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在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的68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通过对两种护理方法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严重程度,对防止骨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的常见多发性疾病,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聚,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DVT的早期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形成了就会导致血栓后遗症,轻者可以导致残疾,丧失劳动能力;重者可以形成并发肺栓塞而导致死亡,从而威胁了患者的生命,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预防及护理工作极为重要[1]。以下为我院收治的68例骨科术后患者。通过对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预防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4例。原发性疾病中有股骨头坏死28例、骨盆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干骨折13例。对7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人,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原发性疾病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①按照骨科术后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②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严重危害性。③重视对静脉通路的管理,使用留置性套管针,保持通畅。④指导患者每4小时翻一次身,变换体位。
1.2.2观察组观察组除了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方法以外,同时还制定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计划。包括:术前评估、预防DVT知识宣教、术后早期运动指导、制定药物预防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
1.2.2.1术前护理①术前评估:对于女性、高龄、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及既往有DVT形成史,更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同时采取一定的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超声诊断及血糖等的测定。②预防DVT知识的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健康宣教工作。
1.2.2.2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操作应尽量轻柔细致,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尤其要注意暴露在手术外的血管,以免损伤血管而导致血栓的形成。
1.2.2.3术后护理①术后补充液体,手术后,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的饮水量要保持在2000-3000ml,可以使血液稀释,从而避免脱水导致的血液黏度增加。②術后抬高患肢,为了避免深静脉回流障碍,在手术后,应使患者与床形成20-30度角。③观察患者下肢血液回流的情况,对患者的下肢皮温、肿胀程度和皮肤颜色进行观察,必要时对患者的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进行测量。④鼓励患者术后早期采取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方法:患者在手术麻醉清醒后就可以进行下肢的收缩锻炼及一些能力范围内的主动、被动的踝关节活动,同时采取下肢肌肉被动按摩,从而促进血液静脉回流,可以有效的预防DVT的发生[2-3]。对患者进行定时的翻身,每1-2小时翻身一次,在翻身时注意避免患肢受到压力。在拔出引流管后可对患者进行关节功能的康复训练。在锻炼时以患者能耐受、无明显疼痛及不疲劳为宜。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治疗下肢深静脉的关键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当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使,应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3.1环境尽量给患者创造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的温湿度,有助于静脉的回流。
3.2饮食患者的饮食可以以低脂肪、高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同时给予充足的水分供应,保持大便通畅。保证出入平衡。
3.3体位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因为下床走动而使血栓脱落而发生栓塞。同时,抬高患者的患肢,保持20-30度。
3.4疼痛的观察护理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回流受阻或是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患者在早期时切忌按摩挤压,应保持卧床休息,同时抬高患者。可以减轻胀痛。
3.5肢体观察血栓的常见症状就是患肢的肿胀。所以应该密切关注患者患肢的色泽、水肿及足背静脉波动的情况,从而正确的判断治疗效果,及时了解患者的患肢肿胀消退的情况。
3.6心理护理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给予关心,从而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在本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中,观察组的结果表明,其有效率为91.18%,显著地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采取了以上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说明了预防和护理措施是切实可行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瑜婷.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西南军医,2010,12(6):1262-1263.
[2]陈廖斌.被动运动对下肢深静脉回流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3):145-147.
[3]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使用护理杂志,2002,18(2):55-56.
【关键词】护理干预;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术后的常见多发性疾病,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聚,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DVT的早期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形成了就会导致血栓后遗症,轻者可以导致残疾,丧失劳动能力;重者可以形成并发肺栓塞而导致死亡,从而威胁了患者的生命,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做好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预防及护理工作极为重要[1]。以下为我院收治的68例骨科术后患者。通过对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预防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4例。原发性疾病中有股骨头坏死28例、骨盆骨折10例、股骨颈骨折17例、股骨干骨折13例。对7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人,两组在性别、年龄和原发性疾病上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①按照骨科术后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②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严重危害性。③重视对静脉通路的管理,使用留置性套管针,保持通畅。④指导患者每4小时翻一次身,变换体位。
1.2.2观察组观察组除了对照组的常规护理方法以外,同时还制定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计划。包括:术前评估、预防DVT知识宣教、术后早期运动指导、制定药物预防等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
1.2.2.1术前护理①术前评估:对于女性、高龄、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及既往有DVT形成史,更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同时采取一定的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超声诊断及血糖等的测定。②预防DVT知识的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健康宣教工作。
1.2.2.2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操作应尽量轻柔细致,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尤其要注意暴露在手术外的血管,以免损伤血管而导致血栓的形成。
1.2.2.3术后护理①术后补充液体,手术后,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的饮水量要保持在2000-3000ml,可以使血液稀释,从而避免脱水导致的血液黏度增加。②術后抬高患肢,为了避免深静脉回流障碍,在手术后,应使患者与床形成20-30度角。③观察患者下肢血液回流的情况,对患者的下肢皮温、肿胀程度和皮肤颜色进行观察,必要时对患者的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进行测量。④鼓励患者术后早期采取肢体活动和功能锻炼。方法:患者在手术麻醉清醒后就可以进行下肢的收缩锻炼及一些能力范围内的主动、被动的踝关节活动,同时采取下肢肌肉被动按摩,从而促进血液静脉回流,可以有效的预防DVT的发生[2-3]。对患者进行定时的翻身,每1-2小时翻身一次,在翻身时注意避免患肢受到压力。在拔出引流管后可对患者进行关节功能的康复训练。在锻炼时以患者能耐受、无明显疼痛及不疲劳为宜。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治疗下肢深静脉的关键就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当发生了下肢深静脉血栓使,应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3.1环境尽量给患者创造出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的温湿度,有助于静脉的回流。
3.2饮食患者的饮食可以以低脂肪、高纤维素的食物为主。同时给予充足的水分供应,保持大便通畅。保证出入平衡。
3.3体位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因为下床走动而使血栓脱落而发生栓塞。同时,抬高患者的患肢,保持20-30度。
3.4疼痛的观察护理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是血栓堵塞静脉,使下肢回流受阻或是血栓在静脉内引起炎症,患者在早期时切忌按摩挤压,应保持卧床休息,同时抬高患者。可以减轻胀痛。
3.5肢体观察血栓的常见症状就是患肢的肿胀。所以应该密切关注患者患肢的色泽、水肿及足背静脉波动的情况,从而正确的判断治疗效果,及时了解患者的患肢肿胀消退的情况。
3.6心理护理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给予关心,从而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在本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中,观察组的结果表明,其有效率为91.18%,显著地降低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采取了以上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说明了预防和护理措施是切实可行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瑜婷.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西南军医,2010,12(6):1262-1263.
[2]陈廖斌.被动运动对下肢深静脉回流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2001,21(3):145-147.
[3]代莉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使用护理杂志,2002,18(2):55-56.