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藕片:二十年藏出百倍价值

来源 :投资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自古对玉就有着特殊喜好,在古代,君子无故玉不离身,君子与玉彼德焉。而玉的温润色泽象征仁慈,坚硬质地象征智慧。民间有关玉能护身、驱邪之说不胜枚举,玉代表着正气和灵性。对于古玉,惟以工精、质优、色巧、形奇为标准进行收藏,方有较高的升值空间,有些甚至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二十年升值了百余倍!
  大约是二十多年前,我去拜访一位专玩古玉的藏家。他给我展示了林林总总的古玉藏品,仿佛均不能打动我,直到猛然见到一块非常逼真的玉雕藕片,让我惊呆了。作品极富神韵,令人拍案叫绝,明明是一块玉藕,却有一种以假乱真的错觉,如同一片真藕,不禁感叹造化之奇。藏玉多年,却从未见过此类造型,连类似的也没见过。先不说古玉,就是现代玉也罕见如此绝妙的雕琢工艺。当即问藏家玉藕价格,藏家开价一千二,毫不犹豫的将其收入囊中。
  二十年过去了,按一般中档藏品每过10年,其价格升值空间按照收购价将加个零,一年前一位同样诚心喜欢此玉藕的朋友请求我将此玉藕转给她,于是忍痛割爱以19.8万转给了她。
  此玉藕不仅是件精品,而且是罕见的极品,近20年以来,绝不仅仅升值100倍这么简单。她其实是无价的,缘于她的精美无比,更缘于她的一物难求。实在要估价,我认为至少应该在35—50万之间。
  一位银行行长曾组织VIP客户参加由收藏家协会会长领衔的珠宝鉴赏沙龙,她告诉我,很多VIP客户佩戴的玉器都是赝品,她感到汗颜,这位银行行长也就是此玉藕现在的藏家。令人高兴的是,她将此玉交专家鉴定后专家断定此玉藕非但是真的古玉,而且是明代玉器。据专家说,目前市场上95%以上的古玉是赝品,所以真正古玉存世量极少,而一块品相如此完美的古玉,真正可遇而不可求也。
  巧夺天工的牛毛纹古玉玉藕
  这块玉藕恰如一块刚切下的藕片,其大小比例十分到位;更令人叫绝的是,古玉特有的“牛毛纹”不均匀的分布在玉藕边缘,神似藕片放置在空气中被氧化后出现的黄色小班。而古玉自有的皮张,又恰到好处地被雕刻大师匠心独运地处理在藕皮的位置,恰似真的藕皮。假如把它放在一盆真的藕片里,几可乱真。
  对于古玉,业内人士往往在断代上存在争议,而对于该玉藕绝无争议,用行家的话来说,它属于“开门见山”——古玉特有的牛毛纹和表皮玻璃光泽,当代高科技都难以仿真,这使其具有极高的收藏投资价值。牛毛纹沁,顾名思义,就是在玉肌里中出现细如牛毛状的沁色。最早牛毛纹的提出是在陈性的《玉纪》中,文中指出牛毛纹是一种出人意料之外的巧沁,并认为是外沁之色。《汉玉研究》一书中认为:“凡古玉盘出,无论何色,大多有牛毛纹”。 古玉中的牛毛纹就是在玉料成器之前、由于地球应力的作用形成的细微“牛毛状”张裂隙,成器后由于深埋地下,被周围铁质氧化物渗入致色形成的,其形成在先,致色在后。而藕皮所带的玻璃光泽,据行家说,是两次入土之后才能形成的,换言之,经过两个朝代的入土、出土才会形成罕见的表皮玻璃光泽。实质上玻璃的光泽是因其在特殊环境下形成了一层薄膜,光线在薄膜上反射出玻璃光泽。
  从雕工上来说,这件古玉玉藕的雕工十分精美传神,一点不逊色于现代雕工;其中藕皮的雕法尤见功力,雕刻师采用倾斜的雕刻手法,惟妙惟肖地展示了一块高仿真的藕片,足见雕刻大师的功力非凡。用“巧夺天工”和“鬼斧神工”来形容该作品,一点也不过分。曾有一次我将此玉佩在身上,一位扬州玉雕大师见后想如法炮制一块,但几经尝试之后难以如愿。
  玉寻有缘人
  俗话说,玉找有缘人,此话一点不假。由于古玉藕片极富特色,喜欢此玉的人特多,也就颇多小插曲。一位房产老总很喜欢此玉,多次光顾,就为了欣赏此古玉藕片的神韵,但有次他邀请两位不精通古玉的所谓专家来掌眼,专家看过后责怪他,怎么不喜欢“小姑娘”,而迷恋上了“老太婆”。我听后,立即合上雅致又高档的镶嵌漆盒,明确不再交易。一块传世玉被如此低估,实在令人寒心,我主动奉劝这位老总放弃她;之后,一位颇有慧根的富家女,一见钟情。她打算购买此玉佩送给她父亲过生日,却遗憾地在选择此极品时,慧根尽失。一件十万元的藏品,假如你打算以低于它价值10倍的价格成交,那么你除了买赝品还是买赝品,绝对没有捡漏之说。
  很多人往往小农意识强烈,选择任何东西,质量不是他们的首选,而是所谓的价廉物美。在古玩界这可行不通,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所谓的价廉物美往往就是赝品的代名词。最后这块玉藕现在的藏家慧眼识宝,花了20万元收藏了这个古玉藕片。感恩于她的诚意,我送她一根价值2000元的紫檀与象牙组合的挂绳,实际成交价为19.8万。玉找有缘人,灵性的人找灵性的玉;据她告知,此古玉藕片恰如谐音“路路通”,自从拥有她,她的事业蒸蒸日上,万事胜意;她感慨,玉真的是灵验之物,更何况还是块传世古玉。
  藕片在玉文化中寓意“路路通”,也即万事胜意,非常祥瑞。此玉藕又如此地赏心悦目,即使不是古玉,也符合现代评鉴玉器的五大标准——精、奇、特、巧、神韵,实属难得。宝物难求,何况还是一块古玉,我们可想而知其极高的收藏价值,升值的空间不可估量。
其他文献
如果能再适度调整一下家庭资产配置,就加大了对退休生活品质的保障力度,老两口可以无忧无虑地安享晚年。  今年60岁的许阿姨和老伴都已经退休,女儿定居美国。他们有着稳定的退休金,价值100多万元的房子和400多万的现金。老两口该如何应对未来旅行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现有的资金能否支持他们安度晚年?  许阿姨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教师,老伴今年63岁,是一位退休老干部。女儿研究生毕业后出国,目前已经结婚生子,
