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军队后勤是整个军事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对战争的胜负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军队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军事后勤保障观。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军队后勤保障观进行探析,有利于新时期军队后勤保障建设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军队;后勤保障观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说明后勤保障对军队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军队的后勤保障,多年的历史经验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后勤保障观。研究中国古代军队的后勤保障观,并加以借鉴运用于新时期军队后勤保障工作,有利于现代军队后勤保障建设。
一、中国古代军队后勤保障中的粮食保障
粮草是中国古代军队后勤保障中最重要的物资。对于一个军队来说,充足的粮食保障,能够鼓舞士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否则难以在战争中取胜。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及军事家都对粮食在作战中的作用有具体的分析。军队进行进攻时,异地作战,占线拉长,被攻击的一方军队如果坚守不迎战,进攻的军队处境就非常危险,而常常面临的就是粮草问题,正如古语有“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或有“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民以食为天,粮食人生存的第一要紧的事,自然也是用兵打仗最重要的事。
二、軍队后勤保障中的物资储备
“委积丰盈,师行粮从”,“委积”即古代军队中后勤保障中的物资储备,我国军队的委积制度的实行开始于周代。要保障军队的粮草充足,就必须进行物资储备。委积是否丰盈,严重影响战争的胜利与否。
委积是中国古代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工作。要做好委积工作,委积既要全面而有重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强调“凡守城之法:石有积,樵薪有积,营茅有积,木有积,炭有积……”,这就是在强调委积工作应当全面。而通过“城守莫要于积粮,积粮莫便于自积”则强调突出了粮食在委积中的重要性,也证明了委积工作要有重点。“师行粮从”是军队后勤保障的原则,意思是部队行军时粮食一定要跟随,保证士兵能够吃饱,士气就会高涨不衰。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认为要搞好军队后勤保障的“委积丰盈,师行粮从”工作,首先应当做好储备保障。对于现代信息化的军队,仍应遵循“委积丰盈,师行粮从”的后勤保障原则。信息化的战争属于联合作战,对后勤保障工作要求更高,要求实施联勤保障,更应结合古代军队后勤保障的经验,加快建设“三军一体,合理保障”的联勤机制,打破兵种界限,让资源共享。
三、军队后勤保障中的物资运输问题
3.1转饷给军,以通为利
中国古代的军队后勤保障观有一条为“转饷给军,以通为利”,意思是说做好军队后勤运输保障工作,要保障军事交通线畅通无阻,保障部队远征的粮食及时运输到位。
由于条件限制,中国古代军队粮饷的运输基本都靠人力和畜力完成,而且运输条件非常差,运输过程中物资消耗也较大,花费的时间长。书中记载“运粮不但多费,而势难行远”,导致军队在作战过程中受其限制,如果在作战过程中出现“馈运不通”,造成断粮的情况,则整个军队都会陷入危机之中。在我国古代,军队后勤保障工作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在政治上,军队后勤物资运输,容易造成人心涣散,政权不稳,尤其远程运输,更有很大的政治危机暗藏在这里;在经济上,为完成物资运输容易造成国库空虚、人民贫困,书中记载“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可见军队后勤保障中物资运输的影响之大。很多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军队后勤运输保障对战争形态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战略输送能力是军队后勤运输保障的难点,加快军队战略输送能力的建设,提高战争中军队远程输送的能力,是打胜仗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顺利完成控制战斗危机、强边固防、遏制战争、反恐维稳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因此,应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空运和投送力量,加快研发大型军用运输设备的步伐,加快研制新型直升机,改善我国军队远程运输主要依靠陆路的状况,实现军队保障运输的规模化和立体化。
