成为决定要素。一方面,楼房的自身重量与楼面使用荷载在竖向构件中所引起的轴力和弯矩的数值是和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的;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向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和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的;另一方面,高度楼房相对固定的情况下,竖向荷载基本上是定值,而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则会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化。
  2)建筑结构轴向变形不容小视。高层建筑结构中,因竖向荷载数值过大,就容易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現象,这会直接对连续梁弯矩产生影响,并且造成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同时,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也会产生影响,这要求根据轴向变形值调整下料长度;此外还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在与考虑构件竖向变形比较,得出的结果会偏于不安全。
  3)结构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的是,结构侧移已成为高楼结构设计中的重点要素。随着楼房高度的越来越高,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也愈加增大,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尽量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为宜。
  4)结构延性重要设计指标。同比较低楼房而言,高楼结构更因其特性,在地震作用下的产生的变形也更大一些。这时如果能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就能使的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
  2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
  1)框架—剪力墙体系。框剪结构是在当框架体系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在建筑平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较大的剪力墙来代替部分框架下形成的。在承受水平力时,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有较强刚度的楼板和连梁组成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框架体系主要承受的是垂直荷载,剪力墙体系则主要承受水平剪力。框架一剪力墙体系的位移曲线呈弯剪型。剪力墙的设置,通过对增大结构的侧向刚度,减小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同时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明显降低并且内力沿竖向的分布趋向均匀。因此,框架 — 剪力墙体系的能建高度要大于框架体系的能建高度的。
  2)剪力墙体系。剪力墙体系是在当受力主体结构全部由平面剪力墙构件组成时形成的。在剪力墙体系中,所有的垂直荷载和水平力都是由单片剪力墙承受。剪力墙体系属刚性结构,其位移曲线呈弯曲型。剪力墙体系的强度和刚度都比较高,并具延性佳、传力直接均匀、整体性好、抗倒塌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种良好的结构体系,因此其能建高度是大于框架或框架一剪力墙体系能建高度的。
  3)筒体体系。筒体体系指的是采用筒体为抗侧力构件的结构体系。筒体分实腹筒和空腹筒两种类型,是一种空间受力构件。筒体体系的刚度和强度都较强,各构件受力比较合理,抗风、抗震能力很强,往往在大跨度、大空间或超高层建筑应用较多。
  3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
  1)建筑结构抗震规范。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是在各国的建筑抗震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作为指导建筑抗震设计的法定文件。它坚定的工程实践基础保证了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需求,因此在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中要严格遵守,不能马虎大意。
  2)抗震设计理论。抗震设计理论主要有反应谱理论、拟静力理论以及动力理论。反应谱理论是加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学者通过对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特性进行分析后所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依据拟静力理论,地震力的大小等于结构的重量乘以地震系数。动力理论又称为地震时程分析理论,该理论把地震作为一个时间过程,选取有代表性的地震动加速度时程作为地震动输入变量,把建筑物简化成多自由度的体系,进而计算得到在此期间每一时刻建筑物的地震反应,最终完成抗震设计工作。
  3)抗震设计。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要在充分考虑概念设计、结构抗震验算、构造措施及抗震的经验下进行。在提高结构延性方面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弱构件已得到普遍的认可。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在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计算中应采用的方法也作以下规定:对高度低于40m,且以剪切变形为主,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或者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法等简化方法;对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限制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取多条时程曲线计算结果的平均值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较大值。
  同时,我国《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10)对建筑的抗震设防也提出“三水准、两阶段”的要求,所谓“三水准”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阶段:采用与第一水准烈度相应的地震动参数,先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计,达到能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接着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层间位移角,使其在抗震规范所规定的限值范围内;同时采用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确保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达到能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第二阶段:采用与第三水准相对应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尤其是柔弱楼层和抗震薄弱环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使之在抗震规范的限值范围以内。同时采用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达到能满足第三水准的防倒塌要求。
  4结语
  总之,结构设计是个全面、系统的工作,从事所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设计人员要从一个个基本的构件算起,做到知其所以然,深刻理解规范和规程的含义,并密切配合其它专业来进行设计。提高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水平,确保建筑设计质量不断提升,努力做到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更安全、更合理。
  
  参考文献
  [1]于险峰.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其体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
  [2]胡文湛.浅谈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江西建材,2006,1.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使用明胶海绵降低骨水泥渗透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涪陵李志沧中医骨伤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堂好课就是由一串问题构建而成的。教师应善问、能问;学生应敢问、乐
基于某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变风量空调系统控制平台,针对送风温度控制过程中的新风温度扰动,在反馈控制基础上,引入了动态前馈补偿,以克服新风温度扰动的影响,并针对大迟延特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可靠度设计理论的论述,分析了当前安全度设计的现状,提出提高设计安全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1)072-0132-01    1高层建筑可靠度设计理论  可靠度设计理论是分析结构安全性的一项有效手段。经由我国颁布统一标准,要求结构设计规范需按可靠度理论进行设计。混凝土结构和木结构
介绍了一种下位机采用法国施耐德(Schneider)Quantum系列可编程控制器(PLC);上位机使用Citect 7.1工业控制组态软件组成的高炉炉顶布料SCADA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在高炉炉顶布料
运动目标检测是视频分析技术中基础的环节之一。针对室外环境固定的摄像头采集的视频信息,在YUV色彩空间采用立方体码本模型进行目标检测能有效适应背景中包含周期性的运动、有规律的变化。采用定时更新背景的方法,可以适应一些非规律性的变化(临时停放的车辆)。实验表明,采用基于YUV空间的立方体码本模型与定时更新背景的方法能够较好的检测出运动目标,而且算法简单、易于实现、鲁棒性较强。
目前国内的钢渣抱罐车行业通常采用通用型电液控制器作为车辆的主控制器,其无法适应钢渣抱罐车高温、高粉尘、强磁场干扰的使用环境,常常因为控制器故障造成钢渣抱罐车整车瘫
摘 要:目的 使用气、液为介质的关节囊充涨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研究。方法 选取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肩周炎患者,使用双盲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行肩关节内注射O3气体配合关节充涨法的治疗方法。测量分析两组在规定单位时间的好转情况。结果 对照组的疼痛及肩关节
在激光测距当中,要实时显示所采集到的数据,及时显示出所测目标间距离信息,观察采集到的波形是否正确。根据这一需求,设计了激光测距软件。由于TeeChart控件具有功能强大,使
目前国内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面临严重威胁,工信部报告指出,这一块未来市场将保持年均15%的增长。近日举行的2013工业信息安全用户高峰论坛上,工信部表示,自2011年底对全国重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