期刊
“卖空在市场中充当了重要的基础性角色,随着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中国股票市场的做空成为可能,做空机制必将有利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12月15日,中能兴业联合《证券市场周刊》发文公开质疑康美药业造假,虚增18.47亿资产,接近历史利润总和。康美药业虽发布澄清公告“以正视听”,但还是被指“澄而不清”。12月17日(周一)康美药业开盘后即被巨量卖单封在了跌停板上。由于康美药业的行业标杆
期刊
事实一:政策层面,“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基调相比往年不再突出,“国五条”重点着眼于过热区域  事实二:数据显示,2013住宅交易价量其趋势已然呈现  事实三:不约而同,众多权威机构研究报告看好楼市前景  事实四:土地市场,标杆房企拿地金额猛增,地王频现  作为一名在房地产行业混迹浪荡了近十年的媒体人,在从不自诩为“业内人士”的同时却要背负着所谓“圈外人”类似于“房价什么时候跌?”“什么时候下手买房才
期刊
至2010年开始的本轮楼市调控,是历时最长、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无论是国家相关部门,还是地方政府,都相继推出系列的具体调控措施。  可以说,本轮的调控在2012年上半年已经非常遏制了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出现住宅房价“回归”至2009-2010年水平。  由于商业地产得到突破性发展,所以要回顾2012年中国楼市,分成住宅市场与商业市场来看:  住宅市
期刊
2012年的秋拍行将结束,从目前各拍卖公司的成交结果来看,惨局已定。北京保利去年是121亿,今年是60亿;中国嘉德去年是121亿今年是50亿;北京匡时去年是48亿今年是22亿……至于其它拍卖公司业绩缩水则更为严重。针对一个泡沫大或小进行讨论很无聊。它唯一意义在于提示我们:那些泡沫制造者开始离场。  从2008年开始,我就著文宣称艺术品市场进入冬天,直到今天我对自己的结论依然坚持,只是在一个充满投机
期刊
当2012年开始,GDP年度预期增速首次“破8”时,没有人会将对这一年的投资市场保持乐观。“突围生存,降价抛货,成为上半年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主要思路。”这是保利地产成都公司总经理吴章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的最核心意思。事实上,这种悲观的情绪并不止在以房地产为主的固定投资领域,在欧盟成员国债务危机等大背景下,突围成为整个投资市场的主旋律。  悲观之下,2012年初的中国投资者,无论地产还是金融,或者
期刊
12月6日,在北京匡时2012秋拍举行的夜场专场拍卖会上,拍卖师将“南长街54号藏梁启超重要档案专场”中梁启超的146件信札逐个进行了拍卖,最终全数成交、总成交价6709.2万元。  原先,业内普遍以为此次拍卖还应该与2012年春季拍卖的“过云楼”藏书一样为整体拍卖。后来听说要分开单个拍卖,一些人十分不解,觉得分拆拍卖有损于文献资料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利于进行历史研究。有藏家表达了遗憾:理想与现实
期刊
近期记者走访市场发现,目前市场上很多置业者为买房纠结着,不知现在买房是否合适,也担心买房之后不保值怎么办,更头疼于应该一步到位,还是先买个小户型过渡。为了能买到性价比最高的房子,很多购房者已经开始犹豫了。那么,就让《投资客》把脉楼市,对症下药帮您解除忧愁。  纠结一:现在“抄底”行不行  不少有购房需求的置业者都希望能适时“逢低抄底”,可以说是一边观望,一边纠结现在买房到底合适与否。  案例  冉
期刊
“楼市限购无非是短期利益思维的产物,根本动摇不了房地产市场的顽疾,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  楼市限购政策并未挡住年末房地产市场“暖冬”的步伐,不少人士开始质疑限购政策还能走多远?住建部25日表示,明年将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措施,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住房需求,支持合理自住和改善性需求。继续推进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  很显然,按照住建部的最新表态
期刊
“我们算是房奴第一代,我们当时的工资收入是现在年轻人无法想象到的,我当初买这套房的时候,手中的钱都是深圳打工积攒下来的,首付一付几乎手中就没有多少宽裕的了。但等到恰逢而立之年的时候,就发现房价已开始看涨,这时候手上的房子已经成了自己最大的一笔财富,于是有一天便开始炒房了。”  采访对象:成华区某企业市场营销总监 王先生  10多年以前,国家大面积施行住房货币化政策,同时银行开始对居民住房贷款“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