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青少年家庭德育的影响及融合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nHdt6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德育对青少年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媒体的盛行使德育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给家庭德育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时德育主体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开展青少年家庭德育工作,必须从家庭德育环境、德育主体、德育模式三个方面入手,将新媒体更好地融入到家庭德育的各个过程中。以动漫文化为例,动漫文化的盛行为其与家庭德育的融合创造了条件,施教者应主动学习动漫相关知识,线上线下相结合,与受教育者建立良好互动,促使青少年的家庭德育工作顺利开展,让新媒体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助推器。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家庭德育;动漫文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8-0106-03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还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在新中国“两个百年”的建设征途中,我们不能忽视青少年的德育建设,尤其是不能忽视其中的家庭德育建设。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任何有意或者无意的行为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人的一生中,家庭的影响是最持久、最具有针对性的。相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人之间由于有亲情的维系,使得家庭教育有着无法比拟的作用。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作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庭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时代,要培养合格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使青少年得到全面发展,加强家庭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在给家庭德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它的出现不仅对青少年的家庭德育环境以及家庭德育主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传统的家庭德育模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新媒体在青少年德育中的作用,但是在三位一体的环境影响公式中,学者往往只注重学校德育的影响因素,注重新媒体在教师教学中的运用;而忽略了家庭德育的因素,忽略了大众文化通过新媒体的中介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将新媒体融入到家庭德育中,让家庭德育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产生更好的效果,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新媒体的出现对家庭德育产生的影响
  所谓新媒体,是指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1]。新媒体凭借其信息量大、流通快、传播广等特点迅速取代传统媒体,并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面貌。
  (一)德育环境发生了较大改变
  2020年9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较2020年3月增长362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7.0%,较2020年3月提升2.5个百分点。以上数据显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使用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不仅使得社会这个大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也使得家庭,这个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新生的80后、90后青年组成的家庭,在精神气质、文化结构以及物理环境方面与传统的家庭已有了巨大的不同。家庭的施教者(父母)、家庭的受教者(儿子或女儿)以及两类主体活动的空间(家庭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新一代的施教者由于成长环境的变化,其教育理念与德育模式与老一代的施教者已有极大不同。他们获取德育理念、德育模式的途径更加丰富多样,甚至与老一辈还有某些道德观点上的冲突;另一方面,对于新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也由于整体环境的变迁,在道德观的接受途径、培养方式等方面,也需要我们调整视角并适应之。新媒体不仅仅是我们进行家庭德育的一种工具,相反它已经构成了我们家庭生活的“视听神经”,家庭结构中的每个环节都由于新媒体的介入而发生了转变。
  (二)德育主体面临更大挑战
  1.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媒体中更多的是民间的、个人的报道,具有自发性、突发性、多元性、难控性、公开性和无界性等特性,政府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控,因此,对家庭的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传统的家庭德育而言,新媒体环境下的家庭德育可能更具复杂性。
  (1)教育者不仅不能反对青少年使用新媒体,反而要主动学习和使用新媒体,在传统德育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更新德育内容,改善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地进行家庭德育。这样不仅能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还能维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也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和接受。
  (2)由于青少年缺乏判断力、自制力差、好奇心强,容易被一些网络平台吸引,因此需要教育者对网络平台进行筛选和管理,以便更好地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还要在孩子错误使用新媒体时,如孩子花费太多时间玩游戏,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3)新媒体的盛行,使得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越来越少,甚至有的孩子宁愿通过网络求助来解决自己有关道德方面的问题,也不愿向父母或者长辈请教。由于缺乏沟通,父母与孩子间的矛盾越来越深,相互间的信任度也越來越低,因此,家庭教育者应该尝试通过网络媒体去了解孩子的喜好和兴趣,并与孩子进行互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通过交流沟通来增加亲子间的感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加强家庭德育的成效。   2.对教育对象产生双重影响
