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管理是学生管理的一种方式,是以文化育人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传统文化熏陶是加强这种文化管理的途径。学生管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必须在实践中厘清文化熏陶与文化管理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和审美情趣等元素可以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修复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文化自觉,构建和谐班集体,从而实现学生个人成长和集体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传统文化
文化熏陶是一种教化。传统文化熏陶是加强文化管理的手段和途径,是文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文化管理是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状态和特点,是与制度管理相对、以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和缺陷的柔性管理和人性化的管理。
一、高职学生文化管理的价值
“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针对学生的文化管理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认识(或精神、思想)和实践(或行为)意义的建构,这种‘帮助’有时是明晰的、有时是引领、有时是校正,旨在实现每个师生个体的意义自觉。”学校的文化管理的本质和目的就在于借助文化熏陶的力量,以文化来影响人,通过文化管理加强学生管理的实效,从而实现团体的良性发展和每个个体最终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探析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总结为以思想言论为表现形式的强调伦理和道德律令的“善”和以诗词歌赋为表现形式的强调陶冶性情的“真”。
首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
其次,传统的诗词歌赋、艺术作品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帮助我们提高文化修养,形成非功利性的审美品质,使得个人修为得到陶冶,产生文化自觉,使人自然而然、由内而外地产生向善的力量,而善和真就是美的内涵。康德说过:“‘美是道德的象征’,美不是道德,美肯定不是道德,但是它象征道德,可以激发人的道德的善。”当学生在《诗经》《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这些作品里体验文学的魅力和人性的美的时候,能在真、善、美的光辉之中得到道德的向上的力量。
三、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文化管理工作
1.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班集体凝聚力
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资源,它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为不同的话语形式。在当代中国,党中央提倡的、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的中国梦就是新时代对家国情怀的诠释。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章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士大夫内心的信念和座右铭;将个人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是历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可以引导学生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每个大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身份,属于不同的集体。以学生文化管理为目标的传统文化熏陶就是用传统文化指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形成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实现班集体团结向上的管理目标。
2.为人处世——睿智圆融——自我调适
当代大学生由于太自我,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只注重专业学习而忽视做人的方式方法,情商不高,在处理与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关系时常常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在自省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强调自我修复、自我调适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做到睿智圆融、游刃有余,才能真正享有所谓的自由。在儒家文化中,慎独是格外被重视的部分,属于自我反省的一个方面,是古人提升心理自我修复能力的方法。当然,自我反省和自我修复、自我调适都要建立在行为主体有此能力的基础之上。
3.为人师表——善于管理
文化管理既指向被管理者也指向管理者,两者构成管理的两个维度。传统文化熏陶可加强管理者素质,提高管理效率,使管理者善于管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者。首先,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人员,除了具有优良的品德,还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否则难以服众。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語·子路》)如果管理者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要求被管理者做到。其次,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孟子有句话“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离娄章句上》)说的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自己发生效力,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将这句话运用到管理中,学生管理者如果只是善良,具有优良的品德,工作认真努力,但是没有掌握工作方法,这样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学生管理者也要和学生一起加强传统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和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传统文化
文化熏陶是一种教化。传统文化熏陶是加强文化管理的手段和途径,是文化管理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文化管理是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状态和特点,是与制度管理相对、以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和缺陷的柔性管理和人性化的管理。
一、高职学生文化管理的价值
“文化管理就是‘人化管理’,就是以人为出发点,并以人的价值实现为最终管理目的的尊重人性的管理。”针对学生的文化管理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认识(或精神、思想)和实践(或行为)意义的建构,这种‘帮助’有时是明晰的、有时是引领、有时是校正,旨在实现每个师生个体的意义自觉。”学校的文化管理的本质和目的就在于借助文化熏陶的力量,以文化来影响人,通过文化管理加强学生管理的实效,从而实现团体的良性发展和每个个体最终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探析传统文化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总结为以思想言论为表现形式的强调伦理和道德律令的“善”和以诗词歌赋为表现形式的强调陶冶性情的“真”。
首先,《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次概括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一是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深刻认识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追求。二是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
其次,传统的诗词歌赋、艺术作品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帮助我们提高文化修养,形成非功利性的审美品质,使得个人修为得到陶冶,产生文化自觉,使人自然而然、由内而外地产生向善的力量,而善和真就是美的内涵。康德说过:“‘美是道德的象征’,美不是道德,美肯定不是道德,但是它象征道德,可以激发人的道德的善。”当学生在《诗经》《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及明清小说这些作品里体验文学的魅力和人性的美的时候,能在真、善、美的光辉之中得到道德的向上的力量。
三、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文化管理工作
1.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意识——班集体凝聚力
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精神资源,它在不同的时代表现为不同的话语形式。在当代中国,党中央提倡的、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的中国梦就是新时代对家国情怀的诠释。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章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士大夫内心的信念和座右铭;将个人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是历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可以引导学生以祖国的繁荣为最大的光荣,以国家的衰落为最大的耻辱;增强国家认同,培养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家国情怀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每个大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身份,属于不同的集体。以学生文化管理为目标的传统文化熏陶就是用传统文化指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形成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实现班集体团结向上的管理目标。
2.为人处世——睿智圆融——自我调适
当代大学生由于太自我,出现很多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只注重专业学习而忽视做人的方式方法,情商不高,在处理与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关系时常常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在自省的基础上我们更要强调自我修复、自我调适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做到睿智圆融、游刃有余,才能真正享有所谓的自由。在儒家文化中,慎独是格外被重视的部分,属于自我反省的一个方面,是古人提升心理自我修复能力的方法。当然,自我反省和自我修复、自我调适都要建立在行为主体有此能力的基础之上。
3.为人师表——善于管理
文化管理既指向被管理者也指向管理者,两者构成管理的两个维度。传统文化熏陶可加强管理者素质,提高管理效率,使管理者善于管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人格修养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者。首先,作为高校学生管理人员,除了具有优良的品德,还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否则难以服众。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語·子路》)如果管理者自己都做不到,如何要求被管理者做到。其次,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孟子有句话“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离娄章句上》)说的是只有善德不足以处理国家的政务,只有法令不能够使自己发生效力,意谓治理国家必须把行善政与行法令结合起来。将这句话运用到管理中,学生管理者如果只是善良,具有优良的品德,工作认真努力,但是没有掌握工作方法,这样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学生管理者也要和学生一起加强传统文化熏陶,提高人文素养和业务水平,和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孙鹤娟.学校文化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