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琵琶弹挑技巧中运动知觉的培养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ann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弹挑技法为琵琶演奏中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演奏技巧,是完美呈现乐曲内涵及意境的主要表现。弹挑演奏中的运动知觉作为弹挑技巧的认知活动,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借鉴认知心理学及运动心理学的理论,探讨运动知觉的运用,加快弹挑技巧中运动知觉的产生,形成独特的弹挑演奏风格。
  关键词:弹挑演奏   运动知觉   知觉培养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059-04
  琵琶作为我国古老弹拨乐器的首位,已距今两千多年。据古书中记载“推手前曰琵,引手却曰琶,琵就是弹,琶即是挑,故而得名琵琶”。在丰富多彩的琵琶演奏技巧中,弹、挑为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技法,其他演奏技法均由弹挑技法组合变化而成。而演奏者对弹挑的运动知觉掌握,不仅可提升手指弹挑时的敏感度,也有助于把握对音准、音色的调控和感受,更有助于领悟音乐的情感和意境,体验音乐带来的美感。目前,鉴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琵琶的演奏技巧较为罕见,本文特从复杂的运动知觉角度对琵琶演奏中的弹挑技巧加以深化分析,以便透过运动知觉的培养和训练来提升琵琶演奏者的演奏水平,从意识、注意、记忆、表象等方面更深入地认知弹挑,更灵动地运用弹挑去表现音乐。
  一、琵琶弹挑技巧与运动知觉
  弹挑技法为琵琶演奏的开门之功,其指法包括双弹、夹弹、双挑、划、剔、抚、勾、抹、飞等技法,是最基础也是最主要的演奏技巧。弹、挑指法均由右手完成,弹,是以右手食指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外侧弹出;挑,是以右手拇指指甲端触弦,将弦向内侧挑起。其手型亦有“龙眼、凤眼”之说,演奏时更讲究“点”(弹奏的距离)、“面”(入弦的深度)、“速”(弹弦的速度)、“力”(指,腕,臂的力量加速)、“肉”(触弦的角度)的不同变化与配合。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够完美呈现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不同情感意境。不同技巧、不同力度、不同速度的弹挑,能产生迥然相异的音乐效果,琵琶名曲《春雨》便是很好地将弹挑技法运用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中,巧妙地利用颗粒性音响,营造出滴滴答答的春雨降落之声,从而达到“余音绕梁”之奇效,让人沉醉于优美的音乐旋律里。所以,弹挑技法不但是琵琶指法中的最基本指法,更是在琵琶演奏中发挥着起承转合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是琵琶演奏中展现音色变化的非常重要手段。运动知觉是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对人的适应性行为有重要意义[1]。大脑对进入感觉器官、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组成的分析器的各种刺激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大脑皮层形成稳定的复杂神经联系,从而形成起相应的运动知觉。琵琶弹挑以知觉为基础,演奏者通过触觉、平衡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的综合认知,而形成复合的运动知觉,也是机体自身空间与时间运动的反应。运动知觉贯穿于整个演奏活动,其主体运动知觉通过多种分析器获得的空间的运动、动作的顺序、用力的轻重、速度的快慢等感知因素,以身体运动时肌梭、肌腱中运动感受器的反馈,产生的神经冲动,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再由人脑对感觉信息及主观状态进行综合分析、理解判断,对自身的运动产生知觉,并以此心理能力来控制及完成演奏活动中肌体的相应的活动与调节。而长期且反复的训练:放慢演奏练习时速度;通过分解动作的练习;感应相关的肌肉感觉;采用不同节奏的曲谱进行练习等,对演奏感细节的把握和培养,则是形成良好、正确的运动知觉的有效途径。
