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审美能力是作为一个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本文从教师的指导这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在课堂和课外使学生获得这种能力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文化 审美 课堂 积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审美能力,提升文化底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增强学生的底蕴途径在哪里呢?
一、底蕴来自课堂
语文课堂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最主要场所,语文课对学生审美教育来自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师的审美传授引导等多方面。作品解读感受美。比如在教授沈从文的《边城》时,首先感受的是文字之美。边城的文字给人带来一种清新之感,没有刻骨铭心的批判,没有精雕细琢的刻画,更没有的恣意而为的夸张做作,边城的语言带有一种自然的美感。沈从文的文字朴实平淡却极具画面感与张力,几句再简单不过的文字,可以把一幅幅场景与画面描绘得令人如身临其境;学生通过反复吟咏,诵读,欣赏,感受作品的文字之美。边城开篇便描绘了一个山城渡口的景象,一条小溪,一座白塔,一户人家,还有这户人家的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正是这样一种平凡而略显渺小的人和事,更能从心灵的最深处打动人。这里有最接近自然的美景。这里还有一个默默无闻,以为他人渡河为乐,处处透出淳朴善良摆渡人——爷爷,这里有独特的风土人情,沈从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湘西,翠翠和傩送的第一次相遇,天宝把夺下的鸭子给翠翠和爷爷作为礼物,都发生在端午时节。因此,当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未被外界“污染”的,如同世外桃源般的一个边远的小城的时候,他受到的关注反而更多一些。
作为一个生在湘西长在湘西的土生土长的湘西人,沈从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真实的属于那个时代的湘西。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关于一些风土人情的叙述,都写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边城》的美,是一种诗意的美,诗意的山水,如世外桃源般清新质朴,不染尘埃。未经过多雕凿的自然山水,春草的发青,云雀的放歌,天真孩童快乐的嬉戏,黄昏时悠然而归的农人……是山城水乡里最真实最生动的美丽景象。《边城》的美,也是一种悲剧之美,残缺之美。无以言说之美。一篇文质彬彬的课文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审美体验。
学生的欣赏感受是重要的,老师生动的,富有魅力语言对学生的吸引也至关重要。有人说:“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主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在强调教师语言的重要形式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发现,一旦抛出问题,学生抓耳挠腮,答案磕磕绊绊,支离破碎,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说的能力让人心惊,写作语言中词汇极其频发,表达方式单一,生动形象的语言基本没有,毫无文采可言。我们可以抱怨学生基础差,但是也可以看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是教师任重道远的目标。
老师的课堂示范引领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课堂上老师要精心准备好,组织好自己的职业语言,需要表达真情的要毫不保留。还要准确,形象,生动。学生耳濡目染,语言修养自然得到提高。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是语言能力提升的好方法,这样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愿意也用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然提升了自己的语言水平。
二、底蕴来自积累
积累对一个人至关重要,语文积累主要是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从而提高人的人文修养。形成语文素养就是要重视平时的积累,而不是置身题海。只有通过积累,然后通过一些列语文的实践,比如写作,辩论,把积累转化,形成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成为学好语文的内驱力,提升积累的层次,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语文积累的语文积累从内容上看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即词语积累,语句积累,篇章积累,诗词积累,时事素材积累,文化掌故积累等。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要素,要敷衍成篇。没有丰富的词汇是不可想象的。当我们说某人语言贫乏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简单词语运用多,生硬而过于通俗。因此积累词语的意识很重要,在所有积累意识的培养中,词语积累意识恰恰是最易被忽视的。某种意义上这种意识比方法还来得及重要,因为我们平时更关注的是素材的积累,名句的积累。那么有如何培养这种意识呢?教师在课堂的提醒,当我们新讲授一篇课文时,不仅仅要求学生关注生字词,还要关注优美词语的运用。对这些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语境义,还要和其它词语进行辨析。甚至是造句,窃以为造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语言的方式,须知句群组成篇章,当那些有优美词语组成的佳句能够有学生自己创造出来,你还会担心学生的说话、作文文采吗?课文是一个例子而已,有了教师有意识的培养词语积意识之后,词语积累途径是很广的。报刊杂志,经典名著,影视作品,当然除了书面语,民间的鲜活词语夜莺进入我们的视野,特别是须知的一些网络词汇,也有精华啊。当然,关于网络词汇注意应用场合。有了词语的积累意识,更宏观的积累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不作赘叙。
至于语文积累的手段有4种,即听、读、背、记。这其中背时需要大家注意的,有些同学之满足于背诵课文,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实除了课本要求的我们还应该在增加一些经典美文的背诵。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据说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可以将一部《红楼梦》背诵出来,这固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但是也给我们一些启示:背诵篇章极其重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记,包括大脑识记和用笔记。大脑识记有如背诵,运用起来方便;二笔记则稳妥,一般不会出现差错。因而脑记和笔记应根据需要兼顾运用。积累让你满口锦绣,妙笔生花。
【关键词】文化 审美 课堂 积累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审美能力,提升文化底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增强学生的底蕴途径在哪里呢?
