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3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人云:“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有效的交流是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有效交流
  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经常能听到“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之类的话语,但大多只是流于形式,并未深入交流,没有体现出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有效呢?
  一、还原文本,交流更“深入”
  从在文本之外徘徊转向文本本身的挖掘,我們知道,走进文本的关键是关注文本的语言,既有对语言的理解,也有对如何运用语言的学习。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语言,真正走进文本,透过语言进入语境,依托语境学习语言。在对语境的把握中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从而产生认知和情感的共鸣。
  (1)启发创造想象。语文是以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反映气象万千的生活图像的。学生读着这种文字符号,在头脑中就会层出不穷地涌现相似或相关的画面,唤起丰富的表象和联想。在这个过程中,想象便得到了有效的锻炼,而创造性思维也会趁机萌发。在《劳动的开端》一课教学时,为了感受“我”家境的窘困,我进行了一次情感补白“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学生在读书、思考,对文本有了一定的感受之后,充分发挥了想象,“我仿佛听到弟弟、妹妹一个劲地喊着‘我饿,我饿’!”“我仿佛看到了妈妈无奈的眼神。”……文章的语言,学生通过思维创造已经内化、吸收了,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了新的生活形象。
  (2)还原语言意象。在特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还原成一定的形象、印象和意象。 “饱经风霜”一词的教学,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饱经风霜”的脸,借此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番车夫的脸,并引导学生透过车夫这一脸的特征去把握他的生活境遇和社会地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像,假如自己在现场会怎么做,最后引出鲁迅先生对车夫的细节描写。透过文本描绘的感性形式,着力提示它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本质。
  二、丰富评价,使交流“宽广”
  有人说,语言可以通往心灵的海洋,如果你只是注入屈指可数的文字或者单一机械的几句话,是远远不能使学生心灵波涛澎湃的。教师评价学生表现的语言如果贫瘠得就像戈壁滩上的草木,寥寥无几,有了那么几句,也就是“蜻蜓点水式”的“真棒,很好,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用掌声表扬他!”之类泛泛而评的模糊语言,学生的心中怎能荡漾起感情的涟漪,他们的心理怎能得到极大的满足。于永正老师执教《月光曲》就激发起了学生心灵的无尽涟漪。
  生读“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传出来。”
  师:真棒,棒在她把“幽静”这个词读懂了。来,我们一起写写这个词。(师板书:幽静)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
  师:有副对联写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是一个小镇上的一条小路,夜晚那断断续续的琴声更显得小路的幽静,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读出这句话的意境。(学生再轻轻地读一遍)
  师:读书要眼到、心到、口到,要想,要抓住关键的词句思考。你从“断断续续”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
  生1:从“断断续续”这个词能看出这个女孩子对这首曲子不是非常熟练。
  生2:她非常喜欢这首曲子。
  师:对,弹得不熟练还要继续弹,说明她喜欢。来,握握手,你的这个发现是一般人发现不了的。(师与该生握手)
  师:我们祖国的语言很了不起,有些词从读的声音中就能得知它的意思。谁继续读?
  ……
  富有生命气息的评价语犹如书中甘泉,流于无形,品之香醇。于老师由衷的赞扬,真情的流露,巧妙的话语,均化用智慧的音符,让学生思维一次次闪烁着跳跃的火花。让学生在老师情感的鼓励下茁壮成长。所以,教师本身就应该拥有语言之河,并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才能提供鲜活灵动的语言之水,不断涌入学生心海,汇聚成浩瀚之洋,使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延伸!
  参考文献:
  (1)谈永康《提高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性》《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7第11期
  (2)李春《把握语文课堂评价语,提高课堂交流有效性》
其他文献
巴班斯基在怎样评价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时指出:“学生的行为,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启迪学生的数学心灵(数学心灵是一个自由的心灵,可以抛却现实的束缚,去自由地探索,自由地创造)。那么,怎样才能让评价启迪学生的数学心灵呢?教学中,我努力寻找评价与
期刊
小学数学模型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活动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数学儿歌,亲子授课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列举了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兴趣。另外,还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用一题多解等形式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要培养
期刊
一、激发好奇心,从问题着手  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可见创设好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需要,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不要低估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而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设计问题,引发思考。例如:在学生学
期刊
本文系2016年漯河市基础教育研究项目《高中英语阅读“五步教学法”高效课堂实践与研究(LHKT2016089)研究成果  英语阅读一直都是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考试中的分值比重也比较大。因此,就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做如下探索。  一、介绍一下常见阅读方法  (1)精读法:精读法是指对全文全面而系统的掌握。在词汇的层面上,通过一些工具如字典等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每一个生词的意思和用法。在句子
期刊
新教材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生在外语学习上也反映出英语实用能力是个极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务之急,是每个英语教师不断思索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一谈课文复述教学是一个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行英语教材分单元编排,以各单元的阅读课文为主体,课文涉及题材广泛,有中外文化习俗,中外名人轶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和广大社会的关注。其中,“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打造丰富而灵动的数学学习活动” 理所当然地成为数学教育界争论的话题。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发现,倡导“随机评语、 延迟评价、错题反思”等绿色评价方式,更能尊重学生天性,激发学生灵性,调动学生悟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质、潜智、潜能。  一、随机评语润泽学生心灵  良好的自信心
期刊
班主任基本功是班主任教师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教育、组织管理、协调指导等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班主任基本功内容丰富、领域广阔、项目繁多,主要包括:  一、集体教育的基本功  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班级是由全体同学组成的。因此,班主任的集体教育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班主任本人对集体进行教育;二是通过班集体对学生个体进行教育。班主任在对班集体进行教育时
期刊
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多种课型(预习课、讲读课、自读课、回读课、延伸课、活动课、作文课、测评课)。我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利用这八种课型,有机地引入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创造一片学习的蓝天碧海,大大地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一、单篇课文深入研究型  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语文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对象。因为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有研究价值的矿藏。特别是一些经久不衰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启发性学习、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引导 自主探究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
期刊
一、课前导入“留白”——犹抱琵琶半遮面  导入悬疑“留白”——培养学生善观察、善疑问。如:在教学《大气层》一节时,作者打破常规,不再使用开门见山的提问:“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会变得怎样?”,而是做了一个看似和大气层毫无相关的趣味实验——“吸烟瓶”(将点燃的蜡烛放入一只上下各开一小孔的玻璃瓶中,在下孔旁边放一只刚吹灭的蜡烛,可见蜡烛产生的烟在靠近下孔时就被吸入瓶中。在实验中:强调同学们应注意蜡烛的前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