3.2粮饷之道,胜败攸关
“粮饷之道”即粮食等物资的运输路线,它很大程度上能够关系战争的胜败,因此常常是作战行动的目标,保护好粮饷之道也就成为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工作。另外,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也可以对敌军的粮饷之道加以破坏,采取粮战。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十分重视对粮饷之道的保护,“夫粮饷之道,系吾军咽喉,存亡通塞,成败攸关”,可以看出古代军队在战争中非常注重粮饷之道。因此古人研究出很多保护粮道的方法,如“粮之己行”、“首严接应”、“时时备劫”、“旗帜为渡军之状,勿令敌知为粮也”等手段,设法保障军队物资运输安全。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保障本国军队粮食物资的运输安全的同时,还不断进行粮战,就是想方设法破坏敌人的粮道。破坏敌人的粮道,导致敌军物资匮乏,士气就会下降,而我军物资充沛,士气高涨,就能在士气上压倒敌方,“军无粮则气馁,而不能战,故对垒久持,绝粮道为第一要义”就能充分证明这种作战方式的正确性,而且古代战争中有很多断敌粮道的经典战例,如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诸侯国谋反,出兵攻打梁国,西汉太尉周亚夫就曾使用断敌粮道的方法,令吴楚军队缺粮,战胜叛军。其中“断敌粮道”这种切断敌军后勤物资保障的作战方略,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四、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后勤保障工作在军队中的重要性从未改变,中国古代军队的后勤保障观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为了保障信息化军队作战的胜利,研究中国古代的军队后勤保障观就十分重要。本文分析探讨了中国古代后勤物资的储备、运输及关于后勤物资保障的作战计划,对新时期信息化的军队后勤保障建设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荣.试论中国古代的军队后勤保障观[J].军事历史,2011,(4):25-30.
[2]汪翔,霍得森,刘雪涛.论三代至春秋车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发展[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64-68.
[3]买买提祖农·阿布都克力木.汉唐时期西域屯垦及其作用[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46-49.
[4]郜耿豪.论经制兵制度下的传统粮台[J].军事历史研究,2004,(4):96-106.
作者简介:
关明启,1979.12男,汉,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军事后勤。
关键词:中国古代军队;后勤保障观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说明后勤保障对军队的重要性,中国古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军队的后勤保障,多年的历史经验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后勤保障观。研究中国古代军队的后勤保障观,并加以借鉴运用于新时期军队后勤保障工作,有利于现代军队后勤保障建设。
一、中国古代军队后勤保障中的粮食保障
粮草是中国古代军队后勤保障中最重要的物资。对于一个军队来说,充足的粮食保障,能够鼓舞士气,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否则难以在战争中取胜。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及军事家都对粮食在作战中的作用有具体的分析。军队进行进攻时,异地作战,占线拉长,被攻击的一方军队如果坚守不迎战,进攻的军队处境就非常危险,而常常面临的就是粮草问题,正如古语有“兵不如者勿与挑战,粟不如者勿与持久”,或有“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民以食为天,粮食人生存的第一要紧的事,自然也是用兵打仗最重要的事。
二、軍队后勤保障中的物资储备
“委积丰盈,师行粮从”,“委积”即古代军队中后勤保障中的物资储备,我国军队的委积制度的实行开始于周代。要保障军队的粮草充足,就必须进行物资储备。委积是否丰盈,严重影响战争的胜利与否。
委积是中国古代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工作。要做好委积工作,委积既要全面而有重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强调“凡守城之法:石有积,樵薪有积,营茅有积,木有积,炭有积……”,这就是在强调委积工作应当全面。而通过“城守莫要于积粮,积粮莫便于自积”则强调突出了粮食在委积中的重要性,也证明了委积工作要有重点。“师行粮从”是军队后勤保障的原则,意思是部队行军时粮食一定要跟随,保证士兵能够吃饱,士气就会高涨不衰。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认为要搞好军队后勤保障的“委积丰盈,师行粮从”工作,首先应当做好储备保障。对于现代信息化的军队,仍应遵循“委积丰盈,师行粮从”的后勤保障原则。信息化的战争属于联合作战,对后勤保障工作要求更高,要求实施联勤保障,更应结合古代军队后勤保障的经验,加快建设“三军一体,合理保障”的联勤机制,打破兵种界限,让资源共享。