一、底蕴来自课堂
语文课堂是学生形成语文能力的最主要场所,语文课对学生审美教育来自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师的审美传授引导等多方面。作品解读感受美。比如在教授沈从文的《边城》时,首先感受的是文字之美。边城的文字给人带来一种清新之感,没有刻骨铭心的批判,没有精雕细琢的刻画,更没有的恣意而为的夸张做作,边城的语言带有一种自然的美感。沈从文的文字朴实平淡却极具画面感与张力,几句再简单不过的文字,可以把一幅幅场景与画面描绘得令人如身临其境;学生通过反复吟咏,诵读,欣赏,感受作品的文字之美。边城开篇便描绘了一个山城渡口的景象,一条小溪,一座白塔,一户人家,还有这户人家的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正是这样一种平凡而略显渺小的人和事,更能从心灵的最深处打动人。这里有最接近自然的美景。这里还有一个默默无闻,以为他人渡河为乐,处处透出淳朴善良摆渡人——爷爷,这里有独特的风土人情,沈从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湘西,翠翠和傩送的第一次相遇,天宝把夺下的鸭子给翠翠和爷爷作为礼物,都发生在端午时节。因此,当故事发生在这样一个未被外界“污染”的,如同世外桃源般的一个边远的小城的时候,他受到的关注反而更多一些。
作为一个生在湘西长在湘西的土生土长的湘西人,沈从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真实的属于那个时代的湘西。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关于一些风土人情的叙述,都写得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边城》的美,是一种诗意的美,诗意的山水,如世外桃源般清新质朴,不染尘埃。未经过多雕凿的自然山水,春草的发青,云雀的放歌,天真孩童快乐的嬉戏,黄昏时悠然而归的农人……是山城水乡里最真实最生动的美丽景象。《边城》的美,也是一种悲剧之美,残缺之美。无以言说之美。一篇文质彬彬的课文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审美体验。
学生的欣赏感受是重要的,老师生动的,富有魅力语言对学生的吸引也至关重要。有人说:“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的主要手段。”苏霍姆林斯基在强调教师语言的重要形式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在语文课堂上老师会发现,一旦抛出问题,学生抓耳挠腮,答案磕磕绊绊,支离破碎,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说的能力让人心惊,写作语言中词汇极其频发,表达方式单一,生动形象的语言基本没有,毫无文采可言。我们可以抱怨学生基础差,但是也可以看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水平是教师任重道远的目标。
老师的课堂示范引领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课堂上老师要精心准备好,组织好自己的职业语言,需要表达真情的要毫不保留。还要准确,形象,生动。学生耳濡目染,语言修养自然得到提高。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是语言能力提升的好方法,这样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与学生平等对话,使学生愿意也用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然提升了自己的语言水平。
二、底蕴来自积累
积累对一个人至关重要,语文积累主要是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从而提高人的人文修养。形成语文素养就是要重视平时的积累,而不是置身题海。只有通过积累,然后通过一些列语文的实践,比如写作,辩论,把积累转化,形成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会成为学好语文的内驱力,提升积累的层次,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语文积累的语文积累从内容上看应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即词语积累,语句积累,篇章积累,诗词积累,时事素材积累,文化掌故积累等。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要素,要敷衍成篇。没有丰富的词汇是不可想象的。当我们说某人语言贫乏时,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简单词语运用多,生硬而过于通俗。因此积累词语的意识很重要,在所有积累意识的培养中,词语积累意识恰恰是最易被忽视的。某种意义上这种意识比方法还来得及重要,因为我们平时更关注的是素材的积累,名句的积累。那么有如何培养这种意识呢?教师在课堂的提醒,当我们新讲授一篇课文时,不仅仅要求学生关注生字词,还要关注优美词语的运用。对这些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语境义,还要和其它词语进行辨析。甚至是造句,窃以为造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语言的方式,须知句群组成篇章,当那些有优美词语组成的佳句能够有学生自己创造出来,你还会担心学生的说话、作文文采吗?课文是一个例子而已,有了教师有意识的培养词语积意识之后,词语积累途径是很广的。报刊杂志,经典名著,影视作品,当然除了书面语,民间的鲜活词语夜莺进入我们的视野,特别是须知的一些网络词汇,也有精华啊。当然,关于网络词汇注意应用场合。有了词语的积累意识,更宏观的积累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不作赘叙。
至于语文积累的手段有4种,即听、读、背、记。这其中背时需要大家注意的,有些同学之满足于背诵课文,这是远远不够的,其实除了课本要求的我们还应该在增加一些经典美文的背诵。包括文言文和现代文。据说现代文学巨匠茅盾可以将一部《红楼梦》背诵出来,这固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但是也给我们一些启示:背诵篇章极其重要,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记,包括大脑识记和用笔记。大脑识记有如背诵,运用起来方便;二笔记则稳妥,一般不会出现差错。因而脑记和笔记应根据需要兼顾运用。积累让你满口锦绣,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