  网络的发展使得我们不用出门就可以尽知天下事。通过网络,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开阔视野,还可以加强对外的沟通交流,了解最新的实时动态,避免了资源的浪费。从某种程度上说,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快捷,也更高效。同时,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信息获得途径的广泛性、快捷性,受教育者即青少年可能掌握了比父母更多的德育知识。知识面的扩张,使得他们对事物有了更多自己的见解,他们对父母或者长辈不再具有依赖性和崇拜感,也不再对父母惟命是从,有时甚至会反对父母的一些观点,这势必会引发子女与父母间的矛盾,产生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弱化家庭德育的效果。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思维开始活跃,独立意识增强,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网络的发展使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通过网络平台传递给青少年,给他们造成直接的或者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与家庭德育相悖的观念,不仅会引发家庭矛盾,甚至会引导青少年形成错误的道德观,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由于自制力较差,青少年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安排时间。例如,将学习的时间用来玩游戏,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在父母长期的约束下,有的孩子会产生厌烦感甚至是憎恶感,对父母的教育无动于衷,置之不理。同时,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又不注重锻炼身体,会引发一系列躯体疾病,如近视眼,颈椎病等。网络成瘾,伤害了青少年的心理,也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二、新媒体空间中青少年德育模式的主体性转变
  (一)传统的家庭德育模式
  家庭德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德育中的重要一环。根据青少年心理的特殊结构,传统家庭中的青少年德育一般都是遵照长辈树立榜样、权威说教或经验引导等方式进行的。
  (二)青少年家庭德育模式的主体性转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代青少年能够在新媒体的信息流中拥有极为广泛的虚拟活动空间,接触更多的图像化的感知要素以及进行迅速的信息互动交换。在当代青少年的网络生活中,新媒体信息传播表现出的一大特点就是,它不再通过单一的文字和语音作为传播中介,图像化的信息传递才是其中的主流方式。在这种信息传递更具感性特点、主体更为自由的空间中,已不可能通过传统的家庭德育方式对德育的受教主体进行教育,施教者应该顺应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施教方式。在新媒体的环境下,青少年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快捷、更加广泛,这使得他们可能比父母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德育资源。这时,传统的德育模式已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此时,父母应该给予正确的分析和引导,促使青少年德育模式的主体性转变,让青少年在道德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达到更好的家庭德育效果。
  三、新媒体与家庭德育的融合——以动漫文化为例
  (一)动漫文化的盛行为其与家庭德育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了网络文化,尤其是动漫文化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动漫文化就是一种典型的随着新媒体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以图像性要素为核心的大众文化。新媒体的流行使图像文化有了充分的大众化发展,动漫文化在我国新形势和新语境下也已经实现了从亚文化向大众主流文化的转变。随着新媒体的日渐盛行,动漫文化在当代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有根本性的影响。据资料显示:早在2015年,我国核心二次元用户规模就已达5939万人,用户总人数近2.19亿,覆盖了62.9%的90后和00后群体。中国13亿人口中,30岁以下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40%左右,这部分人口构成了动漫及其衍生产品(即与动漫相关的游戏、服装、玩具、食品、文具用品、装饰品等)的庞大消费市场;而20岁以下的青少年数量占全部人口比例27%左右,80%的青少年接触过动漫产品。动漫文化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张渗透进了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我国青少年领域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动漫文化与家庭德育的融合途径
  比起单纯文字和语音性的要素,图像是这个群体更易接受的要素。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动漫作为集合了文学、音乐、绘画、电影、数字媒体等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艺术,横跨了新媒体、出版、演出、服装、游戏、主题公园等多个产业,成为当代家庭德育不可能抛开的影响因素。
  以家庭作为媒介展开家庭德育,家庭施教者(父母)在进行传统的言传身教的同时,也应当合理利用漫画、报刊杂志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和动画、游戏等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等多种新媒体,借助手机里的教育类APP、电视里的优质动漫等多种载體,通过图像影音视听等多种形式,塑造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空间的双向互动;让家庭施教者参照图片文字、视频动画等动漫文化素材对比自身情况,了解学习广大社会家庭受教育者(儿子或女儿)的普遍思想状态,反思、调整、建立自己的家庭新规则,模仿开展优质高频的家庭活动,建立沟通的新桥梁,进一步促进家庭关系,营造家庭友好氛围。
  同时,在恰当的时机挑选适宜的漫画、动画、游戏,辅之相关产品进行联动教育,给予家庭受教育者适宜的感官刺激,满足他们认知发展的需要,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他们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兴趣,传递正确的思想信息;让他们在新媒体环境下,依托科技的力量,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不断学习到新知识,了解到新产品,投入到新实践,掌握到新技术等。
  结语
  新媒体背景下青少年家庭德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应从德育环境、德育主体、德育模式三个角度出发,将盛行的,如动漫文化等,新媒体融入到家庭德育的各方面,促使青少年的家庭德育工作顺利开展,让新媒体成为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助推器,而不是绊脚石。
  参考文献:
  [1]唐琳.新媒体环境下大学主体性德育模式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3(6).
  [2]车广吉,丁艳辉,徐明.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的德育体系——尤·布朗芬布伦纳发展生态学理论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07(4).
  [3]易连云,兰英.新媒体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0(4).
  [4]唐琳,徐昕.新媒体环境下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6).
  [5]石勇.动漫文化:不可小觑的青少年亚文化[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
  [6]钟一彪.后现代消费:青少年娱乐亚文化及其发生[J].当代青年研究,2007(1).
  [7]王霖.动漫文化与当代青少年的成长[J].思想理论教育,2010(14).
  [8]方亭.新媒体时代日本动漫传播现状与反思[J].中国青年研究,2012(1).
  [9]《亚文化之后:对于当代青年文化的批判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6).