三、军队后勤保障中的物资运输问题
3.1转饷给军,以通为利
中国古代的军队后勤保障观有一条为“转饷给军,以通为利”,意思是说做好军队后勤运输保障工作,要保障军事交通线畅通无阻,保障部队远征的粮食及时运输到位。
由于条件限制,中国古代军队粮饷的运输基本都靠人力和畜力完成,而且运输条件非常差,运输过程中物资消耗也较大,花费的时间长。书中记载“运粮不但多费,而势难行远”,导致军队在作战过程中受其限制,如果在作战过程中出现“馈运不通”,造成断粮的情况,则整个军队都会陷入危机之中。在我国古代,军队后勤保障工作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在政治上,军队后勤物资运输,容易造成人心涣散,政权不稳,尤其远程运输,更有很大的政治危机暗藏在这里;在经济上,为完成物资运输容易造成国库空虚、人民贫困,书中记载“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可见军队后勤保障中物资运输的影响之大。很多的历史经验都表明,军队后勤运输保障对战争形态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战略输送能力是军队后勤运输保障的难点,加快军队战略输送能力的建设,提高战争中军队远程输送的能力,是打胜仗的前提和基础,有利于顺利完成控制战斗危机、强边固防、遏制战争、反恐维稳的多样化军事任务。因此,应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空运和投送力量,加快研发大型军用运输设备的步伐,加快研制新型直升机,改善我国军队远程运输主要依靠陆路的状况,实现军队保障运输的规模化和立体化。
3.2粮饷之道,胜败攸关
“粮饷之道”即粮食等物资的运输路线,它很大程度上能够关系战争的胜败,因此常常是作战行动的目标,保护好粮饷之道也就成为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工作。另外,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也可以对敌军的粮饷之道加以破坏,采取粮战。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都十分重视对粮饷之道的保护,“夫粮饷之道,系吾军咽喉,存亡通塞,成败攸关”,可以看出古代军队在战争中非常注重粮饷之道。因此古人研究出很多保护粮道的方法,如“粮之己行”、“首严接应”、“时时备劫”、“旗帜为渡军之状,勿令敌知为粮也”等手段,设法保障军队物资运输安全。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保障本国军队粮食物资的运输安全的同时,还不断进行粮战,就是想方设法破坏敌人的粮道。破坏敌人的粮道,导致敌军物资匮乏,士气就会下降,而我军物资充沛,士气高涨,就能在士气上压倒敌方,“军无粮则气馁,而不能战,故对垒久持,绝粮道为第一要义”就能充分证明这种作战方式的正确性,而且古代战争中有很多断敌粮道的经典战例,如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个诸侯国谋反,出兵攻打梁国,西汉太尉周亚夫就曾使用断敌粮道的方法,令吴楚军队缺粮,战胜叛军。其中“断敌粮道”这种切断敌军后勤物资保障的作战方略,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四、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后勤保障工作在军队中的重要性从未改变,中国古代军队的后勤保障观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为了保障信息化军队作战的胜利,研究中国古代的军队后勤保障观就十分重要。本文分析探讨了中国古代后勤物资的储备、运输及关于后勤物资保障的作战计划,对新时期信息化的军队后勤保障建设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荣.试论中国古代的军队后勤保障观[J].军事历史,2011,(4):25-30.
[2]汪翔,霍得森,刘雪涛.论三代至春秋车阵时代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发展[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4):64-68.
[3]买买提祖农·阿布都克力木.汉唐时期西域屯垦及其作用[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31(1):46-49.
[4]郜耿豪.论经制兵制度下的传统粮台[J].军事历史研究,2004,(4):96-106.
作者简介:
关明启,1979.12男,汉,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军事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