  二、琵琶弹挑演奏中运动知觉的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琵琶弹挑演奏中的运动知觉是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对运动对象与运动过程的知觉识别。运动知觉除了以感觉器官的作用区分外,还可根据运动的特点分为:运动的方位知觉、运动的幅度知觉、运动的形态知觉、运动的力度知觉、运动的速度知觉、运动的协调知觉所等,这些精细的综合的运动知觉构成了演奏者独特的弹奏技巧及相互间差异。运动知觉的移动、时间知觉的速度及视知觉的位置、距离组成了复杂的知觉,三者相互依存且互相联系,从弹奏技法层面形成了演奏者对乐器本身的感知觉、演奏者对弹挑演奏技法的知觉、演奏者对时间知觉及视知觉的综合知觉、演奏者对弹挑演奏中协调的知觉。因此,运动知觉的培养既是心理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建立并明确良好的运动知觉是弹挑演奏技能练习的前提,在练习中结合更多的如触觉、听觉、视觉、记忆、想象等复杂模式的练习,将知觉的反应与效应器的反馈有效结合起来,加强演奏练习与脑的认知结合,促进在复杂刺激条件下运动知觉的定型形成,使完美的弹挑技巧和独特的演奏表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一)建立对琵琶本身的感知觉
   琵琶演奏者在弹挑演奏时把握琵琶本身的特性非常重要,因为同一个琵琶演奏者在弹奏不同材质的琵琶时,他对琵琶本身的感知觉不尽相同。每把琵琶的材质、大小、重量,弦的材料、弹力及松紧的不同,演奏时弹挑角度、力量、速度的不同,所得到的不同的感知觉特性,都会使演奏者产生不同的运动知觉。琵琶作为弹拨类乐器,具有半梨形的木制音箱,其不同背板材料决定着相应的音色,以紫檀背料音色最好,红木背料音色较好,花梨木背料音色次之,白木背料音色较差。而面板的质地对琵琶的发音则更为直接,不同产地及泡桐木不同部位制作桐木面板,音色均有差異,其中以兰考产的泡桐面板音色为优。另外面板所含的水分及粘胶的水分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蒸发,音量音色也会有所变化。而琵琶的大小,特别是琵琶颈部及第一把处的阔厚均影响到手部肌肉的本体感觉。琴弦是发音的音源,不同种类的琴弦有着不同的表现力,旧琵琶所采用的丝弦,音质纯厚、细腻,但音量较小,余量较短,钢丝弦音量虽大,余音虽长,但音色过于张扬,带有金属质感。尼龙钢绳弦则以钢丝绳外缠尼龙线制成,结合了两者的特点,音色含蓄、柔和,音量、余音均佳,韧劲大,手感好,并且不同的系弦法,音准也会产生略微差别。因此,琵琶演奏者在聆听辨别各种音色的同时,通过不同的弹挑角度、力量、速度,敏锐地捕捉相应的肌肉、神经、关节的感应,调整控制感觉。演奏者对琵琶本身的理性认知,是一种精细化的特殊复合知觉,它依靠于长期演奏练习中对以琵琶为对象的各种刺激物,经大脑精细分化,产生稳定的复杂的神经联系,一旦当对琵琶本身敏锐的肌肉感知觉及运动知觉形成后,就能使演奏者对琵琶运用灵活自如,演奏变得随心所欲,使演奏技巧得到酣畅淋漓的极致发挥。    (二)分解动作练习法
   弹挑演奏在初步掌握弹奏动作时,演奏者往往对于整体性的运动知觉的控制出现僵硬的不协调反应。视、听、触知觉的感受器位于眼、耳、皮肤中,且较为敏感;而肌肉感知觉的感受器位于肌梭、肌腱,其“最初具有模糊的特点,经常处于被掩盖的地位”[2],感受过程较为缓慢。视知觉、触知觉、听知觉及肌肉的感知觉等各局部知觉的协调常常会发生顾此失颇现象。为了更快捷地确立正确的动作要领,宜采用分解动作法与完整弹奏相互配合的形式进行弹挑练习。分解法以针对某一动作进行相关知觉的练习,待见效后,再根据运动的轨迹进行下一级动作的练习。弹挑可分为:指、腕、小臂、大臂、指腕结合等,其中,指腕结合的弹挑最为常用[3],小臂与大臂形成近90°的夹角,腕部随弹奏自然下摆,手腕、小臂、大臂均于松弛状态,让臂的重量自然通畅地集中在手指尖[4]。其弹奏动作主要可分解成:食指弹、拇指挑和加上手腕的腕弹挑等主要环节。食指弹时,右手握圆且虎口呈圆形龙眼状,以食指大关节为支点,力点主要集中于中、小关节,以食指的中、小关节用力打直弹出,指甲过弦时需保持弹性,触弦后则立即放松,恢复弹前手形。拇指挑时,也以右手握圆状,以拇指大关节为支点,着力点聚于小关节,以拇指小关节打直挑回触弦,触弦位置与力点位于指尖,触弦后即放松,恢复到原来手形。熟悉指弹挑后,再进而练习腕弹挑,在手指弹奏的基础上,加以手腕的小幅度转动,食指弹以自然地斜向左下方运动,拇指挑的方向以自然地斜向上方运动,弹弦动作要快速、干脆,聚力于一个点上,以达到清脆柔和的弹奏声音。弹挑练习通过分解后,可使演奏者更深入地了解动作要领,更充分地感受肌肉的感觉,充分地利用演奏者的视觉、听觉及运动触觉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经过不断提升演奏练习中运动分析器反馈的各种知觉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充分调动感知能力,逐浙完善对弹挑动作的准确“手感”,形成演奏空间知觉中弹奏的“点”、入弦的“面”、触弦的“肉”;动作感知中弹弦的“速”的时间知觉变化;指、腕、臂的“力”的控制的正确配合,达到弹挑运动知觉的和谐运用,形成巩固的运动知觉。
   (三)放慢节奏演练法