  [10]赵文,江艳.列宁关于青年批判吸收资本主义文化的思想——兼论当代青年对资本主义文化的科学态度[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
  作者简介:张猷(1983—),男,汉族,四川犍为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
  夏玉姣(1993—),女,汉族,四川达州人,单位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易衡)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中心项目“新媒体对青少年家庭德育的影响、融入途径研究——以动漫途径融入为例”(编号:SCQSN2018YB13)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舟山旅游景区中有关景点介绍的公示语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景点的中文介绍词没能凸显景点的历史文化特色;一些景点介绍的译文存在语言性翻译失误和文化性翻译失误。构建舟山旅游景区双语平行语料库,不仅能促进景点的对外宣传,还能辅助专业英语教学。本语料库的建设过程包括主题栏目的划分、语料的收集和整理、篇头和词性标注、双语语料的对齐等。本库可以应用在景区公示语和语音导览等方面。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平
期刊
摘要:矩阵式党支部,是指参照事业部式与职能式组织结构特征,以原有的垂直形态组织形式的党支部为基础,再增加一个横向的支部领导系统。此系统有利于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组织生活多样化,以及党建经验和专业特色的继承和发展。D学院开展的矩阵式党支部模式的构建与實践,显示出明显效果:(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为研究生支部整体工作水平与效果的提升夯实了基础;(二)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提升,促使支部的党日活动更
期刊
摘要:民族国家是国家形态的历史演进中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相互作用中最终确立起来的。就历史渊源而言,与传统认知恰恰相反,原始的国家认同是近现代民族认同形成的基础,是其不可或缺的特性;民族认同则催生了民族国家,其本身也就成了现代国家认同的基本底色。因此,在处理现在多民族的民族国家形态稳定性问题上,需要着重处理二者的关系,确立国家认同的优先原则,但同时也不能抹杀和否定民族认同的存在,这里的民族认同包括单一
期刊
摘要:认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关键,是从四方面细化对“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之界定:一是该“第三人”与本诉的一方当事人产生法律上的关联;二是与案件诉争的法律关系存在牵连关系;三是“第三人”参加诉讼必须符合《民事诉讼法》法律规定;四是存在另一个与本诉法律关系相关联的法律关系。司法界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应从两点出发:内部以“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及其排除”为视角,外部则与共同诉讼的界限为视角。而要完善“第
期刊
摘要:佛教文化文本具有蕴含佛教术语、承载佛教文化、历史术语繁多、诗词典故量大、表现方式多样的特 点。而佛教旅游文化文本的英译,应从从词、句、篇章三个层面出发,运用相应的策略:(一)词的层面可分为佛 教人名、寺庙建筑、佛教术语,其中人名和建筑可直译,术语多数采用意译,特殊情况也可直译加注释、音译加注 释等;(二)句的层面分为复杂结构和特殊结构,对于语言描写较为复杂的句子或者四字句式进行语序调整,重
期刊
摘要:管理人是破产程序的重要推动者,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了破产审判工作的质量。现行管理人制度规定过于原则性,导致实践中出现标准不一、适用边界不明等问题,许多具体制度亟待完善。广西的破产管理人制度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广西的破产管理人制度展开调研,围绕破产管理人的选任制度、报酬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三方面的运行现状及制度困境,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选任制
期刊
摘要: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必须与教育评价指挥棒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教育评价指挥棒下,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效果被弱化,这影响了文化遗产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引导教育评价指挥棒向促进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的方向转变,支持探索文化遗产育人新机制;中学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校本教材、课程,凭借研学旅行等进行中学生文化遗产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文化遗产教育者应当充分
期刊
摘要:在集体思想浓厚的文化渲染之中,利己主义被理解为“损人利己、自私自利”。安·兰德所提出的独具特色的德性论——理性利己主义在解答伦理学人类价值规范问题时,暗含了其独具特色个体生发的内在脉络。安·兰德描绘的理性利己主义以生命为基点展开自身体系,强调“理性的私利”,在对于传统伦理流派的回应中逐步显露个体生命价值。然而个体并非孤立狭隘的极端个人,随着生命驱动力的不断拓展完成从生命个体到理性个体,再到现
期刊
摘要:自1993年起我国出台最低工资制度至今,此项制度在我国实施已有27年。通过中国统计局2008—2018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分析,从全国层面而言,目前最低工资标准很大程度上无法满足劳动者的意愿。相关的制度建议是:(一)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应加强宏观调控,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促进平衡发展;(二)各个地区应因地制宜,采用梯度制最低工资制度,对相对落后地区适当调低标准,
期刊
摘要:多年来口述性都被认为是非洲文学最为突出的特征,并用以对抗后殖民主义下的西方中心话语体系。然而,过分强调口述性与书面性的对立同样会陷入“东方主义”的误区。探析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小说创作,其在叙事策略上将口头传统中故事的“隐喻”融入了文本创作,以故事的内容隐喻了小说的走向与结局,制造悬念,增添了读者阅读时的紧张感;在塑造人物上加入了口传文学中的声音元素,扩展了人物的心灵,使其性格愈加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