   慢速练习可以让演奏练习者有充分的时间去感受弹奏动作、触弦感觉、辨音及音色控制等,通过视觉、听觉、触觉逐渐协调准确的读谱,音准、音量、节奏的把握,手臂、手腕、手指动作的配合。慢速练习可使演奏者对知觉对象上维持高度集中与稳定的注意力,可更有效的刺激及提高运动知觉的训练效率。研究表明,在对知觉信息编码的过程中,“有意识记的效果一般优于无意识记”[5]。弹挑演练由慢到快,反复循环,有意识地对练习动作放慢弹奏速度,在放慢的速度中寻找正确的动作形态及肌肉的感知觉,而这种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记忆叫做“程序性记忆”[6],需通过反复慢练加深记忆,将其巩固。在练习过程中,时间知觉通过对客观事物延续性、顺序性变化的感知,形成时间长短、节奏及循序关系的复杂知觉,确立对弹挑运指的次序关系,精确地掌握最佳的弹挑节奏,且节奏性的节拍又为衡量时间的快慢提供了判断。而空间知觉通过对物体的位置、形状、大小、距离等的感知,依托视觉与听觉判断左右、前后、上下等空间特性,视空间知觉观察物体的空间关系,听觉空间知觉以声音的强弱判别声源的方位,空间知觉对触弦位置的敏锐掌握,使演奏者更实质地摸索弹挑的触弦动作。各种感知觉的互相配合及演奏者肌肉运动觉、触摸觉等的感受性的综合协调,可使弹挑动作达到最佳的演奏感觉。慢练法的演奏让神经连接的暂时性强化的短期记忆得到了更强刺激,经过促进巩固后,能有效地转化为长期记忆,从而形成准确的听觉记忆和动作记忆。准确的听觉记忆能对新感受到的琵琶乐音和旋律进行反馈分析,引导大脑根据音调、响度、音色的响应,通过与正确的听觉表象相对比,及时弥补修正演奏中出现的错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而依靠反复弹挑演练形成的动作记忆,则具有不需过多大脑思考的优点,只依赖了小脑对弹奏动作的记忆,进行弹挑指法下意识的演奏。通过慢练法持续、完整的练习打好演奏基础后,再逐渐加快练习速度,以最终达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演奏效果。
   (四)相关肌肉感觉的培养
   琵琶弹挑演奏的本体运动知觉主要依赖机体的骨骼和肌肉活动引起的肌肉运动觉、平衡觉等本体感觉信息,并综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外部感觉信息形成[7]。而琵琶演奏者的肌肉运动感知觉主要为琵琶演奏者在弹挑演奏时,大脑中枢对接收到的各种演奏动作在空间、时间、力量等知觉信息的基础上,对各相关肌肉发出的调控指令的反馈。由于肌肉感知觉没有直接神经反应,反应不清晰,具有模糊的特点,所以必须反复练习,方能形成正确且明显的肌肉感知觉。初练者对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感知是清晰的,但对肌肉的运动感知觉(用力的部位、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及连续时间等)存在着自感模糊现象。运动感并不是一般生理学意义上的运动感觉,而是指人体通过长期训练形成的一种对运动器械或环境的“驾驭能力”[8],弹挑演奏练习中演奏者应仔细体会相关影响肌肉运动群,有意识地加强演奏时肌肉的方向感、松驰感、张力感、持续感及肌肉收缩的频率和节奏,根据弹挑演奏的不同特点,可进行有意识地调节肌肉用力变化的练习,也可进行控制肌肉力量与速度相关对比的练习,以清楚地感知肌肉用力的准确性,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进行持续地反馈式分析与修正,使参与运动的肌肉与不应参与运动的肌肉逐渐明确分化,正确的肌肉运动感从模糊状态转变为清晰状态,逐步转化为有意识的肌肉控制,从而建立起可靠的弹挑動作的肌肉运动感知觉。此时再采用弹挑演奏的重复练习法,持续强化刺激肌肉的运动感知觉,在演奏者的大脑中加强精确的演奏技能的信息,形成相关条件反射,达到加快演奏者对正确的弹挑演奏技术的掌握。
   (五)演奏感的培养
   就弹挑技法而言,不同的练习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弹挑就要随情而变,根据乐曲的情感和意境的要求,随着乐曲情感的发展注重弹挑瞬间的力度、入弦、锋面等的多样变幻[9]。演奏感是理性运动的过程,通过分析乐曲资料的意境和感觉来加强乐曲作品内涵的层次感、整体感的理解。随着演奏意境的变化,演奏者在不同感情状态的变化下,力度、速度、节奏、音色等均有相应的差别。如《十面埋伏》第二段——擂鼓,采用富有弹性、由慢到快的双弹双挑开场,模拟战前隆隆鼓声,形象而又烘托气氛[10]。演奏者运用不同方式、不同情绪进行乐曲意境、情感的倾诉,良好的演奏感可使艺术表现呈现良好的整体美感。演奏者将乐曲的思想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不同动态变化,有机地结合构成不同的知觉旋律变化。演奏者对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乐曲作品的技法理解都能体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通过声音表达不同心理的感觉,掌握好弹挑技巧的演奏感,就能自如地表现琵琶乐曲的内涵和意境,使琵琶弹奏的艺术表现达到更深一步的进步,也可使弹挑演奏的运动知觉保持着最佳的展现状态。
   由此可见,弹挑的运动知觉在传统的琵琶演奏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一名优秀的琵琶演奏者在音乐认知中必不可少的心理感觉,熟练地运用运动知觉的相关特点,可帮助弹奏者在表演过程中合理地调节、全面地控制弹挑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复杂知觉,增强演奏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形成特有的演奏风格。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
  [3]罗筠.琵琶基本技法“弹挑”的练习方法及演奏效果[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02):134-135.
  [4]杨秀玉.关于琵琶教学中的触弦与弹挑练习[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2,73(02):62-63.
  [5]李晓文,张玲,屠荣生.现代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7]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8]陈小平.运动感——运动技术的最高境界[J].山东体育科技,2007,29(01):97.
  [9]黑连仲.琵琶“弹挑”技法的灵活应用及新技法探微[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12,(01):103-105.
  [10]成林鸿.琵琶演奏的表现手法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209.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我国的音乐专业本科教育,几乎所有专业院校、系科的《视唱练耳》课程都只开设两学年。纵观世界专业高等音乐教育的课程设置,《视唱练耳》课程是贯穿整个本科学习过程的。本人集高等院校近三十年《视唱练耳》教学之感受,认为本文中所讨论的课程开设方式不仅能循序渐进地使受教育者掌握应有的读谱与音乐听力,同时可以将之与其他技术理论课程结合起来,并涵盖之,使其形成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教育教学体系。  关键词: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领域中的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将构建基层党支部工作长效机制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并结合企
特级教师袁瑢曾说过:"一堂课上得好坏,效果如何,是由多方面得因素决定的。这里,既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实际的掌握和有无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包括板书运用的好坏。"这是特级教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教育的深化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中,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到当代的课堂教学当中,早已成为现代社会教育的一种常态。所以,对于初中体育教育来说,我们要顺应
舞剧《鱼美人》诞生于1959年,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杜鸣心与吴祖强共同创作而成[孙岩:《浅谈舞剧<鱼美人>中钢琴曲<水草舞><珊瑚舞>的艺术形象塑造及演奏方法》[J],《吉林广播电
近年来,诸城市贾悦镇委、镇政府从组织领导、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加大了对社区老年教育的工作力度,全镇现有27个社区,188个村。本着成熟一所创建一所的原则
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幼儿期开始,科学的早期阅读能使幼儿更适应以后的学习与生活。为从小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诸城市贾悦镇中心幼儿园紧紧围绕“早期阅读”开
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孩子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家庭中度过。这就客观存在着家长以及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家庭教育是人类
我校是区教育局批准的外来工子女就读学校,去年9月份开学时,从四川转来一名男生梁某安排在我班,学籍卡和证明显示该生是一位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我安排他与班级表现较好的
当前,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地方高校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创新创业的教育模式符合时代对人才、对经济转型的需求。随着“大众创业,万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